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第三章 店長的管理戰略

譯 者 作 品

發明未來的鋼鐵人—伊隆.馬斯克傳〔PayPal╳特斯拉電動車╳移民火星的創業家〕
外商顧問超強資料製作術:BCG╳麥肯錫的12種圖形架構,學會就能說服任何人!
外商顧問超強資料製作術(熱賣新裝版):BCG的12種圖形架構,學會就能說服任何人!

行銷企管

【類別最新出版】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一本讀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走向上市上櫃之路
企劃學:打造企劃腦,讓你的方案更有說服力
【限量典藏】三度榮獲金書獎品牌大師叢書:《以MARTECH經營大數據會員行銷》+《ESG品牌創新六部曲》
叛逆,成就精彩: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旅遊創意


假如杜拉克是店長(DH0225)──為零售服務業店長所寫的杜拉克經營學!
店長のためのやさしい〈ドラッカー講座〉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行銷企管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結城義晴
       YUKI, Yoshiharu
譯者:連宜萍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06月15日
定價:260 元
售價:205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48頁
ISBN:9789571355771

停售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第三章 店長的管理戰略



  第三章 店長的管理戰略

第三章 店長的管理戰略

組織貢獻社會的經營戰略有三個任務:

(一)善盡組織特有的使命。
(二)善用工作者。
(三)帶給社會的不良影響應自行善後,並關心社會問題、解決社會問題。
──彼得‧杜拉克,《管理的使命》

店長要盡的管理責任

所謂管理,是賦予企業生命之強而有力的存在。
若無店長的領導能力,生產資源就只是資源,無法生產。
──彼得‧杜拉克,《杜拉克精選:管理篇》

「MANAGEMENT」等於「管理」嗎?

如果問「何謂MANAGEMENT」,我想大多數人可能會回答「管理」,日本的企業家也普遍認為「MANAGEMENT=管理」,但這樣的解釋未必百分之百貼切。

翻開字典,確實能看到一部份的解釋為「管理」。但是,被稱為「管理學之父」或「管理學發明家」,甚至可以說他本身就是管理這個代名詞的杜拉克,在解釋MANAGEMENT這個詞時,不只是用管理一詞而已。

在杜拉克的著作當中,偶爾會看到MANAGEMENT的解釋是「組織中實現成果的機制」;但「機制」(institution)讓人連想到的也許是企業內的股東大會或董事會,定義上似乎很狹隘。 另外,如第一節開頭的引用文,杜拉克也用了「存在」(existence)說明管理,若用「知識」解釋「資源」可以貼切地說明店長及管理者,但若用來說明MANAGEMENT仍然容易產生誤解。

杜拉克在說明MANAGEMENT時,也經常用「功能」(function)一詞。因此,在本書所提及的「管理」,我們統一定義為「某個組織中實現成果的功能與機構」。

MANAGEMENT之所以會被翻譯成「管理」,其實是受法國管理學家亨利‧費堯(Henri Fayol)「管理原則論」的深遠影響。

費堯過世後被英譯的作品《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提到,企業經營以「管理」最為重要,所謂的管理可定義為「計畫、組織、領導、協調、控制」。費堯的思想在日本高度成長期,對於企業的經營影響極大,但杜拉克的思想與費堯的理論全然不同。

搶救智利礦山

管理還有另一項任務:

管理指的是要控管已存在或已知的事物,管理的同時必須有創業家精神,必須將資源投向成效較大且未來將漸入佳境的領域。

為此,必須捨棄昨日種種已存或已知的事物,必須創造明日。

──彼得‧杜拉克,《管理的使命》

第四個任務

杜拉克在《管理的使命》書中提到管理的三個任務,除本章開頭所提示的三點之外,我要另外加第四個任務「控管」(Control),這個詞的用法就更狹隘了。

剛剛說明管理是以組織為機構,而「管理者」同時也必須是「創業家」。一家店的店長就是一個機構的「管理」,背負的是管理者也是創業家的重要任務。

簡單說,店長的管理任務是「創造門市的未來」。

我的一位恩師,連鎖店經營指導權威、已故的渥美俊一,說明管理這個詞時,以管理(manage)一詞的語義說明,管理一詞來自「很久以前,多人一起滾圓木渡河以到達目的地的故事」,非常有趣的說法,所謂的管理可以解釋為「同心協力以達成目的」。

滾圓木渡河以達到目的,地這樣的比喻讓人聯想到一件非常類似的事件。

二○一○年八月發生的智利礦山崩塌事件,三十三名礦山工人困在地底下,所幸這群礦工及時躲到崩塌現場附近的避難所,才得以脫困。

問題是,他們躲在地底下七百多公尺的避難所,他們如何脫困?他們只能等待救援,和地面上的聯絡方式全斷了,這三十三名工人的情緒極度不穩定,進了避難所之後所有人瞬間陷入一片混亂。

讓所有人安定混亂情緒、抱持活著的希望,是一位有領導者風範的烏蘇亞(Luis Ursua),而他最常閱讀的是杜拉克的著作,這件事也隨後聞名全世界。

他在杜拉克的「管理學」中學到的理論,實際運用在避難所的有兩點:

(一)讓所有人對活著抱持希望。他提示所有受困的礦工,「創造明日」的目標。

(二)救援隊到達之前活下去。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做現在能做的事,每個人分配任務,有些人負責以細長導管與地面上救援隊傳紙條聯絡,有些人負責接收食物、分配食物,有些人負責錄影避難所的情況,有些人將錄影情況傳送到地面上,決定每個人的任務,開始每個人能做的事。

如果在狹窄的避難所裡沒事做,每個人只能等待救援大隊的話,可以想像有多難熬;但決定每個人的任務之後,士氣高漲,反而讓所有人都對活著出去抱持希望。

危機中看出領導者的風範

也許有讀者認為,這只是在智利發生的一件緊急罕見的情況,跟零售業、服務業等日常生活沒有關係吧!

其實,這件事和店長的管理有很大的關係。

近年消費低迷,加上大樓、公寓等建築物陸續完工,在消費能力較高的都市商圈進駐了各型各類的商店,你的店對面也新開了一家跟你一樣的店嗎?生意應該被搶了不少吧!

這個時候,店長會對工作的店員說什麼呢?

「開在我們對面,過份!想跟我搶客人喔?」

成天說著這樣滿腹牢騷的話,店員還能對明日抱持什麼希望?整間店籠罩在負面思考的氣氛中,哪還能用微笑服務顧客。

店員的士氣低落,這樣的負面情緒,顧客在不知不覺中一定會察覺,他們一定這麼想:「最近這家店好怪,真沒趣!」接著,你的忠實顧客一個一個減少,沒多久整家店就只剩店長和店員大眼瞪小眼,等著關門大吉了。

暫且不管是不是有競爭對手進駐,開店就會碰到一些預想不到的危機。

像是BSE(狂牛病)發生時,燒肉店、牛丼店突然面臨客潮大減;夏季連日高溫不降造成蔬菜價格上漲;中東戰爭引發石油進口價格上漲,造成石油業經營困難;東日本大地震、阪神大地震等,遭地震、海嘯、颱風等天然災害侵襲。

或者是,全球化因素引起的消費急遽下滑;執政者的修法立法引起成本上漲。

當面臨各種不同的危機時,店員會觀察店長或管理者的言行舉止。

如果店長的言行舉止呈現的是負面訊息,別說是解決危機的行動力,店員的工作士氣只會不斷地下降;反之,當店長傳達的是一個正面思考的訊息,店員也會樂觀的向前衝,組織的力量就會被越挫越勇;只要店長願意正面應對,很快地危機將會變成轉機。

如果杜拉克是一家面臨危機的門市老闆,他會如何激勵店長

沒關係,沒關係!不管是來個大賣場,還是什麼競爭對手,我們只要做自己就好,只要持續為地區貢獻就好,只要發揮我們的優勢就好。藉這次機會再次思考,對於附近的顧客、忠實的老主顧,我們能為他們貢獻什麼?

希望各位在各自所屬的部門發揮最大的智慧,趁著這次機會打造一個利民便民的好店。

關鍵是「明日的希望」

創造未來,重點不是決定明日將成為什麼,而是為了明日,要去決定今日該做什麼。 ──彼得‧杜拉克,《成效管理》

創造奇蹟的另一個管理

智利發生礦山崩塌事件時,和地面上的救援大隊完全無法取得聯繫,當時的領導者烏蘇亞仍然鼓勵大家:「不要失去希望,等待救援,我們一定會獲救的。」儘管他們被封鎖在七百多公尺的地穴裡,卻不慌不亂只是等待救援。

地面上的救援大隊用電鑽機在避難所附近不斷地挖掘,不斷地找尋線索。突然間,在電鑽的尖頭發現貼著一張用紅筆寫的紙條,寫著:「我們所有人都很安全」,發現這張紙條時,已經是事故發生後的第十七天了。

奇蹟的發生,與地面上那群不放棄搜救行動的救援大隊的士氣有很大關係。

當時負責指揮搜救行動的是皮尼拉總統(Sebastian Pinera),我猜搜救現場的指揮者,一定是對救援的弟兄說了一些鼓勵的話:「他們一定還活著,他們一定是在哪裡避難了!」

這是非常重要的「管理」,若是一家門市,這應該就是經營團隊的職責;若是一家連鎖商店,應該就是總公司上級管理者的任務。

上級管理和現場管理表示了共同的目標:「活著救出來!」每一個人彼此加油打氣,不失去希望地進行搜救,強忍著辛苦的搜救過程;而「奇蹟似的救出」,給參加救援行動的每個人很大的回報。

關鍵詞是「明日的希望」。

創造未來,宣佈明日的希望,每個人都對未來抱著希望,有效運用現有的資源;重要的是今日事今日畢,這才是管理的任務。智利的救援故事,給全世界所有人很大的啟示:

小小的喜悅
淡淡的幸福
明日的希望

這個標語我想要送給商業界、服務業界的每一位。

這是每個人活著所需要的,也可以是生活上最根本所需的最大公約數,期望從事零售業或服務業的每一位讀者,能將這個標語收在心裡。

更期待從事服務業的每一位,能夠理解並且與人分享這一段話。

真正的「工作喜悅」要這樣做

我們無意確認知識工作者在思考什麼,思考正是知識工作者固有的工作,思考是所有工作的開端。

思考的動力來自於他們是否能夠達到成果,是否能夠達成目標。

若無法達到成果,對工作與貢獻的動力將減退,朝九晚五就只是出賣勞力罷了。

──彼得‧杜拉克,《杜拉克精選:個人篇》

工作不只是為了錢!

人,為什麼工作?

不只是店長,部門經理、一般職員、打工店員、收銀員,外食服務業的樓層經理、廚師、上菜服務生、工讀生……所有人的共通點,或許都是為了一份薪水才到店裡工作,但只是為了薪水才繼續那份工作嗎?或許應該說,只有薪水才能讓你持續那份工作嗎?

我很肯定,答案一定是「否」。

問一問在廚房做菜的廚師:「工作的喜悅是什麼?」,

大多數人會回答:「聽到客人說『真好吃,謝謝!』的時候。」

上菜服務生也說:「上菜時聽到客人說『剛剛上的菜真好吃,謝謝!』就會不知覺的開心。」

總是笑臉迎人,天天說著「謝謝光臨」的便利商店店長也說:「有時候,反而是客人跟我們說『謝謝』,那個瞬間很開心,店裡所有的店員也都這麼認為」。

這樣的想法,還是因為我們先問了廚師與店長,他們才願意告訴我們,平常他們總是很害羞,很難說出心裡真正的想法。

電視節目偶爾也會採訪門市經理或店員同樣的問題,「客人開心最重要」聽到的通常是這樣的回答。如果站在一旁聽著看著,也許會認為這些話都是套好招的說法,但我認為,他們的回答都是出自真心。

當你有感而發的說「這個工作真好」的瞬間,手裡拿的應該不是薪資明細,我很肯定一定是收到客戶一些具體感謝的話,否則沒有辦法一直持續同一個工作。

先前介紹的個案,在「八百幸」的賣區,客人與兼職店員之間有這麼一段對話:「之前你推薦的食材和料理法,我回去試了一下,家人都說很好吃,謝謝!另外,這次我要買……」

「謝謝!其他的料理法我想一想再告訴你。」

像這樣的對話就不是套招配合演出場面,「謝謝」這樣感恩的心自然而然在彼此之間傳遞,那是彼此喜悅的一瞬間,對顧客而言是購物的喜悅,對店員而言是工作的喜悅。

這是「小小的喜悅」,也是「淡淡的幸福」,但正是這樣,日常生活的喜悅才能連結「明日的希望」。

店長的管理是,讓一起工作的店員感受到這個「小小的喜悅」和「淡淡的幸福」。

期許店長及領導者能竭盡所能製造更多機會,讓員工發自內心感受到工作的喜悅。

即使現在胸無大志……

工作的喜悅,從命令、限制的管理中絕對得不到,只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工作時才能感受到那份喜悅。

例如,按照自己的想法選食材、做料理的時候,按照自己的想法建議改造銷售部門的時候,按照自己的想法詢問客戶「這個怎麼樣啊!」的時候,等等。

對於有自己想法和意見的知識商人而言,在工作中,顧客的一句「謝謝」比薪水的多寡更容易得到成就感。

杜拉克所說的「朝九晚五的體力勞動者」,在組織中、在門市裡,確確實實有這樣的人存在。若問他們「為了什麼而工作」,「為了錢啊!」他們也許只有這個答案,或者是心裡想的其實就是這個答案。

一般而言,這樣的人不會在同一個工作崗位待太久,因為他們認為最好是輕輕鬆鬆就可以領到薪水,太辛苦的工作會讓他們開始觀望別處,總覺得「隔壁的花比較美」,動不動就跳槽。 但是,現在為了薪水而工作的人,也很有可能因為門市的管理方式不同而改變他們的想法。

我們可以想像,或許有些人從來沒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工作過,也有可能他們從來沒有機會實際感受工作上的成就感。

日本的零售業、服務業的工作人員大部份都「受過教育」,具備知識商人的素養。因此,只要給他們機會,任何事情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改變。

兩極端的X理論與Y理論

用糖或用鞭子的管理方式,即X理論的管理方式已經落伍了。

這個管理方式在已開發國家,就連體力勞動者都不適用,更不用說任何國家的知識工作者,都不可能接受這樣的管理方式。

拿鞭子管理早就失效,拿糖也無法誘使他人工作。

──彼得‧杜拉克,《管理的使命》

員工不是工具!

多年來,我一直觀察日本的零售業與服務業的管理,讓我想起麥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提倡的X理論和Y理論,其中以X理論為前提的管理,讓人記憶猶新。

X理論的假設是「人都有惰性,置之不理就會怠惰工作」;另一方面,Y理論的假設是「人與生俱來就喜歡工作,給予一個目標,人就會自動自發的工作」。

杜拉克的思想基本上是和Y理論共通,只是杜拉克「無法假設人只要給機會就一定會達到成果」;因此他並沒有完全肯定Y理論是正確的,X理論就更不用說了,在前述文章中已經完全否定了。

在零售業或服務業工作的人屬於知識工作者,因此,拿糖或拿鞭子的管理方式完全不適用。這個與杜拉克的思想息息相關,「人是最大的資產」這個名言可以說明一切。關於此點,身為店長或管理者的讀者請務必牢記。

以X理論方式管理的情況,上司總是以嚇唬人的口氣說:「你喔!你喔!再不認真就回家吃自己!」或是:「扣你薪水喔!」刻意讓屬下一邊發抖一邊工作,這樣的應對非常的負面。

三十多年前,我以記者身分跨足商業領域時,曾經看過上司這樣的言行,就算是現代,這樣的現象依舊存在。

無論他們是否意識到,以X理論為主的工作場所,其員工應該是忍耐再忍耐地持續著他們的工作吧!為了薪水出賣自己的時間,他們跟生活樂趣、工作樂趣可以說是無緣,應該也無法感受到所謂的工作喜悅吧!

X理論,用命令用強迫,把人當成工具在使用。如果人是資產,依其善用方法會增添其無限的價值;但,若當成工具,就只有一種用途,用完了就沒有利用價值了。

杜拉克在《管理的使命》書中寫道:「大家都明白,大部份的管理,在所有的資源當中,最未被善加利用的是人,而其潛能也未被開發。而且事實上,過去關於人力管理的定義,大部份的情況不將人當成是資源,而是當成問題、雜事、費用、威脅。」

此外,在杜拉克的同一著作中也指出,人力管理是發揮人的優勢:「人之所以被僱用,是因為擁有優勢、擁有能力,而組織的目的在於妥善的將人的優勢結合生產,並中和人的劣勢。」

杜拉克又說:「人不是企業的所有物。」為了活用人的「資源」,他提示了三個要點:

(一)讓員工瞭解自己的責任範圍與自我評價。
(二)對於一起工作的伙伴,要視其為珍貴的資產。
(三)妥善配置人員,使其優勢與成果能夠相結合。

這一些話讓我的腦海中又浮現,在「八百幸」食品超市裡活躍的當地兼職主婦工作的樣子,她們那股「當地主婦的感覺」的優勢被善用,活力充沛、自動自發工作的樣子。

UNIQLO「全員商店主」理念

在現代,任何人都必須管理自己,把自己放在最能發揮所長,最能夠成長的位置。

既然人一生有將近五十年的時間都在工作,每個人就應該讓自己的工作充滿活力;在自己的工作領域中,明白其應有的執行方法、執行時間,以及何時應該做什麼樣的改造。

──彼得‧杜拉克,《杜拉克精選:個人篇》

給店員思考的自主權

不只是店長,在各個分店工作的店員都應該自主管理,活力充沛地工作。無論是零售業或是服務業,一家店如果能夠實現這一點,很自然的就會聚集客潮、生意興隆。

想要實現這個目標,「全員經營」是其中一條捷徑。

例如,開發UNIQLO休閒服飾品牌的迅銷公司董事長柳井正,訂定迅銷公司的目標為「世界第一的服飾生產零售商」;為了實現公司的目標,他對全公司的員工講述「全球第一、全員經營」的企業理念。

前述之「柳井正流派之杜拉克管理論」著作中,有這麼一段話:

何謂「全員經營」,這是松下電器創辦人松下幸之助的經營理念,他也是如杜拉克般令我非常尊敬的一位企業家。從字面上的意義就是:「公司全體員工對經營感興趣,彼此之間集思廣義,同心協力鞏固企業的經營。」

從零售業的角度,「全員商店主的觀念」,簡單來說就是「全體員工將公司的分店當成是自己的店經營」。

重點是,在門市工作的店長或店員不能只遵從主管的命令工作,每一個員工要自主思考「如何讓顧客有愉快的購物,如何使商品暢銷」。

「自主」也就是杜拉克所說的「善用優勢」。

當一家公司或一家門市在招聘員工時,會做一些考試或面試,兼職員工也許只有面試,公司透過考試或面試在確認什麼呢?公司想知道的無非就是,應徵者的能力或優勢。

杜拉克所說的「人之所以被僱用,是因為擁有優勢、擁有能力」,無疑的就是這麼一回事。在杜拉克的多數著作中,頻頻出現的名言「善用優勢」,是我們在學杜拉克的管理學時必須瞭解且非常重要的思想。

如何創造一家有工作樂趣的店

自動自發地工作之後,人的能力和優勢始能發揮,才會有成果,這是杜拉克的思想。關於此點,UNIQLO董事長柳井正也深有同感,因此提出「全員經營」與「全員商店主」的理念。

柳井正在前述著作中說明:「給員工自主創意機會的同時,也等於創造他們的工作樂趣與生活樂趣。」他在書中的用詞是「工作者」,但其思想和杜拉克所敘述的「知識工作者」相同。

店員的「工作樂趣」、「生活樂趣」(這正是店長的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事),讓所有店員實際感受到工作與生活的樂趣。杜拉克在其著作《管理的使命》中也用了以下這一段話說明「工作樂趣」:

史上有關工作或工作者的問題,大多是聚焦在工作之外的因素。馬克斯主義者聚焦於所有關係者,卻沒有論述工作組織或工作者的管理。家族管理的信奉者,只聚焦在住宅與醫療等福利方面。上述各點雖然都很重要,但沒有任何事可以取代一個「有工作樂趣」的工作。

這一段話明白地指出:「即使薪資優渥,即使厚生福利制度完善,一個沒有工作樂趣的環境,無法讓人發揮其能力與優勢。」

然而,要找出工作的樂趣就必須對自己的工作負責,接著要介紹其三個必要條件。

能帶給店員「工作樂趣」的三個條件

工作伙伴的優勢、工作方法與價值觀極為重要,當然,所有的事情會因為工作伙伴不同,結果也將不盡相同。

提高工作績效,最重要的祕訣在於一同工作的伙伴!瞭解在工作上不可缺少的伙伴特質,善用他們的優勢、工作方法和價值觀。所謂的工作不是只按照著邏輯工作,而是取決於一起工作的伙伴的工作態度。

──彼得‧杜拉克,《典範移轉:杜拉克看未來管理》

條件一:具有生產性的工作

打造一家店、創造一個銷售部門,以及在門市裡的各項業務,我認為是非常具有生產性的工作。也許有人認為,在零售業或服務業門市工作很單調,但其實不然。

門市每天都在變,不,應該說隨著時間的變化,門市時時刻刻都在改變。因為在銷售區,時時刻刻都能看見不同的消費顧客;而在服務業店裡,每天都能看見各種不同需求的顧客。

即使昨天光顧過的顧客今天仍會再來,昨天和今天,顧客的想法不同,顧客的需求也一天一天的在改變。

門市內時時刻刻都在變化,商品的補充、擺設位置的改變、客人突然變多了、客人的退貨、抱怨、生氣、讚美……等等。總之,在與終端使用者做第一線接觸的門市工作,絕不是一個制式、單調的工作。

在時時刻刻變化的門市工作,為了讓顧客有舒適愉快的購物,絕不是容易的工作。在多變的現代,在門市工作的店員必須不停地觀察所有的變化,掌握顧客的想法,順應顧客的需求而調整工作。

店員的待客態度能讓顧客感到愉快,一不小心也很容易讓顧客覺得不愉快。

如何讓顧客愉快地消費,是每個在門市工作者的重要職責。眼前這位顧客將成為日後的忠實顧客,或是從此不再光顧,取決於你一瞬間的待客態度。

而這一瞬間的待客態度攸關門市的銷售額,這正是具有生產性的工作。

條件二:訊息的反饋

所謂訊息反饋,指的是反饋個人工作成效的訊息。

「山田小姐,妳上次說的那個創意,我用來改造了一下銷售區,最近那區的銷售業績上升了耶!真是太謝謝您了。」

「這道料理,是之前佐藤太太妳提供給我們的意見,我們用新的名字增加了一道菜,訂單量大增了!妳真厲害。」

類似這樣店長的一句話,針對某一特定店員說的一句話,像這樣「質化」的訊息可以說是活生生的訊息反饋。另外,「本月銷售業績大幅成長」「來客數增加」,像這樣有實際數字的「量化」訊息,在結算結果出來後,迅速反饋給每一個店員,也是非常重要的事。

條件三:持續成長

店長不能讓店員對現有的能力和優勢感到滿足,要在其負責的領域不斷給予建議,增加其知識與經驗是很重要的事。

杜拉克曾說:「接觸其他專業領域之經驗、問題與需求之前,必須先將自身擁有的知識與資訊應用於其他的領域。」他並建議所有零售業、服務業的從業人員,要與部門之外的人員彼此共享知識、共有資訊。

「最近蔬果部門的生意好不好啊!菜價一直漲,客人是不是開始縮緊荷包了?客人的反應怎麼樣啊?」

就像這樣,每個銷售部門的顧客每天都在變化,彼此聽取意見就是「持續成長」。另外,店長參加地區上的活動,也是店長自身的持續成長。

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的零售業與服務業的門市,是一個學習成長的好場所,越學習越能感受工作的樂趣。創造一個學習環境,刺激每個人的學習慾望,也是店長的職責。

如果杜拉克是一家重視店員工作樂趣的門市老闆

店長若要提高績效,就必須結合在門市工作的每一個人的力量。

無論是兼職店員或是全職店員,每個人都有自己引以為傲的強項,每個人發揮自己的優勢,一起提高業績,一起分享成果,加強彼此的優勢,彼此成長。如此一來,能感受到工作的樂趣,也能感受到生活的樂趣。

這些事的實踐過程正是管理,所謂的管理並不是管理員工,而是如何善用人這樣的資產。

總結「店長」的重點 

店長應該執行的管理職責,不單單只是組織管理。 
面臨危機時,正是考驗店長領導能力的時候。 
讓店員能夠快樂工作,也是店長份內的工作。 
員工不是「工具」,要視他們為「資產」。 
店員的工作樂趣來自「具有生產性的工作」、「訊息反饋」與「持續成長」三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