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歷史‧傳記HISTORY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作者序
內文摘錄

譯 者 作 品

成吉思汗的女兒們
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
最後的使團:1795年荷蘭使團和一段被遺忘的中西相遇史
從清帝國到習近平:中國現代化四百年(上)
從清帝國到習近平:中國現代化四百年(下)
從清帝國到習近平:中國現代化四百年(套書)
成吉思汗:現代世界的創造者
大英博物館250年
革命狂潮與化學家
不願面對的金融真相:經濟殺手的告白3

HISTORY

【類別最新出版】
何以為雍正?:從蓄勢隱忍到權力巔峰
餃子與味噌:流動的日本味
交一個情義的宋朝朋友
改變世界:25個影響歷史文明的名人大事【典範聖賢篇】
改變世界:25個影響歷史文明的名人大事【國家領袖篇】


從苦力貿易到排華:淘金熱潮華人移工的奮鬥與全球政治(VL00109)
The Chinese Question: The Gold Rushes and Global Politics

類別: 歷史‧傳記>HISTORY
叢書系列:HISTORY
作者:艾明如
       Mae Ngai
譯者:黃中憲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年03月10日
定價:680 元
售價:5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544頁
ISBN:9786263534988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作者序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引言 黃色與黃金

金山蟹堁高,
伸手左右攫。
歡呼滿載歸,
群誇國極樂。

來自世界各地的淘金客寫下十九世紀淘金熱的故事,他們眼中的富裕和燦爛,一旦形諸筆墨,更顯壯麗輝煌。上述詩句來自中國學者暨外交官黃遵憲所寫的長詩。黃遵憲於一八八○年代早期擔任清廷駐三藩市(舊金山)總領事,當時排華浪潮正盛,而且通過了排華法案。他是有志於改革的官員,深信美國是世上最先進的國家,有許多地方可供追求現代化的中國借鑑。但身在美國時,黃遵憲驚訝於華人所受到的壓迫和暴力。他竭力護僑,向前來求助的華人提供慰藉,呼籲美國人公平公正對待華人。三年後黃遵憲離開美國,滿懷失望與疲累。他的長詩〈逐客篇〉表達了他對美國背棄其開國先賢所立下之原則——「九夷及八蠻,一任通邛笮」——的失望。

這位領事從加州放眼世局,看到淘金熱對全球的影響:
天地忽跼蹐,人鬼共咀嚼,
皇華與大漢,第供異族謔。

他也思忖他國會不會師法美國排華:「茫芒六合內,何處足可托?」

本書探討華人僑社在英美世界裡的起源,在十九世紀的前三大產金區找到華人僑社的源頭:加州、澳洲、南非。本書談外移華人的夢想、勞動、社群和他們的失望與苦難,以及他們遭自命自封為「白人國家」的那些國家邊緣化與排斥之事。本書也談在全球史上的一個動蕩時期華人如何散居英美。在此時期,黃金熱和種族主義政治代表美國和大英帝國從此關閉國界;同時,英、美的財力躍居前列,中國被納入世界的「國族大家庭」,但以不平等且無足輕重的角色加入。事實表明排華並非與正在出現的全球資本主義經濟無關,而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苦力貿易到排華》談西方的華人僑社如何從種族與金錢——有色人種勞力與資本主義、殖民主義與財力——在整個十九世紀世界的神奇轉變過程中產生。

赴海外淘金的華人,係十九世紀日益擴增之海外華人族群的一部分。至少從十三世紀起,來自中國東南沿海省分的華人,就在東南亞做買賣,範圍從印尼、菲律賓至越南、馬來半島再至泰國。但十九世紀時,出於貧困和機會的驅使,他們前往離家更遠的地方。二十五萬華人以契約工身分去了加勒比海地區的諸多歐洲人種植園殖民地,成為廢奴後剝削華工、印度工的那個惡名昭彰之苦力貿易的一部分。

九世紀時,更多華人,超過三十萬的華人,以自願外移者的身分去到美國,去到英國的移民型殖民地,而且最初係受淘金熱之吸引而去。前去淘金的華人,當然不是最早橫越這片大洋者——拿下此殊榮者係西元前一千多年前就開始海上遷徙的玻里尼西亞人。十六、十七世紀,西班牙人經營一年一度往返阿卡普爾科(Acapulco)、馬尼拉的大帆船貿易,而這段航程則是把「新世界」的白銀運至中國換取歐洲所需之絲綢、瓷器等奢侈品之航程的漫長中段。到了十九世紀初期,以美國西北部毛皮、獸皮、夏威夷檀香木為商品的初萌美中貿易,已開闢出新的跨太平洋路線。

但淘金熱帶來另一種情況,使近世的太平洋海上世界驟然改觀。熱絡的新路線和貿易網、遷徙網問世,並有先後產自加州、澳洲的黃金予以加持。三個新且久久未衰的跨太平洋節點嶄露頭角:香港、三藩市、雪梨。

金礦區是位於英美白人移民社會之邊區的國際接觸區。淘金熱引來世界各地的淘金客——從美國東部和南部;從不列顛群島和歐陸;從墨西哥、智利、夏威夷;從澳洲和中國過來。淘金客來到白人新拓居地的邊區,隨之參與了消滅原住民和形成新社群、新國家之事,只是參與程度不一。這些有組織體制的新社會群體如何處理背景紛殊的金礦區居民?哪些人會被納入,哪些人會遭排斥?誰來作主,用什麼方法作主?

淘金熱促成華人和歐美人第一次集體接觸。與在亞洲口岸城市和加勒比海種植園的其他相遇不同的,他們在金礦區相遇,而且雙方人數眾多,以相對來說較平等的姿態相遇,亦即以自願外移民和探礦個體戶的身分相遇。種族關係並非總是流於衝突,但競爭意識催生出被說成是「華人問題」的種族主義政治。

十九世紀,美國人和歐洲人常把棘手的社會困擾說成「問題」(Question):「黑鬼問題」、「猶太人問題」、「女人問題」。「問題」通常指涉新興近代民族國家裡少數族群或次要族群的政治地位。這些亟需解決且棘手的難題,帶來甚大爭議。它們也很複雜,因為涉及多種矛盾和相對立的利益(例如:我們可以運用他們的勞力,但他們沒資格成為公民),尤其必須解決當事社會群體堅不罷休的要求。暴力總是和爭辯相伴而生(私刑處死、集體迫害、暴動)。十九世紀的諸多大「問題」,都與資本主義、近代民族國家的發展密不可分。它們是民主國家所要克服的難題——界定誰能成為本國社會一份子、誰能成為公民、誰有投票權。

「華人問題」正是這樣的問題:華人是對白種英美諸國的種族威脅,應把華人擋在那些國家之外?排華在當時是個激進主張,因為它不只挑戰自由派的平等原則,也致力於在講究自由貿易、自由遷徙的世界裡建立例外情況。

「華人問題」在不同地方呈現不同的樣貌,由諸多不同的在地環境製造出來。因此,從某個意義上說,世上有多個「華人問題」。但在地的政治辯論,不管是在美國、澳洲、南非,還是宗主國英國,都不避談「華人問題」,這意味著整個英美世界有相似之處。而這些地方的在地政治的確相互激蕩、援引。到了十九、二十世紀之交,已冒出一個以華人移民威脅為主題的全球種族理論。

英國的諸移民型殖民地(澳洲、紐西蘭、加拿大、南非)和美國,最終以立法禁止華人移入和取得公民身分,來回應「華人問題」。在美國,排華法(一八七五~一九四三)是最早挑明以某個族群為對象的這類法律(而且是至這時為止的唯一這類法律)。在澳洲,限制移入規定,鎖定華人、南亞人和其他非歐洲人,係毫無歉意之白澳政策(一九○一~一九七三)的基石。在南非,排華(一八八○~一九八○年代)係激進白人至上、種族隔離政策的一環。在上述每個例子裡,「華人問題」都在打造白人移民認同和近代民族國家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與剝奪土著土地、種族隔離的做法相似。這些法律不只攸關新誕生的民族認同,還開啟了新的想像、組織、管理世界的方式。

本書運用了某些主題的歷史研究成果,而且這些主題通常已在個別的研究領域得到深究。研究淘金熱的史學家指出對華人的種族歧視,但通常當成旁枝末節來談。以淘金熱和黃金為題的歷史書被分成兩類,一類是社會史、政治史,另一類是經濟、貨幣研究,兩者涇渭分明,彼此幾無對話,就像夜裡錯身而過的兩艘船。以華人移民、排華政治、中國經濟發展為題的歷史書,只輕輕觸及淘金熱。本書把這些問題擺在大歷史框架裡思考,亦即思考英美移民種族主義在全球資本主義發展過程裡的位置。這一框架不只使我們得以將各行其是的諸多既有學術研究領域連結在一塊,而且這一框架也思考淘金熱如何既擴大世界、又把世界的諸多部分連得更緊密;誠如黃遵憲所寫的,「天地忽跼蹐」。

此外,在本書中也針對十九世紀所發展出來與種族、金錢有關的觀念和習慣做法,拓展了新的思考領域。種族和金錢長久以來處於共生關係,但雙方關係既非固定,也非永久不變;此關係其實是歷史與政治所造就,其本質已是史學界許多考查、爭辯的主題。例如,蓄奴與資本之間的關係為何?殖民主義、帝國、全球金融與貿易之間的關係為何?資本主義天生就具有種族主義性質?本書檢視其在十九世紀後期「華人問題」裡的具體表現,藉此助我們理解種族和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