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飲食生活優生活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優生活

【類別最新出版】
超完美!股債平衡才能精準致富:巴菲特投資攻略圖解+存債致富
零吼罵育兒練習:爸媽輕鬆、小孩開心才是王道!
紫微攻略.午後命相館:從命盤找到最好的那條路
別再因創傷而活得好累:修復發展性創傷,從「把自己擺在第一位」開始
早上斷食,九成的毛病都會消失!(增訂版)


不被定義的妳:自己的人生,無須被定義(VW00054)

類別: 飲食生活>優生活
叢書系列:優生活
作者:高琳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4年03月15日
定價:350 元
售價:276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20頁
ISBN:9786263749979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四十二歲那年,我離開跨國公司開始創業。很多人都說我那是一個華麗轉身,但其實過程一點也不華麗。從心動到行動,我前前後後拖了兩年多,反復糾結,怕歲數太大了,怕離開了公司養活不了自己,怕自己根本就不是創業的料……最後我算了一筆帳:如果二十年足以讓我從職場新人成為高階主管,那就算我四十二歲從零開始,再花二十年應該也可以在一個新領域從新手成為「專家」吧?

在這筆帳裡,我有兩個假設:第一,我賭自己應該能活得足夠長,且身體足夠好;第二,我賭人一生中,可以從事兩到三個不同的職業──不是不同的工作,而是完全不同的職業。在當時,這只是我的一個非常任性的直覺,後來我找到了這份直覺的理論依據,叫作「職業第二曲線」。

職場長期主義
我想先給你看一組來自《100歲的人生戰略》(The 100-Year Life: Living and Working in an Age of Longevity)這本書中的資料:如果你在一九七七年出生,那麼有50%的可能性你能活到九十五到九十八歲;如果你在一九八七年出生,那麼你可能活到九十八到一百歲;而如果你在一九九七年出生,那你很有可能活到一○一到一○二歲。這不是科幻,而是科學。人類在生命科學領域的不斷探索讓我們的壽命不斷延長。

但活得久真的是好事嗎?不一定。首先,活得越久,花錢越多。最糟糕的是人沒老死,先窮死了。其次,活得越久,變數越多。想想看,在過去的幾年,新冠疫情、股市熔斷,有多少黑天鵝事件註1,是之前完全意想不到的?最後,活得越久,想得越多,我們這一代人活得很糾結。像「怎麼才能找到更有意義的工作」及「怎麼才能活得更精彩」等問題,都是一個人滿足了生存需求之後才開始思考的問題。而古時候的人,可能活不到四十多歲,所以根本來不及糾結這些問題。

當我們帶著百歲人生的預期重新看待自己的職業生涯時,就會有一種全新的視角。我們必須擁抱長期主義,在職場路上持續為自己積累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比如財富、經驗、人脈,並且不斷優化自己的投資組合,做好不斷轉型、反覆運算的準備,否則長壽給我們帶來的不是禮物,而是詛咒。

長期主義意味著不必只爭朝夕,稍微有個風吹草動就焦慮到不行。尤其是對女性來講,本來平均壽命就比男性長,職業發展的路其實是很長的。

在這條漫長的職業發展之路上,我們有時需要跑起來,有時可能只需要慢慢走,享受一路的風光。就算有時會被生育等家庭責任打亂節奏必須停下來,那又怎樣呢?一段職業生涯的結束,不意味著你就要從發展的軌道上脫軌,它不過是你職業發展的一個節點而已。

節點不一定就是終點,也可以成為拐點。

我的一個朋友,非常能幹,生完孩子在家做了兩年多的全職媽媽,很多人都為她可惜。但後來她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專門為小企業主做品牌諮詢,做得非常好。

你的優勢就是你的優勢,並不會因為你生了孩子就沒了,否則只能證明那個優勢本來就不存在。我在四十二歲時重新開始,沒用二十年就在新領域站穩了腳跟,不僅成了國內最貴的高管教練之一,還創立了「有意思教練」平臺,幫助成千上萬的職場人通過教練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答案。在五十歲這一年,我已經開始規劃自己的職業第三曲線了──投資女性,幫助更多女性在事業、副業和創業中活出她們的精彩。

所以,你看,職場女性的花期,真的遠比你想像的要長很多很多。誰說女性就一定要被生育、年齡所定義?只要你不下牌桌,就有機會翻盤。只要你不放棄自己,沒人會放棄你。

註1黑天鵝事件:指罕見且極難預測的事件,突然發生時會引起連鎖反應,並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產生嚴重後果。——編者注(以下若無特殊說明,均為編者注)


工作和生活的最佳組合
創業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很多人都問過我,「有沒有後悔過?」答案是肯定有,但時間不超過一分鐘吧。當你活出了你認為最重要的價值時,你也許活得辛苦,但你活得不委屈。問題是,我們總是想用努力工作來換取美好生活,結果一輩子把自己耗在不喜歡、不擅長的工作中,耗到最後都沒有享受美好生活的氣力了。

當你帶著投資思維來看待自己的職業發展時,就會發現「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其實是個偽命題,你會把工作和生活當作自己的資產來管理。工作和生活就像是你籃子裡不同的股票,如果你買過基金就知道,其實你並不在意籃子裡每檔股票的短期收益,你只在意這些組合的長線回報。有時候,你需要調整一下激進型和穩健型股票的配比,以求收益最大化。但哪兒有什麼正確的配比?誰又會在意它是否平衡?只要最終能讓你實現價值最大化就行了。

這就是為什麼今天越來越多的職場女性再也不想在「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上浪費時間了。因為她們逐漸意識到自己要的並不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而是工作和生活的最佳組合和由此帶來的總價值──金錢、財富、話語權和影響力,以及對生活的掌控感。正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存在感、話語權和影響力,在家裡家外,活幹得不比別人少,錢卻拿得不比別人多,她們才覺得自己不平衡,所以才到處找平衡。

有一次我在跟《得到》CEO脫不花聊天的時候,她很納悶地說:「為什麼時代發展到今天,很多職場女性還是會陷入我們那輩人的瓶頸?」我想可能是因為太多人只跟女性講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這類話題,卻鮮有人告訴女性如何在職場上大膽地追求權力,建立關係,打造自己的地盤,毫無愧疚感地說「不」。

用槓桿撬動實力,
成為自信的你
我曾經支援一家企業做一個女性領導力的項目,在和學員溝通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女性在懷孕、生娃之後再回到單位,都會陷入一段低谷期。她們不是因為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問題而煩惱,而是產假期間工作被重新分配,回歸之後,空虛感和缺乏存在感在困擾著她們。於是,她們拚命用努力工作來找回存在感。然而再努力,她們都感覺自己就像小倉鼠跑輪一樣,始終在原地踏步。

聽她們講這些故事的時候,我其實很心疼。我見過太多兢兢業業的職場人,尤其是職場女性,都陷入了「習慣性辛苦」。她們應對所有職場問題都是用「努力努力更努力」的方式,學這學那,拚命去提升自己的實力。其實不是你實力不夠,而是你缺乏「槓桿思維」,從而讓你顯得實力不夠。

會做,但不會說,因為人們總是告訴你要低調,拿結果說話。可惜結果從來都不會說話,那些更會說的人,反而拿到了更多的結果。能做,但不能推銷自己,結果做了半天,在別人心目中就是個「做事」的;會建立關係,但不會使用關係,最後還是一個人扛起所有事還做不好;實力強,氣場弱,鎮不住別人,自然就沒有話語權,也顯得不自信;不惜力,但不會借力,只知道使蠻勁,卻不知道怎麼使巧勁。這都是缺乏「槓桿思維」的表現。

在投資中學會合理使用槓桿來做乘法,可以實現以小博大。當然前提是你有一定的「本金」──專業技能、學歷資質等,這些硬實力是你的起點。而個人影響力就是你最重要的槓桿之一。當把你的硬實力與個人影響力相結合時,你就能借助槓桿之力實現以小博大,成為更自信的你。

凡人求果,智者求因。財富、成就及由此帶來的自由和掌控感是個人實力和影響力的結果。在這本書的第一部分,我們就來看看財富的本質,如何理解權力,又該如何通過打造人脈關係、個人品牌、有效溝通和強大氣場來建立個人影響力。


直面內心的聲音,
成為自洽的你
有了財富、成就,就有了對生活的「掌控感」嗎?在過去的幾年,我輔導了很多高管,尤其是女性高管。她們有錢有權,也還是會焦慮於自己不夠好。包括我自己,作為一個有一定影響力的知識IP(智慧財產權),我也會有無力感,夜深人靜的時候,躺在床上也會糾結:「哎呀,我到底是不是一個好媽媽啊?我是不是不應該在孩子最需要我的時候創業啊?我錢賺得比我老公多,他會怎麼想啊?」

作為女性,我們經常會陷入完美主義,總覺得自己還不夠好,於是不停地鞭策自己,取悅他人。所謂「追求卓越」,其實是「心力不足」的表現。「心力」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泛指一個人的「內在力量」,也就是我們應對外在世界時自己內心的力量。如果說實力是起點,影響力是槓桿,那麼心力就是那個「撬動點」。

心力強大的人通常很自洽,對自己想要什麼很篤定,不會輕易被外界誘惑和干擾,有勇氣做出艱難的決定,既能追求卓越,又不會被完美主義困擾,活得不糾結,沒有那麼多的內耗。用我們教練的話說就是擁有「核心穩定性」。想要變得內心強大,就必須做減法。你需要學會識別並且幹掉你的「心魔」,就是每天你腦袋裡那些反反覆覆出現、不停叨念你的小聲音。尤其是當你想要嘗試做一些改變的時候,「心魔」就會跳出來對你冷嘲熱諷。而當你失敗的時候,它又會幸災樂禍地嘲笑你。

比如,我當年讀博士的時候,腦子裡就會冒出一個聲音:「哎呀,都這個歲數了還去念書?算了吧,女人啊,還是要先把孩子照顧好……」結果呢,我在念書的時候想著孩子,照顧孩子的時候又想著論文,無比焦慮。
 
再比如,公司有個新業務,你很想嘗試一下,但又擔心自己做不好會出醜,那就索性放棄吧。但你真的接受這個結果嗎?並沒有,於是一邊想放棄,一邊焦慮。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被自己的能力限制住了,而是被自己的「心魔」劫持了。每個人都有「心魔」,不分男女。女性常見的「心魔」包括:
    我不夠好──無論做得多好都覺得自己不夠好。
不自信,這是引發其他「心魔」的核心。

    完美主義──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    玻璃心──我的一切都必須被尊重,說不得。
這些「心魔」屬於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    順從取悅──我必須努力讓所有人都喜歡我。
    控制強勢──一切都得按照我的計畫和安排進行。
這些「心魔」則屬於自己跟別人或者環境瞎較勁。

「心魔」是一種習慣性恐懼,也是一種潛意識中內心對話的特定模式。但好消息是心魔有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它見光死。只要我們看見這個心魔,就有可能化解它,而不被心魔所定義。而作為教練,我的工作就是通過深度的聆聽、有力的提問,幫助被教練者看到自己的「心魔」,並且激發他自己的內在智慧來打敗心魔。

在這本書的第二部分,我會幫你探索心魔背後的原因,給出方法,並且通過每一章後面的掌控力練習,幫你找到屬於你自己的答案,成為更自洽的你。

精力充沛,知行合一,
成為更自在的你
看到這兒,你可能會說:「我每天能勉強把工作做好,回家把飯端上桌就不錯了,哪兒有時間和精力去幹這麼多事?」的確,說到「力不從心」,這個「力」既是能力、實力,也是精力。一個人精力的多少、品質、集中程度和力度,會影響到我們做事的效果。然而,精力管理卻經常被人們忽略,很多人總覺得自己的時間不夠用,以為把時間管理好就萬事大吉了。

可就算你把時間管理得井井有條,但是在該工作的時候沒有精力做事,該學習的時候沒有精力去學習,甚至該休假的時候都沒有精力去玩,就想回家躺著,那你把時間管理得再好,也沒解決實際問題。

事實上,你要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精力。這裡說的「精力」並不僅僅指體能上的,在我看來,更準確的描述是一個人的精、氣、神──體能、情緒、精神。精氣神三者之間是相互滋養、相互促進的。「人由氣生,氣由神往」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反之也是如此。

所謂精力管理,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數學運算,怎麼能在忙碌的生活中,讓自己的精氣神保持平衡,從而讓我們有足夠的能量做自己想做的事。

隨著年齡的增加,體力下降,新陳代謝變慢,再加上生育帶來的影響,女性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飲食、睡眠、運動,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精」呢?面對工作和生活中發生的問題,女性如何能讓自己的「氣」聚且不散,專注於當下,不被情緒干擾呢?你有沒有發現,當生活沒目標的時候,就算身體無恙,誰也沒招惹你,但你就是沒神。如何找到令人心馳「神」往、充滿激情的事情讓自己充滿動力呢?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精力管理。

我從小就精力旺盛,不吃不喝不睡,把大人都弄睏了,自己還清醒著。我從來沒想到,長大以後,這討人嫌的毛病反倒成了我最大的優勢之一。我也越來越發現,其實在職場上拚到最後,拚的不是別的,而是精力。精力,才是一個人最持久的競爭力。

我的團隊經常因為我精力太充沛而頭疼,他們跟不上我的節奏,說我是「喝飛機燃油的永動機」。在這本書的第三部分,我會跟你科學地分析怎麼才能讓你的「發動機」轉得更快、更省油,持續提升你的續航力。

內心強大、精力旺盛的人,心之嚮往,行必將至。

作為教練,我的工作是通過深度對話,跟被教練者建立平等的夥伴關係,幫助被教練者找到自己的答案,從而發生改變。這本書裡有一些我自己的經歷,但更多的是經過模糊處理的學員和被教練者的真實案例。世界是複雜的,個人經歷並不具備太多的可複製性,只有真實、多元的案例,才有說服力。

我做培訓的時候,會給學員「道」、「法」、「術」──道,是原則;法,是能力;術,是方法。而我做教練的時候又講究啟發、提問,不要直接給答案。在這本書裡,我儘量做到兩者兼顧,因為每個人都有很多內在智慧,只是暫時還沒找到開啟的方法,或者被心魔蒙蔽了雙眼。我希望你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我跟你聊天的過程,但前提是,你要對我打開心扉。

好了,你準備好開啟這段自我探索之旅,成為那個不被定義、閃閃發光的你了嗎?

 
內文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