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文學小說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目 錄
‧延伸閱讀

線 上 試 閱

書摘:序曲
後記

作 者 作 品

無盡鄉間路:《麥迪遜之橋》續集

譯 者 作 品

後現代主義:或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

文學小說

【類別最新出版】
故鄉無用
故鄉無用(首刷限量 馬尼尼為手繪印簽版)
假面的告白
巴奈回家:凱道.二二八公園的二六四四天
牛仔很忙: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精裝版)


麥迪遜之橋(AI0006)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ry

類別: 文學小說
叢書系列:藍小說
作者:羅伯.J.華勒
       Robert James Waller
譯者:吳美真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3年11月15日
定價:140 元
售價:11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00頁
ISBN:9571318132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序曲後記



  書摘:序曲

有些歌悠然自在地從鳶尾草,從百千條鄉村道路的灰塵中傳來。這即是其中一首。1989年秋天的一個傍晚,我坐在桌前,看著面前電腦螢幕上閃動的游標,電話在這時響了。

電話線的另一端,是曾經住過愛荷華的邁可.瓊森。如今他住在佛羅里達。一位愛荷華的朋友把我的一本書送給他。邁可和他的妹妹卡洛寧讀了後,認為我會有興趣知道他們的一個故事。他十分慎重,只說他和卡洛寧願意來愛荷華和我談這個故事,至於其他,就無可奉告了。

他們想要如此大費周章,這令我感到十分好奇——儘管我對於這個提議覺得十分狐疑。也因此,我同意在下一週和他們在迪斯摩尼斯相會。在一家靠近機場的假日旅館裏,我們相互介紹。彼此的困窘逐漸消失,他們兩人和我面對而坐,外面已是夜晚,而且下著細雪。

他們從我這裏得到一個允諾:假使我決定不寫這個故事,我必須同意絕不洩漏1965年在愛荷華的麥迪遜郡,以及後來二十四年隨之發生的相關事情。好吧,這是合情合理的,畢竟這是他們的故事,不是我的。

所以我聽了這個故事。用心地聽,並且問了一些很難答覆的問題。而他們說著,不停地說著。有時卡洛寧會當場哭泣,而邁可則掙扎著克制自己的眼淚。他們讓我看一些文件和剪下的雜誌,以及他們的母親芬西絲卡所寫的一疊筆記。

服務生來來去去,我們多叫了許多咖啡。他們談話時,我開始看到意象。你一定是先有意象,然後才有文字。我開始聽這些話,開始看到這些話出現在紙頁上。大約是在午夜後,我同意寫下這個故事——或至少嘗試寫這個故事。

對於他們而言,決定公開這個故事並不容易。他們的處境非常微妙,因為這涉及他們的母親,也間接地牽連到他們的父親。邁可和卡洛寧知道:公開這個故事將引發喧擾的閒話,並且會嚴重貶損人們對於芬西絲卡和父親李察.瓊森的記憶。

但是,當這個世界上各種然諾都似乎正在粉碎當中,而愛情已經變成一種功利代名詞之時,他們兩人都覺得,說出這個不平凡的故事是值得的。當時,我相信他們的評估沒錯,現在我更加確信了。

在我進行研究和寫作期間,曾經要求和邁可及卡洛寧再見三次面。每一次,他們都毫無怨言地來到愛荷華。他們熱切地希望確定我是否能將故事準確地表達出來。有時我們只是談話,有時我們慢慢開車駛過麥迪遜郡的道路,這時他們會指出故事發生的地點。

除了邁可和卡洛寧的協助之外,我的故事還有賴其他一些來源的協助:芬西絲卡所提供的筆記資料、在美國西北部(尤其是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和貝寧罕)展開的追查、在愛荷華州的麥迪遜郡悄悄進行的研究、自男主角若柏.琴凱的攝影文集蒐集而來的信息、雜誌編輯提供的協助、攝影軟片和器材製造業者提供的細節,以及和幾位令人驚嘆的長輩所進行的長時間對話(這些人自若柏還是一個孩子時便認識他了)。

儘管我做了種種調查,故事的漏縫仍然存在著。在這種情況下,我溶入自己的一些想像,但是只有當我藉由探索而熟識了芬西絲卡及若柏,並且能夠做出合理的判斷時,我才會這麼做。我確信我十分接近事情的真相。

一個主要的漏縫是若柏橫越美國北部之旅的實際細節。根據後來刊出的一些照片、芬西絲卡筆記中簡短的提及,以及他寫給一位雜誌編輯的便條,我們知道他有過這趟美國北部之旅。我以這些來源為嚮導,追蹤他在1965年8月從貝寧罕旅行到麥迪遜郡的路線。在我開車駛向旅途終點站麥迪遜那時,我覺得在許多方面我已經變成若柏.琴凱了。

但是,捕捉若柏的本質仍然是我研究和寫作中,最富挑戰性的一部分。他是一個撲朔迷離的人物。有時他似乎平凡無奇,有時則似乎不屬於這個世間,甚至像一個幽靈。在工作時,他是一個絕佳的專業人員。然而他又將自己視為一種特殊的雄性動物。在這樣一個各種組織結構不斷增加的世界裏,這個動物已經變得過時了。有一次他曾說,他的腦中鳴響著時間的「無情哀泣」,而在芬西絲卡眼中,他「生活在奇異的、幽靈出沒的地方,沿著達爾文思考的邏輯路徑倒溯至遠遠的過去」。

此外,另兩個發人深思的問題仍然無法得到解答。第一,我們無法判定若柏的攝影檔案的命運如何。照他的工作態度來看,他一定拍了好幾十張,或者甚至幾十萬張的照片,但我從來沒有找到這些作品。一個最佳的猜測是:他在死前毀掉了這些照片——這和他對他自己,以及對他在這世界上的處身位置的態度是一致的。

第二個問題涉及他1975年至1982年的生活。我們所能得到的資料非常稀少。我們知道,有幾年的時間,他在西雅圖當人像攝影師,賺取微薄的生活費用,並且繼續拍攝普吉灣地區的風景。除此之外,我們就一無所知了。我們可以注意到一件有趣的事:社會福利局和退役軍人管理局寄給他的所有信件,都被他親手寫上「退給寄信人」,然後寄回原處。

這本書的籌備和寫作改變了我的世界觀,轉化了我的思考方式,尤其減少了我對人際關係的可能性所持的譏諷態度。在我藉由研究探查而認識芬西絲卡及若柏.琴凱之後,我發現這種人際關係的界限可以擴展到我原先想像的範圍之外。或許你在讀這本書時,也會有相同的經驗。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一個愈來愈冷漠的世界裏,我們都以面具掩護著滿目瘡痍的心靈。我不確定熱情與矯情的界限究竟何在。但是我們常常會譏諷前者的可能性,而將真誠又深刻的情感視為一種濫情,這使我們很難擁有溫柔的情懷來體會芬西絲卡和若柏.琴凱的故事。我知道在我寫下這個故事之前,我必須主動克服這個傾向。

然而,倘使你願意以柯立芝的「暫止疑惑」(Suspension of disbelief)來讀下面的故事,那麼我深信你將體會到我所經驗的。在你冷漠的心靈世界裏,你甚至可以像芬西絲卡那樣,找到再度起舞的空間。

1991年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