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藝術美學

【類別最新出版】
神聖黑色的魔力:徹底改變人類文明、藝術、歷史的黑色故事
明室:攝影札記
恆隆行 :美好生活的代理 Be Your Daily
綠色思維 自然美學:一筆懸命,台灣藝想設計師&畫家柯鴻圖的美學之路
解構游本寬影像美學


綠色思維 自然美學:一筆懸命,台灣藝想設計師&畫家柯鴻圖的美學之路(HD00078)

類別: 藝術‧攝影‧影視>藝術美學
叢書系列:hello! design
作者:柯鴻圖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19日
定價:550 元
售價:434 元(約79折)
開本:18開/平裝/272頁
ISBN:9786263748347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序



推薦序1
體驗生命的美,促進愛護自然的心
金恒鑣/臺北市生態藝術協會 前理事長


  如何把藝術融入一般人的生活裡,使其成為日常所見所思的一部分?這正是美學工作者柯鴻圖教授企圖透過《綠色思維 自然美學》一書想達成的任務。
  人類祖先從演化之初到出現智人的歷程,是在自然養育下造就而成的。人類與自然之間有著類似臍帶的關係,自然對人類恩情之深重使之獲得了大地之母的尊稱。
  有些學者,例如曾在美國哈佛大學任教的生物學教授華德華.威爾森(E dwa rd O. Wi l s o n)與美國耶魯大學的生態學教授史帝芬.克勒特(Stephen R. Kellert),認為人類長期生活在自然中,而發展出與自然有緊密的關係;威爾森更在其著作《論親生命》(Biophilia)中論述人類在自然中演化出傾向生命的天性。
    人類之所以親近生命,是因為生命(包括基因、物種、生態系)對人類具有多重又獨特的價值。這些價值決定了人類如何看待生命,以及如何利用自然。這些價值與利用方式融進了人類的文化, 並推進了人類的文明,而形塑了當代的人類社會。
  人類心目中之自然環境與生命的價值極多,其中包含一項難以評估、但極珍貴的價值,即「自然在美感上 」的價值。克勒特在其所著的《生命的價值》(1996)中寫道:「自然的美學經驗,讓我們找到生活的意義與秩序。」環境倫理學之父,羅斯頓(Ho l m e sRolston,III)在其所著的《環境倫理學》(1988)裡也指出 ,「科學與藝術同樣都利用自然來豐富人類經驗。」
  然而,科學家發現,當今人類的活動已快速地惡化環境並導致多樣生命的喪失;自然正在貶值。例如,人類活動所促成的氣候暖化與物種滅絕,其嚴重程度已明顯威脅到人類的生存,甚至可能引發第六次的全球生物大滅絕。
  挽救全球的生態危機,不僅僅是科學家的職責,而是所有人類的責任。然而, 藝術家除了可以參與環保的工作之外, 還具有一個相當特殊的功能:他們可以喚醒民眾親生命的天性,讓人看到生命的美、可貴,與重要,進而自發地積極參與愛護自然的行動。
  本書《綠色思維 自然美學》的作者正是用他自己的美術作品,喚醒人的親生命之天性。作者所呈現的自然,讓我們看見了自然的種種之美。作者以我們常見的具有美感的花、鳥、蝶等為主題,表現在各種實用的物件上,例如郵票、海報、花布、月曆等,明確地提醒我們,生命之多樣與美就在我們的生活裡,就在我們周遭,唾手可得。
  我們接近自然、親近生命,不應只為人類自己的需要著想,也須為所有的生物請命,以行動愛護其他動物,留給牠們空間以滿足其生命的需求。從事藝術工作者毫無疑問的,也可為維護其他的生命作出實質貢獻,柯鴻圖教授正是這樣的一個楷模。

推薦序2
關懷自然 永續思維
吳宏謀/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中華郵政與柯鴻圖老師的緣起,要從民國83年他參與郵票設計的行列開始,一路延續迄今,共完成了80餘套的郵票作品,主題廣泛而多元,有較為端謹的作品如「天工開物郵票」及「臺灣傳統建築郵票」;也有工筆寫真,充滿臺灣生態之美的「花卉郵票」、「漿果郵票」、「寵物郵票」、「鯨豚郵票」及「臺灣蜂類郵票」等作品。在這一枚枚精緻小巧的郵票上,柯老師細膩的筆觸與淡雅明美的描繪,將畫面生動的姿態完全描摹出來,彷彿下一刻就會動起來般,栩栩如生,深深吸引眾多愛郵人士的喜好典藏。
  除了郵票之外,柯老師在設計和教學領域也相當有成就。他的作品恰如其名「鴻圖」一般,不拘於單一的內容,他將建築、自然、生態及人文的顏色一筆一畫地揮灑在小巧玲瓏的畫紙上,個人風格顯明,筆觸柔軟細膩,卻不失單調,不停的成長變化,反映出他在藝術之路上持續不斷地殷勤創作與不曾改變的初心。
  柯老師對於社會環境生態的關懷也是有目共睹的,從他的「設計驛站」像布花、包裝、海報、插畫、紙品文創、郵票及繪畫等看似天差地遠的載體中,可清晰地看見他一直堅持在「綠色自然」主軸上,所展現的創作內涵都表達出其對於本土自然保育的情感,希望藉由藝術柔性的精神力量,喚醒觀者共同關懷這片土地的一景一物,更加尊重自然與愛惜生態環境。而中華郵政一直以來秉持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ESG)理念,深耕社會、關懷弱勢,持續優化各項業務商業模式,這種以「數位轉型、永續發展」為方向,將綠色永續思維融入企業核心業務的意志與理念,其實與柯老師深切的關懷與摯愛這片土地的精神不謀而合,我們都期望持續發揮影響力,共同為社會美好永續努力。
  本書以圖文並列的方式呈現出許多作品的設計理念及創作背景。除了講述以攝影為筆記的取材方式,也提及關於創作靈感的擷取、突破框架的創意思考,並傳達對生命感悟的經歷,敘述其豐富的人生與一路走來的綠色心路歷程。個人藉此序文除表達景仰之外,亦祝福柯鴻圖老師持續在藝術創作上鴻圖大展。

推薦序3
超過半世紀的文緣
鄭優/中華電信公司前董事長、現任鏡電視董事長


  認識畫家柯鴻圖君大約在1967年左右,至今已超過半世紀。我們都是雲林縣水林鄉人,但不住同一村莊,當時他唸北港高農,我則是北港初中二年級學生,之所以認識,源於兩人都為《雲林青年》這本雜誌奉獻心力。《雲林青年》是救國定期發行的學生刊物,主要讀者為初、高中的年輕人。當時鴻圖兄發揮他天生的才華為《雲林青年》畫插圖,我則很積極地主動投稿,主要著眼於賺取稿費。那個年代,臺灣經發展尚極落後,農民家庭普遍窮困,出身鄉下的學生,有些具備藝文相關能力,就會動腦筋,向設置版面鼓勵年輕人供稿的媒體,寄出他們的作品,除了鍛鍊自己的寫作能力,同時也開發零用金的來源。
  彼時雲林縣的窮困程度應該是全國之最,青少年熱中寫文章的風氣也是名列前茅。除了在國語日報、青年戰士報(後易名《青年日報》)、中華日報等媒體發表文章,救國團配合政府政策發行的《雲林青年》雜誌(除了寒、暑假,每月定期出刊),也成為縣內諸多年輕寫作者共同耕耘的園地。而經由救國團經常舉辦的活動,分散各鄉鎮的投稿人,彼此因此結交成為「文友」。
  由於發表了幾篇文章,北港地區的文友聚會時,都會把我列為通知對象,也就在這個場合,與鴻圖君認識,並對他為每一期《雲林青年》的主題文章配上插圖的功力,深感欽佩。相對於其他文友都以搖筆桿為主,鴻圖君獨以繪畫才華見長,的確很容易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隨著各自由中學畢業,我們相繼離開故鄉,分別在不同城市、截然相異的領域,全心奮力前進。有一段時間他為幾家報紙畫插圖,而且越畫越好,看在眼裏,自然為他高興。
  跟鴻圖君再度見面,大約是2003年左右,他師範大學林磐聳教授,一起到我當時擔任總經理的臺灣電視公司拜訪。從開心敘舊中,知道各奔前程的歲月,他除了運用繪畫才能奠定的基礎,跨入美術設計的商業領域,同時也拿起他的畫筆,描繪存在臺灣土地上各類稀有的保育動物,還因此受到中華郵政公司的青睞,多次委以刻畫本土特殊題材、印製郵票發行海內外的任務。
  從十五歲認識鴻圖兄至今,大約已有五十五年的歲月,我們因為特殊的機緣成為朋友,又因曾經共同經歷困苦的環境,一路走來,彼此相互疼惜。我們同時走過的這段路,說起來也是臺灣歷史長河最罕見的一段,最窮苦和最富裕的日子我們都渡過,最威權獨裁和最自由民主的政府我們也都遭遇過,應該滿懷喜悅這樣說:我們真是太幸運了!

推薦序4
君子三變 論柯鴻圖的藝術與設計特質
林磐聳/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前副校長


  《論語.子張》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主要在於形容一個人從外表觀之、接觸交流到語言溝通,從不同方式來判斷一個人的品味格局。「儼然」既可以形容人的外表穿著,也可以指精神狀態,由於自身修為的莊重外表,當然可以獲得別人的尊重。柯鴻圖先生先後擔任過竹本堂公司總經理、台灣印象海報設計聯誼會會長、中華海報設計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理事長,也曾任教於台中技術學院、東方設計學院、亞洲大學、銘傳大學等設計系教授,他在台灣設計界可說是符合「望之、即之、聽之」的典型特質,這不僅是台灣文化藝術與設計界對於他個人的觀察,也因為這種人格特質能夠獲得眾多朋友的肯定,並且反映在他的藝術與設計創作表現之上。
  人生就在「變」與「不變」的變動之間找到安身立命的平衡狀態,而從事藝術設計則是需要在不斷推陳出新的作品之中,維持自己不變的原則與信念。1985年柯鴻圖於雄獅圖書出版《柯鴻圖作品集》,當時本人受邀撰寫序文,以〈君子不器〉為題論述其以堅定自在的態度悠遊徜徉於平面設計、包裝設計、紙品設計的創作表現,不受外在因素影響,得以一以貫之完成自己設計的品質。
  綜觀柯鴻圖投入在藝術與設計近五十年的發展歷程,本次借用「君子三變」來形容其從事藝術與設計演變的心路歷程;首先是「商業設計」,其次是「應用美術」,最後則是「藝術創作」三個階段的演變,但是就其一以貫之的是他習慣以親手繪製的精密描繪技法,樹立起個人獨特的風貌;他不管是在布花圖案、包裝設計、企業識別、品牌形象等重視機能目的的商業設計;甚至是在插畫、海報、郵票等善用美術形式的應用表現;以及他追求內心嚮往的自然生態與本土花卉蔬果的藝術創作,在在顯現他在「變」與「不變」之間找到生命與藝術的平衡。
  《呂氏春秋.季春紀.季春》:「因智而明之,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觀察柯鴻圖先生半個世紀投注心力在藝術與設計的追求,本書即是透過作品呈現其生命流動的似水年華,這些精彩的作品也各自在台灣百年美術設計發展有其不可或缺的歷史定位。

自序
自然 是一種選擇

  如果以唐詩,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來形容我50年美學創作人生,似乎也屬貼切,深有所感。
  人到暮年開始懂得沈澱反思,自省為人處世欠缺圓融、行事操之過急,一心執著追求理想。今驀然回首,我竟不知不覺徐徐流過綠色的河渠,流經沿岸不同的「設計驛站」,詩中的萬重山彷如像布花、包裝、海報、插畫、紙品文創、郵票、繪畫等一重重的山巒,我竟是如此堅持在「綠色自然」主軸上,一以貫之地埋首工作了數十年。過往,有時暗嘆上天對我的考驗太多,才會在前段人生時運不濟,不斷轉換不同職場,重新學習不同的設計類別;如今,我卻感恩上天給予我多樣的試煉,才能有較寬廣的視野和可資靈活運用的資源。
  另外奇異的是,生活在鄉村的年幼時期彷彿被植入了綠色的DNA元素:鳥語花香、一草一木、童玩野趣等生活體驗,所以創意思路便不知不覺地融入了。人有行為上的「慣性領域」,創作表現亦然,姑且不論優缺點,但它同時形塑了創作者的風格特色。
  老子《道德經》的核心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主張無為、純樸、謙讓、清靜、貴柔、守弱,因循自然的道,其意崇尚自由、對人民不過度干預權利等,一直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環保理念」,獨步千古,與現代的主流思潮相符,也令西方哲學家讚服。其形而上學,探究天地自然運作的法則,更不知不覺影響了後人的天地觀。受到老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個人創作崇尚師法自然,心中的綠色概念是廣義的,非僅指自然保育,除在動植物題材之外,尚含括環境、資源等議題,陸地、空氣或海洋……,根深柢固在各個不同載體上,不知不覺地流露出來。亞伯拉罕.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常提供我省思,作為一個美學工作者,匆忙已過數十寒暑,我們除了追求創作的滿足,也該有社會責任,而我究竟提昇到哪個層次?
  謝謝政岷兄對我在綠色思維,創作理念的肯定,讓我逐一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這些美學經驗。

自序

自然,是一種選擇

    如果以唐詩,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形容我50年美學創作人生,似乎也屬貼切,深有所感。
   人到暮年開始懂得沉澱反思,自省為人處世欠缺圓融、行事操之急,一心執著追求理想。今驀然回首,我竟不知不覺徐徐流過綠色的河渠,流經沿岸不同的「設計驛站」,詩中的萬重山仿如像布花、包裝、海報、插畫、紙品文創、郵票、繪畫等一重重的山巒,我竟是如此堅持在「綠色自然」主軸上,一以貫之地埋首工作了數十年。過往,有時暗嘆上天對我的考驗太多,才會在前段人生時運不濟,不斷轉換不同職場,重新學習不同的設計類別;如今,我卻感恩上天給予我多樣的試煉,才能有較寬廣的視野和可資靈活運用的資源。
    另外奇異的是,生活在鄉村的年幼時期仿佛被植入了綠色的DNA元素:鳥語花香、一草一木、童玩野趣等生活體驗,所以創意思路便不知不覺地融入了。人有行為上的「慣性領域」,創作表現亦然,姑且不論優缺點,但它同時形塑了創作者的風格特色。
  老子《道德經》的核心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主張無為、純樸、謙讓、清靜、貴柔、守弱,因循自然的道,其意崇尚自由、對人民不過度干預權利等,一直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環保理念」,獨步千古,與現代的主流思潮相符,也令西方哲學家讚服。其形而上學,探究天地自然運作的法則,更不知不覺影響了後人的天地觀。受到老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個人創作崇尚師法自然,心中的綠色概念是廣義的,非僅指自然保育,除在動植物題材之外,尚含括環境、資源等議題,陸地、空氣或海洋……,根深柢固在各個不同載體上,不知不覺地流露出來。亞伯拉罕.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常提供我省思,作為一個美學工作者,匆忙已過數十寒暑,我們除了追求創作的滿足,也該有社會責任,而我究竟提昇到哪個層次?
  謝謝政岷兄對我在綠色思維,創作理念的肯定,讓我逐一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這些美學經驗。

 
內文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