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飲食生活優生活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優生活

【類別最新出版】
XXX:晏人物男子寫真 × 阿超(隨書加贈:收藏寫真卡;二款隨機一款)
超完美!股債平衡才能精準致富:巴菲特投資攻略圖解+存債致富
零吼罵育兒練習:爸媽輕鬆、小孩開心才是王道!
紫微攻略.午後命相館:從命盤找到最好的那條路
別再因創傷而活得好累:修復發展性創傷,從「把自己擺在第一位」開始


職場的邏輯:廣大上班族扎心痛讚的自我提升指南(VW00048)

類別: 飲食生活>優生活
叢書系列:優生活
作者:格總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年07月21日
定價:380 元
售價:300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60頁
ISBN:9786263740419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有未來感的人,才能贏得未來

你有沒有聽過一個詞──未來感?

有一次參加一個行業論壇,中場休息時我和幾個同行討論行業發展的趨勢和未來前景,有同行感歎,做事情沒有想像力真的不行,每個人都要對未來有感覺才行。晚上回到酒店房間,對會議內容回顧分析時,我就忽然想到了這個詞──未來感。

未來感,就是指在就業、投資、職場、婚戀、人際關係等方面,一個人對未來的感知能力。比如招聘時,面對一個陌生的應聘者,你需要去想像如果錄用他,他未來大概的發展狀況,這是識人用人的未來感。再比如,一句很經典的電影臺詞是這樣說的:「我只和他相處了一周,就想像出了我們在一起二十年後的所有細節,後來,真的全都印證了。」這是看待愛情的未來感。
如果你有未來感,看人就不會只看眼前。面對失敗的人,你能看得出他遲早有一天會翻身,能把低位投資人脈的機會把握好。有些人春風得意,你也能估摸出來他背後潛藏著什麼樣的危機,與之保持一定的距離,就像清代戲劇《桃花扇》裡那句:「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是對別人事業判斷的未來感。

未來感很重要,有未來感的人才能贏得未來。所以,你要盡早擁有。


    有未來感的人,會把未來想像出來

八九年前,我去某二線城市出差,約一個老同學見面,恰好碰到他在看房買房,和他約的一個據當地朋友說是「看房專家」同行,於是我們三人一起去了購房處。站在遠離市區的一片爛泥地裡,同學指著周圍的茅草問:「就這鬼樣子,還值這個價格嗎?」

那個朋友點點頭,說:「這個價格已經很便宜了,可以買了。」看我同學一頭霧水,那人又說:「你看到的是爛泥地,我看到的是一幅全息投影。這裡是幾棟樓,那邊有商場超市,還有那裡是學校、那裡是醫院,還有那邊有兩條大路穿過來……花這個價格不是買現在,是在買未來,已經很便宜啦!」

如今,我同學已經住進在爛泥地上建起的樓房,周圍配套設施應有盡有,房價翻了兩倍不止。
每次談起這個話題,他都表示應該感謝當初那個朋友。

我覺得,這件事可以說明一個現象:大部分人只能看到眼前,只有少部分人才能看到未來。那少部分人的腦袋裡,真的是有一幅「全息投影」,上面淨是你想都想不出的畫面。你看事情常常是靜止、一成不變的,可是在他們眼裡,各種各樣的變化已經在趕來的路上。這就是未來感。

有未來感的人第一個特點是會想像,他們擅長想像出那些你要親眼看到才會相信的東西。在我們眼裡,所見即一切;在他們心中,一切皆可想像。


    有未來感的人,能提前聞到未來的氣息

好多年前,我在華為的同事老孔面臨著一個抉擇。在一個職能部門做小主管多年,他早就厭倦了,所以當他看到華為終端公司,也就是手機部門的內部招聘啟事後,決定試一試。

華為手機那時候在外界毫無名氣,在內部更是雞肋的代名詞,只有把系統設備賣給運營商時,才會有一定比例的手機「附帶贈送」。這種模式讓華為手機部門不需要自己開拓新市場,所以他們沒有什麼動力去和別家競爭。那時華為生產出來的手機既不值錢也不好用,還很難看。那陣子,老孔得不到周圍人的哪怕一點點支持,包括上司、朋友,還有家裡的老婆。老孔後來跟我們說:「我當時仔細打聽過,覺得老余(華為新任手機掌門餘承東)是個幹事業的人,一定不會讓終端公司保持老樣子。我年紀也不小了,再不找個地方活絡一下身心,就真的成中年油膩男了。」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在餘承東的率領下,華為手機業務在短短六年內就做到了全球前三、全國第一,收入占了公司全部業務收入的30%以上,二○一七年上半年就完成了全年任務。老孔所在的部門成了萬眾矚目的明星部門。當年年尾,網傳華為終端公司年終獎金發了二十四個月。我們在群組裡紛紛向老孔求證,他笑而不答,企圖用一個又一個兩百元元人民幣的大紅包讓我們閉嘴。

你應該看出來了,老孔也是那種有未來感的人。所有人都在觀望的時候,他提前聞到了未來的氣息。當然了,他也是有過遲疑的,誰做決定沒個瞻前顧後的時候呢?但是他在該決斷的時候毫不含糊,而且周圍人的反對更是證明了他的正確。因為有未來感的人,總是少數。他們擅長的是把自己的機會建立在別人「看不上、看不懂、來不及」上面。


    有未來感的人,常常是整合資源的高手

有未來感的人,看待困難的角度也和常人不太一樣。比如,我們會說某件事辦不成,因為有一、二、三個難點,可是有未來感的人會說這件事很簡單,只有一、二、三個問題還沒有解決。就好像事情已經辦妥了,他不過是在向你說明當初怎麼搞定的一樣。

我一個朋友的姊姊兩年前從老家來投奔她。有一天,我聽說她姊姊辦了一個鋼琴培訓班,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她姊姊是當地小學的音樂老師,來到陌生的城市什麼資源都沒有,她是怎麼做到的呢?說起來也簡單,她跟社區物業打好了關係,以超便宜的價格「借用」了樓下已經荒廢許久的閱覽室,稍加裝修作為教室;再托老同學向當地的熟人買來一架翻新的二手鋼琴;接著在社區群組裡打廣告,以非常低的價格吸引了最初幾個學生。她竭盡全力教,學生水準開始提高,慢慢地有了口碑,加上這兩年鋼琴家教市場火熱,生意漸漸順暢,走上了正軌。

你看,有未來感的人就是這樣,能把握住事情最重要的本質──提高學生的鋼琴水準。至於其他條件,比如場地、器材和客源,這三項不太好弄的資源,她都是以非常低的成本從外界整合而來的,只要培訓班能先運轉起來就行。

如果是其他人呢,也能抓住這個隱藏在空氣裡的「機會」嗎?「場地要租好點的吧?裝修也得像模像樣吧?買新鋼琴要投入一筆錢,招生得請幾個人來發傳單吧?」稍微一算帳,光成本就把自己嚇回去了。

說到底,還是沒有未來感。

我們從現實推導未來,他們把未來當作描繪現實的藍圖。所以說,別以為人和人都一樣,眼睛裡只看得到現在和腦袋裡裝著未來的兩類人,註定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為什麼一個人要有未來感?想通這個問題,你的人生才會有答案。


三個底層邏輯,讓你從菜鳥到高手

前幾天看到一段話,我看完一拍大腿:「哎喲,講得太好了!」

暢銷書作家馬歇爾.戈德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是美國管理研究院(IMS)終生成就獎獲得者。有一次,他談起打高爾夫球的頂尖高手。「頂尖高手嘛,自然是一招制勝。」這是我們普通人的想法,可馬歇爾說:「不是,面對一個四杆洞,頂尖高手第一杆把球打上球道,第二杆把球打到洞口附近,第三杆打出『小鳥球』,或者用兩杆推杆打出一個『帕』,然後走向下一個球梯,重複之前的過程。過程看起來簡單、平淡,甚至有些單調死板。可是,如果能成功複製這個過程直到打完十八洞,通常個人最佳紀錄、乃至球場最佳紀錄就已經被打破了。所以,高爾夫球的高手們相信,比賽不需要多麼精彩,不需要一招制勝,一場平淡無奇的比賽就是一場偉大的比賽。」

我之所以為這段話叫好,是因為想起前兩天世界盃足球賽閉幕時,朋友圈裡有人在抱怨。抱怨的這個人是我認識的人裡面,在世界盃期間賭球賭得最瘋的一個。他場場下注,押中了墨西哥爆冷贏德國,也押中了半決賽克羅埃西亞淘汰英格蘭,甚至猜中過比利時3?2逆轉日本的比分!但是大多數時候,都會希望落空。最後結算下來,他還是輸了幾十萬元人民幣。

我很想告訴他:你在驚心動魄地賭球,莊家們在按部就班地坐莊;你總想著一夜暴富,直到輸掉底褲,莊家們卻平淡無奇地取得成功;你把命運交給運氣,高手卻把收益交給機率。

太陽底下,哪有什麼新鮮事。


    成功不可複製,但成功的底層邏輯可以

我在招聘的時候,非常在意應聘者有多少成功的專案運作案例。如果對方還有其他行業的經歷,我也很希望瞭解他在別的行業是如何取得成功的。想必每一個有經驗的面試官都會去這麼做,因為我們都相信,成功固然不可複製,但是成功的底層邏輯是共通的。

以我的觀察,高手們的底層邏輯有以下三個,一般人可以學到皮毛,但是做到極致者寥寥無幾,所以成功者永遠稀缺。

    專注

美國HBO電視網在二○一七年推出了關於股神巴菲特的紀錄片《成為巴菲特》,這是巴股神第一次親自參與的影片。影片裡,比爾.蓋茨和巴菲特玩了一個遊戲。他們沒有任何交流,只是分別在白紙上寫下對自己一生最有幫助的一個詞。結果,答案是一樣的──專注。

高手們深知專注為自己帶來的好處。

我們平常說的專注,其實有兩層意思,一個是時間,一個是投入度。專注需要時間投入,只有花費大量時間來重複練習同一個動作,才能把動作變成肌肉記憶,變成身體本能。細末分毫處、電光火石間,才是分辨高手的地方,所以專注的核心不光在於你有多投入地做某一件事,還在於你有多大的決心對其他沒有那麼重要的事情說「不」,為你的專注騰出時間來。

抖音兩小時,手遊兩小時,各大社群、論壇再各來一小時,一天下來時間所剩無幾,想必你也不會再有專注的念頭了。要不這麼說吧!這個充斥越來越多的社交媒體、遊戲娛樂的世界正在越來越嚴厲地懲罰那些沒有自控力的人。

再說投入度。關於這一點,所謂一萬小時定律也可以算是某種倖存者偏差了。同樣八小時坐辦公室,你可能一會兒看新聞,一會兒逛網拍,寫個項目計畫書能磨蹭一大下午,這個投入度就遠遠低於那些埋頭幹活、沉浸其中,一抬頭才發現夜幕已經降臨的人。

許多高手精通多個領域,因為他們總是很專注。其他大部分人往往淺嘗輒止,因為他們總在虛度光陰。

    節奏

現代人經常講一個詞「效率」,而「節奏」這個詞則很少被提起,若是說起來也是感慨一聲「現在生活節奏太快了」,可是他們在忙些什麼呢?

打工的為了漲點薪水,一個行業還沒摸熟,又跳槽到了另一個行業;創業的,公司關門才沒幾天,就從一個賽道切換到了另一個賽道;就連減肥的,也沒怎麼堅持就從一種流行減肥法轉換到另一種流行減肥法。結果,當然總是沒法成功。

在所有控制節奏的高手裡,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絕對是教科書級別的。他寫長篇小說時,每天淩晨四點起床,用完早餐開始寫作,寫五六個小時,上午十點結束。他要求自己每天寫十頁,每頁四百字,不管多有靈感,十頁一到立馬停筆。但如果寫不到十頁,絕不起身,直到寫滿十頁為止。這哪裡是寫小說呀,這不就是跑馬拉松嘛?

你發現沒有?「效率」這個詞充滿了焦慮感,好像你一時半會兒不做點什麼,就要被甩開、被淘汰、被同齡人拋棄一樣。人一焦慮,做出的判斷多半是錯的,付出的努力經常是無用功,甚至會起反作用。而「節奏」這個詞,你感受一下,有一種很自信的韻律在裡面。它把整件事情看成是做一道菜,加水、切料、下鍋、汆燙、燜燉、起鍋、擺盤,慢了就抓緊點,快了就停下來,講究一個恰到好處。

就像世界盃賽場上踢球,不是前鋒,也不是後衛控場,通常由中場最核心的球員來控制局面,組織球隊時而進攻,時而防守,有的時候加速一把,或者暫時放慢節奏。所以,我們誇後衛為後防中堅,誇前鋒為鋒線殺手,但只讚揚能控制局面的球員為「中場大師」。

在職場和人生的賽場上,高手們總在控制節奏,成為自己的大師,因為他們懂得,真正的成功從來不是靠心血來潮式的反覆衝刺。

    信念

「信念」是一個常常被誤解的詞。上面提到的專注和節奏,你可能在很多地方看過了,然而對你並沒有什麼用,當你下次遇到需要專注、需要控制節奏的情況時,連想都不會再多想一下,還是會按照原先的方式繼續消耗自己,或者繼續犯錯。

為什麼一個普通人,即使知道了所謂的成功心法,還是沒法運用呢?就像巴菲特談他的投資心得:「很簡單,你需要做的,就是以低於其內在價值的價格買入一家好企業的股票,然後坐等它上漲就可以了。」

簡單嗎?簡單。做得到嗎?九成九的人都做不到。因為他們沒有「信念」。

什麼是信念?就是無論發生任何情況都相信自己的那套方法是有效的。炒股的人都理解這種心情:你看好一檔股票,然後買定離手,它跌了又跌,跌了再跌,你會越來越懷疑自己的判斷,最終精神崩潰,含淚割肉離場。如果買進以後稍微掙了點錢,你又會不停地問自己「會不會跌啊?萬一跌了呢?」然後匆匆忙忙地賣出完事。長期來看,全都輸多贏少。

不光炒股,面對人生其他事情,大多數人也都是如此,因為沒有信念,所以人們總是想一夜暴富,同時又常常半途而廢。

信念聽起來挺玄,好像只要自己相信就可以,是這樣嗎?其實並不是。

信念的培養,要求你必須曾經專注過和把握好節奏過,嘗到過甜頭。而且,取得的成績越好,成功過的領域越多,你的信念感會越強。當進入陌生領域時,你會越容易有意識甚至下意識地專注並控制好節奏,隨後的成功會再次強化你的信念。這也是高手進入陌生領域後上手極快、而且帶著某種近乎盲目的自信,失敗後敢翻身再爬起來,再失敗再爬起,直到最後一刻取得成功的原因。


    是觀念造就行為,還是行為塑造觀念

這個世界上,關於個人成長的道理真的有那麼多嗎?不多,說來說去就是那麼幾條。只不過,不同時代、不同領域的高手們換著方式表達出來而已。這些道理誰都懂,甚至絕大多數道理你都看過學過,可是這跟你能否成功是兩回事。有時候你會覺得這是觀念或者認知的問題,又有些時候你會發現道理懂那麼多,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是觀念造就行為,還是行為塑造觀念?我的答案是:都是,又都不是。

觀念當然造就行為,但是行為導致的結果會回饋強化你的觀念,或者讓你質疑它甚至顛覆它。在這期間,還需要更重要的東西──思考。

真正有價值的思考才會在認知和行為之間建立起信任感,就是剛才提到的信念。而專注和掌握節奏的信念,必然為你帶來在一個又一個領域的成長,乃至成功,這才是真正的高手追求的。所謂那些平淡無奇的勝利,不過是最終的表現罷了。

 
內文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