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兩岸關係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

作 者 作 品

憤怒的台灣
未歸的台共鬥魂:蘇新自傳與文集

兩岸關係

【類別最新出版】
鑄劍為犁:賴幸媛的兩岸談判秘辛
中國憑什麼:從人類史的演變,看中華文明的時代拐點
第三進化--認知作戰下,台灣與全球的文明終局抉擇
金馬是引信,亦是誘餌?──遙送習總書記一束橄欖枝
終極和戰:兩岸戰爭與和平,統獨最短的距離


永遠的望鄉(BC0051)──蘇新文集補遺

類別: 兩岸關係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蘇新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4年09月20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408頁
ISBN:9571313432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



  書摘 1

三十年來在台灣的中國文學--介紹「台灣鄉土文學」

人大常委會「告台灣同胞書」發表(編按:1979年元旦)以後,文藝界的一些單位到台盟來了解台灣情況,想出版一些台灣的文藝作品,或者搞一些台灣題材的文藝節目。但因為我們掌握的材料不多。對文藝又是外行,所以沒有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很抱歉。

今天在這裡介紹的,都是在台灣的報刊發表過的東西,只是把這些綜合起來。分為幾個問題,作些說明,作為素材,供同志們參考。

重點放在「台灣鄉土文學」的介紹。但也談到其他文學,也可以說是「三十年來的台灣文學」的簡要介紹。可能有些說得不對,有些說得不準確,請同志們糾正。

一、台灣鄉土文學——台灣的新的文學運動

「台灣鄉土文學」是「台灣的新的文學運動」。我們應該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鄉土文學」。

最近幾年,台灣文藝界圍繞著「鄉土文學」一直進行著劇烈的爭論。大報、小報、文藝雜誌都一再刊登長篇的論戰文章。參加論戰的有:作家、評論家、大學教授、三民主義理論家、立法委員、省議員、青年學生、以及廣大讀者,範圍非常廣泛。

不僅有「筆戰」,有些文藝團體、學生組織、文藝雜誌的編輯部也多次舉辦報告會、座談會,請一些作家、評論家、大學教授作報告,進行辯論。

本來是從幾個青年作家寫的小說引起的爭論,終於發展成為「鄉土文學」的文學運動。在 20 世紀七十年代,在台灣這樣的地方,興起這樣的文學運動,有一點像1919年的「五四」運動和三十年代的文藝運動的勢頭,甚至有一點像大陸上的以天安門事件(編按:指1976年的「四.五」運動)為中心的新的「詩歌運動」的勢頭,帶有深刻的政治意義。

因此,引起了國民黨當局的嚴重注意和極大的恐慌。前年(1977年)8月。國民黨中央召開了一個所謂「第二次全國文藝會談」,說是為了制定國民黨的文藝路線和文藝政策。其實是國民黨對「台灣鄉土文學」進行猖狂的圍剿。這次圍剿,比對「三十年代文藝」的圍剿還凶。有圍剿,就有反圍剿,鬥爭是很劇烈的。國民黨對「三十年代文藝」的圍剿是徹底失敗了的,毫無疑問,這回對「台灣鄉土文學」的圍剿,也必定失敗。

今天,經過幾年的鬥爭,「台灣鄉土文學」已經成為在台灣的文學運動的主流。「台灣鄉土文學」是 20 世紀七十年代,在台灣這塊荒蕪的土地上開放出來的中國文學的一朵香花。

那麼,什麼叫「鄉土文學」?什麼叫「台灣鄉土文學」?為什麼在 20 世紀七十年代,在台灣這樣的地方產生「鄉土文學」?為什麼蔣幫對「台灣鄉土文學」這樣害怕?非圍剿不可?鄉土文學的論戰,已經有好幾年,他們到底論戰了什麼問題?論戰的結果又是怎麼樣?

鄉土文學,顧名思義,本來是指帶有「地方色彩」的文學作品。但是,並不是說,凡是帶有「地方色彩」的文學作品就是鄉土文學。

例如,魯迅先生的小說,如《阿Q正傳》、《祝福》、《故鄉》等,都有濃厚的紹興的地方色彩,但並沒有人把魯迅先生的這些小說稱為「鄉土文學」。那麼,為什麼帶有台灣地方色彩的小說,就被稱為「台灣鄉土文學」?這裡,就不是單純有沒有「地方色彩」的問題。

此外,從對「鄉土文學」的態度來看,不論中外,從來沒有一個文藝評論家,因為某些作品有地方色彩就攻擊這個作品,也沒有任何一個統治階級,由於某些作品有地方色彩,就禁止這部作品,或者迫害這個作家。但是,今天在台灣,「鄉土文學」卻成了大問題。台灣鄉土文學受到圍剿。鄉土文學作家受到迫害。這又是為什麼?這就不能單純地用「有沒有地方色彩」來解釋了。

三、三十年來的台灣社會經濟

在台灣,「鄉土文學」是在七十年代初開始流行起來的。為什麼在七十年代產生這種文學,這裡有它的特殊的歷史背景(或者時代背景)。

文學是來自社會現實,反映社會現實的。為了了解「台灣鄉土文學」,我們必須了解三十年來的台灣社會經濟和整個文化界的變化情況。

蔣幫逃到台灣後到1965年,大約十五六年,蔣幫的財政主要依靠「美援」。大家都知道,「美援」對於當時的台灣經濟的維持和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這個期間,蔣幫財經主權幾乎操在美國手裡,要搞一個什麼工程,建設一個什麼工廠,都要美國同意,才能動他的錢。在這期間,可以說「美援」支配著台灣的一切。不僅物質上接受了美援,精神上也接受了美援。從生產到生活,到文化、教育,都受到了美國文化的影響。

1965年,美援停止。從此以後,美國資本就湧上了台灣。美國銀行和美國公司一家一家建立起來,美國資本建立的工廠,像雨後春筍到處出現。

接著,日本資本家也擠進台灣來了。日本利用它過去統治台灣五十年的有利條件,和美國競爭。日本過去是作為統治者,依靠軍事和政治手段直接壓迫和剝削台灣人民的,現在卻裝成另外一個面孔,換了個手法,腰纏萬買,又回到台灣,重新騎在台灣人民頭上,作威作福。

目前,台灣的經濟建設,主要還是依靠美日兩國的資本和技術。台灣的所謂「加工區」的工廠,多數是美日資本家經營的。

在這種美日資本統治下的一個社會,它的精神生活的各個方面——文化、教育、文學、藝術都必然受到美國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影響。

 
書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