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讀者書評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
書摘 2

譯 者 作 品

鯨魚生與死:海上帝王的生命之歌

動物、植物

【類別最新出版】
鳥兒在唱歌:生活與藝術中的鳥和人
珊瑚,是海洋的森林(隨書附贈插畫家薛慧瑩繪「海底森林秘境」海報)
自然小遊俠套書:《小蟲大哉問》+《樹葉物語》
不過是具屍體:挨刀、代撞、擋子彈……千奇百怪的人類遺體應用史(暢銷三版)
小蟲大哉問:自然生態的科學探察與人文思考


大象(XB0036)──世界的支柱
Les Elephants : Piliers Du Monde

類別: 自然‧科普‧數理>動物、植物
叢書系列:發現之旅
作者:Robert Delort
       Robert Delort
譯者:蔡鴻濱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6年11月20日
定價:250 元
售價:198 元(約79折)
開本:32開/平裝/200頁
ISBN:9571321850

停售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書摘 2



  書摘 2

.象的長鼻,既有力量,也是弱點

大象的長鼻顯然是牠最突出的特點,長鼻強而有力,同時又很柔軟嬌弱,鼻端有鼻孔和一個或兩個手指狀突起。象的長鼻如同一隻精巧靈活的手,可以摘花,拾起硬幣,或者溫柔親切地撫摸。這也是一塊健壯發達的肌肉,能夠用來猛擊敵人。象鼻能把敵人的身體繞住舉起,然後猛地拋到地上,即使不把敵人摔斷脊骨,也會踏死或用長牙戮爛。象的長鼻末端特別敏感,可就所觸之物向大腦輸送準確的信號,並由周身體毛提供的信號加以補充。這樣,馭象者便可充分利用象身上的這些敏感區。象鼻如果受傷可引起劇痛,從而導致死亡。象鼻功能廣泛,可將大樹連根拔起,摘取高處的果實或者喜食的嫩枝;可把木材或仔象穩穩舉起,放在大象牙上,把食物和水送到嘴裡,吸進或是擋住水和泥沙。牠還能發出(更確切地說是傳送)各種不同的聲音,從一般的叫聲到表示恐懼、挑戰或憤怒的喇叭聲,同時還有向父母、伙伴、朋友等發出的聲音。此外,象鼻還有很靈敏的嗅覺。

.從頭到腳

象的眼睛小,在開闊空間裡容易目眩,但是在半明半暗的森林中視力極佳。象的聽力敏銳並不是因為耳廓大,外耳主要的作用是調節體溫。眼和耳之間有顳腺,從這裡定期排出一種帶惡臭的焦油狀液體(musth),表示大象此時正處於強悍而且好鬥的狀態。分泌出這種液體時,並不一定與發情或動情有關,而是激動和情緒緊張的表現。

牙齒分為臼齒和門齒兩類。大的臼齒形如銼刀,會因嚙食粗糙的植物而磨損。一旦臼齒損壞不能再用,便有預備的三顆前臼齒和三顆臼齒來代替。臼齒經過六次替換之後,象的年齡就超過50歲甚至60歲,這時大象便不能正常進食。牠只好留在沼澤地帶,尋找鮮嫩的芽苗。牠的身體逐漸羸頓,最後因飢餓孱弱,或陷入泥淖而死掉,或是被人類結束了性命。因此,在自然狀態下,象很少能活到60歲,亦難超過人的壽命。

大象的一生中,門齒始終在生長,長成老雄象特有的那種大獠牙。象牙如果長得太長、太重,可能成為危險的負擔,因為它拖在地上,並且消耗過多的礦物質或能量。不過,大多數時候,象牙可作為有用的工具:挖掘土地,在潮濕的泥沙下尋找水源,攜帶沉重的長鼻或是還不會走路的嬰兒。百時候在友好的競賽中,用象牙來做競賽器材,或者是當作自衛和攻擊的武器(捲起長鼻,伺機打擊)。

最後還要提到一點,象具有發達的大腦,重約五、六公斤──比人的大腦還重上三、四倍──但是與其身軀或體重相比仍然較輕。象腳極大,腳下生有肉墊。當腳落地踩平時,腳的平面便加大;提起腳時,腳的平面又縮小。因此,象腳非常適合在泥塘、沼澤中行走,而且步履輕緩靈活。足有五趾,但外蹄數目可有變化。

.幼象

象的繁殖年齡從9到12歲開始。但是,年輕雄象大都被成年雌象趕出族群,因此在15歲甚至20歲之前,不大有機會繁殖。而且,他們還常常要讓流浪的大雄象捷足先登。

雖然雌象經常處於發情期,但大雄象一般在雨季交配授胎。若是被馴養,發情的雄象必須隔離兩三周。交配之前先有撫愛和觸摸,性交時間很短,一次約30秒鐘,然後有兩三天一起共同生活。有時大雄象很快遠離而去,年輕雄象這時便趁機和雌象親近,而雌象可能已經受孕。

懷孕期約為22個月。孕象多在偏僻地方分娩,周圍有其他母象保護。這些母象把胎盤移開,並且趕走欲捕食的動物。幼象出生時約重100公斤。牠在嬉戲、洗浴、學本領中度過漫長的幸福童年。幼象遭遇的唯一威脅就是喪母,而族群離散尤其危險。這時幼象就要受到大的捕食動物擺布,或是因飢渴而死。幼象很少有孿生的。

.帶有強制性的社會結構,成群的活動形式,但生活卻很愜意

不論是亞洲象還是非洲象,顯然都在各自的社會結構中得到保護。小的象群一般不超過十頭象,由一頭老母象領頭。老母象是無可爭議的「族長」,象群盲目地跟隨著牠逃逸或是攻擊。如果領頭母象被打死,牠的同伙便會不知所措,很容易被殺或驅散。象在族群中彼此友愛,對於傷象、病象,牠們用長鼻撫摸,用各種聲音、動作或模仿表示關注。這種關懷雖然令人感動,但也能引起可怕的流行病蔓延傳播。例如在越南,病象到垂死時才被拋棄,結果把疾病傳染給同類。同時,象也在族群裡學到寶貴的經驗,如識別道路、水灘和危險。

除了這種特別嚴密的結構之外,還有10至12歲的年輕雄象結成的小群,每群有六至八頭象。牠們經過友好競霄,形成一種等級。這些年幼的雄象被老象排斥出群,常常停留在大群的近旁,和仔象一起玩耍。至於那些25歲以上的雄象,則很少有兩三頭以上結隊成群的。雄象群的族長身體龐大,因為大象發育生長從來不會停止,最後到壯年時仍常常孑然一身,或是只有一頭大雄象作伴。

在水草豐盛的地方,大的象群和小的象群常歡聚在一起,一同領略洗浴、淋浴和泥浴的樂趣。有時,近親重逢,備感親切。比如有的母象帶著妹妹和孩子,遇到的一群正是老母親領著牠的姐妹們。這樣大象可以聚集到幾十頭、甚至幾百頭,一起在容易找到的固定草地上吃草。

牠們會毫不留情地追趕獅子或老虎,但與其他大部分動物和睦相處。有些執拗的犀牛也喜歡這樣的草地,有時倒會給大象帶來麻煩。

.象的胃口

一頭非洲象每天至少進食六次,需要吞嚥的食物約200公斤,另外還有80到100公升水。而動物園裡馴養的象,因飼料中配有胡蘿蔔、水果或蔬菜,因此每日攝食很少超過100公斤。亞洲的役象一般可食草200公升,另外還有些零食。野象雖然吞食大量難以嚼爛的粗糙植物,但是只能吸收其中一半,有44%至48%的食物被排泄出來。不過這也有很大的好處,豐腴的象糞能「播種」,許多植物因而再生。

但是,象也可能造成草地利用過度,尤其是牠糟蹋的比吃的更多。在亞洲,象如果經過稻田,或是在非洲經過南瓜地、棉花田,都可能造成可怕的後果。象能把農作物拔掉、踩爛、或毀壞。在草原上或稀疏的森林裡,象為了品嚐嫩枝葉或是高處的果實,便將樹連根拔起,樹木往往因此枯死。有的樹皮給剝了,樹枝折斷,樹幹被劈裂。結果在經大象踐踏得乾裂的土地上,一片荒漠景象。象也需要許多礦物鹽,而植物並不都含有鹽分;因此她便用有力的長牙亂翻含鹽的土地。有時在地上挖出的深溝深達四公尺,彷彿是經過長期開採的採石場或礦場。象食量極大而且離不開水,由此可知象為什麼要到處遷徙尋找食物,而且抵禦氣候短暫變化的能力極差。

.象易受攻擊,牠之所以長壽,大多有賴於同類的認真保護

象歷來都被認為是「不可制服的」──這是2世紀時,一個教授雄辯術的人用過的詞。除了人之外,象還沒有遇到過其他足以與之抗衡的捕食者。當然這種看法也有其細微的差別。

有時,即使是25歲到45歲的雄象,雖然年輕力壯、身強體健,也可能成為其他野獸的嘴上肉。有時一條毒蛇,例如越南的巨大眼鏡蛇,咬住象的長鼻,牠就要任其擺布。特別是易怒的犀牛在被迫角鬥時,像昔日古羅馬競技場上的演出,也能置大象於死地。還有捕食動物,也能在攻擊或自衛時,使大象受傷致死。在蘇丹的加札耳河(le Bahr el-Ghazal) 上,有人看到一條鱷魚狠狠地撕破象的長鼻,結果象因出血過多,不久便死掉了。成年的象如離群獨處,也有遭到猛獸襲擊的危險。此外,走投無路的獅子或老虎奮起搏鬥,拚死掙扎抵抗,最後也會把象殺死。另外,如果機會湊巧,成群的鬣狗也可能捕殺一頭大象。總之,即使是威風凜凜、百獸望而生畏的雄象,也很少遠離同伴。必要時,伙伴們的干預也可能驅走斗膽前來捕食的野獸。

有的雄象雖然長大了,誰也不敢再來攻擊,但是在長大之前還是幼象的12年,或是更長的時間裡,仍然受到鱷魚和虎的威脅。只有母象能及時把鱷魚殺死,或是發現虎,並把牠趕走。1950年,有位威廉斯(Williams)上校說過,緬甸有25%的幻象是被虎咬死的。在非洲,偷獵者殺死母象,非洲獅便趁機捕食幼象。那些死裡逃生的都是成年的象,可以想見,牠們在漫長的童年和少年時期,始終懼怕大的捕食動物。牠們即使不會驚恐不已,至少也是懷恨難忘。因此,象結成群的時候,就不可能放過獅子和老虎。一旦發現野獸,母象便帶領幾頭雄象發起攻擊。通常,虎或獅這時便急忙逃走,地面成窪地隨即恢復平靜,攻擊也隨之停止。總之,象力大無窮,但和年輕或成年的伙伴集結成群後,牠才能力量倍增。

.溫和、素食的龐然大物面對人類

野生象在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裡,會遇到許多可怖而且危險的捕食動物。這大概可以說明大象為什麼非常膽怯,時時刻刻小心提防,對於不熟悉的東西都不大相信。另外,牠也深知必須和象群在一起,學習老象的各種生活經驗。

這種膽怯的心理可能有時代背景的影響。長毛象在幼年時期,就常遭到劍齒虎(Machairodus) 和歐洲山貓的傷害。此外,從一處考古遺址也可窺見長毛象當時所處的環境。一百多年前,萬克爾(Wankel)和馬斯卡(Maska)兩人,在摩拉維亞(Moravie) 的普雷德莫斯特(Predmost) 發現一處遺址,有900到1000頭被殺的長毛象骸骨,排列得相當整齊。象骨大都被敲碎以吸取骨髓,而這可怕的捕食者就是人。我們因此獲得一個結論,舊石器時代人口密度儘管很低,但長毛象之所以遷徙,既受人類行動,也受氣候變暖的影響。由於大森林不斷延伸,如之以凍土地帶的草地在夏季被水淹沒,長毛象只得漸漸向東北方向轉移,最後陷入絕境。

在近代史上,人類的活動對象產生各種影響:諸如環境改變,荊棘叢林大火,牲畜放牧和放牧過度,文化迅速發展,草原和森林破壞,沼澤地消退,江河上修起水壩,開發水源,灌溉等等。凡此種種,都造成無水或缺水狀況,這是大量耗水的象無法忍受的。

不過,儘管象與人各有特點,他們有時還是會產生好奇心和吸引力,這兩個截然不同的物種因而互相接近。只是由於所處地區和環境不同,文明發展和時代先後不同,人類與象接觸的方式也大不相同。

 
書摘 1書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