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譯 者 作 品

深夜小狗神祕習題

藍小說

【類別最新出版】
洗大象的女人
老虎的妻子(暢銷新版)
直到黑夜盡頭
直到黑夜盡頭(作者親簽版)
天堂


移民漁工血淚記(AI00997)
Migrante

類別: 文學‧小說(翻譯)>藍小說
叢書系列:藍小說
作者:左韓瑞
       J.W. Henley
譯者:林靜華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年07月15日
定價:400 元
售價:316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44頁
ISBN:9786263354784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



這不是我的故事。顯而易見,我不是一個來自菲律賓的移民工人,我不是生長在馬尼拉貧民區,雖然我訪問過許多地方,將一些住在馬尼拉公墓與貧困地區的當地居民視為我的朋友、同謀及合作者。我確實赴海外工作,在廿二歲那年離開我的國家,但我不是受到脅迫,也不是基於經濟上的需要,或我的家鄉缺乏機會而出走。我這樣做是因為我有幸可以做這種選擇。我的出生背景是加拿大白人中產階級,我的母系是烏克蘭血統,我的父系是英格蘭與荷蘭血統。我不曾貧窮,從未被剝削,也沒有嘗過飢餓的滋味,或因為我的膚色或護照上的國家名稱而被人利用或遭到歧視。然而,這個故事找上了我。

更正確地說,應該說這個故事是別人告訴我的,一個叫賈絲敏.波南.桑切斯的婦女告訴我的。那是二○一五年初,一個我不認識、當時也沒有任何共同朋友的女性,透過臉書發了一通訊息給我。她在《台北時報》網站上看到我的名字。當時我在《台北時報》上每週分享一篇音樂專欄,每當輪到由我來填補藝術版後面近半版面時,我通常報導和我的工作室風格一致的金屬與龐克音樂。賈絲敏是一位照顧長者的看護,她說她來台灣工作之前,曾在她的菲律賓老家表演過龐克樂,因此她想和我見面聊聊。起初,我不很清楚她想聊什麼,也許是音樂吧,我想。她只是要求我下個星期日到台北火車站,在寬敞的大廳內與她見面。我很好奇,就答應了;到了那個星期日,我走出公寓,很快就被引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

在火車站等待我的不僅僅是賈絲敏,還有她的一群女性朋友,總共至少有十來個。那裡聚集著來自印尼、泰國、越南,和菲律賓的移民工人,數以千計不同年齡的男男女女享受著他們每週一天的假期。我後來才得知,他們是相當幸運的少數族群,每隔七天可以享受一天的自由。賈絲敏和她的朋友並不是真的想聊天,看護和家庭傭工都希望她們的故事被聽到和講述。由於我的背景是金屬與龐克樂團歌手、音樂會發起人兼作家,賈絲敏覺得也許我有一點反骨精神,認為我應該是這個傾聽與敘述的人。

這幾位女性一個個向我傾訴她們的心聲,陳述她們遭受虐待、剝削、心碎和屈辱的故事。她們說她們的薪資要扣掉食宿費,但她們卻只能睡在光禿禿的地板上,冬天也許只有一條毯子禦寒。她們說她們的護照被雇主或仲介非法沒收,以致她們想離開也無法自由離去;說夜晚她們被她們的雇主鎖在房間內。她們讓我看到這樣的事實:亦即在法律眼中,她們被視為二等人,比台灣人和大部分是白人的白領外籍人士低下。我發現,這些東南亞「移民工人」所得到的國家機制的保護遠遠不如我。這些機制允許我,一個西方外籍人士,可以相對自由地更換工作,在不受影響的情況下辭職,必要時還可以針對嚴重侵犯我的權益的事提出訴訟。但我得知,賦予我的這些特權都沒有對他們開放,或者對他們而言更困難,甚至更危險,只因為他們來自什麼地方,以及他們的出生地區的社會政治與經濟環境──和地球上的大多數人一樣,種種這些都讓他們有深深的無力感。

當他們訴說時,這些遭遇聽著都讓人心碎,更別提大聲說出來,尤其是對一個陌生人。但他們以勇氣、尊嚴和決心這樣做。他們的人數給了他們力量,聚在一起彼此相互支持。他們相信這是一個開始──一個使他們最終從明顯無力對抗的系統爭取權力的手段。這是他們個人革命的開始,他們希望我將它記錄下來。

我被他們的勇敢和他們的革命精神感動。當根據他們的回憶所做的特別報導在二月播出時,點閱次數多達數萬次。是的,這是一個開始,一個小小的開始,但儘管如此,這是第一步,是朝向某種改變邁出的第一步。這種需要改變的東西,說好聽一點是嚴重缺失,說難聽一點是天生惡意──制定法律,或者缺少法律,導致台灣的外來移民勞工,移工,處於一種沒有身分、沒有名姓、遭人排擠,遠離視線,進而無人關心的境地。

在隨後的幾個月和幾年中,有更多的故事傳開來,一件在台灣──這個我稱之為第二故鄉的美好國家──發生的可怕事件。從會見大多數是照顧老人與體弱多病者的女性看護與家庭傭工中,我也逐漸熟知許多男性移工的故事──漁工和工廠工人回憶他們被當作人身動產買賣,被他們的雇主視為比人還不如的東西。

隨後在刊物上發表的專題報導,在台北、香港以至美國造成的衝擊各不相同。點閱率搖擺不定,評論上下波動。我想找出一種方式來造成更大的影響。這時我忽然想到一個點子:我可以把我聽過的所有故事──所有那些深陷現代契約奴役的故事──寫成一本書,一本植根於移民日復一日在這個世上艱困生活的殘酷事實的小說。所有那些願意讓自己被聽見的話,我可以將它們轉換成另一種形式,透過複合字元的方式表達出來,吸引全世界的注意。但我應該這麼做嗎?因為,這畢竟不是我的故事。

我做了一番深思。顯然,寫這本書的最佳人選,理應是那些經歷過與台灣的男、女移民勞工相同的考驗而倖存的人。但就這點,在這本書出版時,這樣的一本書──一本專門報導台灣移民勞工困境的書──尚未問世。也許有一天它會出現,到那一天它應該會成為暢銷書。但因這一天還沒到來,於是本著對移工界男男女女的同情與尊敬,我決定由我自己來書寫,並且將全部收益捐贈給移民勞工倡議團體,進一步推動他們在法律之下享有平等權。

這不是我的故事,但我已盡我所能如實、深入地書寫它。身為男性作家,我決定最好是以男性的觀點來書寫,編排一名男性──名叫黎剎──的故事。黎剎的成長環境在馬尼拉大都會的納沃塔斯市立公墓(我在嘗試新聞工作期間也曾訪問過這個地方),他前往台灣加入捕魚船隊。以男性為主角是一種道德選擇,讓我至少可以在性別認同上,以最接近自己的角度來書寫。

此外,我想講述一個漁夫的故事,因為這些人在為自己和家人謀生時面臨巨大的危險,他們也許幾個月或幾年都見不到一次面。即便在已開發國家,漁民都是最危險的工作之一。根據英國海事與海岸警衛署公布的一項研究,漁民因工作死亡的可能性,比在陸地上從事被視為最危險工作的人高出六倍。加上對危險的忽視程度,以及世界各地和漁民移工的管理法規關係密切的官僚主義去人性化,這個數量多達數十萬人的群體,每一個人每次出海都極有可能喪命。儘管海洋變化莫測,悲劇不能完全避免,但只要掌權者將那些出海捕魚──有時長達數月──的漁船上的男人(有時是女人)多以人看待,少將他們視為人力資本,他們也有和任何人一樣值得保護的生命,他們的風險就可以降低。

我希望,我對那些講述他們的故事、為這本書奠定基礎的人的真心關切,能照亮未來的篇章。我只能對他們的勇氣感到謙卑與敬畏,希望這些文字有助於改變現狀,使他們的世界變得更好。我用鍵盤打出這些文字,但它們不屬於我,它們是移工們的心聲,我有幸認識的一群最堅強的人。這是他們的故事,而我──我們──現在將它傳遞給你。接受它,分享它,加入他們的革命。我們在一起會變得更好,但最好是我們來自不同角落的獨特故事都能被知道和被理解。

左韓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