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文學小說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小東京
百老匯

文學小說

【類別最新出版】
故鄉無用
故鄉無用(首刷限量 馬尼尼為手繪印簽版)
假面的告白
巴奈回家:凱道.二二八公園的二六四四天
牛仔很忙: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精裝版)


紐約學(VJM0022)

類別: 文學小說
叢書系列:Across系列
作者:黃致鈞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11月20日
定價:330 元
售價:261 元(約79折)
開本:18開/平裝/208頁
ISBN:9789571364629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小東京百老匯



  百老匯

  好萊塢明星大紅大紫後喜歡到紐約百老匯演個一季舞台劇鍛鍊功力。舞台不若螢光幕可靠剪輯特效掩蓋缺失,忘詞就是忘詞,走音就是走音,若能通過此等考驗,儼然證明自己是實力派而非花瓶一枚。

  百老匯其實是一條貫串曼哈頓頭尾的大道,也是島上少數蜿蜒曲折的道路,在14街、23街和34街三條主街分別與南公園大道、五大道和六大道交會,形成聯合廣場、麥迪遜廣場及先鋒廣場。到了42街則和七大道交錯構成時報廣場,紐約主流劇院以之為中心座落周邊,從40街一路延伸到54街擴張成所謂「劇院區」,「百老匯」也因此演變成紐約劇場的代名詞。



  然而不論上演戲碼紅遍全球,這些劇院一個個都蜷縮在中城的狹窄街道,外觀除了招牌閃爍,其餘毫無廳堂氣派可言;內部即便散發出些許老劇院的風華韻味,裝潢仍嫌陳舊過時;座位安排也明顯密集擁擠,規模完全不能和林肯中心相提並論。

  此外,也不是每一齣百老匯舞台劇都讓人拍案叫絕,有的故事俗爛老套看得呵欠連連,有的對白冗長沉悶毫無亮點,有的曲目難以入耳恨不得立刻離開現場…喜愛「高級藝術」的友人因此批評百老匯一如庸俗的大眾娛樂令他不敢恭維,和粗製濫造的電視肥皂連續劇其實沒什麼差別。

  而看戲必經的時報廣場(Times Square)也被紐約客戲稱為「時報恐怖」(Times Scare),無時無刻充斥觀光客走走停停,沿路廣告霓虹璀璨耀眼卻浮誇空洞,周邊店家更只有毫無特色的大型連鎖和紀念品店,擺明只賺觀光財。不要談平日沒事,就連跨年紐約客也不會到時報廣場倒數,甚至避之唯恐不及;我和友人去觀戲時也會特別繞路,免得人擠人壞了興致。



  時報廣場從來不是曼哈頓最迷人的街區,在紐約犯罪率最高的70、80年代毒蟲流鶯橫行,謀殺強暴樣樣來,直到90年代才隨著整體治安改善而成為今天「世界的十字路口」——搭乘夜班飛機俯瞰曼哈頓,劇院區如顆發亮的鑽石光彩奪目。

  但時報廣場擁擠喧鬧仍是不爭的事實,周圍除了劇院和辦公大樓就是飯店,因為只有短暫停留紐約的人才會想落腳42街與七大道。而在「只有你找房子,沒有房子找你的」曼哈頓,劇院區的房租也因此相對低廉,不知情的人才會炫耀自己住在時報廣場。

  時報廣場再恐怖,音樂劇再通俗,百老匯還是在演藝界有特殊地位。不論是舞台出身又回鍋的休傑克曼,還是拿下奧斯卡後首次挑戰的湯姆漢克斯,都曾在百老匯現場擔綱演出,企圖讓演技更上一層樓。我也幸運地在友人搶到票下,一睹過馬修波迪克和布萊恩科蘭斯頓本人的風采——後者當年還拿下音樂劇界的奧斯卡東尼獎最佳男主角,身為影集《絕命毒師》戲迷的我也曾在劇院外癡癡等候他出現,最後順利得到簽名與合照。

  但百老匯也並不總是張開雙臂迎接好萊塢。

  電影《鳥人》的男主角因拍攝漫畫英雄動作片走紅,沉寂多年後試圖藉由自導自編自演舞台劇東山再起,結果被尖酸刻薄的《紐約時報》劇評直指他只是想靠百老匯進行宣傳操作的「明星」,而非真正的「演員」。《鳥人》也將百老匯的後場角力一一搬上檯面:製作人賭上身家財產籌措資金、經紀人宣傳手法無所不用其極、小牌演員為了出頭滿腹委屈、《紐時》虛偽劇評字句操一齣戲生殺大權…。

  百老匯絕對不是像時報廣場表面那樣繁華絢麗,反倒如同劇院外的街角暗巷一般骯髒複雜。



地鐵奇遇

  別以為走進地鐵暫時逃離了地表喧囂,紐約要你連在地底都不得安寧。老鼠亂竄月台軌道、流浪漢伸手乞討…算什麼!這些早已司空見慣。四則奇遇,才夠領教紐約客的感官每天怎麼在地鐵被「綁架」。

馬戲秀
  路線:J

  行經:布許維克與南威廉斯堡

  甫進車廂,映入眼簾,三位黑人少年,臉蛋已是輪廓剛硬的男人,身子仍是毛沒長齊的男孩,血脈賁張,蠢蠢欲動。

  門關,列車啟動,果然,音樂隨即大做,但音響不給面子,跳針。

  列車進入下一站,門開,我與友人趕緊換車廂求得一站寧靜,僅僅一站,因為列車再進下一站,門開,來了,三位黑人少年扛著音響,也換車廂。

  門關,少年大聲呼喊要抓住你的注意力,少年調高音量要帶動現場氣氛,少年開始又跑又跳又爬又盪,一人起舞,兩人饒舌,輪流交替,靈活如三隻猴子在叢林嬉戲。

  那段橫越威廉斯堡大橋的八分鐘,車廂是馬戲帳棚,扶手是鋼索吊柄,即便雙腿迴旋時就要揮到乘客臉,即便倒掛鋼管旋轉而下時掉了球鞋,少年面不改色,忘情表演。車外東河波光瀲灩依舊,車內卻上演一場與世隔絕、無人知曉的馬戲秀。

  音樂終止,少年汗流浹背,氣喘如牛,拿下鴨舌帽,反轉,期待幾枚銅板或幾張「綠背」進帳。遺憾無人買單。少年摸摸鼻子,瀟灑地說了一句:「換下一節車廂吧。(not this train.)」

  但紐約客冷漠如冰,難道在上一節車廂有所斬獲?

口水大戰
  路線:3

  行經:上西城與時報廣場

  甫進車廂,喧鬧震耳欲聾。一端黑人男子,手捧聖經,大聲朗誦,宣揚教義;另一端拉丁大媽,對空氣又哭又罵,扭動身軀,揮舞雙臂,若有蟲子爬上身;兩造不在對話,今天各有主題要談。其他乘客,瞎了眼看不見,聾了耳聽不見,忽略一切。

  可慘!剛好是輛快車,從72街到42街,30條街,列車不靠站,換不了車廂。

  拉丁大媽一度走到我與友人身旁咆哮:「中國人@#$%^&*」但聽不懂,真的,不是聽力不夠好,瘋言瘋語本無邏輯可尋。我緊盯大媽一舉一動,隨時提防任何攻擊,卻也硬憋著笑,笑這場面多荒謬。

  列車快速奔馳,雙方音量也一起飆升,好似相互較勁,看誰能博得乘客哪怕幾秒關注。忽然,一在看書白人女子,冷冷瞄了拉丁大媽一眼,淡淡吐出一句:「妳沒事的。(you will be fine)」大媽神奇地逐漸冷靜,但臉妝已被莫名淚水染花;黑人男子也停止傳教,尷尬一笑,大概發覺自己在拉丁大媽的無理取鬧中敗陣。

  列車進站,門開,黑人男子拍拍屁股下車,惟拉丁大媽仍在月台邊逗留;門關,大媽回不了車廂,隔著車窗痴呆望向車內。霎時,所有乘客放下戒備,鬆一口氣||紐約客從來不是無動於衷,只是強裝鎮定。

  車廂歸於平靜,列車繼續行駛。下一站上車的乘客,永遠不會知道上一站的我們經歷了什麼樣的口水大戰。

車廂空著必有其因
  路線:1

  行經:時報廣場與雀兒喜

  列車進站,一節一節滿載乘客,不意外,在這週六夜晚戲院散場時。列車停靠,喜出望外眼前這節恰好空空如也,可真幸運。然一坐定,即見對面一邋遢白人老爹打盹,以及他的「家當」佔滿座位整排;其他乘客,不可思議地看我,好似誤闖什麼禁地。

  這氣氛不對,縱使在紐約地鐵和流浪漢比鄰而坐稀鬆平常,仍馬上起身走到車廂另一端,邊走,開始陣陣惡臭撲鼻而來,不是垃圾的酸腐,不是汗液的濃鹹,原來是老爹拉了肚子。難怪這節車廂乏人問津,大家都逃跑了。

  所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惡臭的確慢慢消散,就別換車廂了吧… 不!即便不聞其臭,仍是不斷吸入呼出老爹的排泄物,越想越令我作嘔。

  列車進入下一站,門開,馬上起身走到車廂另一節;擦身而過乘客不知情,走進打盹老爹那節車廂,見空座喜出望外急著坐定,我暗忖:「我們等會見」。


不明一袋
  路線:D

  行經:中城

  列車進站,鄰座白人老頭起身,走向車門,卻留下不明一袋在原位。

  身旁白人女子與我同時發現,兩人瞪大雙眼,互看,一秒內,猜測、起疑、不安,狂飆高升;恐怖攻擊、爆炸、死傷,記憶猶存。

  白人女子:「那是他留下的嗎?」
  我:「應該是。」

  白人女子立刻回頭呼叫:「先生!你的東西忘了。」

  老頭緩緩走回,我小心翼翼提起那一袋交還。
  老頭:「謝謝你們。」

  幸好只是年紀大忘東忘西。

  我和白人女子再度對看,相互微笑,好一次地鐵上的守望相助,也落實紐約地鐵宣導短語:「看見不明物,上報不明物。(see something, say some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