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前言
導論 沒有國界的高山
Chapter5威爾森迷戀的針葉樹之島:臺灣針葉樹綜覽

作 者 作 品

橫斷臺灣:追尋臺灣高山植物地理起源

動物、植物

【類別最新出版】
不過是具屍體:挨刀、代撞、擋子彈……千奇百怪的人類遺體應用史(暢銷三版)
小蟲大哉問:自然生態的科學探察與人文思考
牠們的情愛:動物的求偶心計與生殖攻防
森林,我們的家
橫斷臺灣:追尋臺灣高山植物地理起源


通往世界的植物:臺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WT01016)
Worldviews: The Origin and Journey of the Montane Plants in Taiwan

類別: 自然‧科普‧數理>動物、植物
叢書系列:春山出版
作者:游旨价
出版社:春山出版
出版日期:2020年03月27日
定價:580 元
售價:458 元(約79折)
開本:18開/平裝/320頁
ISBN:9789869866255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前言導論 沒有國界的高山Chapter5威爾森迷戀的針葉樹之島:臺灣針葉樹綜覽



  Chapter5威爾森迷戀的針葉樹之島:臺灣針葉樹綜覽

「東亞最好的森林,以及加州之外世界最巨大與拔尖的針葉樹,都在臺灣島的群山之上。」——威爾森(Ernest H. Wilson),一九二○年

‧傳奇的威爾森

威爾森(Ernest H. Wilson)是二十世紀上半葉英國最傑出的一位植物獵人與植物學者,他充滿冒險的一生濃縮在五次前往東亞的植物採集長征裡。十二年的光陰,他不畏腿疾走遍中國大陸、朝鮮半島、日本列島和臺灣,翻山越嶺只為歐美園林界探尋最隱密美麗的東方植物。他在松潘河谷經歷了崩塌事件,換來高貴的王之百合(Lilium regale)的出世;他穿梭在康定高山的冰雨中,只為與傳說中的喜馬拉雅金色罌粟(Meconopsis integrifolia)相遇;他的萬里行腳最終為歐美園藝界引入了近兩千種東亞植物,其中包含近百個新種,當代許多家喻戶曉的園藝品種即是從中而生。他製作的近十萬份、四千五百種植物標本,更為植物學留下了無遠弗屆的影響,至今來自世界各地的植物學者仍聚集在哈佛大學與皇家邱園,沉浸於這批歷史遺產,探究東亞植物的奧祕。


威爾森自少年時期起便展現了綠手指的天分,尤其在栽植針葉樹上特別在行。儘管早已盡覽整個東亞植物相的模樣,臺灣島在這位傳奇的植物學者心中卻始終留有一個特別的位子。究竟臺灣有什麼樣的植物令威爾森如此迷戀?答案也許會讓你大吃一驚,讓威爾森念念不忘的,竟是開不出豔麗花朵、也沒有甜美果實的裸子植物。其中,臺灣杉(Taiwania criptomerioides)是威爾森的摯愛,他難忘於它的「高大英俊」,也著迷於它奇特的地理分布。他亦讚嘆紅檜「龐大」的身軀,以及驚人的神壽,說自己曾在一株紅檜倒木上數到了兩千七百圈的年輪。雖然臺灣沒有針葉樹的特有屬,但威爾森直言,以臺灣島的面積來看,針葉樹特有種的比例古怪地高,且在科與屬的組成上也十分多樣,大部分北半球有的類群幾乎都可以在臺灣看到,甚至還有些特別珍奇,東亞特有的孑遺類群。

基於自己野外考察的經驗,威爾森對早田文藏關於臺灣高山植物地理起源的假說提出了批評。他認為早田對於東亞植物的瞭解並不夠廣泛,尤其是對中國大陸西南地區的物種。他指出臺灣高山上雖然有紅檜與昆欄樹這些充滿日本特色的針葉樹種,但整體高山植物相的組成,尤其是中高海拔,應該與中國大陸華西和西南地區最為親近,而不是中國大陸的華南地區或是日本。威爾森的評論雖然在當時與許多日本學者相異,卻在當代獲得了學界的廣泛支持。至今,臺灣島在全球針葉樹愛好者眼中,仍是一個奇蹟之島,孕育著東亞各種代表性的物種,而它們特有現象的起源,以及傳播來島的過程,都是十分吸引人的問題。

‧黑暗之島孕育的驚奇

一九○六年,早田文藏在國際植物學社群裡投下了一顆學術震撼彈。他根據小西成章採自南投竹山烏松坑山的一份無名針葉樹標本,在當時世界植物學的頂尖期刊《林奈學會植物學期刊》上以臺灣為名,發表了一個裸子植物新種——臺灣杉。由於這個新種模樣奇特,無法歸類至現生任何一個裸子植物的屬裡,因此早田文藏除了發表新種,同時以臺灣杉做為屬模式建立了裸子植物新屬臺灣杉屬(Taiwania)。彼時二十世紀初,國際之間競合消長,發現具有經濟價值的新種植物乃是各國展現科研實力的一種方式。那時一干西方學者與植物獵人早已在中國大陸以及印度等地完成了多趟植物探險,正享受著東亞豐沛的植物相為他們所帶來的經濟與科學利益,臺灣這座當時被視為植物學黑暗之地的邊陲小島,居然短期之內就由日本人相繼發表了紅檜與臺灣杉等神奇、深具園藝價值的特有植物,後者甚至還是一個新屬。這不僅令歐美學者驚愕,更一舉將早田文藏所代表的日本植物學界以及臺灣的原生植物推上了國際舞臺。由於這些珍奇植物,臺灣往後也成為博物學家探索東亞時不能不列入的一處新地點。

不久後,臺灣杉相繼在中國大陸湖北、雲南、福建和緬甸、越南北部(黃連山)被發現,臺灣特有屬的位階不再,但是另一方面,古植物學的學者們卻發現臺灣杉居然是一種活化石,它最古老的化石紀錄可以追溯到北美洲阿拉斯加約一億年前白堊紀的地層裡,而在整個新生代,它也零星地分布在歐亞大陸與北美洲各地。令古植物學者驚訝的是,億萬年來臺灣杉似乎完全沒有改變樣貌,與現生臺灣杉在形態上幾無差別。此外,雖然目前僅局限分布在東亞的幾處地區,但在悠久的地質年代裡,古臺灣杉在北半球廣闊的分布範圍,似乎暗示了它曾適應著多樣的環境,和其他古裸子植物相比,古臺灣杉適應最特別的一種環境應該是極圈氣候了。不論古今,極圈地區由於低溫和冬季長夜,對樹木來說都是生存惡地,但根據化石來看,古臺灣杉在白堊紀時曾分布到靠近極圈之處,顯示它們具有適應冬季低溫且日照不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