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線 上 試 閱

名人推薦
前言
內文試閱

作 者 作 品

步諦森 Buddism style 圖文‧詩日誌

宗教神話

【類別最新出版】
用媽祖籤詩搞懂人生:六十甲子籤詩背後的故事,幫你解籤解人生(書+六十甲子媽祖靈籤 隨身籤卡 )
等待一朵蓮 挺水而出
妙音笑八事七十義
人間佛教研究 第12期
【限量贈送反思筆記】催眠療癒新手村(附8支催眠學習影片)


此方彼岸之一:福報禪師請問你(YA11503)

類別: 宗教‧哲學‧人文>宗教神話
叢書系列:香海出版社
作者:釋妙蘊
出版社:香海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05月08日
定價:330 元
售價:26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68頁
ISBN:9789866458873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名人推薦前言內文試閱



  內文試閱

人在做 不只天在看

母親已高齡八十,年老體衰,常需進出醫院,雖有子女四人,僅小兒子負起照養的責任,其他兄姐不聞不問,造成照顧的人疲累不堪;不照顧的兄姐逍遙輕鬆,雖經小兒子一再抗議請託,兄姐依然如故,小兒子心中氣憤難平,卻也無可奈何!

有一個人,雖然奉養著風燭殘年的老父,卻因老父年高,不但無法幫忙家計,而且因老人失智造成家人莫大的負擔,心裡時而感覺不耐煩。有一天他和兒子兩人要出門,又怕老父沒人照管,自己會到處亂走,於是交代兒子去取三尺麻繩,以便將老父拴在家裡,不致惹出麻煩。兒子不久取來六尺麻繩,此人心裡納悶,便問兒子:「不是叫你取三尺麻繩嗎?」兒子道:「三尺給父親拴祖父,另三尺我預備著以後拴父親用的。」

說著,便把六尺麻繩截成兩段。

另外有一位媳婦,起初善盡為人媳婦之職,侍奉婆婆不遺餘力,而婆婆也慶幸果真養兒防老,如今不但有兒子媳婦孝養,還有可愛的孫兒圍繞膝前。後來婆婆年事漸高,不再下田幫忙莊稼,也無力幫忙照顧年幼的孫子,媳婦漸漸感到持家的壓力,但仍然咬牙撐持家務。有一天婆婆因手抖打破飯碗,媳婦對於婆婆連續打破飯碗已經忍無可忍,便聲色俱厲罵道:「你兒子賺錢養家已經夠不容易了,怎麼經得起你一再摔碗摜盆的?

現在只好為了你花錢買個摔不破的木碗了!」婆婆自知年老無用,感謝媳婦不嫌棄,還能為她設想,幫她準備木碗,餐餐讓孫兒雙手捧來給她吃。有一天媳婦自田裡返家,看見年幼的兒子在門外對著一塊木頭敲敲打打,問他:
「你玩什麼遊戲啊?」幼兒正經八百的回答:「才不是玩遊戲呢,我要做一個碗。」媳婦問:「做碗?」幼兒說:「對啊,等媽媽年紀大了,我就不用花錢買木碗,用這一個就好啦!」有句話說:「人在做,天在看」,關於孝養父母這回事,人在做,子女在看。

星雲大師語錄

家不是光靠一個人的努力就能和樂,而是要全家上下一心,共同創建。所謂「同體共生」,家裡的每一個份子,更是彼此共生共榮,因此,要建立和樂家庭,上慈下孝,
是每個人的責任。
──《星雲法語》

試閱二:
付出  才能傑出

因為工作忙碌緊張,有時因而造成工作上些許的錯誤,同事就會藉此有意無意在主管面前談起,也許是為了要讓主管了解事情原由,也或許只是要在主管面前咬耳朵。在團體裡,踩著別人的肩膀才能夠升遷嗎?這種心態究竟是如何?

迪士尼卡通裡有一隻壞貓,常常想方設法陷害老鼠,卻都陰錯陽差害到自己。雖然是卡通情節,其實符合因果原則,只是因為它是卡通,因果來得淺白而快速,讓人有大快人心的感覺。

有一篇文章也提到,我們所給予的,最後都會回到自己身上,這篇文章舉了很多發人深省的例子,例如:有一位老光棍懷疑他的佣人偷喝他的白蘭地,於是在白蘭地瓶裡裝滿了尿,想藉此嚇阻佣人,沒想到白蘭地仍然天天見少,有一天老光棍忍不住,質問佣人是否偷喝他的酒?佣人說:「我沒有偷喝,為了讓您吃到更有風味的菜餚,我每天做菜時,都會加一點點白蘭地。」

只是現實世界的我們,大部分無法如此快意恩仇,因為看不見因果,或者說等不及看到因果,在失去耐心的同時,也產生了抱怨、生氣、不平等等負面情緒。佛教固然強調一切有因有果,但並不鼓勵人們用報復的心態來等待因果,而是不再讓第二念來擾亂自己。

有位德行高潔的白隱禪師,卻被鄰居女孩指為他生下一名孩子,當女孩的父母怒氣沖沖找上門辱罵,並且引來眾多信眾指指點點時,白隱禪師只有淡淡的說:「哦!是這樣的嗎?」

一年多以後,女孩受不了良心譴責,向父母承認因為害怕而隱藏了事實,孩子父親不是白隱禪師,這時白隱禪師已經在名譽掃地的情況下,獨自撫養嬰兒一年了。當女孩的父母再找上門謝罪,告知事情真相,並要求抱回孩子時,白隱禪師仍然淡淡的說:
「哦!是這樣的嗎?」

在因果理論上,我們應該不要怕被說,而要怕言談時無意中傷害他人;不要怕肩膀被當跳板,而要把肩膀練得更堅實寬?,方便他人來「借用」,你就會發現,你的肩膀不僅變寬變實在,而且也變高,別人再也無法輕易踩上來了。

星雲大師語錄
龍要游到大海裡應付猛浪,才能活動自如;
獅要跑到山林裡擊敗群獸,才能展現英姿;
鳥要飛到虛空裡接受挑戰,才能學會遨翔;
人要走到社會裡承擔考驗,才能快速成長。
──《佛光菜根譚》

試閱三:
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

我家祖先牌位在左邊,灶神爺在右邊,中間主神是孔子。半年前因孔子像破損不堪,另用電腦繪圖放大供奉,直到一個月前才想到孔子像沒有開光,聽說不開光會有鬼道眾生附著,請問真是如此嗎?應該如何解開心中的鬱悶?另外,孔子是人,如何能坐在主神的位子?

論語裡記戴:子路有一天問孔子事奉鬼神的道理,孔子回答:「活著的人都沒能事奉好,怎麼能事奉好鬼神?」子路因此又問:「那請問人死後的情形?」孔子回:「生前的事尚且未能全知,那裡知道死後的事?」(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先進》)。

還有一次樊遲問孔子關於「知」的道理,孔子回:「盡好人民所應盡的義務,至於不可知的鬼神事,應該敬重不可迷信,這就算是『知』了。」(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論語‧雍也》)。

貴府既供奉孔子為「主神」,想必敬奉孔子的思想;但這其中至少有兩點矛盾:第一、孔子要弟子們:「敬鬼神而遠之」,先盡好做為一個人的義務,什麼義務?都在孔子的語錄《論語》裡頭,這是修為和思想的傳承,而不是鬼威神德的降服,所以,為什麼孔子坐在「主神」?說實在話,我也不知道。必然是貴府前人有一定程度的原因吧!

第二、從以上孔子的語錄裡,我們知道,孔子是個生活思想家,他不反對民間敬鬼拜神,但他更是反對迷信,尤其民間有很多一時附會的說法,經過歲月的累加而成了約定俗成的觀念,因此孔子才說:「子不語怪、力、亂、神」。既不語怪力亂神,你又何必自己嚇自己?

佛教有句話說:「不知道最親切」,怎麼說?好比民初大老于佑任先生,他留有一絡長鬍子,一向無事。一日有人問他晚上睡覺時,鬍子放在棉被的裡或外?沒有人問起時,他從不專注這問題,睡也好睡;一旦有人問起,當晚他老人家為了鬍子放裡放外都不對勁而輾轉難眠。

還沒聽說過附身問題前,您還不是照樣過半年了?又聽說過附身問題後,一兩個月來發生過什麼「靈異事件」嗎?想通了,其實「是君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

星雲大師語錄

世間一切成敗得失、成住壞空,既不是鬼神所能操縱,也不是權勢所能左右,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因果」法則。
──《佛光菜根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