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譯者的話
序言

宗教神話

【類別最新出版】
善,最好的禮物:靜思心靈小語
用媽祖籤詩搞懂人生:六十甲子籤詩背後的故事,幫你解籤解人生(書+六十甲子媽祖靈籤 隨身籤卡 )
等待一朵蓮 挺水而出
妙音笑八事七十義
人間佛教研究 第12期


藏傳佛教象徵符號與器物圖解(十周年紀念版)(KAB1055)
The Handbook of Tibetan Buddhist Symbols

類別: 宗教‧哲學‧人文>宗教神話
叢書系列:知識叢書
作者:羅伯特‧比爾
       Robert Beer
譯者:向紅笳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7年06月16日
定價:420 元
售價:332 元(約79折)
開本:16開/平裝/304頁
ISBN:9789571370279

停售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譯者的話序言



  序言

序言

  1999年夏季,我完成了《藏族符號與藝術主題百科全書》。這部著作的寫作耗時多年,僅完成素描一項就用了近乎八年的時光,是我在蘇格蘭荒蕪的西部高地漫長的半隱居狀態下創作出來的。與之相比,本書的寫作速度較快,且費力不大。每當有話要說時,詞彙會輕易滾湧而出,或許,不知何時收筆成了我的最大困難。在完成了近五十萬字之後,我的出版商和編輯「讓我歇手」。此書已超過了截稿日期,甚至連編寫索引的時間也所剩無幾。儘管基本上它是以初稿形式呈現在讀者的面前,但我認為它是一部質量上乘、見解獨到的著作。
  2000年初,我為《藏傳佛教眾神》一書編寫精準的圖示索引。馬丁.威爾森歷時大約十四年為這部著作翻譯了藏文經文並加以註釋。這部著作簡要描述了五百多位神靈。這兩部著作幾乎是同時出版,我也隨之感到金剛乘藝術複雜的象徵主義展現了煥然一新的氣象與見解。

  本書是《藏族符號與藝術主題百科全書》原文與《藏傳佛教眾神》中凝練段落的綜合。儘管我為本書所繪的插圖經過了一定的篩選,且主題範圍也被大大縮小,但我認為以本書目前的編排,讀者使用起來會更為方便、得心應手。

  我力圖使本書的內容構架更符合邏輯,以便將具有鮮明佛教教義特徵的大量內容納入此書。本書的前五章涉及幾大組吉祥符號、供物及標識,其中許多是早期印度佛教第一批具有象徵意義的主題。第六章介紹佛教藝術中的自然動物和神話動物之起源。第七章談及星象符號(太陽和月亮)、五大要素、須彌山和壇城供物。第八章介紹了金剛乘中的主要法器:金剛杵、金剛鈴、十字金剛杵及金剛橛,以及天杖、達瑪茹(手鼓)、脛骨號筒、顱器及鉞刀等其他密宗法器。第九、第十章介紹了具神力的傳統武器,主要為半怒相本尊神和怒相護法神所持。第十一章描述這些神靈所持、更具降魔功力的替代物。第十二、十三章包括不同神靈和法師的手持法器與植物替代物。第十四、十五章涉及金剛乘佛教中更為神祕的符號,包括「法源」、「朵瑪」及「內供」。第十六章描述眾神所結的主要手印,並以此結束全書。

  本書書後附有四個附錄和一個詞彙表。附錄一是有關攪拌大海的傳說;附錄二簡述五佛部之總體概念;附錄三簡要詮釋佛陀的各種「身」;附錄四試圖簡要闡釋無上瑜伽密宗佛教的「脈輪」體系。從象徵意義上來看,「脈輪」體系與出生、生命和死亡的轉換過程及進入最高圓滿狀態的轉世有關。最後這三個附錄的主題內容極為廣泛。儘管本書的解釋十分簡要、不夠充分,但想要真正理解金剛乘佛教令人歎為觀止、紛繁複雜的戒律和修持,深入這些主題是至關重要的。

  在本書中,我通篇使用「符號」一詞說明一個特定的器物或替代物的內涵。這一詞彙更精準的解釋或許應是「清淨」,因為這些器物主要代表眾神獲得圓滿後的品性或「純淨」。在過去一千五百年間,印度及西藏大師撰寫的《神靈讚》種類繁多,已充分展示了這種純淨。優美的祈禱詞中,詩一般的語言展現出這些大師從眾神身上感悟到的尊崇、信奉、摯愛和忠誠,被他們視為得到庇蔭和獲得靈感的源泉。

  本書通篇使用了「經常地、通常地、頻繁地、普遍地和從傳統意義上」等詞彙,表示獨特的象徵性定義或描述。之所以使用這些詞彙,並非無法確定某個象徵的含義或是無法描述,而是這些符號在不同派別或世系的圖像上產生了異化。岔題去解釋這些異化超出了本書的範疇,但是在卷帙浩繁的《百科全書》中,我不時針對局部作嘗試性的解釋。在金剛乘肖像畫法中,象徵主義有時會有外部、內部及神祕三個層面,在無上瑜伽密宗的修持中更為如此。這些教義揭示的含義十分深奧,且層面較多。宛如閃爍彩虹光澤的一顆錐形如意寶,光的本體只有一個,但各個琢面發出的光澤卻繽紛多彩。

  同樣,對於用來描述各種佛教世俗和圓滿特質的詞彙,也應有同樣的理解。如:「八正道」、「六度」和「四無量」都是難以界定的「絕對」詞彙和「相關」詞彙,其含義基本上是溝通人的靈感的。作為禪定的內容,其含義不斷加深以符合修持者在情感、精神、心理和哲學上的認知。佛教經文中的大量詞彙,任何一個都可以再分為多個方面或多個組成部分,例如「六度」就可以進一步分為三個層面。這些詞彙的「絕對」含義僅存於圓滿之心,自然地散發出佛陀與生俱來的無限清淨、智慧、慈悲和摯愛。

  佛教眾神及其象徵物只是將小乘、大乘和金剛乘佛教教義的整個「道」囊括其中,或是以有形的方式表現。只有深入理解,才能真切地感悟,而且只有通過持續、漫長的修持、修習和完善,才能直接感悟。以為僅僅透過歷史、心理和比較性質的詮釋就能理解,這種觀念不免有失偏頗。佛教是一個活的教派,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二千五百年前。幾千名大學者、賢哲和修持者已為此貢獻了一生,乃至生命。這些教義的理解十分完美,無需再行詮釋。人類思想能夠加以詮釋和理解,而這個「活的教派」的純淨之美正在於此;人們最終會意識到,佛法只存於思想中,人們苦苦尋覓的東西正是他們實際看到的東西。

  佛教在其起源地印度發展了一千七百多年,直到入侵的伊斯蘭軍隊在十二世紀末期摧毀了龐大的佛學院。金剛乘密宗傳承在公元八至十二世紀期間得以昭世,而這四百年是印度佛教文化之花綻放的最後時期。正是在這段時期,佛教教義通過喀什米爾和尼泊爾傳入西藏,並由梵文譯成藏文。藏族藝術中出現的大部分符號都源自於印度佛教。早在佛教傳入之前,許多符號在古印度業已存在。同樣,所有的佛、菩薩、主要本尊神和護法神都源自印度佛教,裝飾在印度皇族的絲袍和珠寶飾物上,或是印度密宗瑜伽師及瑜伽母的骨飾和獸皮上。

  大多數符號源自印度已無可爭議,但不可避免地引發了以下問題:「依據什麼區分藏傳佛教和早期印度佛教?」斯蒂芬.巴徹勒在其著作《蓮花中的珍寶》中寫道:「就教義而言,藏傳佛教並不會過分偏離印度先哲,但他們以其他種方式重新組織其內容,形成系統化實現大圓滿的道次。真正屬於藏文化的是佛教『道次』的邏輯,而不是根據這種邏輯編排的個別教義和感悟。因此,並不是與眾不同的藏族成分使藏傳佛教與眾不同,而是這些常見的佛教成分在藏人思想中融合的方式。」

  我從事佛教藝術研究和實踐已有三十餘年,但從中發現的奇觀和感悟始終令我驚歎不已。

  如同一面魔鏡,你注視得越久,它就越能揭示其內涵。我對大圓滿思想滿懷感激,它表述了這一切神聖之美。山姆.曼德斯的影片《美國心玫瑰情》結尾的幾段話似乎能準確地表達出這種心情:「我想,我對我身邊發生之事是滿心怨忿,但當我發現世界上充滿這麼多美麗的事物時,我氣都消了。有時,我感覺所有美的事物彷彿在我眼前展現,無處不在。我的心膨脹起來,就像個快要爆炸的氣球。而後,我想起要鬆弛於心,不再執著。隨後,那些事物便像雨水一樣從我手中悄然飄過。於是,除了對我愚蠢、微不足道的生活中的每一個時刻心懷感激外,我的頭腦空空如也。我敢說,我的話你懵懂不明,但別擔心,總有一天,你會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