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教養生活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混亂與出錯,是兒童創造力的源頭
你認為的捷徑,可能讓孩子繞了遠路

作 者 作 品

誰說分數不重要?:體制內教育的求生術,幫孩子找到分數背後的自己
管教的勇氣+孩子有想法,我們就想辦法
管教的勇氣:該管就要管,你要幫孩子變得更好

教養生活

【類別最新出版】
腦科學家寫給父母的教養說明書:《青少年使用說明書》+《兒子使用說明書》
青少年使用說明書:當孩子「轉大人」,父母如何讀懂他們的內心話?
家有中學生的解憂之書:在教養與升學之路,讓親子作家╳台大優等生一起成為青少年的陪跑員:【特別收錄:高中五大科的學霸學習法】
鐵人教育心法:李萬吉獨一無二的教育理念和生活哲學,創造美好人生的100個智慧
孩子可以這樣教:《兒子使用說明書》 +《愛的教育》


孩子有想法,我們就想辦法:開始天賦教養的5堂課(隨書附贈 天賦教養密技拉頁)(CUC0035)

類別: 教養生活
叢書系列:教養生活
作者:彭菊仙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4年06月13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18開/平裝/208頁
ISBN:9789571359618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特 惠 推 薦

管教的勇氣+孩子有想法,我們就想辦法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混亂與出錯,是兒童創造力的源頭你認為的捷徑,可能讓孩子繞了遠路



  你認為的捷徑,可能讓孩子繞了遠路

你認為的捷徑,可能讓孩子繞了遠路
我們大人走過了幾十個寒暑,看盡人生的高低起伏,非常熟稔人生勝負的遊戲規則,清楚成功的捷徑為何,因此在看待孩子的成長時,無形中就為他設立了一條我們自認最省力、最有效的捷徑。

於是,我們開始為孩子安排,從早上幫他安排到晚上,從零歲開始幫他安排到二十歲。

你有沒有想過,不論你生幾個孩子,從頭到尾,你的心裡可能都只有這唯一的一套教養模式,因為你的思考點是從自己的經驗與判斷出發,會不會設想出來的成功模式也只有一種?
你知道時間寶貴,一分一秒都要善加利用,你知道愈早開發孩子的腦力,就是贏在起跑點。於是,把孩子的生活切割如學校的課程,一堂一堂的過日子,一個領域接著一個領域的鍛鍊孩子的競爭本事。

如今,不少孩子的童年模式都很雷同,自幼開始,都是在一堂一堂才藝課、科學課、數學課中跑堂,在一間教室與另一間教室間穿梭。

時間當然寶貴,當然要善加利用,孩子的腦力當然要及早開發,但是,不要忘了,腦力的開發最有效恆久的方式,是放給他自己去選擇;而最能帶來充實感與愉悅感的學習,是放給他自己去探索、經驗與學習。

這選擇、探索與學習的過程,無法速成,如同食物在鍋子裡,必定需要滲透與醞釀的時間,味道才能紮實入裡。

當你自以為是地幫孩子設定一套最省力、最有效、也最能把孩子推上高峰的完美規劃時,你那原本散發獨特風味的孩子有沒有可能被你的完美計畫框絆?

當你要孩子依照著你的計劃,說一就要做一,說二不准做三時,孩子出於天性的自我判斷、探索能力會不會就此被斬斷?

一個無法照著自由意志去探索學習的孩子,如同想要展翅奔騰的鳥兒被綁住了雙翼,他是絕對不會快樂的,最重要的是,他與生俱來對自我探索的敏銳天線就此失效,生不出探索的動力,伸不出探索的腳步。

這樣的孩子真的不是只有一個「悶」字可形容,而是「暴殄天物」四個字!

當然,不是要你的孩子都不要上才藝課,也不要顧及基本的學習,不需要重視時間的規畫與運用,而是在此之前,你該如何拋開自己,換一顆腦袋,先進入到孩子的「玩」國裡?
繼續前進到下一站,你會知道怎麼做!

斷捨離的放手教養,從不做貼身保母開始
孩子為什麼不會有令人驚豔的探索追求行動?除了貧乏的探索環境可能是原因之外,很有可能是大人的獨斷獨行,扼殺了才冒出一點小頭的探索幼苗。
想想,這些狀況赫然出現在你的眼前時,你的第一個念頭是什麼?

寶貝跳上細細長長、有一點高度的花圃圍欄,把它當作平衡木來行走。
寶貝爬到樹梢上,徒手攀著樹枝,雙腿夾緊樹幹,正興奮的想爬到樹梢。
寶貝吵著要扭開瓦斯爐,試著煎出香噴噴的蛋餅。
寶貝說,他想自己一個人坐公車去上才藝課,不要媽媽陪伴。
寶貝說,他想使用鋸子,裁切自己需要的木棍與木板。
寶貝說,他想到生態公園夜遊,觀察夜行性的昆蟲與動物。


是的,我已經聽到你斬釘截鐵地回答「No!」,而且緊接著,你還有一長串迫不及待的合理解釋:

「從細細長長的花圃上很容易跌下來,一跌下來一定傷得不輕!」
「雙手雙腳攀在表面粗糙的樹幹上,手掌褲子一定會磨到破皮,從樹上跌下來,很可能傷到筋骨!」
「孩子不可能會控制火侯,他會被鍋子燙到,會把鍋子燒焦,也可能被火苗燒到。」
「孩子自己坐公車會搞不清楚路線,也可能會遇到壞人。」
「孩子使用又大又粗的鋸子,一不小心就會鉅到自己的手,萬一破傷風就非常麻煩。」
「夜間到生態公園,又黑又危險,如果碰到蛇,下場非常不堪設想。」

在Yes與No之間,難道沒有別的選擇?

當父母定睛在所有潛在的「危險」之時,會被無限膨脹的恐懼感包圍,然後忘記我們的孩子與生俱來的自我保護與求生本能。

耶魯大學社會生態教授凱勒特(Stephen Kellert)曾提出,居家周遭環境的生活經驗,尤其是自然方面的經驗,可以培養、形塑兒童的認知能力、分析、推理及評估能力。

孩子就是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從實際的體驗中,累積對環境的理解,培養對情勢的判斷能力、應對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對自我身心能耐的掌握與運用。

這不是要你不顧一切的把孩子推向野外,也無須評估環境裡的潛在危險。而是承認每個孩子都需要「在環境中試探與鍛鍊」的經驗,唯有如此,你的孩子才有機會對準與其天生能力相呼應的環境素材,也才能把這些上天恩賜的能力發揚光大。

是的,你不應斷然說No ,但是也不能不負責任的只說Yes!

在前往生態公園夜遊之前,引導孩子做好資料的蒐集,準備相關的物品,跟著有經驗的嚮導一起前行。

在使用鋸子之前,戴好手套,準備適當的檯子,先行示範,先做練習。

在放孩子單飛坐車之前,先帶他坐過幾次公車,告訴他路線,幫他準備手機,或是準備打公共電話的零用錢。

想要走上高高的圍欄,就護在他的身旁,或是牽著他的小手,直到他能獨立行走。

想要使用瓦斯爐,那麼要教他怎麼把油水分離、怎麼控制火侯、怎麼拿鍋鏟,示範再示範、監督再監督,直到你確認他能獨立作業。

如果你想看到孩子小小的好奇火苗能發展成絢爛美麗的煙火,那麼這些起步工作,都是你無可推諉的職責!也唯有如此,孩子才能體現「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不要拖著他走,是陪他前進

孩子就像一部預先設定好的機械,會偵測到環境裡吸引著他們的特定事物,
然後就朝著特有的方向,執著地行走,
沒有人能阻攔,也沒有人能勉強他們換另一種旅程。


只有自由意志,才能對大腦「墾荒」

如果要了解孩子為什麼能出於自我的發想、探索與學習,就要對我們的大腦有一點基本的認識。我們的大腦裡面約有一億五千萬個神經元,這些神經元好比一個一個小兵,因應每一次的學習任務,重新動員,重新編組。

神經元要怎麼互相聯繫合作呢?每一個神經元的周邊,都會自動形成很多細細長長的突觸(synapse),大腦的周邊可以形成上兆個突觸,它們能因應不同的刺激隨時聯繫,隨機調整,把神經元串連起來,形成神經傳導的路徑。

每一次的學習任務就是靠為數龐大、隨機應變的突觸來負責做聯繫工作,讓神經元小兵們互通訊息,攜手合作,變成同一陣線,而神經元小兵們彼此之間,你認識我,我又連絡他,他又串連到更多人,於是就形成了更大的網絡,克敵制勝的機會就愈來愈高。

不過,「被人逼迫去打仗」跟「自己躍躍欲試想要打勝仗」,這兩者可是大大不同!哪個兵喜歡被人押著去打仗呢?但是只要是自己想要打贏的仗,那麼一團小兵也會想辦法緊密結合,或者拉攏更多合適的人一起加入陣線,每個人戮力以赴,小兵就能立大功!

大腦的神經元就是這樣,每一次的學習,都是重新動員每一個神經元的機會,有時是A、B、C、D,有時是B、C、D、E,每一次都組成不同的團隊來應付不同的挑戰,神經突能即時而綿密的傳導訊息,把合適的神經元都串聯起來,組成「最佳學習團隊」。

學習就像作戰一樣,有哪個神經元會喜歡被人威逼地去連結、去學習呢?於是,如果是面對被動的學習,神經元也像小兵一樣心不甘情不願,周邊的神經突就懶懶散散,拖拖拉拉,懶得去做串聯的工作了。

但是若是出於自願的學習,突觸就會興高采烈的傳導連結,於是有志一同的神經元通通都被通知要串聯在一起,人多勢眾,眾志成城,還怕打不出一場漂漂亮亮的「學習勝仗」嗎?
這是為什麼腦神經專家近來研究得知:出於自由意志的學習,學習動機就愈強烈,腦神經的連結愈持久愈強固。

這種自己想要探究學習的狀態,讓腦神經元的連結既快速又緊密,學習變得熱情有勁;而因為腦神經元連結得緊密牢固,又更加速了進一步的學習。

大腦好比一塊荒地,常常連接的腦神經路徑,好像是常常有人踩踏的小徑,一次、兩次、三次……日積月累,荒煙蔓草間就逐漸踏成一條清晰的路徑。出於自由意志的學習,會讓人擋不住的一直在這條小徑上來來回回的走著,很快的,蠻荒的大腦就被開發出緊密強韌的連結路徑。

路,是人走出來的;腦神經迴路,則是「主動學習的熱情」創造出來的!

現在,你對腦神經與學習的關聯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知道自發性學習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那麼,請您積極地去尋找孩子自動開發大腦的學習方向吧!

根據研究,人類有九十五%以上的神經元如荒地一般尚未開發,這些沉睡的神經元一直都在等著被喚醒,找到他們想要自主連結的路徑。

相信你迫不及待想要看到孩子腦海裡呈現出一幅既美麗又縝密的腦神經連結圖像。那麼,趁他們年幼,大腦一片混沌之時,就要給予多方的環境刺激、讓他們多方的接觸資訊,多方的嘗試與遊戲,讓每個神經元小兵擁有各種機緣做千百種自主連結。

那麼「小兵」就變成「超兵」,超兵與超兵的聯盟陣線可是強韌有勁,一輩子也斷不了革命情感啊!

興趣就是人生路程的指標

了解到「自發性的探索學習」對大腦開發是如此關鍵之後,我便開始觀察孩子「出於自願的學習」與「被迫學習」會呈現如何不同的面貌。

我的三個孩子就是我最具體真切的case study,我天天近距離的觀察,確實發現孩子天生都夾帶著非常強大的自我學習力量。而且,都好像一部預先設定好的機械,會偵測到環境裡吸引著他們的特定事物,然後就朝著特有的方向,執著地行走,沒有人能阻攔,也沒有人能勉強他們換另一種旅程。

比如,三個孩子成長到三四歲的時候,只有老大翔翔老是注意到細微聲音的差異性,然後對不同樂器的聲音著了迷地想要試著去區分,而也只有他打從幼稚園開始吵著要學樂器,大班時就有模有樣的,試著用五線譜記下迴盪在心底的樂曲。

這種對聲音、樂音、節奏高度敏感的自主性發展卻從來沒有發生在老二凱凱、老三鈞鈞身上,我曾試著讓凱凱、鈞鈞也學習樂器,但是他們從不樂於主動把玩樂器、也極少聞「樂」起舞,當然更不可能伏在鋼琴之前,畫出長長短短的音符,因為,他們就是和哥哥不同,他們的心裡就是從未飄揚出任何的美麗旋律。

但是,兩個孩子卻各領風騷,分別以截然不同的自我探索方向帶給我同等的驚艷!老二聽到音樂,不唱歌、不跳舞、不玩樂器、不作曲,但是他卻對每一種樂器的獨特造型特有興趣,他想要了解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有何不同?他忍不住翻閱資料查看小喇叭、伸縮喇叭、法國號、薩克斯風的外型特徵;豎笛、橫笛、低音管、倍低音管的細部構造又如何?

他每天逼著我幫他找尋各種樂器圖片,每天對著圖片,一張一張的畫。沒多久,凱凱就畫出一整個交響樂團所有樂器的配置圖,五歲的畫筆竟然能充分掌握到每一種樂器的細部特徵,令我瞠目結舌。

在凱凱接下來的故事中,我會再詳細的分享他畫筆下的美妙探索旅程,一枝不受拘束的自由畫筆,如何從畫樂器結構圖開始,一路暢行,愛上畫各種精工圖、設計圖,最後從平面圖走向立體構造,開始把自己的設計圖變成了一個一個立體的玩具與模型;從紙板勞作開始動手做,如今已經高年級的他,順水推舟的,進展到玩木工的階段。

同樣從探索樂器開始,但是萬萬沒想到,老大翔翔和老二凱凱會有如此天差地遠的分別。
孩子天生都有自己可以對準的「獨家頻道」,翔翔喜歡上音樂、作曲、創作,凱凱則從樂器結構開始走上模型與玩具的設計,兩人各唱各的調,各走各的路,但我看到兩個孩子都是如此輕鬆愉快、擋也擋不住的一路探索學習著,彷彿有永遠走不完的美妙行程。每隔一段時間,他們就分別締造出一個令我驚奇的里程碑!

至於第三個孩子鈞鈞,我一直以為他會是一個依附在哥哥身邊的影子型人物,大概哥哥們玩什麼,他也就跟著玩什麼,哥哥會什麼,鈞鈞也不脫哥哥的喜好範圍。

我錯了!沒想到,鈞鈞選擇了更不一樣的探索旅程,他雖然聽不出ㄉㄡ ㄖㄨㄝ ㄇㄧ的興味所在,卻能細細分辨各種鳥類、蛙類、昆蟲的鳴叫聲。

他不像凱凱有一雙如工匠般的巧手,但是,卻有一雙對動物非常溫柔慈愛的小手,在偌大的公寓裡,鈞鈞養了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動物與植物:寄居蟹、小烏龜、小青蛙、小魚、小倉鼠、蠑螈、豹紋守宮、小蛇…。

他每天貼近這些小動物,嘴裡不時地發出驚嘆聲,總因為觀察到小嬌客們的總總奇特發展,而忍不住和家人分享新發現。

他無法壓抑親近動物的慾望,於是,社區裡的鳥類一一被他搜尋出來:黑冠麻鷺、紅嘴黑鵯、白尾八哥、五色鳥、綠繡眼、紫繡鶇、樹鷦、白頭翁、喜鵲、珠頸斑鳩…,這個小小動物觀察員還沒有來到我的生命之前,我從來不知道在我的生活周遭裡有這麼豐富的鳥群生態。
假日時為了能到野外觀察動物,他會非常自律的早睡早起,押著大人帶他上路。為了觀察夜行性動物,他逼著我這個生性膽小的媽咪帶他闖入黑壓壓的森林裡,看蛇、看飛鼠、看白鼻心。

隨著三小子逐漸長大,我愈發能感受到他們明顯的差異性。這三個孩子讓我真正見識到,孩子天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向,絕對勉強不來,只有自己選擇的旅程,孩子走起來腳步才輕盈,輕鬆又自在,才能感受無上的樂趣。

在你心裡,是否兀自畫著自認最完美的孩子形象?是否認為盡責的開發孩子,就是要主動幫他們規劃一套完善的學習旅程?

且慢!讓我們細細咀嚼大文豪紀伯倫美妙的詩句:

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對他自身的渴慕所生的子女。
他們經你而生,卻不是你所造生。
他們與你相伴,但是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卻非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擁有自己的思想。
你只能圈囿他們的身體而非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寓居在明日的住所中,而那是非你所能觀覽的地方,甚至不在你的夢中。
你可以盡力去模仿他們,但是不要指望他們會和你相像。
因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會在昨日停留。

你是弓,而你的孩子是從弦上射發的生命的箭矢。


是的,「你們的孩子並不是你們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自身的渴慕的子女。」;「你們可以把你們的愛給予他們,卻不能給予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這不只是唯美的詩篇,更是具體的科學論證。

我不會了解為什麼那麼享受於分辨青蛙叫聲的鈞鈞,就是不會主動去聆聽ㄉㄡ ㄖㄨㄝ ㄇㄧ所組合的美妙旋律;我也不會自找麻煩的逼迫老在案頭搞創作的翔翔,一定要眼觀四方、耳聽八方的留意我們社區裡瀟灑生存的小動物們。

紀伯倫早就點明:孩子依循著自己天生設定的哲學,都擁有一套神秘的自我探索計畫。我們要做的,不是拖著他們依循我們的腳步,而是用愛與支持來陪伴他們行走於自己想走的路。

BOX
放手讓孩子嘗試後,你可能會恐懼孩子會面臨那不可收拾的危險而阻斷一切,也可能覺得起步的輔佐工作非常煩人而總想偷懶。那麼,你的孩子的發展不僅嘎然而止,更可能退縮成一個體質脆弱、性格膽小、見識狹窄、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確定自己能做什麼的孩子!
當「No!」就樣衝口而出時,請檢查一下自己的心,是不是因為你無來由的恐懼感?還是怕麻煩?你能做什麼來降低危險的產生?你要如何鼓舞自己跟上孩子的腳步,一起體驗多彩的世界?


父母都想知道的「為什麼」
為什麼我真心的讚美不會激勵出孩子具體的行動?

只要真心感受到孩子的特別亮光,其實,讚美與激勵會是父母很自然的反應。不過,有效的讚美應要能勾起孩子「非嘗試不可」或「非完成不可」的動機與決心。否則,讚美只能達到「傳遞愛」與「增強孩子自信」的功能。
孩子都是依戀父母的,因此,當他們在父母的言語中捕捉到強烈的信任感、肯定與盼望,「採取行動」就會變成理所當然的反應。
想要引導孩子從「紙上談兵」化作「具體行動」,言語中可以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確有能力採取行動,並期待著隨之而來的無上樂趣。你可以這樣說:
●你說的故事實在太精采了!為什麼不把它寫下來?忘掉不就太可惜了!
●如果你能把剛才說的做出來,一定會讓人眼睛一亮!
●我覺得你的想法真的很值得把它做出來,你要不要試試看?
●你要不要上網查查看,有沒有人跟你做過類似的事情?它們是怎麼做的呢?

如果孩子已經著手進行,但是態度並不積極,沒什麼進展,可以在言語中給予「目標時間」的引導,讓他能自我期許在一定的時間內達成目標。你可以這樣說:

●我看到你已經進行的部分,真的很有創意,媽媽真是迫不及待看到你的成品,真希望這個學期結束前能看到你整個大作!
●阿嬤月底要從南部上來,她難得來一趟,真希望這次她能看到你的偉大作品,她一定非常驚喜!
●媽媽這個星期很忙,沒辦法好好欣賞你的作品,不過下個星期,媽媽結束手邊的工作時,希望有機會好好跟你討論你的成品,所以這幾天你剛好可以努力完成!
●你提出來的問題太值得研究了,我覺得你可以再想一下,下學年的科展非常適合這類的題目喔!


如果孩子在進行時,似乎遇到難題,呈現膠著狀態,可以在言語中給予「解決問題」的方向引導,讓他們不畏艱難,繼續保持信心,願意多方嘗試。你可以這樣說:
●其實你的想法非常可行,但是問題出在材料的選擇上,你應該要到更大的材料店去選擇更適合的材料。
●你的計劃非常棒,值得繼續推展下去,但必須先解決這個問題。你可以上網到雅虎去發問,幸運的話,會有高手提供意見!
●你的表演很具可看性,但是有一些不太順暢的地方。要不要用錄影機拍下來?這樣你就能反覆觀看,找到破綻!
●你提出來的問題太值得研究了,不過,你若能從實際的數據來歸納,才具有說服力,你可以請教老師應該到哪裡蒐集統計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