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內文試閱

作 者 作 品

百分之五最幸運的人:見證中美歷程戴鴻超回憶錄

人物傳記

【類別最新出版】
范用:為書籍的一生
百年周家兩個世界:中國大動盪中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
未解的問題:伯恩斯坦哈佛六講
渡阡陌:我家的兩岸故事(二)
朋友、戀人與最糟糕的事──馬修.派瑞回憶錄


槍桿、筆桿和權術:蔣介石與毛澤東治國之道(BCB0225)

類別: 社會‧文化‧傳記>人物傳記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戴鴻超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07月17日
定價:450 元
售價:356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432頁
ISBN:9789571363240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內文試閱



  內文試閱

寫法與作品

蔣、毛平生都用毛筆,寫出的東西千千萬萬。蔣臨過歐陽詢及柳公權,這兩位大書法家的字體,講究筆畫工整、對稱與平穩。他經常用心寫字,不但一筆不勾,而且排列整齊。年青時還能寫蠅頭小楷;後來在事務繁忙時,寫的字體比較潦草。

毛在年青時,也能寫工筆字。筆者曾看到他一幅字,與蔣的相去不遠。後來他所寫的字,則是自成一體,屬於草書或者狂草;有時如龍飛鳳舞;有時如風捲殘葉。與蔣的字體完全相反。看他字的人要花點時間,才能認清楚他在寫什麼。蔣、毛所用文體,也大有不同。蔣常用文言,喜歡以言簡意賅的詞句,不用標點符號的文字,來表達他的思想。他大部分的文告,則使用白話。毛寫詩詞時,通用文言;絕大部分的其他文字,用白話;有時還會加進一點土語笑話。

他們都使用祕書。蔣任陳布雷為首席機要祕書,長達二十二年;為他寫過不知道有多少文告。有人甚至說,蔣的重要文告全是陳布雷一人獨自所寫。其實,兩人相處多年,心意相通,很多文告是共同作品。正如美國甘迺迪總統與他出名的顧問邵韻紳(Theodore Sorensen)一樣,許多甘迺迪傳誦一時的文告,都是出於兩人之手。蔣時常聘請成就卓著的學者為顧問,從事研究或撰寫報告,如陶希聖、徐復觀等便是。在一九三○年代,他曾聘任所謂「八大祕書」: 羅貢華、徐慶譽、高傳珠、何方理、傅銳、徐道鄰、張彝鼎及李毓九。大多是名重一時的專家;都曾留學國外:三位留日;其他分別赴英、蘇、法、德及美國就學。蔣對他們執禮甚恭,虛心就教。曾在蔣的侍從室服務十二年的居亦僑,觀察道:「蔣介石召見他們,提出問題後,只是洗耳恭聽,不插話,不表態,聽他們講述後,從中分析利弊。」

毛的祕書也很多,例如陳伯達、胡喬木、李銳及林克等便是。陳伯達多年負責意識形態工作,是文革中的一位重要負責人。在一九七一年,因被認為鼓動林彪接替毛為國家最高領導人,被毛整肅。其他各位,都在黨內擔任過重要職位。毛喜歡自己直接書寫文件。有時會在《人民日報》或《新華社通訊》,發表不署名的重要聲明。他很少讓他的祕書們替他寫文章。雖然他們也是有才幹的人,也只能替毛作研究,找資料,或者抄寫的工作。
蔣、毛寫出的東西數量非常龐大,在這裡只舉出他們影響重大的作品,特別是大家仍然記憶猶新的東西。這可分為三類:以建立信心、樹立正統思想,及宣揚政策為主旨的各種文件。第一項在這一章討論;其他兩項在下章敘述。

蔣:政治道德化

領袖觀念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早晨,西安事變已近尾聲,兩架波音飛機在西安機場,等待載運蔣一行返回南京。在這之先,宋美齡與兩位事變主謀者的張學良及楊虎城,商議好在耶誕節這一天釋放蔣;對信仰基督教的她來說,這是最好的禮物。

可是,楊虎城這時卻不願放人。他要求蔣在雙方所達成的協議上簽字後,才能離開。蔣無論如何不答應這要求,造成最後的僵局。之先在談判時,蔣曾經在口頭上同意這協議上的主要條件:停止剿共,準備抗日。但是他在當時就曾拒絕簽字;現在,在登機之前,他仍然如此。

蔣在他的日記中記述道,他原先決不答應張學良、楊虎城提出的的任何條件,因為他認為在部屬的脅迫之下,改變他的政策,這將損害他身為國家領袖的尊嚴。(見CKSD,12/12-16/36)。他說,他「決為國犧牲……〔乃〕不愧為總理之信徒。余既為革命而生,自當為革命而死。」他寫了三份遺囑,以表示他的決心,分別給國人、宋美齡及兩位兒子,交給在場的宋子文,請他轉交他們。(CKSD,12/15,20/36)

可是,他為什麼後來又接受張學良、楊虎城的條件?有很多人曾作各種不同的解說。就筆者的看法,這是宋子文勸解的結果。據宋子文在十二月二十日的日記所記載,他在當天見到蔣時,蔣仍準備犧牲;宋子文勸他三思,認為如果蔣在事變中死去,中國勢將陷入混戰之局;這樣,曰本必然乘虛而入,占領中國。蔣為著保存個人榮譽,反而為國家帶來了很大的禍害。這是得不償失之舉。再說,蔣雖然準備犧牲,可是,如果張學良、楊虎城不讓他殉難,裹脅他去,甚至投共,蔣恐怕求死不成,反受其辱。宋子文覺得與張學良、楊虎城妥協,應該是不得已中的明智之舉。蔣當時默然無語。幾天之後,則接受了宋子文的建議。可是,他從來沒有公開解釋過改變立場的原因;只有在他一年後的日記中,才說出真相。

但是他仍然堅決拒絕簽字,他覺得他已經在不得已的情形下,向張楊妥協;再要他簽字,是絕不可容忍的事。他說:「如簽一字,余即違法。」(CKSD,12/23/36)。如此,他便失去人民的信任。最後,在蔣寧死不簽的立場下,楊虎城只好不再堅持,讓他在當天下午離去。

這件事說出了蔣的領袖觀念。他認為一位領袖必須獲得人民的信任,才能有效地治理國事;要獲得人民的信任,作領袖的人必須具有道德觀念。蔣的這種想法,來自儒家的「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一觀念。美國歷史學家費正清(John K. Fairbank)說得好:「身正才有權力。」事實上,蔣在他任職國民政府主席的兩個多星期前,也就是一九二八年九月二十三日,就說明這一觀念是他的信條。後來,他在他的《政治的道理》這一本小冊子裡,引用許多孔子的其他言論,來解釋這一觀念。

******

毛:動人心弦的詩詞

在一九四五年秋天,很多中國人都遠望戰時首都的重慶,懷著無限喜悅的心情,看到國共雙方,在緊接著八年辛苦抗戰勝利之後,舉行和談,商議如何重建破碎的河山。這時從重慶傳出來,一個大家意想不到的消息。曾被國民黨稱為赤匪之酋的毛澤東卻是個詩詞能手。當地的報紙在十一月刊出了毛的〈雪〉這一首詞,氣勢磅礡,用詞典雅,意境非凡。轟動了首都文化界,不久也傳誦全國各地。這個經年打游擊,土裡土氣的共產黨頭子,原來是一位有文學修養的人。

後來大家都知道,毛浸淫詩詞多年。他不喜歡風花雪月或者無病呻吟的詞句,而著重如何表達理想、發人深省、激勵士氣的作品。正如前述,他的作品具有濃厚的政治情緒,他要憑藉這文學方面的東西,潛移默化群眾,特別是共黨幹部,建立起對他的信心,接受他的領導。
現在介紹一下他的各項詩詞。

遠景

一、書生意氣
〈長沙〉(調寄《沁園春》,一九二五)
背景:毛填寫這首詞時是三十二歲,已經結束早年政治上的動盪生活,而堅信共產主義。但仍然有一種初次上道年青人的朝氣與傲氣。他的詞句充滿雙重意義:一面描繪自然景色;一面說出他的氣象萬千憧憬。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二、試比天公高
〈雪〉(調寄《沁園春》,一九三六)
背景:毛在一九三六年隆冬,於一個窯洞中寫出了這首詞。這時長征結束才幾個月,他率領的共產黨人在這千辛萬苦的行程中,喪失了三分之二之多。他既缺軍火,又少食糧,而國軍又緊追在後。這應該是毛生命中最黑暗時刻。可是就在這個時刻,他卻能用一隻詩人的筆,把淒涼荒漠之地,生動地繪畫出一幅雄偉浩瀚的原野。他雖缺軍火,卻想要把白雪原野變成紅色大地。他雖窮困,卻渺視歷代偉大君王。他身陷深谷,卻要與天公比高。這就是毛澤東!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唯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衹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評論:毛在重慶談判時,選出這一首九年前所寫的詞來發表。他不是借這一作品來炫耀他的才華,而是表示要與把他趕進窯洞的蔣,一爭天下。筆者當時就讀高中,聽到許多年長的人說,蔣、毛地位的懸殊,有如天地之別。毛要取蔣而代之,似乎是狂妄不可一世。可是在四年之後,出乎許多人(包括毛自已)的意外,他果然達到這一目的。在二十世的中國,他成為億萬人的崇拜偶像;〈雪〉也成為傳誦最廣的一首詞。

(摘自第〈第四章 運用筆桿子:(一)建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