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音樂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書摘

譯 者 作 品

夜間飛行(精裝版)

音樂

【類別最新出版】
村上私藏 懷舊美好的古典樂唱片2
旅人之歌:音樂家簡文彬的非虛構人生
圖解嶺南戲曲與音樂
村上私藏 懷舊美好的古典樂唱片
玩真的!朱宗慶的藝術文化必修課


巴哈(XB0042)──世人稱頌的樂長
Magnificat Jean-Sebastien Bach, Le Cantor

類別: 音樂
叢書系列:發現之旅
作者:Paule du Bouchet
       Paule du Bouchet
譯者:劉君強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7年09月20日
定價:250 元
售價:198 元(約79折)
開本:32開/平裝/208頁
ISBN:9571323799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書摘

第一章 約翰.塞巴斯提安.巴哈出生在馬丁.路德的家鄉

在愛森納赫地區,格奧爾根教堂就是巴哈家族音樂活動的中心。約翰.安布羅西烏斯的堂兄,也就是塞巴斯提安的伯父,約翰.克里斯朵夫(J. Christoph)20年來一直是當地教堂的管風琴師。他也是音樂界的一個知名人物。路德派教義和管風琴,猶如兩條線貫穿巴哈的一生,他的一切都由此開始。可以說,塞巴斯提安是天生的音樂家。早在他懂得音樂是什麼之前,他就已經是一位樂家了。

對巴哈一家來說,音樂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大賦。從上幾代人開始,他們的祖先不是當風琴師,就是當吹笛手,或者就在村鎮旅館裡拉小提琴。祖先懷特.巴哈(Veit Bach),是韋希瑪(Wechmar)的磨坊師傅,他就是件著磨盤的節奏而撥弄琴弦的。從此,巴哈家就世代操習音樂。自懷特開始,到塞巴斯提安這一代總共31位家庭成員當中,就有28位是弦樂器製造師傅或者是製作鍵盤樂器的巧手、歌手、教區風琴師、城鎮樂師或宮廷樂師。

.紹令吉(Thuringen)的心臟──愛森納赫

塞巴斯提安的祖先自1580年起,便已在這片土地上安家立業了。巴哈一家毅然在紹令吉定居下來。「巴哈」這個名字源於德語,使人想起浪跡天涯的生活。「巴哈」的含意是「溪流」。在茨岡語(langue tzigane)或東歐,某些地區的方言裡,它的意思是「流浪樂師」。因此,無論在歐福(Erfurt)、奧赫德魯夫(Ohrdruf)、阿恩施塔特(Arnstadt),或韋希瑪、哥達(Gotha)、邁寧根(Meiningen)、……或格臘(Gera),特別是在愛森納赫,都有巴哈家的子孫。

「每年的開銷是40盾(gulden),4格羅申(groschen)加8芬尼(pfennige),還加房租……」

約翰.安布羅西烏斯雖然深受同胞喜愛,但他作為城鎮樂師所得並不豐厚。不過全家和睦相處,光陰便在平和的宗教信仰和愉悅的音樂生涯中流逝。這種平靜的歲月也曾由於死亡突然襲擊,四個孩子先後夭折入而受到干擾。但是,這種死亡是路德派教徒所謂的溫馨的死亡(他們有一首讚美歌,名字就叫《來吧!溫和的死亡》)。這種多次猝臨巴哈家的打擊,不僅給年幼的塞巴斯提安帶來慘痛的經驗,而且人生中迴避不了的死亡主題,彷彿也提前奏響了序曲。約翰.安布羅西烏斯的喪子之痛在音樂上得到某種補償。他曾把大兒子約翰.克里斯朵夫 (J. Christoph)託付給有名的樂師帕海貝爾(Pachelbel)教導。現在,他高興地看到他的長子在奧赫德魯夫當上了風琴師。而塞巴斯提安很早就對小提琴表現出特殊的才能,這是他父親最擅長的樂器;他的風琴地彈得很好,這是從伯父那裡學來的。

約翰.安布羅西烏斯的教育原則非常簡單:孩子到了14歲,就得離開學校到某個樂師那裡去當學徒。他的伯父約翰.克里斯朵夫則對家庭的名聲更為自豪和珍惜,對於改善家庭的社會地位也更為重視。他要求自己的孩子都要進大學。當時樂師的職業已得到社會公認,許多人紛紛學習這種技藝。這個行業內部分成很多等級,宮廷樂師高居這些等級的頂峰。在這種等級制度裡,高等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視。塞巴斯提安沒有照伯父的想法去唸大學,他終身引此為憾。

.拉丁文和音樂,生動活潑的語言

現在,塞巴斯提安八歲了。他進了愛森納赫的拉丁文小學。在學校裡,學生學習人文科目,為將來升中學和最後進大學作準備。塞巴斯提安天分高,迅速學會拉丁文,很快便超過了哥哥約翰.雅各布(J. Jacob)。另外,他還有一副極好的女高音歌喉,是學校合唱團的團員。這個合唱團可以演唱經文歌(motet)和清唱劇(cantate)。因此,格奧爾根教堂轄區內的信徒每星期天聚會的時候,便都能欣賞到巴哈一家演唱的音樂。大哥約翰.克里斯朵夫彈風琴,爸爸安布羅西烏斯拉小提琴或中提琴,還有小塞巴斯提安用他那純淨動聽的歌喉唱歌。這還不包括巴哈家其他成員哩!其實,巴哈一家,人人都堪稱優秀的音樂家。

.九歲的孤兒

1694至1695這一年,塞巴斯提安先是失去了母親,接著又失去了父親。巴哈一家解體了。約翰.雅各布留在愛森納赫,隨新來的城鎮樂師學藝;他的另外兩個弟弟則由在奧赫德魯夫任風琴師的大哥收養。對約翰.克里斯朵夫來說,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兩個弟弟都比他小得多,這等於給哥哥家憑空加了兩個外來人;而大哥新婚不久,家裡還有個嬰兒,收入又非常微薄。然而大哥責無旁貸地挑起了重擔。他不僅收養了兩個弟弟,還要讓他們繼續學業及音樂。

塞巴斯提安剛滿十歲,便自己掙得了一份收入。他在奧赫德魯夫的拉丁文學校合唱團裡唱歌,支領45弗羅林,外加一份口糧和柴火。因此,小小年紀的塞巴斯提安便已預感到:在這人事紛繁的塵世間,沒有根基就談不上安身立命。他唱歌,人們才付給他報酬。於是他將永遠牢記:通向上帝的道路是人走出來的。與此同時,他在中學裡繼續學習,各科成績都很出色。

也就是在此時,他對路德派的教義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對於神學研究的興趣,很可能是來自幼年早熟的經驗,來自四個兄弟姊妹及雙親的早逝。要承受親人死亡的現實,宗教便可以幫大忙。他相信,宗教可以打開通向永恆真理的大門,而死亡便是這些永恆真理的第一個標誌。

.強烈的求知慾

眼下,當務之急還是音樂。哥哥教他彈大鍵琴,還給他講作曲的入門課程。哥哥讓他品味音樂之美,後來他從這豐富的源泉中受益匪淺。哥哥教他欣賞義大利的弗雷斯科巴爾第(Frescobaldi),日耳曼的帕格茲特胡德(Buxtehude)、賴恩肯(Reinken)、勃魯翁(Bruhns)、博姆(Bohm),還有幾個古代的法國音樂家。老師很傑出,塞巴斯提安也努力學習。不久,他就彈熟了哥哥讓他學的所有作品。

約翰.克里斯朵夫可能對這位小弟弟感到嫉妒。有一天,他甚至不准弟弟抄寫他的一本筆記,這本子裡記有當時幾位日耳曼鍵盤樂器大師的佳作,如弗洛貝格(Froberger)、克爾(Kerll)、帕海貝爾等人。晚上,塞巴斯提安瞞老哥哥,把樂譜偷出來趁著月光不停地抄寫。六個月後,對於這份音樂瑰寶地便完全了然於心。這件事還是被兄長發現,哥哥沒收了他的手稿。這樣做似乎有點欠通情理……。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對兄長的感情。後來,他把自己最初的一部鋼琴曲作品《E大調觸技隨想曲-賦格》獻給了哥哥。

.呂內堡(Luneburg)的合唱團員

可是,約翰.克里斯朵夫的家裡人口越來越多,收入卻沒有增長。塞巴斯提安感到自己成了哥哥的負擔。他14歲了,對年輕的路德派信徒來說,這個年紀已算成熟。有個唱詩班領唱路過奧赫德魯夫,一天,塞巴斯提安從他那裡打聽到,呂內堡訓練教區兒童唱詩班的米夏埃爾學校(Michaelisschule)招生,塞巴斯提安便去應徵。

呂內堡遠在紹令吉邊界之外。塞巴斯提安和同學埃德曼(Erdmann)步行了350公里才抵達。他們馬上被收為教會合唱團團員。這個合唱團水準很高,能夠演唱多聲部對位法樂曲(musica figuralis)中高難度的曲目及宗教複音音樂(polyphonie)。他們的收入十分微薄。但因為合唱團供吃住,還供取暖照明,塞巴斯提安的經濟狀況比在奧赫德魯夫時好多了。

到合唱團一段時間後,塞巴斯提安失去了他那優美的女高音。隨之而來的低音音域遠不若原來的高音出眾。塞巴斯提安便更加在樂器演奏上下功夫。

.豐富的音樂史料和得天獨厚的環境

呂內堡除米夏埃爾學校的音樂圖書館外,還有別的一些財富。特別是在約翰教堂的檔案館裡,藏有大批管風琴曲樂譜原稿,其中有荷蘭管風琴演奏家斯韋林克(Sweelink)、沙伊特(Scheidt)、沙伊德曼(Scheidemann)、弗洛貝格、小雅各布.普雷托里烏斯 (Jacob Praetorius junior)等人的原稿。還有好些古老的聲樂複音音樂作品的手抄本,如蒙台威爾第(Monteverdi)、拉素士(Lassus)、哈斯勒(Hassler)、米夏埃爾.普雷托里烏斯(Michael Praetorius)等人的作品。對一位渴求革新的風琴家來說,這是一座裝滿了參考資料的基地。

教會合唱團的成員可以去為貴族子弟而設的學校聽課。課程有古典文學、神學、拉丁文……特別還有法文課。在米夏埃爾學校,貴族學生之間只准講法語。德.拉塞爾(de la Selle)是法國作曲家盧利(Lully)的學生,也是塞巴斯提安寄宿的藝術學校的舞蹈教師,他給學校帶來巴黎的氣氛和樂曲。另外,這位老師還跟布藍茲維-呂內堡(Brunswick-Luneburg)公爵有來往。經德.拉塞爾的引介,塞巴斯提安住進了公爵的策拉(Cella)宮廷。他在那裡遇見很多法國人。塞巴斯提安就這樣認識了法國音樂。

.法國風格和義大利風格的抗衡

策垃小公國傾向喀爾文教派,很少演奏宗教音樂;室內器樂卻十分流行。策拉小教堂有些保留曲目,比如馬雷(Marais)、唐格勒貝爾(d"Anglebert)、德拉朗德(Delalande)、格里尼(Grigny)、庫普蘭(Couperin)、馬爾尚(Marchand)等人的作品。盧利的風格由曾跟隨在他身邊的幾位大師傅到日耳曼,於是法國式序曲和組曲,使與來自義大利的奏鳴曲和協奏曲交相輝映。

自17世紀起,各民族之間不同音樂風格的對立已經非常明顯。這種對立首先表現在法國精神和義大利精神的不同上。法國人靦腆,有節制,愛好形式美。義大利人熱情,外向,不拘形式。義大利是巴洛克(baroque)風格的搖籃,這種風格在義大利自由地發展。法國風格在當時被視為與義大利自由風氣相對立,這種風格的特徵就是:用簡短的動作和簡潔的形式,表達出明確的意念。

這兩個民族的音樂家彼此成見極深。有些按法國風格培養出不的器樂家,甚至拒絕演奏義大利音樂;同樣的,義大利的音樂家也排斥法國音樂。其實他們根本做不到,因為一種特定的演奏技巧是和一定的風格相牌合的。可以想見,音樂好比一種有聲話語,若不懂那種語言,怎能用它講話呢?

.「合併的趣味」和日耳曼風格

18世紀,人們才終於把所謂的「合併的趣味」綜合起來。這是兩種風格之間文化衝突的結果。在作曲家泰雷曼(Telemann)的推動下,這種多元情趣的綜合便成為日耳曼音樂的特徵。眾家作曲大師紛紛開始創作法國組曲,譜寫義大利奏鳴曲和協奏曲,同時又在其中引進「敵對的」成分。地方傳統也促進了這種融合。

巴哈生逢其時。在策拉宮廷,他發現了庫普蘭的作品。奇妙的異國情調展現給他新的天地。他甚至寫信給庫普蘭。1701年,巴哈常去看望博姆。博姆是約翰教堂的風琴師,也是紹令吉人,跟巴哈一家交往甚密。他是一位才華出眾、感情豐富、喜歡裝飾、精通法國風格的人物。

不過,塞巴斯提安當時主要的老師還是賴恩肯,他是漢堡卡塔琳娜教堂(Katharinenkirche)有名的風琴師。漢堡的琴管音樂素享盛名。在呂內堡,雖然博姆的法國音樂風靡大眾;但在漢堡,在風琴音樂方面佔上風的,卻是具有日耳曼傳統的對位法(contrepoint)作品。它甚至成為一種真正的風格,彷彿在競爭、在誇示,而且往往表現得有些過分。對巴哈來說,這倒是一種新的生活和的音樂觀念,它不再受外省狹小地域的局限,而是面向所有的思潮和流派,兼容並蓄。

巴哈於1701年到漢堡旅行,漢堡的歌劇、宗教音樂以及在許多公開場合演奏的音樂,對他來說,都是一種無窮的樂趣。他欣喜地傾聽賴恩肯在讚美歌中美妙的技巧變化,還遇見了另一位管風琴家魯貝克(Vincent Lubeck)。

呂內堡的三年音樂生涯具有不凡的意義。日後巴哈會鍾愛、領悟在這裡所發現的一切,掌握並且將之超越。巴哈的創作活動就是這樣開始的。他經歷了這樣一個既簡單又複雜的演練過程,把聽來的和經過加工的音樂變成純粹的創作。

這個音樂家具有驚人的天才,又有平常人會有的僕實刻苦。在上帝和世人的中間,樂曲很少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可是在這個固定的形象後面,在《平均律鋼琴曲集》、《b小調彌撒曲》或是《馬太受難曲》的完美傑作背後,是一個溫柔和又頑強的人,完全受音樂和宗教信仰的指引,精通一切事物的準備節拍。與他同時代的人只把他看作是才華洋溢的管風琴師。後人又將他遺忘近一個世紀。Paule du Bouchet描述了巴哈完全為音樂奉獻的一生,這是在歷史上留下了神聖超凡印跡的一生。

 
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