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自序
內文摘錄

藝術美學

【類別最新出版】
神聖黑色的魔力:徹底改變人類文明、藝術、歷史的黑色故事
明室:攝影札記
恆隆行 :美好生活的代理 Be Your Daily
綠色思維 自然美學:一筆懸命,台灣藝想設計師&畫家柯鴻圖的美學之路
解構游本寬影像美學


俠骨柔情:匠人心安理得的美學與實踐心法(PEI0418)

類別: 藝術‧攝影‧影視>藝術美學
叢書系列:People
作者:王俠軍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05月04日
定價:450 元
售價:356 元(約79折)
開本:18開/平裝/256頁
ISBN:9789571373775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自序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壹、為君子立象——尋找和諧的昂然姿態

1-1臨江絕美的孤寂


初冬,五點半前不捨地離開柔暖的床,快速換裝梳洗,灌上一杯溫開水,套上運動衣鞋,驅車,路上清冷闃暗,三分鐘抵達基隆河畔關渡生態腳踏車步道,這段從北投焚化爐蜿蜒至關渡宮三公里餘的路程是我每天要快步行走的路徑。
 
這塊都會難得的開闊和寧靜,讓尚未全面甦醒的身體,頓時疏朗,精神抖擻,但腦海依然充塞夢中縈繞著許多模糊膠著的念頭,飄忽不定掌握不住,是概念?是意象?總拿?不準,期望快速的場景變換,或許可理清依稀的什麼;但這麼多年,我也沒理出頭緒,常常不了了之,可能如諾貝爾獎得主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在《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一書所提系統2的思辯機制,在我專心於腳程速度的掌控下,已經沒有能力做複雜的思考梳理,而工作時也就忘得乾淨。
 
下了車立即邁開快步,展開例行千篇一律的晨運,來回一小時,達成渾身大汗的通暢。
 
總希望趕在鑲嵌在沿路洗石子矮牆的路燈尚未熄滅之前,能開始出發;天稍亮這些燈將熄滅,此刻或許它們只能再持續二十來分鐘,這趟路程可以同時享受夜晚和晝間不同的情調,由黑轉藍變白,為一成不變單調的過程增添些變化。
 
燈光帶來夜晚的氣氛,由於架裝得低矮照射區域小,路面時明時暗,營造一份神祕的安靜感,人不時被包裹在巨大的幽黯,有一種孤單又奢侈的自足,那是尚在睡夢中或在家中的人們所無法擁有的深刻靜謐和無盡虛空,似乎獨佔了整個都市,它使每個腳程愉悅而自得。
 
黑夜悄然地?在神祕的藍色矌野,隨即,天明燈熄,空間立刻放大,視野也伸遠了,河面城市夜景的對比倒影換成清晨天光雲影的泛白,其實遠方高架快速道路上的車,早就忙碌了。身體也因東面山頭急速放亮的曙光而徹底清醒,身旁沿岸不時出現的畫面觸動了我,雜念也褪掉許多,似乎有苗頭在?動。
 
步道是貼著岸邊築起的堤防,其間夾雜著水草、樹叢、石頭和堆疊的消波塊,令我驚心的是那些佇立在石塊或消波塊上,弓縮著脖子動也不動緊盯著水面的夜鷺身影,瘦細長腳撐起龐大的軀體,這若有所思的孤寂身形,與向西河口奔流廣闊的水面形成強烈的對比,牠似乎正倔強地與什麼對峙,這景象頓時為晨曦的朝氣鑲了微弱的寒意和不安的美感。它強烈地吸引著我,但一時還無法找到心中那共振頻率的意含,懸念和急促的腳步不停,天放亮汗滲出。

岸邊沿途樹叢空檔間,不停露出這固執堅毅的姿態,日復一日。一天,終於有了個靈光上心頭,找到歷史情節和現實場景的共鳴映照,同時也點亮心中那糾結納悶多年的黑色區塊,而成為我《臨江仙》系列作品創作靈感的發想源頭。

1-2  江邊堅立的風骨

這畫面中有兩種鮮明對比的面向,不僅意象更是美感,引人焦注。平展寬廣河面和禽鳥形單影隻間有著大與小、平面與垂直的對仗,此時呈現的是渺小生命面對詭譎現實所顯出的微弱單薄,那是立於大漠邊緣不知如何穿越以對的茫然,更像起伏不定不知所至的人生,如此無可奈何、不知所以的生命平常,十分無助,但得面對。其情境有種一意孤行,所建構未獲認同諒解的寂寞感,它正散發極其悲涼的尊嚴和倔?,這場景披著令人不安孤寂的美麗,玄妙迷人,張力十足,幾近崩解。另外就是?與動,以及上游下游的諸多喻意,所關照出的一串議題,那是對過去的上游、未來的下游以及腳前當下的歷史思索和生命意義。臨江的身影,《臨江仙》美麗而耐人尋味的文意景象心中湧現。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杯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江邊詩人楊慎以詩譜寫感性神傷的情懷,面對浩瀚動盪悖逆的人世遭遇,看著歲月流逝一去不復返有若生命的江水,思忖一生忙碌不盡人意的境遇,有著滄桑的失望和無奈,而採取淡泊無為的表述應對,作為自己和他人對無常的人生早日認清覺悟的警示。
 
人總有那麼一段不被認同或理解的落寞時刻,三十多年前,正值台灣諸多傳統產業,由於加工製造成本逐漸提高,國際貿易報價上不抵東南亞和大陸的低價競爭,而失去了優勢,於是工廠紛紛外移出走或關門歇業。而我此時卻僅為其致命的美麗吸引,決意赴美研習玻璃工藝的製作;就從大家當時所了解新竹玻璃同業處境的不安情況而言,同學和朋友自然對我的決定不以為然,即使我再堅定地自圓其說,以來日繽紛作品和產業藍圖的想像,來穩住安慰自己的不安,也難免有些失落感,的確那時自己只是片面的一廂情願,想像美好的明天。當時對玻璃也只是紙上練兵,尚未正式接觸,所以錦繡的前景其實只是假設虛幻忐忑茫然的一片,清晨涼意下夜鷺孤單身影的蕭瑟景象正是我當時的寫照吧。
 
十五年前,當然更絕了,知命之年又要跳進自己全然陌生瓷器創新的想望,不談自己歲數是否為時已晚,或是比玻璃更早出走行業的式微窘境,就看千百年形式一成不變造形的現實,以及「古典、華麗、優雅」好瓷器根深蒂固唯一的價值標準,要突破,則是一千八百年的跨越,哪裡是一個半路出家外行人能隨便撒野的領域,再加上又看到當時我們尋找代工廠屢戰屢敗的征戰狼狽。

而面臨的現實情節也確實誇張,三年從東征討到西,從南殺伐到北,篩選過像樣的百餘家瓷器大廠,全對我的設計圖搖頭,一面倒地肯定沒有一個可以燒成,難度太大。看著朋友如此天真的棄而不捨,大夥兒為我的一往情深也只能默默給予祝福,更不必?,最後當全世界都?「不」時,竟然就自己下海大幹了。日以繼夜大動作的研發,兩年後才見到一些曙光,他們的疑慮和不安可想而知,我的背脊也感受到朋友們這份不解的無奈和自己的寂寞。
 
「八方新氣」前面五年,其實就在這夜鷺背影低迷清冷的情境度過,未必需要援手,但仍渴望精神支持的溫暖鼓勵,哪怕一抹關懷的眼神都好,如此江邊背影怎麼不教人有觸電般的震懾,那是一道遙遠難以嚼嚥滄涼回味的意識。由於自認所嚮往的標的有其藝術上、文化上的正確,雖然並不需要他人的肯定認同,但這股浪漫心願所形成與同儕間共識上絕緣的孤單感依然強烈。或許對自己設計圖稿的期許,或許是不自量力的過度樂觀,但對瓷器畢竟陌生,一路走來還是籠罩在脆弱的不安裡的。畢竟玻璃曾經顛沛流離的經歷讓人膽大,如今更是知命之年理所當然的價值觀,期許在民族工藝振興的工程上也建立心安理得的平台。
 
因此行走坐?時反而感覺身上有股剛毅氣韻流竄,此刻無論是江邊那兀立的失落,還是其所演變我那自覺的自得情懷,都有著的孤?風骨之美,正反前後,無論哪個面向,個人的處境都與這個畫面意象深度交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