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飲食生活優生活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李源德醫師/台大名譽教授
前言
內文摘錄

優生活

【類別最新出版】
零吼罵育兒練習:爸媽輕鬆、小孩開心才是王道!
紫微攻略.午後命相館:從命盤找到最好的那條路
別再因創傷而活得好累:修復發展性創傷,從「把自己擺在第一位」開始
早上斷食,九成的毛病都會消失!(增訂版)
家庭傷痕:父母在等孩子的一句道謝,孩子在等父母的一句道歉


最高喝水法:台灣首席品水師教你正確喝水,深度改變健康與生活(VU00149)

類別: 飲食生活>優生活
叢書系列:優生活
作者:陳君潔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1年09月17日
定價:350 元
售價:276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192頁
ISBN:9789571393995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李源德醫師/台大名譽教授前言內文摘錄



  推薦序/李源德醫師/台大名譽教授

推薦序 從醫學談「健康水」的人生
李源德醫師/台大名譽教授,前台大醫院院長


《紅樓夢》男主角賈寶玉說:「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主要比喻女人溫柔,男人剛強。真正的醫學道理無關性別,男女的結構絕大部分都是水做的。在人生的不同生長時期,體內含水量隨年齡增長而減少,一般而言,嬰兒體內的含水量遠比成年人為高,大約占身體重量的76%~80%;及至成長後,正常人體女性的含水量為46%~57%,而男性為52%~59%,男性較女性含水量稍多。

水存在人體的何處才是奧妙,人體有各式功能包括腦,肺、心、肝、腎、胃腸及支撐人類模樣等器官,由數以30兆計的細胞組成,紅血球有26兆,非血球的細胞有3兆,分布在骨頭及結締組織如肌肉各有7.5%。水存在每個細胞內的含量約有45%,細胞外的含水量有55%;細胞與細胞之間,游動穿行細胞內外的水有2.5%,不要小看這個數字,進出細胞之間,帶動水中的天然礦物質成分,如鈣、鎂、鈉、鉀等人體必需礦物質,有些甚至還有特殊的成分如矽、鐵、碘…等微量元素,以尋求體內平衡(Homeostasis),產生電氣生理變化及新陳代謝生化變化,才有體能活動的生命力,「水」是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

水分在身體各處流動,用以灌溉各處細胞,賦予所需的氧氣及重要維生營養成分,更將各處細胞代謝後的廢物搬離,流經肝臟、腎臟及肺臟處化解整理,從糞便、尿液及呼吸排出體外,維持人體生態平衡。

水進出人體之間,維持「水平衡」的工程浩大,每天有3.6±1.2公升的水分排出體外,其中900cc的水分由呼吸吐水氣或由皮膚汗發排泄,加上250-350cc身體代謝產生的水分加陣,如若計量水分的需求,要將尿量再加600cc計算,才是每天最少限度的飲水量。

為維持人體各組織的「水平衡」,有?借道大、小動脈、微血管、小、大靜脈等循環相關的血管,從心臟出發,大而小而細,密密麻麻,分佈各組織,其長度有9.6萬公里,而地球一圈4萬公里,要繞行地球二圈半,再回收心臟,維持循環運作,幾乎每40秒可繞行一次,真也勤快。

有效的循環功能在於穩固而充滿的水量及各式生命必需的元素,才有生理的意義。由細胞組成的各別器官,有賴蛋白、電解質、適當的酸鹼度、各類賀爾蒙及細胞素,在正常體溫下完成各別組織的生理任務。為了活下去,人類會有「口渴」的生理信號反應,迫使個人飲水的動作。

「口渴」的信號都在細胞脫水或血量不足的情況下發生,先?動下視丘(Hypothalamus)的滲透壓感受器(Osmoreceptor),該處有豐富血管密佈,處於大腦的室周器處(Circum-ventricular organ)的上眼(Supro-optic)及腦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製造舊稱「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新稱「精氨酸血管加壓素(Arginine vasopressin)」,而減少腎臟排尿,解決身體水量不足的現象。站在醫學角度,測定精氨酸血管加壓素的多寡是科學的根據,只是檢驗過程繁文縟節不切實用。臨床觀察如若有腎泌尿結石或細菌感染,多為攝水量不足,應鼓勵多喝水。依據醫學會推薦,每天維持2000~2500cc尿量,可做為每天最低飲水量的參考數據。

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疾病的發生或惡化,有謂與攝水量有關,近年研究指出,精氨酸血管加壓素攸關糖尿病及新陳代謝疾病的發生或病況的加重,因可經其與肝臟的糖質新生(Gluconeogenesis)及肝糖生成(Glucogenosis),也可在胰臟產生胰高血糖素及胰島素,在腎上腺皮質產生糖質新生。多喝水分,可減少精氨酸血管加壓素的產生,改善新陳代謝相關的疾病。

隨著年齡增長,老人族群的身體及細胞內水分逐漸遞減,促使細胞內生化的同化作用偏低,減弱的肌肉力量,產生肌少症,老人虛弱無力接踵而致,容易造成意外跌倒。此外,老年癡呆多見也與腦容量減少有關,腦組織原有會水量已較其他器官為少,一旦缺水,易見對神經有關的認知及體能活動障礙。因此,應鼓勵高齡多喝水,特別有益健康的水,是個養生的課題。

海洋的水雖然佔地球的97%,其中冰山冰河占2%,地下水約占0.58%,湖泊河川只占0.02%,但適合人類飲用的淡水只占地球水分的2.6%。有謂26億的人口高度缺水,分佈在中東及非洲的沙漠及乾燥地區;其他地區大家以為水俯拾皆是,向來忽視。台灣的缺水排名世界第18位,只是今年久旱不雨,大家才警覺缺水。未來的世界有可能發生爭奪水資源的戰爭,因非本文的主題,暫不評論。

依據前述的臨床觀察報告,喝水可減少腎及泌尿膀胱感染。2010年歐洲食品安全性委員會(European Food Safety Agency)建議,健康成人在平常氣溫及輕中度工作狀況下,宜有2500-3500cc的飲水量。尤有進之,2020年一群法國、美國、德國及加拿大專家建議,為減少精氨酸血管加壓素的產生,建議24小時尿液的滲透壓減至500 mOsm/Kg、尿液比重降抵1.013、尿色清淡或每天至少5~7次的小便次數時的飲水量,做為「理想飲水量」(Optimal hydration)。

人的水量需求與排汗量相關,天熱代謝旺盛,必須借助排汗來降溫,此時飲水要多,如若加上工作間或工作外的休閒活動,有謂每日需水量可達6公升。缺水超過2%時,將降低有氧運動的效能。穿著密閉的工作服,每小時的排量會高達2.27公升,脫水時將影響決策及認知能力,用心及用腦的高階主管不能掉以輕心。體重減輕、尿量減少及口渴感覺都是脫水的現象。

未來的世界有可能缺水,而水又是生命不可或缺的成分,新的喝水觀念已經逐漸形成,不應拘泥於排尿多少,補充多少的舊觀念。近日陳君潔品水師出版的《最高喝水法》,以品水師角度談論水的種類,有淺層水的自來水(純水、過濾水) ,又有深層水包括礦泉水Natural Mineral Water、泉水Spring Water、自流井 Artesian sources,更涉及冰山水、冰河水、融冰水、氣泡水、海水及海洋深層水等選擇。她為我們規劃每日至少1500cc飲水,晨起250cc喚醒,中餐後250cc幫助消化,下午3:30又有250cc加速工作效率(共1000cc舒緩疲勞),下班6:00飲用200cc緩解飢餓避免飲食過量,晚餐後7:30喝200cc 幫助消化,以及晚餐睡前9:00飲用100cc預防血液濃稠,頗有養生健康之說。此外,她更且教導大眾將飲水融入生活藝術,非常優雅又健康的人生。快意瀏覽,切中我的不少昧知,非常有益生活。於是特別從醫學角度談論飲水與健康,為文作序與大家共賞。

2021/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