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商業BIG系列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序言
內文摘錄

作 者 作 品

貧富差距的經濟學:一個財富爆發但分配不均的世界

BIG系列

【類別最新出版】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半導體超進化論:控制世界技術的未來
誰會被抹平:10輛推土機新科技,70項黑天鵝趨勢,80個正被剷平的職業,正在改寫你我的未來
直覺陷阱2:認知非理性消費偏好,避免成為聰明的傻瓜
資本主義的倫理力量:為什麼自由市場能創造更好的人文價值


資本主義的倫理力量:為什麼自由市場能創造更好的人文價值(DH00430)
The Ethical Power of Capitalism:Why Free Markets Cultivates Better Human Values

類別: 商業>BIG系列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李湛侃
       Joe Zhankan Li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4年02月02日
定價:400 元
售價:316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40頁
ISBN:9786263748026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序言內文摘錄



  序言

序言 
資本主義很邪惡?


  我一九八七年出生在中國廣州,那時的大陸已經改革開放近十年,我從未親身經歷過計劃經濟的年代。對我來說,那個計劃經濟的時代就像傳說一樣,人人都在討論它,卻不曾存在我的生活中。一方面,我童年身邊的大人無一例外,都在驚嘆改革開放對國民生活帶來的正向改變,覺得自己的物質生活比起計劃經濟年代進步太多。另一方面,當大人們提起資本主義時,大部分的人都是咬牙切齒。也許是共產主義思想對社會的影響根深蒂固,人們都習慣性地把資本主義和邪惡、敵對、腐朽等負面概念畫上等號。年輕的我,其實不大理解。
  當我慢慢長大後,對改革開放與之前計劃經濟時期到底有何不同,開始感到好奇。但我驚奇地發現,改革開放的核心不外乎是國退民進,尊重自由市場機制等,這些難道都不是資本主義的特質嗎?我漸漸意識到,年少時身邊大人的談話充滿了矛盾。其實大人們所詬病的資本主義,正是他們歌頌的改革開放中的核心元素。
  我十二歲時,國小尚未畢業,便跟隨父母移民到歐洲的荷蘭。有趣的是,即使是在言論自由的西方,資本主義似乎也是一個小小的禁忌,很少有人在公開場合正面評價。相比之下,宣揚收入分配,保護弱勢群體等的聲音的人理直氣壯許多。在上國高中歷史課時,在我印象中伴隨資本主義一詞一起出現的,往往都是像經濟危機,弱肉強食,人性貪婪,收入不均等概念。在二?二一年的一個美國問卷調查,竟有過半年輕人對資本主義抱持負面印象,而比例甚至有持續擴大的趨勢。
  直到上大學進入經濟系,我才開始對資本主義有了較系統的理解。可以說,資本主義制度是人類最重要的支柱之一。我們必須承認,資本主義制度是人類至今為止創造物質文明最有效的制度,沒有之一。在經濟學的範疇中,資本主義對人類社會的貢獻不勝枚舉。例如資本主義提高了人類生產效率,讓人類大概率在未來不會再面臨饑荒,它也讓越來越多人遠離貧窮,也讓人可以在解決解決生存之外尋求其他人生意義。
  資本主義所帶來的物質豐盛,以提高了人類可去外地或出國旅遊工作的移動性,讓人類大開了眼界,不斷地推高人類的文明水平。這些都是老生常談,已經成為經濟學界的共識,並非本書關注重點。
  資本主義能創造物質和財富的力量沒有爭議,但此制度最受人詬病的是它的倫理瑕疵,也是本書重點。正如前文所述,資本主義常被貼上貪婪,金錢至上,殘酷,因此不道德的標籤。其中一個例子是,現代社會有些人非常反感把勞動力商品化,認為這有損人的自尊。但如果當勞方在沒有被威嚇的前提下,自願提供自己的勞動力給資方,而這種雇傭能讓勞資雙方,都能實現自己目標時,難道這自願協議不是雙贏的行為嗎?
  另一個例子就是,有些人會認為資本主義鼓勵人去逐利,這也是不道德的。但利潤往往代表了資本家為社會添加了價值,或者說為社會做了好事。而當商業行為變成利潤時,也會為商家下一次生產提供動力。通過贊頌美德和慈善來實現人文價值是低效且不穩定的,不大可能在社會整體實施。
  在我看來,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最大的差別是,我們不再視物質財富視為社會唯一的發展目標,而是把像民主、自由、平等、權益等以人為中心的人文價值,視為現代與傳統社會的分界線。也就是說一個國家是否文明,並不是看它有多少錢,而是它尊重人文的程度有多高。
  而歷史告訴我們,注重人文的文明國家,往往是以資本主義作為經濟制度的國家。相反,沒有資本主義的國家不僅僅物質匱乏,而且是獨裁、神權、專制的溫床。作者認為,資本主義表面上雜亂無章,實際上也有彰顯道德倫理和人文價值的力量。並且在社會整體的層面上,通過資本主義實現人文價值的效果,遠比宗教信仰,頌揚美德,道德教育或理性制度設計來的穩定和自然。
  我從不認為僅靠信仰、頌揚、教育、宣傳就能實現文明道德的社會。相反我更認同管仲所說:「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只要有溫飽物質豐盛生活的前提之下,才有可能去讓人們講道德和講人文。又有如馬克思所說,沒有經濟基礎(下層建築)的話,談上層建築也是徒勞而已。
  當然,資本主義並不是一個完美的制度。但在我看來它和民主一樣,是人類文明發展至今最不壞的制度。資本主義的核心是自由,但它也有一直接受並包容來自平等主義方面的批判,不斷與時俱進和完善自身,從而迎合二十一世紀道德多元的社會。任何事都有代價,有得就便有失。資本主義制度中的自由也不例外。自由所帶來的代價就是風險與責任,自己選擇的價值,也必須要讓自己來負責承受相應的結果。
  資本主義中人們所享有的自由並不代表大家就可以躺平,自由市場的核心是鼓勵人們去選擇、創造、冒險與負責。但總有些人期待社會一方面享受著言論和選擇自由,另一方面自己又批評資本主義所帶來的激烈競爭,無需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在我看來這樣的人就太過東食西宿了。
  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是價值和理念,並非物質和利益。但微妙的是,價值和理念,要通過豐盛的物質與利益來實現,而不是理性設計或頌揚說教。因此,透過資本主義來追求物質不僅不邪惡,反而是實現更高人文價值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