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社會學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炸彈下長大的中國大學
此情可待成追憶——中國大學內遷的歷史、傳說與精神

作 者 作 品

圖像晚清:《點石齋畫報》之外

社會學

【類別最新出版】
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
人民參與死刑審判事件簿:當法槌落下!借鏡日本判例,為國民法官作好準備
台灣生態家庭:六個女性、環保與社會運動的民間典範
擺脫市場的自由:自由市場的公義思辨
在承認與平等之間: 思想視角下的「馬華問題」


抗戰烽火中的中國大學(WHA0072)

類別: 社會學
叢書系列:香港中和
作者:陳平原
出版社:香港中和
出版日期:2015年08月21日
定價:440 元
售價:348 元(約79折)
開本:16開/平裝/264頁
ISBN:9789888284986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炸彈下長大的中國大學此情可待成追憶——中國大學內遷的歷史、傳說與精神



  此情可待成追憶——中國大學內遷的歷史、傳說與精神

一、炸不垮的中國大學

這是一場慘烈的戰爭。不管敘述框架大小,是十四年抗戰全景(一九三一 ── 一九四五),還是八年全面抗戰(一九三七 ── 一九四五),中國人民為反抗侵略而承受的犧牲,據近年的研究成果:傷亡約三千五百萬人,直接財產損失一千億美元以上,間接財產損失五千億美元。除了人口及經濟上的損失,這還是一場文化大劫難 ── 毀滅了眾多圖書典籍、重要文物、古建築等,其中尤以各級學校的慘遭轟炸最為令人髮指。

面對強敵,中國政府在全力抵抗的同時,不得不以空間換時間,即所謂「苦撐待變」。因此,也就有了近乎不可能的大撤退 ── 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條不紊地實現了政府內遷、工廠內遷、企業內遷、學校內遷、文物內遷等。如此大規模內遷,「衣冠西渡」,沒有喪失戰鬥意志,固然很不容易,而西南大後方「接納和安置了大批內遷的機關、工廠、學校和人口,保存和發展了抗戰力量」,同樣值得高度讚許。本文所講述的「中國大學內遷的歷史、傳說與精神」,必須放置在如此大背景下,才能看得清楚。

一九三七年夏天,戰爭全面爆發,日本飛機轟炸天津、南京時,居然選擇南開大學、中央大學等非軍事目標。一開始中國政府及新聞界還在抗議,很快明白了對方的思路:不是誤炸,而是有意為之,藉以打擊你的士氣,最大限度地製造恐慌情緒。某種意義上,炮火連天中,中國大學依舊弦歌不輟,這本身就意味著力量與勇氣,說明這個國家沒有屈服,還在頑強戰鬥,且對未來充滿信心。各大學內遷路線及最後立足地不同,但《西南聯合大學校歌》還是唱出了共同的心聲:「萬里長征,辭卻了五朝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離別。絕徼移栽楨乾質,九州遍灑黎元血。盡笳吹弦誦在山城,情彌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