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洛神賦 曹植

一爐香文化

【類別最新出版】
理想的讀本:國文 7
理想的讀本:國文 8
文化何以自信
理想的讀本:國文 6
理想的讀本:國文 1 (新版)


理想的讀本:國文 5(Z000136)

類別: 總經銷代理>一爐香文化
叢書系列:一爐香文化
作者:江江明、何淑貞、李玲珠等
出版社:一爐香文化
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4日
定價:480 元
售價:379 元(約79折)
開本:16開/平裝/400頁
ISBN:9789869848459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洛神賦 曹植



  洛神賦 曹植

即使寓意或寫作動機眾說紛紜,曹植的〈洛神賦〉,仍是一篇最為後人傳誦的駢賦。它不但用辭飄逸華麗,情感熱烈沉鬱,還伴隨著流傳千年的愛情悲劇,感動著後世無數年輕讀者。而在神話與夢境寤寐之間,才高八斗的陳留王透過虛構的個人投入與追求,也完成了中國古代文人對於女神最優美的想像。

壹、作者與出處(從略)

貳、選文與注釋(從略)

參、可以這樣讀(節錄)

「賦」是介於詩、文間的韻文體製。〈洛神賦〉是一篇駢賦,用辭華麗、情感熱烈而嗚咽沉鬱。全文虛、實相參,「實」的是全賦從曹植在京朝見曹丕之後,孤獨地離開洛陽寫起;「虛」的是文學藝術的浪漫想像,近似《楚辭‧九歌》中〈湘君〉、〈湘夫人〉(或謂舜與娥皇女英、或謂水神與娥皇女英)的生死契闊、會合無緣。曹植以馳神遙望、不勝企盼的悵惘心情,敘寫人神間從相遇相知,到怨慕神傷的苦澀戀情,再到最後不得不的離別;也或者是他有意藉繽紛迷離的綺麗世界、「香草美人」的比興寄託,抒寫其志高行潔卻行路艱難的多舛命運。

曹植在開篇說,該賦係感於宋玉的〈神女賦〉而作,這也暗示了一場無法結合、志意不伸的人生或愛情悲劇。文述曹植離京後,一路迤邐登上了景山,感於身世,此際他已是意緒低迷,情不能堪。後來幻見麗人,被她的絕世姿容傾倒,進而愛戀、盟誓,最後卻又痛別離。

結篇則曹植在上下求索不復得見洛神以後,從黑夜到天明,顧望懷愁、耿耿不寐,悵盤桓而不能去。寫盡了雖然也曾獲得甜蜜愛情的滋潤,但在經歷了刻骨銘心、人神道殊的別離後,傷痛更深!自始至終都是孤獨的一個人,末了也只能孤零零地獨自離去,這即是他的人生。

先從傳說中淒美的愛情故事說起吧!

〈洛神賦〉是文學史上盛譽的浪漫名篇。內容以華麗的辭藻,包裹著一顆悲傷、寂寞的心,深藏身世、愛情與失意之苦。

依〈洛神賦〉前小序,曹植在黃初三年到京師朝見曹丕,當返回封地鄄城的路上經過洛水,他想到古人傳說伏羲氏的小女兒由於戲水時淹死洛水,死後被封為洛神;又感於楚國宋玉曾將楚王夢遇(一說宋玉夢遇)神女的人神相戀故事,譜成浪漫的〈神女賦〉,因而思緒蕩漾,情不能已地寫下了〈感鄄賦〉。據言後來該賦被明帝改名為〈洛神賦〉,並被收入我國現存最早詩文總集、梁武帝子蕭統所編的《昭明文選》中。

唐李善作《文選注》,說〈感鄄賦〉就是〈感甄賦〉,復在「曹植」條下記載了一段不知何所依據的愛情故事,也就是流傳千年、曹植和甄宓的淒美愛情傳說。他說:「魏東阿王,漢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與五官中郎將(曹丕)。植殊不平,晝思夜想,廢寢與食。」後來,黃初中曹植入朝覲見文帝,此時甄后已被郭后讒害,但不久文帝後悔,「帝示植甄后玉鏤金帶枕。植見之,不覺泣。」文帝於是「令太子留宴飲,仍以枕賚(ㄌㄞˋ,賞賜、贈予)植」,以甄后枕贈之。曹植離京返回鄄城時行經洛水畔,睹物思人,痛不自勝!恍惚間,「忽見女來,自云:『我本託心君王,其心不遂……。』悲喜不能自勝,遂作〈感甄賦〉。」夢耶?幻耶?儘管傳說紛紜、說法各異,批評和質疑者也兼而有之,但李善注大致上就是〈洛神賦〉悲劇愛情的發展脈絡,後人亦多以此相信該賦就是曹植寫給甄宓的最後愛情詩篇。

綜合〈洛神賦〉的作者自述和李善的《文選注》,黃初中曹植朝見曹丕,在太子曹叡(明帝)陪同宴飲後返回封地。悲極、倦極又恍惚迷離的他,彷彿在洛水畔看見了洛神(借代甄宓?)凌波微步、羅襪煙塵,從水上御風而來。如此幻夢的神遇,使他回到鄄城後仍然心緒翻騰,難以忘懷得見洛神(重逢甄宓?)的情景,因而創作了似真似幻的〈感甄賦〉。明帝繼位八年後,為避母親名諱,將之改名為〈洛神賦〉。

稟賦優異又博聞強記的曹植,十歲左右便能寫作詩賦,從小並受到盛負詩名的父親曹操疼愛。而作為傳說中〈洛神賦〉的女主角甄氏,則是中山無極人上蔡令甄逸的女兒,建安年間嫁給袁紹的兒子袁熙。東漢獻帝建安七年,袁紹在官渡之戰兵敗病死,九年,曹操趁機出兵,攻下鄴城,擄獲美貌非凡、姿容絕倫的甄氏,將之賜予曹丕,成為甄夫人即後來的甄后。

漢魏之際,「三曹」中曾賦四言詩名篇〈短歌行〉的曹操,正醉心於統一江山的霸業;文學史上被尊為「七言詩之祖」、「文學批評之祖」的曹丕,則身負官職在外;年紀尚輕且不喜戰的曹植,傳說在文才出眾的甄氏被賜予曹丕後,因與之朝夕相處而衍生出一段愛戀情意。曹操死後,曹丕在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稱帝,成為魏文帝。但其時陪伴在側的,不是甄氏,而是郭貴嬪即後來的郭后。甄后已經失寵,並在隔年黃初二年,為郭后讒言害死。據說死時以糠塞口,披髮遮臉,狀極凄慘。

曹植和甄宓間是否真有一段愛情悲劇,或如另派解人視洛神為不朽功業的化身?已成公案,後人不得而知。但曹植〈愍志賦〉曾託言有好鄰人之女者,彼女卻適他人,以寫「思同游而無路,情壅隔而靡通。……登高樓以臨下,望所歡之攸居」的痛苦心緒;而甄后於曹丕稱帝後被棄,次年被害,曹植又作〈出婦賦〉,痛言「悅新昏而忘妾」,控訴「恨無愆而見棄,悼君施之不終」;加上〈洛神賦〉對洛神的強烈愛戀與不捨,洛神亦同感哀惻,因此後世相關的傳說非常廣衍。如《太平廣記》、《類書》等都採用洛神就是甄宓的說法。李商隱〈無題〉詩也說:「宓妃(借代甄宓)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道盡〈愍志賦〉所泣訴的:「哀莫哀於永絕,悲莫悲於生離」的缺憾愛情。
一樁愛情與家庭的悲劇,先不管歷史上究竟有、無?卻被炒作得十分文藝唯美,其原因就在於一篇〈洛神賦〉。〈洛神賦〉爛漫的筆法、被神格化了的愛情,由於減卻了人間的現實感,似乎很多問題就被解決了(包括倫理軌範);更何況從宋玉的〈神女賦〉到曹植的〈洛神賦〉,神女都「以禮自持」,並未逾越軌範。或許當我們在閱讀時,也可以先撇開「言外」的寄託、歷史學家的考據癖、衛道學者的嚴肅道貌、戀人的年齡差距、曹丕贈送妻枕的可疑……,純就「言內」的珠璣敘述,沉浸在淒美的人生與愛情苦酒中,細飲慢酌,且做一回不願醒轉的讀者。

肆、再做點補充(從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