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書評/洪震宇

作 者 作 品

沙漠化為一口井:我所知的三毛的撒哈拉
娑婆撒哈拉

Across系列

【類別最新出版】
在加勒比海遇見馬奎斯:追尋《百年孤寂》與賈西亞.馬奎斯足跡的哥倫比亞深度紀行
我失敗的美式生活:鱸魚的三十年日常觀察與非典型剖析
美國人帶路,美西即刻出發!4大州╳4大城╳7大國家公園╳5大遊樂園,近300個在地人最愛景點
模里西斯我的家:揭開神祕面紗!天堂島嶼的81個夢幻美景與文化趣聞
日本百味散步帳:四季都好吃的一期一繪(隨書附贈金平糖「彩虹星星」書籤)


撒哈拉,一片應許之地:一位人類學者的另類旅遊實踐記事(VJ00062)

類別: 旅遊(指南/人文)>Across系列
叢書系列:Across系列
作者:蔡適任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年07月29日
定價:480 元
售價:379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36頁
ISBN:9786263354746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書評/洪震宇



  書評/洪震宇

書評
〈一位風土創業者的沙漠行動〉
文/洪震宇(金鼎獎作家,著有《風土經濟學》、《風土創業學》等書)


原本以為這是一本在沙漠追尋自我、記錄文化探索與生活感受的人類學田野筆記,沒想到竟是一本風土創業者的沙漠實踐,嘗試在異地創造文化、商業與社會三贏的經營模式。

對於在台灣實踐十多年「風土經濟」的我來說,看到書上提到我的《風土經濟學》、《風土餐桌小旅行》的認同與異地實踐,非常意外與感動。書上遇到的種種難題、挫折與找尋突破方法的過程,如果地點不是在撒哈拉沙漠,還以為這是台灣某個偏鄉角落的故事。

對照之下,這不也是我多年的實踐歷程。我們都穿梭於在地人、外地人、文化、社會與商業經營的角度,嘗試找出挖掘地方風土特色,轉換成可與外界溝通、改變現狀的經營模式。

點點滴滴的心情,都是不易訴說的孤獨寂寞。

記得多年前開始在偏鄉推動整合地方資源、串聯不同人的故事,找出風土文化特色,推出深度探索地方的「小旅行」,常常遇到許多旅人、外地人、甚至在地人關心與質疑。他們的問題都是,一團只有十多人的旅客,能帶來多少產值?這麼小眾,如何吸引大眾?

我不是預測專家,只能回答透過深度交流,先創造感動的價值,而非產值。就像經營一個品牌,如果一開始想的是賺錢、產值、規模與連鎖,那大概不會有人願意到台灣各地做這些事情了,應該去挑一個觀光客雲集、更好操作的地方。

這種「假設、推估」產值、參與人次的思維邏輯,多半都是坐在辦公室搜集資料、用想像寫政策計畫政府官員做的事,從上而下的放煙火。然而模仿、抄襲、削價競爭,已經證明是毒藥與煙火,轉瞬即逝,而且帶來許多後遺症。就像疫情下,台灣老街、夜市陷入無人問津的窘境,各地彩繪、天梯只吸引走馬看花的人,打卡完卻一去不返。即使是擠滿人潮的小島,卻帶來垃圾、噪音與破壞的問題。

即使行路難,仍有逆勢創業的契機。只有抱持改變現狀的強烈動機,願意探索現狀,找尋突破難關方法,做出各種創業實驗精神的人,才可能在沙漠中長出一棵樹,即使枯萎了、甚至沒有蔓延成一片森林的希望,仍會繼續前行。

就像適任的「天堂島嶼」民宿、建立獨特定位的深度導覽行程,都是從沙漠中種下一棵樹的浪漫想像開始。

身為一位女性,在撒哈拉沙漠創業,遭遇的困難挑戰,是身在島嶼台灣的我們很難想像的。一個是廣袤無垠的沙漠,有什麼可以讓人探索流連的特色?其次是阿拉伯民族對女性的貶抑忽視,尤其是這位異國女性的處境更艱難,第三是當地富貴權勢與窮困弱勢的落差,弱者往往難以抗衡。第四是商業營運的挑戰,歐洲人來此都是過著奢華的觀光行程,在地業者只能取悅滿足,卻容易失去自我特色,更無法賺到該有的利潤與尊嚴。

種種挑戰,適任要如何溝通、克服?故事令人動容精彩之處,就來自於她的折衝協調與堅持強悍。該妥協之處,她只能隱忍,找尋轉進之道,該堅持的地方,她不惜與家族決裂,與財團對抗,只為了人道價值、土地永續。

其中最值得台灣讀者學習之處,在於她運用人類學精神與方法,以「他者」角度來探尋沙漠文化的奧秘,以及轉換成創新內容,引領旅客深度認識沙漠之美。
比方她認為「景點」並不是非得澎湃壯闊、可歌可泣的史蹟,若能做好扎實的田野調查,帶著理解與真誠地訴說,讓旅人感受在地人如何在天地間活著的美麗故事,「風景」在旅者眼前就能鮮活起來。

為此她與丈夫貝桑四處探尋,找出自己經營民宿與導覽的獨特定位。例如沙漠除了石頭什麼都沒有,適任就讓「石頭」成為吸引觀光客的號召。她將化石產地加入導覽之中,解釋眼前散落荒野的化石如何生成,在地質學上的意義,讓客人更深刻地感知荒漠風土的古老神奇。

此外,她努力讓在地生活與生硬歷史產生溫度。這也是台灣經常遇到的問題,在地人習於固定的生活模式,或是不知道整個地方的大歷史,無法跳脫出來轉換角度,以外地人理解的方式來溝通。適任努力找資料、閱讀、採訪各處耆老, 像拼圖一樣慢慢拼湊在地文史,再放入導覽解說裡頭,並與前後兩個景點呼應,串成一個有歷史脈絡的在地故事。

她在書上寫著:「像山一樣思考,像沙漠一樣思考,才能發現圍繞在四周的奧祕,也才真的能以另種方式,像個『真正的人』一樣地思考。」

要成為真正的人之前,得先化為風土的一部分。不論是身處沙漠、島嶼、高山、還是溪流,只有學習以人類學的視野,先讓自己化為風、變為土,以地方角度來思考與感受,才能找尋改變的力量,實踐我們的理想。

最後都能像適任一樣,先做有故事的人,才能讓家鄉成為有故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