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前言
第一章 “潮州厝,皇宮起”

作 者 作 品

潮汕古俗:四海潮人的精神家園
潮汕老厝:四海潮人的心靈故鄉(修訂版)

建築、雕塑

【類別最新出版】
我在荷蘭當都更說客:阿姆斯特丹以人為本的10年街區再生筆記
木作‧系統櫃,全能收納訂做聖經:拿給師傅就能用!最強美型空間+人體工學尺
小宅試驗:從5坪到15坪,《Never Too Small》頂尖設計師不將就的小坪數生活提案
《小宅試驗+收納訂做聖經》雙書套組
潮汕老厝:四海潮人的心靈故鄉(修訂版)


潮汕老厝:四海潮人的心靈故鄉(WHA0330)

類別: 藝術‧攝影‧影視>建築、雕塑
叢書系列:香港中和
作者:林凱龍
出版社:香港中和
出版日期:2016年04月22日
定價:670 元
售價:529 元(約79折)
開本:16開/平裝/336頁
ISBN:9789888369317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前言第一章 “潮州厝,皇宮起”



  序

潮汕地區的城市建設,經過改革開放初期的高速發展之後,目前反而有些落伍,但這也無形中保留了許多古村落、舊城區和古建築。最近,我驚奇地發現這裡不但有很多明清時期的住宅、祠堂、廟宇,居然還能見到宋代的住宅建築,而且不是獨棟存在,而是一個區域、一片住宅地矗立著,這在全國也是絕無僅有的奇觀了。然而,隨著潮汕機場的興建、廈深高速鐵路與第二條高速公路的開通,潮汕這種遠離塵世的狀態很快將不復存在,這些古建築、古村落、古民居還能夠屹立多久,我們心裡都沒有底。在這種前提下,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的林凱龍老師積數十年之功寫成的《潮汕老厝》,將給我們留下一份非常可靠、具有高參考價值的文獻。

我在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擔任過八年負責學術的副院長,去年開始任正院長,和林凱龍老師有很深的交情,他發現古村落、古建築,經常先來告訴我,然後我們一起下鄉考察拍攝。通過林老師和這本《潮汕老厝》,我了解了更多的潮汕建築,特別是那些被全世界潮人視為心靈故鄉的老房子 ── 潮汕的“老厝”。

潮汕鄉村至今保留著唐宋世家聚族而居的傳統,村寨規模往往十分巨大,它們大多以宗祠為中心,次要建築圍繞宗祠展開,相連形成外部封閉而內部敞開的宏偉建築群體,發展出諸如“下山虎”、“三壁連”、“四點金”、“五間過”、“駟馬拖車”、“百鳥朝凰”等生動多樣的建築形式;而據林凱龍老師考證,這些中軸對稱、向心圍合的以天井為中心的民居建築,其源頭大多可溯至唐宋,是古代世家大族居住的“府第式”民居體系在潮汕的遷延!

作為潮汕鄉村最常見的四合院式建築,“四點金”因四角上各有一外形如“金”字的房間壓角而得名。林老師通過將“四點金”與北京四合院比較,發現雖同為四面閉合的合院,北京四合院院落較大但不一定在中心,而“四點金”則以天井為中心,緊湊簡練,北方寬大的庭院被縮小為狹小方正的天井;北京四合院大門不能居中面南,而受到先天八卦的影響開在西北角或東南角上,林老師根據宋代以後先天八卦才開始在北方流行的史實,認為北京四合院是宋代之後的建制,而不受先天八卦影響、左右對稱、大門居中面南的“四點金”是宋以前古制。後來,林老師又在唐代大詩人王維所畫的《輞川圖》與北宋畫家喬仲常所作的《後赤壁賦圖》中找到類似“四點金”的合院,林老師據此斷定,潮汕“四點金”是一種比北京四合院更為古老的合院式建築。

對“駟馬拖車”等大型民宅的研究也是如此。“駟馬拖車”是一種以宗祠為中心象徵“車”、兩旁次要建築象徵拖車的“馬”的大型建築群體。林老師根據“駟馬拖車”與唐代律宗寺院、北京紫禁城格局相似的特點,以及古代中原士族動輒“捨宅為寺”之史實,得出既有禮制功能又有居住功能的“駟馬拖車”,是從古代“京都帝王府”演化衍變而來的結論,正因為如此,本地才有了“潮州厝,皇宮起”的說法 ── 即潮汕民居是按皇宮的式樣精心建造的。

從歷史原因看,潮人的先祖大多是因戰亂南遷的中原士族,因為離開祖地最遠,對祖宗的一切便愈加珍視。進入潮汕後,又因其山環海抱的地理環境和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潮汕先民既能夠不受皇權的束縛,又能夠避免改朝換代的戰亂,而有時間、精力和心情將民居當成宮殿來建造,讓那些體現禮制觀念與建築等級的“京都帝王府”逐漸變為“潮州百姓家”。

林凱龍老師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走街串巷,深入潮汕鄉村搜集資料拍攝照片,對潮汕老厝可說了如指掌。在書中,我們除了可以看到“一條牛索激死三個師父”等掌故,還能見到國內甚為罕見的許駙馬府和趙厝祠等宋代建築、足以與山西喬家大院相媲美的澄海陳慈黌故居、規模為嶺南之最的有七百多間房的普寧洪陽德安里等著名民居,就連散落民間的不起眼的建築局部,只要有特色和價值,林老師也盡量收入,故這本書資料翔實、可靠,基本上反映出潮汕鄉村“老厝”的全貌。

而更為可貴的是,林老師並沒有停留在“就厝論厝”階段,而是以建築藝術為中心,從文化和審美的角度將筆觸輻射到潮人來源、風水傳說、歷史掌故、民俗文化中去,通過娓娓道來的文字,對潮汕建築的始源及歷史的演變、潮汕老寨府第的形制與格局、特殊的裝飾工藝及其對潮人的影響等,都做了深入的研究和精闢的論述。間中還旁及中外建築藝術的比較,視野開闊,圖片精彩,趣味盎然,是一本融學術性和可讀性於一爐的佳作。

這本專著的面世,凸顯出林凱龍老師保護潮汕民居、弘揚潮汕文化的拳拳之心。在這裡一方面祝賀林老師的新書出版,同時也期待他佳作連連,給我們帶來更多關於潮汕傳統建築的研究成果。

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王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