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試閱

政治軍事

【類別最新出版】
尼泊爾:不平衡的邊界
理論何以自信
制度何以自信
道路何以自信
文化何以自信


地緣看世界:歐亞腹地的政治博弈(WHA1547)

類別: 史地‧法律‧政治>政治軍事
叢書系列:香港中和
作者:溫駿軒
出版社:香港中和
出版日期:2023年06月02日
定價:850 元
售價:672 元(約79折)
開本:18開/平裝/384頁
ISBN:9789888763917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試閱



  內文試閱

對於現實的中國來說,東亞、東南亞應當是經略的重點,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北亞對中國地緣政治以及地緣文化的影響無疑是最大的。即使在今天,我們仍然不能忽視來自北方的壓力。這裡的北亞是地理概念,具體包含兩個地理單元,即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亞。如果從行政區劃的角度來看,大致就是蒙古國和俄羅斯的亞洲部分。

在麥金德的理論中,東歐平原是奪取歐亞大陸的樞紐地區,這在歐洲佔據了歐亞大陸主導權的時期無疑是正確的。但就整個古典時期來說,位於歐亞大陸中心地帶另一端的蒙古高原似乎更應該享有這個地位。最起碼對於歐洲人來說,「黃禍」曾經長期是恐怖的代名詞。而將蒙古高原的地緣威力發揮到極致的,無疑是匈奴的單于阿提拉和蒙古的可汗鐵木真。

就地緣位置來說,東歐平原和蒙古高原具有同等的地位。前者是歐洲遊牧文化的發源地,後者是亞洲遊牧文化的誕生之所。決定它們是否成為樞紐地區的關鍵因素並不在於它們自身,而在於它們的鄰居,也就是與之相對應的兩個邊緣地區。換句話說就是,誰相鄰的歐亞大陸邊緣地區的文明程度更高,誰就能夠成為真正的樞紐地區。中國強時則蒙古高原強,歐洲盛時則東歐平原盛。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樞紐地區的稱號還是要授予東歐平原。發源於其上的莫斯科公國已經成長為一個橫跨歐亞的帝國,儘管它目前有衰弱的跡象,但仍然能夠控制大多數的歐亞大陸中心地帶。而蒙古高原則已經弱化為一個緩衝地帶。

不過,歷史總是在發展,隨?世界的重心逐漸向歐亞大陸的東面傾斜,蒙古高原亦有可能重新奪回樞紐地區的地位,只不過這次的情況會有所不同。以往在歐亞大陸唱主角的,往往是位於中心地帶的民族,特別是古典時期的遊牧民族,他們所倚仗的是邊緣地區所不具備的機動性。而這一次,邊緣地區起到的作用就不會再局限於為相鄰的中心地帶輸入文明了。憑藉海洋的力量以及技術的提升,邊緣地區已經有力量打破與中心地帶的平衡。也就是說,如果現在出現東西方對抗,不再會是由中心地帶所發起的向邊緣地帶的入侵,更有可能的情況是,歐亞大陸兩端的邊緣地帶整合各自一邊的中心地帶(主要是東歐平原和蒙古高原)來爭奪大陸乃至世界的主導權。

從地理結構上來講,蒙古高原東界為大興安嶺,西界為阿爾泰山脈,北界為薩彥嶺、雅布洛諾夫山脈,南界為陰山—燕山山脈。整個高原的主體目前為蒙古國所佔據,南部區域基本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境內,西北部分行政上歸屬俄羅斯圖瓦共和國。

這種行政上的劃分結果,更多是源自近代中俄兩國的政治博弈。當然,正如我們經常說到的,大部分的行政區劃仍需遵循一定的地緣規律,即需要考慮明顯的地理特徵,以及由此產生的族群差異。就蒙古高原而言,這一規律仍然存在。

 
內文試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