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線 上 試 閱


導讀

企業成功案例

【類別最新出版】
服務革命:美國運通的百年從心哲學,打造高價值團隊的39堂課
ChatGPT:AI革命
台積電為什麼神?:揭露台灣護國神山與晶圓科技產業崛起的祕密
家的夢想,無限大:大家房屋的經營哲學
熱賣行銷學:促銷實戰SOP一次上手(熱賣新裝版)


賺遍全世界(DH0031)──大宇集團總裁給年輕人的忠告
Every Street is Paved with Gold : The Road to Real Success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企業成功案例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金宇中
       Kim Woo-Choong
譯者:余宜芳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6年04月16日
定價:220 元
售價:174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28頁
ISBN:9571320242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導讀



  導讀

大冒險家:金宇中

路易絲.克瑞爾(Louis Kraar,《財星》雜誌編輯)

金宇中從韓戰後的廢墟中赤手空拳白手起家,創建了世界最大的企業集團之一。身為大宇集團(Daewoo)的創辦人和總裁,金宇中具體展現了促使東亞成為經濟活躍成長中心的衝勁和創造力。他接管搖搖欲墜的南韓國營企業、改組重生,促進南韓經濟繁榮,甚至能在險惡如伊朗的市場獲利。這位頂尖企業家以旺盛的幹勁創設了包括二十二家公司的企業集團,範圍涵蓋重工業、電子業、鋼琴製造業以及旅館經營。如同金宇中自己形容:「我在哪裡都聞得到錢的味道。」

五十五歲、頗具學者風範的金字中永遠閒不下來,總是風塵僕僕地跑遍全球,一年當中有半年以上在世界各地嗅聞商機。他將南韓汽車運往捷克,在北愛爾蘭生產錄放影機,在加州矽谷有一個微晶片設計公司。在西方金宇中或許不是家喻戶曉,但美國人幾乎被他的產品所圍繞:龐蒂克的拉曼斯汽車(Pontiac LeMans)汽車、波音噴射客機(Boeing jetliner)零件,以及先鋒電腦(Leading Edge)。難怪大宇集團1991年的營業額達250億美元,超越全錄(Xerox)、柯達(Kodak)或全國餅乾公司(RJR Nabisco)。

金宇中面面俱到、實際上有利於各個國家的生意手腕,說明了世界經濟力量為什麼會從西方移轉到亞洲。在亞洲,他相當於美國的鋼鐵大王卡內基(Andew Carnegie)或是石油鉅子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卻更有一種獨特的智慧和自我奉獻精神。每個人都可從他身上學習許多寶貴經驗,特別是激勵人心的卓越技巧。而他多彩多姿的冒險人生,使奇人阿保(Horatio Alger,美國著名探險作家)看起來都像軟腳蝦。

本書的韓語版是暢銷書,是金宇中為南韓年輕人寫的短文集,傳達的意義卻十分具普遍性。本書為韓語版加以補充和修正。在南韓,本書受歡迎程度可媲美克萊斯勒汽車總裁艾科卡(Lee Iacocca)的《反敗為勝》在美國引起的轟動效應。金宇中的哲學是比較嚴格的自我鞭策,認為工作比玩樂更刺激,討厭看到用金錢追求逸樂。然而,這種新儒家觀點不但是令南韓躍升為工業強國的關鍵,更促成其他東亞國家出色的經濟表現。

本書絕非只是事業有成的生意人講講大道理,而是由金宇中娓娓道出自己精彩的冒險事蹟,他擁有一種化問題為轉機的天賦本領。1989年,他必須花上整個春季處理位於巨洲島南部王浦港大宇造船廠的罷工,乾脆利用漫漫長夜寫出這本書。

.「我要賺錢隨時輕而易舉」

他是一個穿梭第三世界的大膽冒險家,在利比亞巧妙周旋,獲得 10 億美元以上的民間建築合約。兩伊戰爭高峰期,他在伊拉克境內興建鐵路網。金宇中不認為這些是鹵莽之舉。他指出:「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如果到一個高風險區,自然步步為營,反而安全。」此外,他只選擇明顯有助於當地民生發展的案子進行,比較可能熬得過政權更迭。這些國家改朝換代後的新政府是否願意繼續履行既定計畫案,對金宇中是意志和經濟的雙重考驗。

金宇中衝勁十足,卻非出於貪婪。他一手建立全球第 45 大企業集團,賺得一大筆財富,但捐出大部分成立基金會,協助醫療照顧、基礎科學研究,以及教育事業。他說:「我不在乎賺錢這回事,因為我要賺錢隨時輕而易舉。」相反的,他表白自己發奮的動力來自於希望建立一個大企業,幫助南韓脫離貧困。在本書中,金宇中幾次感性地談及追求成就帶來的滿足,例如:「我工作得像個瘋子可不是只為賺幾文錢。」以及描述「挑戰人人都說不可能之事的樂趣。」

金宇中在南韓企業界佔有獨特的一席之地,如同現代和三星集團,他的公司是南韓最大的企業集團之一(韓語稱為財團)。這些大財團最初由政府投入鉅額資本扶持茁壯,如今操控南韓經濟命脈。然而,金宇中有其不同點。他是最年輕的、僅大學畢業背景的大企業創辦人。他不屑於像一般韓國人習慣建立超級富有的家族企業王朝。金宇中說:「大字集團不是某樣我可以、或我打算傳給家人的東西,我希望外界對我的評價是一個懂得分開所有權和經營權的企業家。」

有時,金宇中優秀得不像真有其人。他自述為歷經極度艱困淬鍊的「犧牲的一代」,出生在擾攘不安的動亂時節──韓國被日本嚴酷地佔領 35 年,直到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韓戰爆發,韓國分裂。「我們僅有的一點小工業蕩然無存。」金宇中說。斷垣殘骸中,西方世界普遍認定韓國沒有翻身的指望。金宇中的奮鬥過程恰好佐證這種看法的無稽。他大學畢業時,南韓國民平均所得是76美元,如今已超過6000美元。金宇中也從紡織業跨入造船業,70年代跨進汽車業、 80 年代涉足電子業,以及 90 年代邁入航太工業。

金宇中不僅一個人帶頭衝刺,更將自己的積極進取和開創精神灌輸到九萬名員工身上,壯大企業實力。大宇電訊董事長朴善九博士(音),十年前應金宇中力邀,放棄美國前景看好的事業回到南韓。朴善九表示:「總裁以愛國主義和儒家思想打動我,他也賦予高層主管相當大的自主權。」

金宇中的成就得到國內外肯定。1984年,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King Carl XVI Gustaf)頒贈他國際企業獎,這是每三年出國際商會(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頒獎給「開創或發展自己的企業,而對自由經濟的理念貢獻卓著的企業家」。1988年,南韓雜誌《經濟學人》(Economist)的民意調查顯示,金宇中是南韓最受尊敬的企業家。次年,由於他對經濟的貢獻和對工作的付出,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oural OrganiZation)漢城分部被選為年度人物。金宇中也曾因有助於蘇丹和巴基斯坦的經濟成長,榮獲當地政府贈勳;並在美國和南韓獲頒名譽學位,還被南韓女大學生選為最受信賴的企業家。

金宇中坦承:「我對音樂和繪畫一竅不通,知道自己的人生不太平衡,我把全副心神放在專業上。」外人也指出他美中不足之處,南韓的競爭者認為他是勇於下大賭注的玩家,一個對手說金宇中「被無情的幹勁操控,絕不放過任何商機。」有些銀行家擔心他在政局不穩的第三世界國家冒太大險──包括替變化莫測的利比亞強人格達費上校政權工作。西方人則驚愕於金宇中如何長期以低薪驅策員工超時工作?

.「我不是企業購併者」

由於南韓近年來工資大幅上揚,金宇中愈來愈難說服員工分享他的自我奉獻觀。本書亦可算是金宇中面對前所末有的挑戰時,力挽狂瀾之舉。隨著南韓經濟富裕,金宇中賴以白手起家的低廉、溫馴的勞動力已一去不復返。1987年中,南韓轉向民主政體,工會經常發動罷工要求提高薪資。短短幾年,南韓製造業的工資翻了一番,每月超過六百五十美元,遠高於泰國、菲律賓其他企圖心旺盛的亞洲國家;同時,韓圜又對美元升值──金宇中最大優勢所在的國際競爭力因此緊繃。

此外,長期被視為促進經濟繁榮的英雄、地位尊崇的南韓企業鉅子們,如今廣受責難為巧取豪奪的東方財閥。政客們抱怨國家的影響力和財富不正常地集中在羽翼已豐的幾個家族,他們操控大部分的南韓企業集團,佔有南韓總資產的半數。金宇中老早在這場民怨爆發之前就捐出大部分的個人持股給大宇慈善基金會,他說:「最近人人怨氣沖天,因為大部分金錢都進了大富翁口袋。」南韓當局正在施壓其他公司股票公開上市,金宇中卻早於多年前自願實施。

金宇中的工作熱誠備受同僚擁戴,他們經常稱呼他「師父」或「大師」──意思是他就像功夫行家,為追隨者示範如何超越自己。從一開始,他的領導理念就強調對客戶信守承諾,即使虧損,還是要從日本空運布料回國。

金宇中以十足的毅力在70年代突破難關,供應成衣給美國大零售商。他購入每一種尺寸的美國襯衫,一針一線地分解、複製。大宇在紐約設有銷售部門,金宇中經常不事先聯絡就去敲潛在客戶的大門。他說:「若先訂約,我一天只見得到三、四個客戶,當不速之客的話一天可以拜訪十個。」他在南韓的工廠複製了一套美國成衣的標準檢驗設備,說服了猶豫不決的全美零售業巨人西爾斯百貨(Sears)。美國和歐洲對進口紡織品設限時,金宇中的公司壟斷了南韓大部分的配額,大賺一票。他將之歸功於資訊掌握靈通──這也是他最有用的商業技巧。1970年,金宇中初次到美國訪問時,聽說美國可能對進口紡織品設限,立刻精準的預作準備。配額的配量乃依據企業過去的表現,大宇獨得南韓總配額的近40 %,獲利豐厚。

金宇中以跨進競爭者最少的事業迅速使大宇經營多角化。從出口紡織品起家、加入成衣製造業,再收購手提包和手套的製造廠,當他發現其他韓國大企業並未涉足金融業,大宇開始投資銀行、貸款公司以及保險公司。一開始,他以購進不健全的公司進行體壇改造,拓展版圖。金宇中強調:「我不是企業購併者。」接手某家公司後,他不會盡情搜括資產或開除舊員工,反之卻投入資金以及管理的專門技術,保住員工飯碗。他在評估體質不健全的公司時,角度和其他主管大不相同──別人是看到難題,他在意的是前景。

經紀人詹姆士.卡波(James Capel)在最近一篇研究南韓財團的報告中指出:「明智的資金運用為金宇中贏得財務操作專家美譽,這是大部分其他南韓財閥欠缺的能力……金宇中著手一連串的企業購併和接管,把大宇推向南韓企業合併的最前線。」

.「這輩子從沒這麼累過」

政治關係有助放大宇和其他南韓財團的壯大。1976年,南韓前總統朴正熙給了金宇中購進重工業的機會──雖然這在當時看起來不像是划算的優惠。朴正熙曾經是金字中父親在大邱師範學院的學生,這成為大宇的無價資產,不過其中並不存在特權。朴正熙政府提供低利貸款給成功的出口商,活絡南韓經濟。簡單地說,南韓政府支持那些證明自己是贏家的商人。金宇中受邀接管一家連續虧損35年、負債累累的國營機械廠。

接手這麼一個燙手山芋嚇壞了大宇大部分高階主管,但金宇中心意已定,甚至暫時打破大宇不准聘用親戚的規定,說服他身為經濟學者和大學教授的哥哥金達中(音)出任大宇高階主管,好讓他專心整頓機械廠。金達中回想:「我兄弟押下全副身家做賭注,我義不容辭要幫忙。」

連續幾個月,包括工作、吃飯、睡覺,金宇中二十四小時駐守在如今已更名為「大宇重工」的工廠。九個月內,工廠起死回生。他說:「這輩子從沒有這麼累過!」

由於住在工廠,金宇中很快找出問題癥結:製造部門工人泡在廠裡的時間太長了!他們光靠每天工作八小時的薪水無法過活,必須多揩點加班費,然而,上班時間卻混水摸魚,不肯認真。「機器運轉著,但什麼東西都沒生產!」金宇中回憶。於是他同意付給工人每天十二小時的工資,但堅持他們得賣力幹活。他同時砸下相當工廠資本額一半的數百萬美元──設立現代化員工福利餐廳、理髮廳、員工宿舍,提振士氣。在大宇接手前,這家國營機械廠的產量很不穩定,南韓卡車業者向政府力爭特許進口西德柴油引擎。金宇中一口氣生產一萬多個引擎,比訂單量還多。他說:「這樣他們就找不到理由買進口貨了。」因此減低了卡車業者以現金大量進口德國柴油引擎零件的費用。

這次成功為金宇中奠定聲譽,他不再只是一個眼光精準的貿易商。接手和改造大宇重工拓展他的雄心壯志,更進一步改變大宇的發展方向。如金宇中所言:「當初如果沒有買下這間公司,今天我們不會替開拓(Caterpillar)牽引機公司生產堆高機或是替波音客機製造零件。」

.「為什麼不能到處賣?」

在證明有能力能讓奄奄一息的企業轉危為安後,金宇中說服政府准許大宇買進一家和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合夥的國營汽車工廠──通用擁有一半股權的大宇汽車,為南韓及美國市場生產龐蒂克的拉曼斯汽車。但長期而言,對金宇中更重要的是四項和通用合作利潤豐厚的製造出口汽車零件計畫。很多別處裝配的通用車款,內部零件皆出自金宇中的南韓工廠。他估計出口汽車零件比整車出口拉曼斯更有利可圖。

然而,金宇中對汽車業的全球佈局,和通用汽車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商產生衝突。例如,大宇賣車到捷克,大大惹惱了他的底特律夥伴。通用堅持歐洲市場專屬通用德國分公司所有,二者關係因此劍拔弩張。「我們的經營理念不同,」金宇中解釋:「美國人的思考方式是劃清地盤歸屬,我們卻認為如果有能力製造競爭力十足的產品,為什麼不能到處賣?」金宇中也抱怨通用的經銷體系在美國賣韓國車時,管銷費用太高,拉高了拉曼斯的零售價。而處於全球獲利率滑落的通用汽車,既不滿南韓汽車廠的品管問題(如今已經解決),加上南韓工資高漲,不願意再容忍金宇中。

兩者的歧見升高到典型的衝突:一方是雄心勃勃、要在成長中的全球市場分一杯羹的亞洲企業,一方是在乎短期利潤的美國企業。最後,金宇中和美國業汽車老大分道揚鑣,徹底解決衝突──他買下大宇汽車的半數通用持股。過程雖然不太愉快,金宇中仍很圓熟地處理這次分手,大宇仍繼續供應汽車給美國市場,而替通用汽車生產出口零件的合夥事業仍維持原狀。

大宇在世界各國擁有80個辦公據點,金宇中則飛來飛去擔任公司超級推銷員,接觸各地的經濟學者、新聞記者和政府官員,大量吸收資訊。他說不論有無風險或機會,都要親身去「感覺和聞一聞」。他補充說:「擁有第一手資訊,我就能得心應手!」在某個新興的第三世界國家,他以超低價競投一項大工程,稱這個戰術為「交入場費」,雖然犧牲該案的短期利潤,卻為未來更多的商機鋪路。

金宇中抱持同樣的精神前進中國大陸、東歐,他表示:「過去不准和社會主義國家打交道,使我們可能錯失半個世界市場。」如今,大宇在中國大陸南方生產冰箱;敲定一份出口汽車、電器設備,以及其他機械到匈牙利的合約,更在當地合夥投資銀行。在莫斯科、索非亞(保加利亞首都)、華沙以及胡志明市設立辦公室。

從某個角度來看,金宇中其實扮演非官方大使的角色,他的積極開拓市場幫助南韓當局和大部分與大宇做生意的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包括安哥拉、匈牙利,以及前蘇聯。他甚至闖過長期的禁區,和北韓打交道。南北韓關係解凍給金宇中破冰的機會。1992年元月,在南韓政府批准下,他前往自稱的「全世界最後一塊封閉市場」──共產北韓旅行。和北韓達成協議,獲准在當地設立九家工廠,製造襯衫、跑鞋、玩具和旅行箱等產品。金宇中深知如果能將南韓的資本、技術結合北韓低廉又紀律嚴明的勞動力,必能生產高度出口競爭力的產品。這位大宇總裁更發現北韓人對他一清二楚──他們都讀過他的書。

.「現在就滿足現狀,實在嫌太早了。」

在南韓本土,他最大的挑戰是重振大宇造船廠。最初,他根本不想要這個大負擔。1978年,南韓政府請他接手甫完工四分之一、陷入財務困境的造船廠,被金宇中拒絕,但政府一直等到他旅行返國後,不顧一切地宣布這項計畫。大宇造船廠十足考驗金字中的本事。1981年完工前,他穿梭世界各國推銷船隻,毫無所獲,於是決定採取大膽戰略:建造一艘高科技船,證明大宇的造船能力。金宇中賣出一艘非常精密的不鏽鋼化學油輪給挪威船運公司,對方言明如果不滿意可以不接受交船。這樁生意他沒賺到錢,不過該船贏得1982年的傑出船舶獎。

儘管賣力推銷,還是不足以拯救造船廠。1982年,他出售一艘貨櫃船給美國航運公司,客戶後來發生財務危機,付不出款項。雪上加霜的是,全世界對船隻的需求大減,大宇造船廠一樣接不到訂單。

至此,金宇中拿個人聲譽和十二億美元下注,賭賭看能否將風雨飄搖的造船廠扭轉乾坤。他以驚人的膽識,決定多角化經營大宇造船,增加生產迷你車、重卡車和挖土機。擁有造船廠三分之一持股的南韓政府則以無息貸款挹注半數的增資;另一半增資資金來自金宇中個人,他賣掉獲利的證券公司,投資造船廠往前走。過去兩年來,他花大半時間修復該廠的勞資關係,曾有兩名工人在 1989 年春的罷工行動中自殺殉身。

金宇中曾表示,南韓的政治和勞工糾紛其實十分具建設性。每個人的牢騷得到抒發管道,終將達成共識。如同金宇中所言:「此地的生活水平應該提升,我們的薪資成本仍遠低於日本和美國,我們必須好好檢討生產力問題。」為抵銷高工資,金宇中大力推動工廠自動化,用自己工程師設計的機器人取代柴油引擎。「我對未來很樂觀。」他說。1991 年,大宇造船終於轉虧為盈。

除了操心自己的事業外,金宇中更為美國競爭力衰退而煩惱。他擔心美國最優秀、最聰明的人才拚命想擠進法律和金融投資領域,行銷和製造業卻乏人問津。看到美國媒體報導工人酗酒和藥物濫用引發的負面影響,他憂心忡忡。見到美國工作倫理的革新以及新的進取精神出現時,金宇中由衷喜悅。

雖然對美國評價頗高,金宇中聽到許多如艾科卡書中所提的批評。「美國企業已不復往昔,」金宇中認為:「很久以前,美國人拼拚命工作挑戰新領域。但隨著經濟成熟他們對漂亮的房子、慢跑更感興趣,寧可過安逸日子,也不想工作。輕輕鬆鬆的工作態度怎麼和全心奉獻者競爭?」

同樣的,他擔心南韓的經濟成長會讓年輕人誤以為已趕上美國的富裕,開始耽於逸樂。「對我們而言,現在就懶懶散散地滿足現狀,實在嫌太早了。」金宇中表示。

到處嗅聞賺錢機會之外,金宇中渴望能以不斷鞭策他前進的獨特熱誠精神鼓舞國人。他提出忠告:「你必須發掘別人還沒有碰觸的領域,做別人還沒有做過的事。」他坦承自己仍懷抱夢想:在韓國製造出一樣精品,只要該產品能被公認為世界最佳品牌,任何東西都行。他拿起一個打火機說:「或許有一天,大家用的打火機不再是『登喜路』〈Dunhill〉,而是『金宇中』。」凡是認識他的人都相信,金宇中夢想的精品絕對不僅僅一個打火機,而且他最終必能實現夢想。本書展現的是,金宇中不遺餘力地提出四海皆準的人生忠告,鼓勵任何有足夠企圖心以他為師的人。

 
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