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延伸閱讀

線 上 試 閱

書摘

作 者 作 品

江澤民傳
朱鎔基傳
胡錦濤:中共跨世紀接班人
中共外交教父錢其琛
中共新領袖胡錦濤
平步青雲:中共新總理溫家寶
賭王何鴻燊傳奇
中國即將發生政變:解析政變前夜的九大關鍵人物
習近平:站在歷史十字路口的中共新領導人
李克強:危機時代的中共新總理

政治軍事

【類別最新出版】
尼泊爾:不平衡的邊界
理論何以自信
制度何以自信
道路何以自信
文化何以自信


李登輝 vs. 江澤民(BC0119)

類別: 史地‧法律‧政治>政治軍事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楊中美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0年02月28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84頁
ISBN:9571330833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書摘

第一節:似曾相似的雙雄之姿

日本周刊雜誌《Friday》是一份銷路達 63 萬份的超人氣雜誌。據 1999 年 7 月 9 日出刊的一期報導,以隨機抽樣方式,對熟悉亞洲問題的全球一百位學者、新聞記者和企業家進行調查,請他們以一至十的等級對亞洲十名領袖人物,依其內政、外交和政策實行力等進行評比。結果,中共領導人江澤民排名第一,李登輝排名第二,這就不由得勾起我寫一本《李登輝VS.江澤民》的書。早在1996年初,時報出版公司推出拙著《江澤民傳》時,筆者就曾在該書後記中有感而發地寫道:

李登輝和江澤民這兩位隔岸領導人,儘管出身不同,但有許多驚人的相似點。

李登輝與江澤民,一個學農、一個研工,都放洋留過學;一個赴美獲博士、一個留蘇攻機電專業,都是科技出身的政治領袖。

李登輝與江澤民兩人興趣和才情也相類似;李登輝擅長英、日語,江澤民則精通英、俄語;李登輝能拉一手小提琴,江澤民則喜歡彈鋼琴,且會吹笛弄簫拉二胡;江澤民愛好文學、戲劇等,李登輝也酷愛此道。

當然,他們最為相似之處是,兩人都是國共第二代權威領袖蔣經國、鄧小平不次擢拔登位的,也都是在沒有很牢固的政治權力基礎的弱勢情況下,隨機應變、趁勢而為,在似乎無個性的政治運作中,接二連三地渡過政治危機、戰勝對手、逐漸鞏固了自己政治權力的基礎。


筆者與現任陸委會副主委、著名的中國大陸軍事政治專家林中斌教授也曾就此交換過意見。林教授有許多獨到的見解,他說:

江、李兩人都博而好學,例如李總統一次就從日本購進數千冊書。日本新出版的書和重要期刊,李總統總是很快就能到手並讀畢。對情報資訊和知識潮流亦非常重視。

又例如兩人都非軍人,但都能很快地掌握軍權,顯出從容如定的指揮風格和許多軍事上的真知卓見。


似曾相識之燕,穿過撲朔迷離的歷史煙雨迎面而來,使人不由扼腕而嘆,江澤民與李登輝這一對政治冤家對手,何其相似乃爾!


第二節:「場所」不同的宿命衝突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更不用說是一對隔海用兵鬥智的敵手了。兩人雖有許多相似處,但更有許多相異點。從出身、經歷、教養、個性、思想風貌、政治立場等,毋寧說是劉(邦)項(羽)之爭,瑜亮情結的色彩更為濃厚。他倆招數因勢而異,落子布局風格也迥然不同。

對此,林正杰對江、李作此評述:

江澤民在談話中很清楚地表達了對中華文化的推崇,也很有大國領導人的氣勢,既主動表達自己的看法,也肯聽人家講話。拿李登輝和他比,李登輝一個小時自己講完五十五分鐘,江澤民則會留二十分鐘給客人。

整體印象算是滿開明的,代表中國南方上海的一個形象。可能因為上海是國際都市,有此傳統。真正針鋒相對的地方,也不會爭辯到不愉快的地步,如果是李登輝可能就會生氣了。


其實,江李兩人立足點的最大不同是「場所」(編按:即為「地域」之意)的差異,即李登輝與司馬遼太郎對談的那篇著名的「場所的苦惱」一文中的「場所」,也就是因地理政治環境不同,而形成兩人不同的政治取向。

江澤民和李登輝都是移民的後代。江澤民的先祖從安徽移籍江蘇揚州,出身於一個世代書香與抗日情結很深的家庭。李登輝的先祖是福建永定的客家人,出身自一個靠個人努力、在日本殖民統治年代頗有社會地位的刑警之家。一個父親(養父)在抗日戰爭中不幸犧牲,其遺傳因子都烙有中華文化印記,之後成為統治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浩瀚版圖威權體制的中共領袖;與一個自幼受日本皇民化教育,養成用日語思考問題,經歷過威權統治壓迫和主導民主政治革命的海島民選總統。他們的文化價值取向,追求的政治理念、目標及為之而推行的政治主張戰略戰術等,呈現如此鮮明的對比,從而在台灣海峽上空頻爆火花,捲起漫天風雲。

兩雄為捍衛其政治理念,動用了各自支配下的體制所擁有的「力」,在世紀之交的歷史舞台上,導演出一齣齣威武雄壯、繼往開來的歷史大戲。

1999 年 7 月 9 日,李登輝發動政治上的奇襲,喊出兩岸是「國家與國家關係」的政治主張,講了一個現代版的「國王的新衣」的童話。然而,由於台灣夾處於中美日大國政治勢力交會之點的「場所」而具有的特殊歷史宿命,在詭譎的國際政治風雲翻滾中,使李登輝VS.江澤民的新論,引起了一波波彷彿「羅生門」現象的解讀風波。


第三節:從大歷史角度看兩岸關係

中國三千多年的文明史上有過兩次歷史大轉型。

春秋戰國末,秦始皇一統天下(公元前 221 年),搞了「廢封建,立郡縣;廢井田,開阡陌」大改革,「廢井田,開阡陌」是把原屬於封建領主所有的國有土地,改為私有制,人民可以自由買賣,也就是不搞「人民公社」,推行農村市場經濟。這一政治經濟體制的轉型成功,曾使中華文明有過領先世界的輝煌歲月。

但是,隨著 18 世紀英國工業革命的成功,船堅炮利的英國等西方列強,開始侵略、壓迫中國,迫使中國進行名為「中國現代化」的第二次轉型。這一轉型自 1840 年中英鴉片戰爭起,至今仍在進行中。

這一轉型主要分政治與經濟兩個領域。政治上即把中華獨裁帝制統治改為民主政治體制,這一政治體制的改革,台灣邁出了第一步,是中華文明圈的民主先驅。而經濟體制的改革,正是中國大陸目前要走的市場經濟,即以自由的手創造現代經濟奇蹟。

中國的第二次歷史大轉型,正處在新舊交替的關鍵時刻。如果一切順利,也許還要五十年的時間,中國這尊巨無霸方能掉轉船頭,完成轉型,向著自由的大海,乘風破浪前進。以中國人的智慧,一旦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王道」式民主政治體制和繁榮昌盛的現代文明社會,對人類世界做出較大的貢獻,應該說是可以預期的。

中國歷史上的分分合合,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也是尋常之事。用《三國演義》的開場白來形容,那便是「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然而,當李登輝VS.江澤民,萬一擦槍走火,造成台海兩岸雙輸的局面,那將使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次大轉型變成牆櫓灰飛煙滅,那才是生為台灣人的悲哀,生為中國人的悲哀。

《李登輝VS.江澤民》一書的寫作目的,不僅試圖還李登輝VS.江澤民的歷史真實面貌,更欲為後李登輝時代、後江澤民時代的兩岸執政者及民眾,提供一面歷史的借鑑之鏡。

 
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