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試閱

社會議題

【類別最新出版】
誰養出的魔鬼:忤惡老Z帶您一探殺人犯罪心境
那一天,我追的歐巴成為了罪犯
消失的愛:逆轉我們的時代(裸背線裝-限量藏書章)
消失的愛:逆轉我們的時代
我在荷蘭當都更說客:阿姆斯特丹以人為本的10年街區再生筆記


烹飪、菜餚與階級(041441)
Cooking, Cuisine and Class: A Study in Comparative Sociology

類別: 社會‧文化‧傳記>社會議題
叢書系列:外版書
作者:傑克.古迪
       Jack Goody
譯者:王榮欣、沈南山
出版社:廣場
出版日期:2012年03月28日
定價:450 元
售價:356 元(約79折)
開本:平裝
ISBN:9789868782945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試閱



  內文試閱

高級的菜餚無可避免地須從「外部地區」獲取原料。最能說明這種情況的是烹飪中最有價值的成分,那些奇異的香料;隨著亞歷山大的東征,香料的貿易拓展得極其迅速。香料(spices)這個詞本身源自拉丁文「品質」(species),意思是相比於普通貿易物品、具有特徵或特殊價值的商品[i]。來自中國、東南亞、印度、波斯、阿拉伯和東非的香料構成了羅馬貿易的一大部分,香料區(Spice Quarter)成為都城的著名區域。異域奢侈品貿易的範圍顯示了羅馬帝國擁有巨大的財富,因為人們通常用這些商品來交換珍貴的金屬。在帝國內部,像其他食物一樣,這些貴重物品的分配與等級制有牢固的聯繫。阿比修斯的食譜首次以現代意義上討論作為辛辣佐料的香料,假定這些食譜都可追溯至奧古斯都時期;它們「首要是為富人而寫的」,並「為西方引入了一種新的生活模式」[ii]。這些進口的香料伴有「如此奇異的菜餚,譬如香料煮的鴕鳥肉、鶴肉、鸚鵡肉和紅鶴肉,以及五香雜燴,它包括碎牡蠣、河蚌、海膽、剁開烤好的松仁、芸香、芹菜、胡椒、芫荽、蒔蘿、甜的烹飪酒(passum)、魚醋(liquamen)、耶利哥棗和橄欖油」[iii]。食物的等級制在古羅馬時期的義大利已充分確立,在文學領域和生活領域也是。

按照烹飪來區分文化,不只是古典世界的一種現象,也是歐亞大陸所有主要社會的現象。因為它與特定的等級制聯繫在一起,該等級制則以某類農業體系為基礎,其成員擁有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們在地中海世界所發現的分化,還有它在概念層面和政治層面所引發的對立,在中國菜餚中是清晰可見的,中國菜餚或許是所有菜餚中最複雜的一種。

在中國,烹飪方面的分化既有私人和公共形式,又有地區和等級制形式。這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有很多差異來自地理位置。十三世紀,南宋都城杭州被馬可.波羅稱為行在(Quinsai)[iv]或天城(Kinsai),「天堂城市」毫無疑問是「世界上首屈一指和最輝煌的城市」[v]。在杭州或十二世紀的北宋都城開封,餐館供應各式各樣的地區菜餚,既迎合難民的需要也迎合上流家庭的需要,他們從帝國的遙遠地區來到都城。都城的這些地方風味餐館似乎構成了各類「菜系」的基礎,較高級的菜餚被劃分為菜系。這些菜系不只具有富人(相對於窮人)的特色。它還通過餐館進入大眾的生活圈,使那些即便家境一般的人,也能舉辦精緻的宴會來慶賀家庭節日。

中國菜通常被分成四個主要地區,儘管在宋朝似乎只有三個[vi]。在北方菜中,菜往往是清淡的,並包括許多羊肉和醃製食物;有些人稱它們是「有酸味的」[vii]。北方菜的主食是小麥和粟,它們可以做成麵條、小圓糕點、餃子和糕餅(通常有餡)。南方菜,以長江三角洲為例,以稻米為主食,並使用豬肉和魚;菜味調得更濃重,並且有時裡面還有青蛙,但北方人認為這種菜不合胃口[viii],如同英國人在法國的感覺一樣。四川菜也以稻米為主食,因為用了辣椒,所以菜味更辣;四川菜經常與茶和藥草聯繫在一起,因為四川是重要的生產中心。在這三種菜系以外,現在還要加上廣東食物,它以甜和酸的菜餚為特點。

其他作者主張傳統分法是將中國菜分為五種地方菜,他們將其看作是人們普遍關注「五」的一個例證。北方菜餚是河南菜和山東菜,南方菜餚是四川菜、福建菜和廣東菜。但有些人甚至認為這種分法還是太有限了,甚至有人是按照魏(Wei)的標準來劃分菜系的,即它的餐館能夠「提供……主顧在任何晚上所需要一百多種不同的用當地產品做成的菜餚」[ix]。張光直[x]還指出,雖然我們知道有人將京菜或川菜作為中國菜餚的主要分支,但這些風格與其說是本地烹飪的分類,不如說是餐館的分類,譬如,京菜是北京城之外的餐館所供應的食物,它結合了整個北方地區的許多本地特色菜。

然而,地區分化顯然不只是餐館風格的問題。它分化的基礎主要是主食,南方是水稻,北方是小麥和粟。和歐洲地區以外的大多數菜餚一樣,肉類在飲食中扮演相對較小的角色。儘管受到佛教的影響,中國人卻沒有像許多印度群體那樣,出於宗教的原因而拒絕肉類;只是當時沒有太多的肉可供採用。在中國,人們拿到什麼肉就吃什麼肉,包括狗肉,甚至人肉也不全然是禁忌。在唐朝,中國有近乎蓄意的食人習俗:

倘若憤怒的唐朝老百姓將一位腐敗或暴虐的官員的身體大卸八塊,並吃他的肉,這絕非不平常的事件……公元七三九年,一位受皇上恩寵的朝廷官員接受賄賂,答應掩蓋一名同事的罪行;事情真相大白後,統治者命人刑罰伺候。督察官員挖出罪犯的心臟,並吃了他的一片肉。

 
內文試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