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譯序
書摘

哲學

【類別最新出版】
從此不再煩惱
性史:第二卷 快感的使用
心態史拓撲學:如何面對當代?如何理解歷史?
(附8支催眠學習影片)催眠療癒新手村
知識考古學


認識傅柯(FS0006)
Foucault for Beginners

類別: 宗教‧哲學‧人文>哲學
叢書系列:認識系列
作者:莉蒂亞.費凌
       Lydia A. Fillingham, Moshe Susser
譯者:王志強、張淑玫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5年11月21日
定價:180 元
售價:142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160頁
ISBN:9571318264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譯序書摘



  譯序

閱讀傅柯

.王志弘

由於本書已經是最精簡扼要的傅柯生平與思想導論,所以譯者在此不擬再次摘要傅柯的理論要點,而要嘗試思索在台灣閱讀傅柯的意義。

有人曾謂法國的特產,除了流行服飾與葡萄美酒以外,就是人文社會科學的理論最著名了。從早年的存在主義算起,台灣學界流行的「新潮」社會人文理論,大半來自法國,如結構主義、解構主義、後結構主義,甚至法國女性主義也被編為獨特的一類。

沙特(Sartre)、西蒙.波娃(Simone Beauvoir)、梅洛龐蒂(Merleau-Ponty)、李維史陀(Levi-Strauss)、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拉岡(Lacan)、阿圖塞(Althusser)、德希達(Derrida)、李歐塔(Lyotard)、布狄爾(Bourdieu)、布希亞(Baudrillard)、依希嘉黑(Irigaray)、西克蘇(Cixous)……。一長串的學術明星,都是法國人。本書所介紹的傅柯,便是法國思想產業中,最閃耀巨星之一,他的重要性,從有人專門替他出一本漫主版的導論書,就可以看出來。

不過,我們在台灣閱讀理論的經驗,經常只是因為聽說某個「理論大師」很「重要」,便開始閱讀他的著作,似乎若不知道這位重要人物是誰,不懂得運用他的幾個重要概念,就顯得落伍了。近年台灣學界興起一陣陣的熱潮,從韋伯熱、新馬熱、結構主義熱,到後結構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風行,令人應接不暇。雖然這可以歸咎於過去戒嚴時代造成了學術封閉,導致歐美幾十年來漸次發展的學說,在不到十年之內就輸入台灣,同時並存,壓縮且混亂了原來理論發展與辯論的脈絡。然而,追逐知識新潮的心態,其中所牽涉的從眾心理與落伍焦慮,也與趕服飾流行,有著相同的動機吧。

當然,我們總是從身為門外漢開始。因此,跟隨眾人的腳步,閱讀公認「重要」人物的理論,事屬必然;同時,若非專門研究理論,本來也就沒有必要鑽研深究各程學說的差別和傳承;閱讀理論,合於自己所用,對自己有所啟發就好。

話說回來,求取新知,尤其是閱讀所謂的深奧理論,總是會連帶了有關知識權威的問題。尤其是置身第三世界來閱讀歐美進口的理論,解讀理論和製造理論的社會文化脈絡不同、資料不全、許多著作沒有翻譯,經常要依靠「先知先覺者」的二手詮釋來理解新的理論與學說,這便牽涉了知識階層的權力關係了。當可以自由獲取和閱讀的知識來源稀少,掌握知識的人便有極高的權威,由他做知識正確與否的裁決和評斷;如果可以自行閱讀的材料增加,如識層級頂端之外的人擺脫與質疑權威的機會就多了。

由此觀之,現在正是閱讀傅柯的好時機。在傅柯去世十年之後,台灣市面上已經出版的傅柯著作中文譯本,有《瘋顛與文明》(桂冠)、《臨床醫學的誕生》(時報)、《知識的考掘》(麥田)、《規則與懲罰》(桂冠)、《性史第一卷》(桂冠),還有一部頗為詳盡的傅柯傳記《傅柯的生死愛慾》(時報),以及德雷福斯(Hubert L. Dreyfus)與拉比諾(Paul Rabinow)廣受好評的二手詮釋著作的中譯本,《傅柯──超越結構主義與詮釋學》(桂冠);加上大陸學者楊大春所著的導論書《傅柯》(生智)與本書的漫畫版《認識傅柯》,從原典到傳記,從深入的二手詮釋到淺出的漫畫解說,閱讀傅柯的光譜已經大致完備。讀者可以循序漸進,也可以獨沽一味。

可是,如識來源眾多,並不保證我們對於知識有「真確無誤」的了解。一方面有翻譯誤差與文化差異的問題;另一方面,理論本來就沒有一個終極的真義,等待我們去發掘,所以在某個意思上,理論並無定論,可以有不同的詮釋。傅柯質疑真理論述的歷史建構,解析真理與統治權力關係的勾連,同時也就取消了知識的絕對權威。如果我們將傅柯視為權威,或者找尋他的學說的「定論與真義」,剛好違背了他的心意吧。

細心的讀者可以看出本書帶有女性主義的色彩,在某些地方作者以女性主義的立場批判了傅柯的論點。因此,即使在閱讀如本書這樣簡要的漫畫本導論時,體察其中的批判面向(包括傅柯對知識的批判與作者對傅柯的批判),應該是閱讀的重點吧。

不知不覺中,譯者好像又扮演了知識權威的角色,指導讀者應該怎麼閱讀傅柯。不過,這也正是傅柯所謂的權力無所不在,而每個人置身權力關係之中,或多或少都有牽動與改變權力關係的能力與機會──有權力處即有抵抗。讀者的抵抗(看不懂、質疑、印證、評比,甚至於改寫),或許正是閱讀傅柯時最為珍貴的經驗。

 
譯序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