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商業BIG系列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內文摘錄

BIG系列

【類別最新出版】
影響力領導:5大原則培養乘數思維,讓部屬甘心跟隨,締造乘數績效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半導體超進化論:控制世界技術的未來
誰會被抹平:10輛推土機新科技,70項黑天鵝趨勢,80個正被剷平的職業,正在改寫你我的未來
直覺陷阱2:認知非理性消費偏好,避免成為聰明的傻瓜


專利營運的新機制:運用AI分析專利資訊,輔助經營管理者做出關鍵決策(DH00408)

類別: 商業>BIG系列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指導者:周延鵬 律師;作者:曾志偉、林家聖、徐歷農、薛曉偉、周靜、劉宙燊、林子堯、唐家耀 編著:蔡佩紜、李威龍、江德馨、李思儀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年02月10日
定價:480 元
售價:379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68頁
ISBN:9786263534445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前言

專利一甲子的糾結與解方1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2(WIPO)依中國和阿爾及利亞提議,於2000年決定,2001年起將每年的4月26日定為「世界智慧財產權日3」,旨在期望全世界能尊重知識、崇尚科學和樹立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意識,鼓勵世人知識創新並共同營造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法律環境。
  隨著世界智慧財產權日的設立超過二十餘年,概覽全球專利智財局勢,智慧財產權法雖仍需持續修訂,但多已臻至完善。因此,思量未來市場脈動時,並非需要迫切省思法律本身,而是需優先省思在智慧財產權這塊戰場中,後進國家是否參透了歐美企業如何運用專利於市場博弈、貿易戰和科技戰?

▎專利歷史源遠流長,貿易戰的一甲子烽火啟示了什麼?
  再遠溯自1474年威尼斯頒布專利法4以來,迄今已548年;雖全球大多數國家也制定了專利法,但各國在實施專利法上仍像實施其他法律般奉行慣例,鮮少高舉專利大旗,發起貿易戰,對付競爭國及他國競爭企業。因此,真正需要探討與借鏡的是始於1960年代起,美國利用專利發起一場又一場沒有煙硝的貿易戰爭,極大化自己的專利跨域實力,對付歐洲和日本;繼則於1980年代對付台灣、韓國、香港,並於2010年開始對付中國。
  歷經六十幾年了,是時候讓歷史翻開新的篇章,審度琢磨為何大多數亞洲國家和企業仍深陷於美國專利戰爭?為何過往縱使投入了龐大資源申請大量的母國專利和美國專利,卻如同竹籃打水,鮮有用武之地?為何擁有龐大的各國專利資產,卻仍擺脫不了他人主張美國專利、提起美國專利訴訟和要求授權的糾纏,甚至淪為美國專利權人的提款機?時至今日,還看不到亞洲國家和企業能創造出真正的拐點。

▎亞洲國家的專利主要問題癥結
亞洲國家所面臨的專利問題癥結,歸納其主要項目至少有:
  1. 未掌握歐美專利生態系及其組織編制、人員專業、業務類別、流程、預算等運作關係,以及未發現目前歐美專利生態系的實質缺陷並提出真正解方,只有學其形、未學其骨,導致無法有實質的革新;
  2. 缺乏專利生命週期管理後段的訴訟、授權、買賣、質押等經驗,同時也缺乏管理專利資產組合必備的知識、技能、經驗、方法及工具,導致所投入的專利等結果徒具數量而已,未能因有專利而能擴大市場、增加收益、提升技術等效益;
  3. 大多企業和學研界長期以母國專利申請為始點,再翻譯成美國專利說明書送件申請,而非一開始即以美國專利產業為出發的實務營運以及未來將專利貨幣化的目標來考量。  因此多數產學研界的專利申請業務依然停留在單純的申請工作,並未將商業策略與貨幣化要求融入申請業務內涵,導致專利品質與價值不良;
  4. 大多數亞洲企業沒有投入基礎研究(Basic Research)和應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而是以跟隨者角色進行技術發展(Experimental Development)或工程改良,導致少有前瞻技術,並造成大多數的專利價值低落;
  5. 兩岸受日本四十幾年所發展的專利檢索和專利地圖5 作業侷限,無法跳脫窠臼,導致不能從資料分析6(Data Analytics)並以多種維度透析和利用專利資料,賦予這些資料的新意涵及新用途;
    6. 多數企業未能善用新科技,如結合巨量資料、演算法、人工智慧等提出創新解決方案,也無從以不同維度觀測並透析出對自身企業營運有影響的關鍵專利權人與發明人,更遑論從茫茫資料中萃取出與技術有關的所有專利資產的實質內容,進而解析並篩除其中大批量低品質、低價值的專利等雜訊,導致企業不能有效進行研發並產出高品質和高價值的專利組合。

▎美、歐、日其實沒有發展出優異的專利解方
    除了上述問題,多數亞洲國家及企業也未能觀測透析出大多數美、歐、日企業、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專利營運其實仍有實質缺陷,例如美、歐、日企業其專利組合的原理與機制、全生命週期的專利資產管理以及其品質和價值評量指標,都仍有相當不足之處,尚未發展出有效解方。
    其實,美、歐、日企業之所以有傲人的技術和專利競爭力,主要是取決於對更多新技術的研究和專利的投資,讓他們得以產出佔整體專利數量不到10%的高品質和高價值專利,並在此低於10%的專利中再篩選出少數幾件「長牙齒專利」進行專利侵權訴訟,依此來帶動所有低品質和低價值專利的財務績效和市場聲譽的溢外效益,尤其持續以美國聯邦法院訴訟或者國際貿易委員會的337調查7,逼迫相對方接受授權或者退出市場。反觀,亞洲企業通常遇到被訴,看到高額訴訟費用和綿密法律程序就像驚弓之鳥、不戰而降,屈從付錢結案,此不僅未真正了事,遑論創造新解方。

▎唯有打造專業智財基礎環境向下紮根,重視創新研發才是真正的專利解方8
    亞洲國家真正要面對是發明專利的癥結,因為發明專利涉及研發投資、技術實力、科研成果轉化、專利法律、語言轉化、流程系統等專業,非屬商業倫理文化可解決。企業即使無心侵權,產品技術踩到他人專利地雷也屢見,而產品技術縱使侵權,但涉訟專利高於60%比例可被無效或被認定不可執行。是故,東亞各國顯不能依循美國的智慧財產保護思路來推進自己的戰略,而需要創新不同於美國的智慧財產戰略,始能抗衡、翻轉並獲益9。
    周延鵬律師基於過往任職與經營事業的實務經驗,就亞洲國家和企業六十年的專利問題癥結,拋磚引玉地呼籲研究和專利基礎環境還需持續紮根,並且也提出已驗證並執行中的新解方供各界參酌:
    1. 運用跨域資訊支持研發選題:
  亞洲國家除少數大企業和學研界外,大多企業所稱的研發,大多是以跟隨者角色,進行產品發展與技術改良。面對這樣的經濟淺碟問題,周延鵬律師建議,大多企業縱使沒有條件進行基礎研究(Basic Research),也可以提前運用跨域資訊精準選擇研發主題,從各國學研界銜接運用技術的應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並運用美國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所發展的技術成熟度研發機制(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s, TRL)和美國軟體業所發展的敏捷式開發機制(Agile Development),始能有紀律並快速地實質提升產品發展和工程技術的含金量,進而始能提升專利價值。(詳見第1章)
  2. 專利品質、價值洞察:
  亞洲企業在各國申請專利為數不少,但只有數量,而沒有可以「撼動產業」並「咬人」的高品質高價值專利,事實上,現有專利投資大多是浪費的。需發展專利品質、價值、價格及新的訂價模式、機制及其數據,及時透析專利及其活動的虛實10。
  現在,運用巨量資訊與人工智慧的技術,已經有辦法即時評量一件專利或一整間公司的所有專利並給予品質、價值的排名分數。能支持亞洲企業企業在專利生命週期中的各種業務建構「能咬人」的專利組合,翻轉過去似是而非的「沒牙齒的紙老虎」一般,僅能用專利數量嚇唬他人的狀況。(詳見第2章)
  3. 全生命週期的專利組合管理機制:
  亞洲企業的專利從業人員所涉及的業務大多限定於初階的檢索、申請、維持等基本業務,較少發展或引用科學方法與機制從事專利佈局、資產組合管理及其營運(商品化、貨幣化11)。企業內部不同業務部門間大都是各做各的,或者是將某些業務完全委託於外部事務所,專利生命週期當中的各種業務執行單位像是筒倉(Silo),沒有在統一的機制下彼此同步與校準,也較少運用系統即時共用、共享資料,經驗與知識不能持續地被累積下來,導致專利作業沒有效率。再者,企業大多數是沒有投資建立專業且嚴密的營業秘密保護措施,也導致許多寶貴的營業秘密隨者人員流動而流失,或者隨者業務往來不慎外洩給客戶和供應商。
  亞洲企業可以活用人工智慧與巨量資料支持的智慧平台,「由外而內」的以外部跨域資料輔助專利生命周期管理、專利組合佈局管理、專利風險管理、專利品質與價值管理,將美國專利訴訟及交易實務經驗往前內化到專利佈局申請作業,始有助專利可以「長出牙齒」,確保品質與價值。
  此有助專利權人全盤透析並掌握自己和第三方專利資產的真實情況,也有助各界聚焦於高品質高價值的專利組合,而無需再耗費龐大資源去取得、維持或授權大量低品質、低價值的專利。(詳見第3章、第4章)
  4. 專利資產評估與貨幣化:
  長期來,各種專利貨幣化業務(專利買賣、授權、訴訟、質押等)所需要的智慧財產的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12仍要透過傳統檢索作業獲得資訊,並以計算專利數量為主,而難以實質評估特定專利權人或技術的專利資產,導致專利權人自己或任何第三方難以從決策維度觀測並透析專利資產的虛虛實實。
   如今,透過機器學習技術,已經做到可藉由平台即刻獲取一份包括成千上萬件各國專利資產的評估報告,包括專利國別分布、剩餘年限、法律狀態(申請中、放棄、有效、失效、屆滿)、技術類別與分布、共同持有狀態、發明人及其歷年專利申請趨勢、轉讓、質押、授權(限有登記者)、再審、審查中被挑戰的專利適格性/新穎性/進步性/明確性問題13,以及品質價值等級及其與同領域專利技術和專利權人的脈絡關係,包括潛在可主張目標對象、同業專利發展脈絡、同業引用脈絡。(詳見第5 章)
  5. 美國專利品質的洞察:
  各國專利的品質過往係依據專利局審查來維持專利要件的基準,而要再深入洞察出每件專利的品質幾乎是難以做到的。現在,基於美國政府開放專利資料,專利人員已可藉由科技瞬時獲取結構化的申請審查/獲證後審查資訊,精準掌握每件專利的權利範圍及其變化,深入掌握會影響每件美國專利有效性的世界5大專利局(IP514)和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家族前案、前案的前案,或是透過語意分析專利摘要與請求項所獲得的關聯前案。
  這些不同層次的前案已可大規模且有層次地揭露出美國專利的品質問題,此也印證了為何美國專利侵權訴訟和多方複審無效審查近乎75-80%被無效、不可執行或被限縮權利範圍。要言之,當美國專利品質可瞬間被辨識後,人工智慧將徹底改變美國專利的訴訟和交易賽局,而居於劣勢的企業將從不對稱的專利戰爭中翻轉到優勢地位主張專利無效。
  6. 巨量資料及人工智慧為基礎的專利分析:
  亞洲專利人員較多從事傳統的專利檢索及繪製專利地圖之作業,而較少意識到傳統專利地圖難以對研究、專利和企業活動產生意義及效用。次者,專利人員也幾乎沒有意識到其使用的專利資料品質良莠不齊而影響其判斷,能充分瞭解到巨量資料、人工智慧及資料科學正在衝擊並改變現有檢索分析的人是鳳毛麟角。亦即,過往的專利檢索及專利地圖並未擁有當今資料分析(Data Analytics)的原理和實踐,而是欠缺很多科學基礎、方法及工具支持,導致費工、費時並費錢去產出對決策層沒有意義、也沒有用的報告。
  現在,全球已有幾家新創公司,例如:Exata公司所推出的Apex Standards15、Docket Navigator公司所推出的訴訟檔案分析16、InQuartik的Quality Insights、Due Diligence和SEP OmniLytics分析報告17等。藉由整合巨量資料、人工智慧以及專業實務,專利人員已經不需要再花大量時間檢索龐大資料與製作長篇報告,並可將所省下來的時間運用於對資料的分析與判斷,找到可支持組織做出重要決策的關鍵洞見。本書也針對標準必要專利(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 SEP)領域的種種挑戰,提出專業的倡議與解方。(詳見第7章)

■註解
1. 周延鵬(2020)。專利權力遊戲:一甲子的糾結與解方。工商時報-名家評論。
2. Wikipedia: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3. 維基百科:世界智慧財產權日
4. 維基百科:威尼斯專利法
6. 維基百科:資料分析
7. U.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ABOUT SECTION 337
8. 周延鵬(2020)。專利權力遊戲:一甲子的糾結與解方。工商時報-名家評論。
9. 周延鵬(2018)。在美國壓力下的智財保護宣示有用嗎?。工商時報-名家評論。
11. 周延鵬(2015)。智富密碼–智慧財產運贏及貨幣化-第一章:專利資產運營、運贏與運盈。台北市:天下雜誌出版。
12. 世博科技顧問:智財盡職調查
13. 美國專利法35 U.S.C§101、102、103和112
14. Wikipedia:IP5(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s)
15. Apex Standards:https://www.apexstandards.com/
16. H o p k i n s B r u c e P u b l i s h e r s C o r p : h t t p s : / / b r o c h u r e .docketnavigator.com/
17. InQuartik:https://www.inquart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