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前言

香港中和

【類別最新出版】
大灣的鄉愁
尋訪中國古村鎮
紅軍長征記:原始記錄
范用:為書籍的一生
數碼港元:Web3.0構建香港新金融


大觀宋朝:風雅美學的十個側面立體(WHA1220)

類別: 總經銷代理>香港中和
叢書系列:香港中和
作者:鄧小南、揚之水、鄭培凱等
出版社:香港中和
出版日期:2021年03月19日
定價:850 元
售價:672 元(約79折)
開本:18開/平裝/328頁
ISBN:9789888694426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前言



  前言

宋代被認為是中國歷史的轉型時期,一方面它重整殘唐五代亂局,使中華大一統的主體文脈得以延續;另一方面,與漢魏晉唐相比,宋代又在諸多領域獨具開創性,其「國家之制、民間之俗、官司之所持、儒者之所守」,均較之前發生了明顯轉折,且深遠影響到元明清乃至近代中國文化的基本面貌,在中國文化史上處於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地位。錢穆指出:「論中國古今社會之變,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體可稱為古代中國;宋以後,乃為後代中國。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經濟、社會人生,較之前代莫不有變」。更有謝和耐、宮崎市定等國外學者把公元 1000 年左右的宋代比作中國的文藝復興。

儘管飽受周邊政權擠壓,軍事上「積貧積弱」,但宋朝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具有人文精神、最有教養、最有思想的朝代之一。兩宋之際文化昌明、思想活躍,在士人政治與人文藝術諸領域都極富特色,達到了後人難以企及的高度,陳寅恪先生稱,「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脫胎於宋代儒家思想的社會準則、價值觀念、審美理想,深深滲透在中國社會的肌體之中,至今仍在民族的血脈流淌。究其大者,主要在於經過社會秩序的劇烈變動與佛老思想的衝擊,擺脫了出身門第束縛的宋代士人,集體展現出「文以載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氣魄與人格,重新劃定了個人與天地自然、家國人倫的關係,為儒家理想的生活方式找到了道理和依據。他們看重內在自我人格的實現,又兼具書法、繪畫、詩詞等多方面修養,呈現出文雅、灑脫、有趣的人生。其「士氣」通過撫琴、調香、賞花、觀畫、飲酒、烹茶等活動化入民俗,貢獻了一系列雅致的生活範式,風尚所及,上至皇家宮廷,下至巷陌百姓,成為後世追慕的審美典範。與宋代美學相關的話題常常借由藝術家、設計師的再創造重回現代人的視野,這不僅僅是對古人的致敬,也是一種文化上的溯源和靈感上的啟發。我們中國人為甚麼是今天這個樣子?我們為之自豪的民族文化為甚麼是今天這個樣子,都可以回到宋朝去尋找答案。

為了滿足大家在新場景下的求知需求,特邀請鄧小南、楊立華、王連起、朱青生、康震、廖寶秀、揚之水、鄭培凱、葉放、余輝十位重量級專家學者,以文化和審美為經緯,分別從國勢、理學、書法、宋畫、宋詞、宋瓷、名物、茶事、雅集十個側面,編織宋朝生活美學指南,使讀者對宋人豐富的精神世界,以及兩宋千年不墜的偉大藝術傳統,有更立體更全面的認知。

俞力莎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