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前言|「我進入我的庭園……」
▍庭園的起源:神話中的樂土
▍派屈克‧莫迪亞諾的隱蔽庭園

譯 者 作 品

激發你的風暴
海海人生:我在豪華郵輪工作的日子

人文

【類別最新出版】
南沙爭端的由來與發展:南海紛爭史國別研究
博物館的守望者: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與我
尼泊爾:不平衡的邊界
被遺忘的中亞:從帝國征服到當代,交織與分歧的中亞近代大歷史
監控危險心靈:穿透人性裂隙的觀護人筆記


花園的故事:一趟穿越歷史的漫步,去拜訪法國文豪筆下的花園(CVF0036)
Jardins de papier: de Rousseau à Modiano

類別: 宗教‧哲學‧人文>人文
叢書系列:生活文化
作者:艾芙琳‧博洛克─達諾
       Évelyne Bloch-Dano
譯者:周伶芝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04月22日
定價:350 元
售價:276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56頁
ISBN:9789571365602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前言|「我進入我的庭園……」▍庭園的起源:神話中的樂土▍派屈克‧莫迪亞諾的隱蔽庭園



  ▍庭園的起源:神話中的樂土

人生之日始於庭園。
──東方諺語

第一座庭園的誕生,於人類歷史的曙光初露之際,幾株秧苗經由風沙、經由動物而遷移,最終移植在多刺籬笆圍起的土地上受到保護。採獵者那時還未消失,遊牧者隨季節變化而拔營尋地,從遊牧生活進入定居生活的時代甫開始。無疑地,當時應是有幾個人或一些小團體決定在某處多歇腳些時日,因而在驚喜之下發現,他們先前埋進土裡的種子或苗草,竟冒尖發芽、抽長變綠,並輪到這些植物供給他們新的種子、可食的果實與菜葉。想像辛勤耕種之後、第一次能以他的作物餵養一家大小,他該有何等的喜悅。這個早晨,他經歷了小樹苗從土裡冒出來,他親手種下的樹展開了葉芽。專屬於他的迷人事物,令他讚嘆。他發現這是如此地美好。他如此地想呵護它,他的菜園,他想留下來、就地定居,留得夠久才能親眼看見它們成長茁壯、開枝散葉,大地之母贈予的產物。而他如此盡力地為他的植物拔去雜草,悉心照料,好讓他的植物都能吸收到足夠的水份,那是他帶著謹慎和愛的澆灌。而他也同樣擔憂植物會因陽光而乾枯,被雨水打壞,受寒而凍癟。

第一座庭園雖是種植食蔬的菜園,但它也是樂趣的泉源,因為所有的園丁都會欣賞他的作物,欣賞他栽種的樹連成大片樹蔭、花開而後結果。在我看來,美觀和實用似乎從這最初的日子起便隨喜悅一同開展。是的,第一座庭園便是樂土:一座樂事滿處的庭園。一座樂園。

庭園始終保有這生命奇蹟的蹤跡,且長期以來總令人聯想到講述起源與豐沃多產的神話。然而,無論何種庭園,本質上其實都是朝生暮死、曇花一現,這座庭園和接續而生的庭園皆是如此、一樣瞬息即逝,因為我們從來不曾確知它的形態或顏色,從未一致。我們能做的,不過是假設、推論、想像。庭園自身便懷有季節的永恆循環,但是它們會轉化,且經常隱沒其中。庭園是創造它的文明的倒影,卻也隨其一道消失。庭園曾在各方土地上不斷出現,然而它們的芬芳只能透過書寫和繪畫傳遞給我們。

就在新月沃土(Croissant fertile)的中心地帶,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灌溉的平原之上,位於波斯灣邊(今日的伊拉克),遠遠早於我們的紀元之前的三千多年,蘇美人便以文字為我們記錄下關於這裡最早的庭園描述,在一篇記敘裡,豐饒之神恩基(Enki),即是以庭園作為登場背景。好當園丁的恩基,送了許多大蘋果、黃瓜和葡萄給美麗的烏特圖(Outtou),緊接著誘惑她並以「精液浸濕」:土壤的肥沃與女人的生殖力總並肩而行、形同一對,此即為彼。而男人的角色,就是園丁-創造者。庭園屬於創世神話的一部分,它與諸神信仰密不可分,它的神聖價值被題獻於神廟、創世敘述之中。從聖經裡的伊甸園到古埃及墓室裡的花園壁畫,從古羅馬的樹林到阿拉允諾的淨土,無上的耕者,在西方大部分的宗教信仰裡都能找到這個角色,如同寓言和隱喻。「聖經裡的上帝是偉大的園丁,祂分隔了海洋與陸地,令植物生長、男人和女人誕生,但是祂將命名的責任託付給亞當,交予他去操心。」庭園,一如歷史,是人類的傑作。

聖經的創世敘事受到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影響。不過,希伯來的語言和文化賦予它自有的特色和意涵,並經常受到反覆的詮釋。有別於其他的宇宙起源論,聖經引介的世界只有唯一的真神,抽象並超驗。七十士(la Septante)的《希伯來聖經》希臘譯本便將伊甸園翻作「樂園」(paradis)。可是希伯來語的「pardes」(源自波斯語),意為「果園」,在舊約中僅使用了三次(分別於《雅歌》、《傳道書》和《尼希米記》中)。內文的詞彙從在樂土上的一座園子,省略稱為樂園。希伯來語「gan eden」──「逸樂的園子」──的詞組,強調庭園的兩個組成部分:安心(gan 一字來自於有「保護」之意的動詞)和享樂(eden)。這是否意味著缺一不可?聖經記敘中指派給人的第一項任務便是園丁。若黏土之人(出自adama,「土」)亞當,被安置在園內,那是為了要維護天神的創造。至於知善惡樹,因為從拉丁譯文的角度來看(malum,「圓圓的果實」),我們的傳統總將它聯想為蘋果樹。事實上,我們對於這座園子裡生長了什麼樣的植物一無所知,唯一強調的就是正中心的這兩棵象徵之樹。

人類並未被禁於享樂。相反地。亞當可以自由享用園子裡的所有果實,甚且包括生命樹上的,此樹的果實可擔保他擁有不朽的生命。但是這個上帝的許諾必須配合一條禁令:也就是禁止摘食「知善惡樹」的果實。聖經文本在伊甸園中確立了律法的兩個面向──允許和禁止。而確切來說,禁止針對的是道德的寓意,並非如我們有時認定的那樣,以為禁止針對的是一般認知。律法劃下滿足慾望的界限。亞當和夏娃犯下的錯誤,也許在於不懂得自足於園子所贈予他們的……。失去樂園有多少是因為過多的垂涎、貪婪?

在「gan eden」中的亞當如同處於孩提狀態。他獨自一人,夏娃尚未被創造。他在道德意識的這一邊,只擁有也只為了一條守則,服從於他的造物主。允許的是「善」,禁止的是「惡」。再遲一些,亞當和夏娃睜開雙目就只為了違反禁令。吃下知善惡樹的果實,是想要和上帝同等。希伯來語中用來表達認識的字(da'at),和在聖經意涵裡表示「體驗」的動詞共享同一個字根,也就是,肉慾的、親密的、深入的認識。這是在體驗道德的複雜性、善惡觀的混淆。被驅趕出神奇的伊甸園外,亞當必須要在貧瘠的土地上辛勤地揮汗耕種才能過活,而夏娃,為分娩受苦。他們將發現無所依歸、勞心勞力、痛苦與死亡:這便是生為人的條件及其限制。聖經的神話提醒我們,人類的歷史必得從樂園之外方能開始。

庭園主題的文學寫作,保留了我們文化裡基礎敘事的痕跡:一塊封閉地方的安全感和享樂,但是也包含、且往往更為常見的是,戒律和違反。再無任何人可續留樂園裡。然而所有的庭園都保有這麼一點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