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經濟貿易

【類別最新出版】
數碼港元:Web3.0構建香港新金融
資本主義的倫理力量:為什麼自由市場能創造更好的人文價值
經濟寒冬怎麼過:如何逆勢崛起
商業簡史:看透商業進化,比別人先看到未來
重新面對經濟學:經濟學沒有你想的那麼難,也比你所知道的更加重要


台灣經濟四百年(WT01042)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經濟貿易
叢書系列:春山出版
作者:吳聰敏
出版社:春山出版
出版日期:2023年02月17日
定價:660 元
售價:521 元(約79折)
開本:18開/平裝/552頁
ISBN:9786267236123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強 力 推 薦



本書講述台灣400年來經濟發展的故事。台灣經濟的歷史不只400年,但是,從1624年荷蘭人在安平設立商館之後,才有較多的文字記錄與統計,我們也才能瞭解長期經濟發展的過程。

從1624年到清治末年,台灣是一個傳統而落後的農業經濟。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之後,總督府推動全面性的基礎建設,包括公共衛生,土地調查,戶口調查,與現代化的交通系統,並建立了新式糖業,也啟動了台灣的現代經濟成長。到了日治中期,台灣已經從一個傳統落後的社會,轉型為現代化的經濟,台灣人的所得也大幅上升。

二戰結束,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實施全面性的管制,台灣的經濟又陷入停滯。幸運的是,美國援助台灣期間(1950–65),在美方的主導與壓力下,部分的管制鬆綁,台灣逐漸回到市場經濟體制,並在1960年代初期走上高成長之路。

台灣人的所得從1960年代初期以來高速而且持續地成長,被經濟學者視為是奇蹟。事實上,20世紀的百年期間,台灣經濟成長的軌跡,在人類歷史上極為罕見。對於想要瞭解經濟成長機制的人來說,台灣自20世紀初以來的成長經驗,極具教育意義。

綜合言之,台灣的經濟成長經驗,驗證了制度經濟學的論點:自由市場的經濟制度最有利於經濟成長,而台灣之所以能轉型為市場經濟制度,要歸功於日本的殖民統治與美援。

本書講述台灣經濟400年的故事,我所選擇的議題主要是以往我曾經做過研究的。毫無疑問,400年來還有很多重要的議題,但限於我個人的能力有限,本書並沒有講到。例如,晚清到日治初期的高山原住民,晚清的茶業發展,閩南人與客家人在經濟發展中的角色,日治時期在台日本人的發展,戰後的土地改革,黨國資本主義等。我期待未來有人能從經濟的角度,把這些故事寫出來。

1990年代中期,台大經濟系與日本一橋大學進行台灣長期經濟統計之研究計畫,我有幸參與,這個機會觸發我對於台灣長期經濟成長議題的興趣。我特別感謝當初一橋大學的尾高煌之助教授。

2015年,我有幸獲邀參加東京大學武田晴人教授的亞洲高成長的研究計畫,後續的計畫是由立教大學的林采成教授所推動。本書最後幾章關於紡織業與電子業的內容,即是以上研究計畫的成果。對於以上幾位學者,我深表感謝。

本書寫作的過程中,有一些人接受我的訪問,包括:蕭文瑞,鍾慶仁,陳有諒,孫元成,陳文洋,劉羽隆,何泰舜,段孝勤,陳木在,林正義,楊名周,許中明,陳璵安,與張雪梨。

有些人看過書稿的一部分,指出錯誤或提出建議,但有些建議,我在這一版無法做到,希望未來能有機會加入於。對於以上協助我的人,我衷心感謝:陳添枝,蔡龍保,洪紹洋,周雨田,張永健,林建樑,蔡尚仁,陳博修,王盈裕,蕭耀基,李文環,蕭伊伶,葉俊佑,俞瑞成,顏瑞和,鄭寗云,雲海龍吟,李晨心,張馨云,張安琪,鄭惠芳,陳德隆,吳勉禛,林君柔,吳浩文。

過去幾年,我有幸與樊家忠教授合作,進行日治初期纏足與人口變遷的研究,他不時鞭策我完成本書,我要特別感謝他。另外,本書在最後階段,魏思宇與黃品鈞兩位學生,幫我看稿,指出錯誤以及寫得不清不楚的段落。但最後的半年中,則是由黃品鈞獨撐大局。沒有他們兩位,本書會有許多不清不楚的段落。

蕭世瓊老師是書法名家,2020年8月我們一起在合歡山區健行。他知道我的寫書計畫後,拔筆相助,本書封面的題字是他的傑作。此外,他還請洪健豪先生幫我刻一個印璽。本書的封面設計從一開始到最後定案,過程冗長,由簡而繁,但最終又回到簡,我感謝我女兒的協助。

本計畫獲得科技部學術性專書寫作計畫(MOST 107-2410-h-002-030-MY3,2018/8–2021/7),與教育部「大專校院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標竿計畫」對台大經濟系的經費補助(GRANT NO. 110L9A00501–503),作者在此深致感謝。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家人。本書的第1章寫了我父親的「經濟成長」的故事,內容來自於我對他所做的片片斷斷的口述歷史。遺憾的是,我以前對我父母本身成長的年代的瞭解太少,否則他們會講出更多精彩的故事。我希望這本書對於想要瞭解自己家族故事的人,有一點幫助。

我父母一輩子住在屏東,晚年的生活由我姊姊,兩位弟弟及他們的家人照料,他們對於本書也有相當的貢獻。最後,我也要感謝我太太,如果沒有她的照料,我平日的生活一定會退化成開發中國家的水準。

吳聰敏 2023/1

內 容 簡 介

從1624年荷蘭人在台南建立貿易商館開始,一直到清治(1684-1895)末年,台灣是落後的傳統農業經濟。日本統治台灣之後,推動基礎建設,包括公共衛生,土地調查,與建立交通系統,啟動了現代經濟成長。二戰結束後,在國民政府的管制政策下,經濟發展又陷入停滯。美援期間(1950-1965),在美方的主導與壓力下,部分的管制鬆綁,台灣逐漸回到市場經濟體制,並在1960年代初期走上高成長之路。

台灣人所得水準在高成長期間長期持續提升,在人類歷史上極為罕見,因此被經濟學者視為奇蹟。本書說明,台灣四百年來經濟發展的軌跡驗證經濟學的觀點:自由市場的經濟制度最有利於經濟成長;而促成台灣經濟制度轉型的,是日本的殖民統治與美援。

本書作者吳聰敏是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主要研究興趣是台灣長期經濟成長。

作 者 簡 介

吳聰敏

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名譽教授,曾任中央銀行理事,著有《經濟學理論與實際》(與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合著)、《總體經濟學》、《經濟學原理》、《經濟學概論》、《致富的特權:二十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的代價》(與陳虹宇、李怡庭、陳旭昇合著),並與吳聰慧共同開發cwTeX排版系統。

目 錄

1. 「現在的生活真的很好」
2. 鹿
3. 掌中明珠
4. 贌社
5. 番餉
6. 土牛溝
7. 原住民土地流失
8. 大小租
9. 「社會的一大革命」
10. 鼠疫與瘧疾
11. 縱貫鐵路
12. 糖業帝國的誕生
13. 纏足與失蹤婦女
14. 糖業帝國的沒落
15. 殖民統治與經濟成長
16. 米荒
17. 惡性物價膨脹
18. 肥料換穀
19. 美援
20. 「進口紗不如進口棉花」
21. 外匯管制
22. 八點財經措施
23. 「女工效率很高」
24. 「他們竭誠歡迎外資」
25. 供應鏈
26. 遠上寒山
27. 匯率操縱國
28. 雁行千里

讀 者 書 評

  讀者評鑑等級:★★★★☆ ,共有 0 位網友寫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