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自序
緒論
第一章 皇帝、專制、統一

政治軍事

【類別最新出版】
尼泊爾:不平衡的邊界
理論何以自信
制度何以自信
道路何以自信
文化何以自信


中國政治二千年(WHA0158)

類別: 史地‧法律‧政治>政治軍事
叢書系列:香港中和
作者:張純明
出版社:香港中和
出版日期:2017年02月24日
定價:350 元
售價:276 元(約79折)
開本:32開/精裝/144頁
ISBN:9789888369867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自序緒論第一章 皇帝、專制、統一



  第一章 皇帝、專制、統一

公曆紀元前二二一年,是中國政治史上最重要的一年,因為在那一年裡秦王政完成了合併六國、統一天下的大工作。這是一個前古未有的新政治局面,秦王自己也知道他的成功是值得紀念的。從前的一切文物制度,已經不能代表這個新時代的精神了,所以都要改變,就是君主的名稱也須隨著文物制度而刷新。《史記.始皇本紀》有一段極有意義的記載:

秦初併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其議帝號!”丞相綰、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謹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王曰:“去‘泰’著‘皇’,採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他如議。”

後來並有制云:

朕聞太古有號毋謚,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為謚。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自今以來,除謚法,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這都是表明天下既已統一,一切文物制度以及名號稱謂,皆歸劃一,政權操於皇帝一人之手。從此以後中國的政治和以前的政治完全不同了。皇帝的地位就日見崇高起來,而人民─特別是人民中的文人政客─的地位也就沒落了。在秦統一以前,列國並立,文人政客奔走諸侯之間,在政治上有很大的操縱能力,所以諸侯對於他們也不得不加以相當的敬禮。但統一的皇帝用不著他們的奔走,不必對他們敷衍。政治上獨裁專制的趨向日益顯明,而國家與皇帝差不多變成為一件事。這就是雷海宗教授所謂“皇帝制度之成立”。(《清華學報》第九卷第四期)

但秦享國未久即遭六國遺族、文人政客、士豪流氓的混合作亂而亡國。到劉邦興起,打倒群雄,天下才有第二次的統一。

劉邦以小吏─泗上亭長─而得天下,是中國歷史上平民做皇帝的第一次。但皇帝的地位並不因為他出身微賤而降低,實際上皇帝的地位反從此而更加神秘,更加尊崇。自漢氏興起以後,天下變成皇帝的私產,二千年來的專制政局可以說真正自此開始。

造成新的政治局面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英國學者羅素氏(Bertrand Russell)在他近著《權力》(Power: A New Social Analysis )一書裡把權力分為兩大類:傳統權力與新得權力(Traditional power and newly acquired power)。傳統權力有長久的習慣為其後盾,用不著特別的理由以維持它的存在。而且傳統權力差不多都有強有力的宗教或類似宗教的東西來扶持它,如果有反抗的發生,就會被認為大逆不道。除非傳統權力到了快要崩潰的時候,絕對沒有人敢起而與之抗衡。傳統權力比較容易保持,因為它自然地有一般人的同情與擁護。新得權力就不同了。它沒有習慣以為其後盾,它沒有輿論的同情。擁有新得權力的人所以常有自己地位不穩固的感覺。秦始皇統一天下是一種新得權力,因為他開了千古所未有的新政治局面。這種新局面自然要遇著不少的阻力,而使他有朝不保夕的恐懼心。他的苛政,他的焚書坑儒及其他政策,都是這種恐懼心理的表現。劉邦代秦而有天下是中國史上第二次的統一。為鞏固皇帝地位,遂大封同姓諸侯,以為王室的藩屏。免除秦代的苛法是收拾人心的工作。創造神話,說高祖是赤帝之子,封禪及五德受命的宣傳是使皇帝的地位神秘化的工作。但這些工作還是不夠,最重要的是得文人政客的同情與擁護。儒家的學說無疑的是對於皇帝最有利的思想,可以採用以為新得權力的精神基礎。但高祖在最初的時候對於此點並不完全明了。由流氓出身的劉邦對於寒酸不堪的儒生,當然是看不起。他每遇見儒生向他賣弄或討好的時候,他不是破口大罵,就是把他們所戴的帽子解下來,溲溺於其中,以示侮辱。酈生以鼎鼎大名,年高六十餘,身長八尺的老儒,去見高祖,高祖“踞床,使兩女子洗足”慢不為禮。陸賈以詩書說之,高祖大罵道:“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陸賈的答覆是:“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昔者吳王夫差、智伯極武而亡;秦任刑法不變,卒滅趙氏,向使秦已併天下,行仁義,法先聖,陛下安得而有之?”陸賈的話是很有道理的。高祖聽了雖大不高興,但終不免有“慚色”。儒者那一套哲學確是陸賈所說的“長久之術”。儒家“正名”、“禮教”的思想,對於維持皇帝地位確是再好不過。試看叔孫通起朝儀的故事,我們就可以知道儒家學說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