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五大論譯叢總序
宗義寶鬘暨宗義問答合刊譯序

作 者 作 品

地道建立

譯 者 作 品

妙音笑八事七十義

宗教神話

【類別最新出版】
星雲說喻 中英對照版 2 Bodhi Light Tales:Volume 2(附QR Code線上音檔)
善,最好的禮物:靜思心靈小語
用媽祖籤詩搞懂人生:六十甲子籤詩背後的故事,幫你解籤解人生(書+六十甲子媽祖靈籤 隨身籤卡 )
等待一朵蓮 挺水而出
妙音笑八事七十義


宗義寶鬘(WS03005)
Precious Garland Of Tenets

類別: 宗教‧哲學‧人文>宗教神話
叢書系列:福智文化
作者:造論 妙音笑‧寶無畏王大師
譯者:釋如法
出版社:福智文化
出版日期:2022年11月25日
定價:360 元
售價:284 元(約79折)
開本:18開/平裝/192頁
ISBN:9786269590964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五大論譯叢總序宗義寶鬘暨宗義問答合刊譯序



  宗義寶鬘暨宗義問答合刊譯序

(節錄)
大乘佛法的內涵,固然博大精深,但是其中的綱要、核心,主幹,可以「悲、智」二者來含括。悲心,含括了意樂方面的修持,一位行者,唯有具足了圓滿的大悲心,為利眾生願成佛的菩提心,才可能有足夠的動機,不為一己的解脫而修學正法,而是為了所有的有情,都能達到最究竟的離苦得樂,因此不顧時劫的曠遠,不計行道的艱難,不著解脫的安樂,一味地追求最高的境界,不到目標,千生萬死也不停下步伐。

然而具有圓滿的大悲心,雖然有足夠的動機去尋求一切眾生解脫之道,但是僅此仍然無法解決自他生死的問題。一切眾生輪轉生死,以及領受苦果的根源,來自於無明──對於事物顛倒的執取認知,因此真正解決所有痛苦的源頭也就是智慧。此如龍樹菩薩所說的:
「慧為見不見,一切功德本,為辦此二故,應當攝受慧。
明是求法義,及大解脫本,故應先敬持,大般若佛母。」
正因如此,希求救度一切眾生的菩薩,最終會踏上尋求智慧的道路。
智慧,是分辨抉擇諸法的心識,諸法無盡,探索諸法的智慧也必然無盡。然而若以大綱來統攝的話,就如《中論》所說的:
「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一以世俗諦,二第一義諦。
若人不能知,分別於二諦,則於深佛法,不知真實義。
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

即如論中所說,最終能令自他眾生解脫的方便只有一條路:現證諸法性空的智慧,這也就是諸大經論當中所說的無二解脫門。而要了解勝義諦──空性,又必須依著對於世俗諸法的了解。世俗諦與勝義諦二者就如事物的一體兩面,勝義諦──無我性空,是事物最為究竟的本質;世俗諦是事物表面上顯現出來的樣貌,兩者的面向雖然迥異,卻是同一體性的。正因為二諦是一體兩面的,因此在二諦上面,只要有一者的安立方式是不正確的,另一者的安立方式也就必然是不正確的。知道如何正確地了解二諦,就是獲得解脫的根本。因此,諸大論師在智慧之學上,無不務於如何正確地理解二諦。而各派對於二諦的認知、分判、修持的學說,即是各宗的宗義之學。

佛陀雖然確認二諦是最主要需認知的內涵,然而因應不同根機所能接受的程度,佛陀在不同的經典當中,說出了不同層次的二諦之說。對於二諦的安立方式,就如同對於一個目標精準校對的過程,一旦有所過與不及,就會落入斷邊與常邊──把一些存在的事物當成是不存在的、把一些不存在的事物當作是存在的。佛陀依照不同的根器,所說出的二諦之說,基本上可以分成婆沙、經部、唯識、中觀四大宗義,後世隨學佛陀的宗義論師,也依著佛陀在不同的經典中所說的二諦之說,開展出現今所知的四部宗義。

四部宗義對於二諦,都依據自己所本的經典而提出了各自的解釋方式,並且認為其他的宗義都未達到中道,而落入了常斷二邊,唯有自己的宗義才符合中道,與事實相吻。每一部宗義背後都有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因此每個宗義之間都曾有過非常漫長的辯論過程。在印度佛教各宗弘傳的階段,四部宗義孰高孰低、孰是孰非並沒有一定的定論,即便在大乘弘傳的中心──那爛陀寺,對於中觀唯識兩大體系的高低優劣,也沒有共識的定論,而這一局面,在藏地卻有了改觀。

藏地經過噶當、薩迦、夏魯、格魯等諸派歷代祖師的深研著述講習,四部宗義的論述也越趨成熟。格魯派的開宗祖師宗喀巴大師,對於中觀應成、自續、唯識諸宗,各自承許的界限何在、各自的差別為何,在《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入中論善顯密意疏》、《中論廣釋》、《意與賴耶難處廣釋》等都作了非常精闢的闡述,令各宗宗見不再隱晦、相互混淆。雖然宗喀巴大師沒有專門針對宗義的論著,但是格魯各大學派都有依宗喀巴大師論述而編撰的宗義專著。舉凡色拉傑尊巴、班禪福稱大師、果芒妙音笑大師、色拉昧名稱講修大師、克主教興大師等,都有教本級的宗義專著傳世。此外,果芒學派的祖師在宗義方面也有不少大篇幅的宗義專著。如妙音笑大師的《宗義廣論》、章嘉活佛的《章嘉宗義》、土觀活佛的《土觀宗義》、貝丹法王的《宗義廣論註》,這些都是宗義論著中的鉅作。而此次翻譯的二世妙音笑大師所著《宗義寶鬘》,則是略本宗義中最為著名的一部。相較於一世妙音笑大師凡有著述必卷帙浩繁,二世妙音笑大師的著作風格,則是將博大精深的論義攝為精簡易明的教本。因此《宗義寶鬘》一書,已然是諸宗義書中,最多初學者研習宗義的入門教本了。

本書除了《宗義寶鬘》之外,還收錄了三世貢唐.寶教法炬大師所著的《宗義問答》。此書對於深刻理解四部宗義之間,究竟為何有此高低之分的理由,有著莫大的幫助。四部宗義除了對於空性所破的廣狹方面,有著漸進式的區分,在世俗諦的闡釋上,也有著各種不同的說法。諸如是否有外境?是否有自證分?是否有一切智智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歸根究底,都與其空見有著對應的關聯。我們表面上能數出四部宗義的高低序列,但實際上要說出下部宗義每一個說法為何為下,上部宗義的每一個說法為何為上,其實是不了了之的。甚至,下下宗派有些說法會與中間的宗派相左,卻與上上宗派相同,是否可據此就說下下宗派總體而言劣於中間的宗派,但個別有些說法優於中間的宗派呢?貢唐大師在本文中對此詳加剖析。

欲趣無上正等菩提,求正解脫者,必定要經過尋求空見、樹立二諦的過程。甚者,但凡想要明了真理之人,也都必定要探索事物存在的方式與究竟的本質。在智慧之學、宗義之學上,龍樹、聖天、佛護、靜命、清辯、月稱、寂天、無著、世親、安慧、陳那、法稱、聖解脫軍、獅子賢、阿底峽、格魯父子三尊、三大學派論主等等,越是智力過人,成就登峰造極的祖師,對此學說用力越深。是知宗義之學,事關解脫慧命,絕非各派之間徒資爭議的學說而已。般若要義,即便可以一言以蔽,卻不意味著我們能藉數言盡知其奧。佛陀為明性空之義,不懼詞繁,道出浩浩六百卷大般若經,豈無來由?歷代祖師不吝其言反覆推論,寧以好辯而廣發玄談?上觀祖師行誼,下觀當今談空者的亂相,學者誠宜發心,續正法宗統,精勤聞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