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作者序
內容試閱

建築、雕塑

【類別最新出版】
我在荷蘭當都更說客:阿姆斯特丹以人為本的10年街區再生筆記
木作‧系統櫃,全能收納訂做聖經:拿給師傅就能用!最強美型空間+人體工學尺
小宅試驗:從5坪到15坪,《Never Too Small》頂尖設計師不將就的小坪數生活提案
《小宅試驗+收納訂做聖經》雙書套組
潮汕老厝:四海潮人的心靈故鄉(修訂版)


魚求木緣--景觀作品紀行(YT1313)
A Fish In Pursuit of the Woods: The Collections of LEF, 10 Years for Environment & Form

類別: 藝術‧攝影‧影視>建築、雕塑
叢書系列:藝術家
作者:郭中端、堀込憲二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期:2004年07月19日
定價:380 元
售價:300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全彩/平裝/248頁
ISBN:9867487338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作者序內容試閱



  作者序

給中冶人及中冶的友人

◎文/堀?憲二

在台灣有許多有趣的事,而且是在日本或其他歐美社會較成熟的先進國家無法想像,只在台灣有可能發生的獨特事件。如果有人不以為然,我以為是這些人有特別的看法或方法,可以把有趣的事變成不有趣所使然。

設計的工作,本來就是勞心、勞力的工作,這麼辛苦的工作若沒有趣,如何可以使人繼續工作下去?否則就要用方法努力使它變成有趣。常常有人問我怎麼會在台灣待這麼久(頭尾加起來十三年)?我的回答是,在台灣可以參加在日本不可能發生的有趣工作。只要是心態上不是想賺大錢,在台灣一樣可以做出其他先驅國家的事。當然因為我的女兒非常喜歡台灣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從以上的觀點來看,中冶(LEF)的工作態度也是相通的囉!這個公司並不單是為了賺錢而設立的,經常是在挑戰新的議題。為了同時對社會、對環境有意義,而又能滿足自己的創作慾望、社會責任、與對業主的交代。想要面面俱全天下沒有這麼便宜的事,因此日日在公司經營的Economy,與社會貢獻的Ecology,兩相矛盾中掙扎。

物以類聚,在中冶的同仁除實現自我的人生目標外,也為實現前述同樣的價值目標,是值得敬愛的一群不平常的人。十年來,這個主持人郭中端自稱為讓郭「中 」端多「冶」煉一下的「中冶」也成為許多人冶煉自我的道場。在現實與理想葛藤打滾十年的紀錄出版了,這十年各式各樣的打擊、苦勞、辛酸的事件很多,但是十年成長的喜悅一樣令人欣慰。每一個作品,每一個背景,都有一獨自的物語。過去痛苦的事不用再提,只是希望這十年經驗如何可使自己更上一層樓,成為未來努力的方向與基礎,同時提供看這本書的讀者一些參考,如果能夠有一些可以成為共同擁有的成就的話,那就更好了。

在今日正值價值轉換的時代,放眼 Design 設計這行為,正面臨極大的價值觀轉換之關鍵點,而我們設計的態度也正被影響著。以前被視為好的想法,今天被看作不好的、惡的作為,特別在泡沫經濟時代產生的一些巨大的、浪費的建設方法,在今天都已經不通用了。刻意表現設計者個性的建築物或公共空間,或是一些奇怪的造形物已開始被人們厭煩。到現在為止,一些追隨後現代主義所產生之刻意的奇特作品,或是舊的價值觀下所產生之獨特、獨創的造形手法,只能在某一時代獲好評。而過去學校設計教育中又太強調追求刻意、奇特的造形,往往又是評分的基準,再者規劃教育卻單以數據、數量為依循,殊不知現在應該是注意「調和」與「時間」的設計。現在許多設計,局部看起來得到評價不錯,其實整體來看有時有錯,有些對環境須更要留心。有些東西如機具一般,開始使用時雖然方便,最終會發現是錯誤的。現在審美觀與以前不同,有很多以純藝術觀點是好的,但對整體環境來說會有負面的影響,有些造成環境污染、殺風景而產生嫌惡感,有些導致好的環境卻變得不美了。現在的美,必須考慮整體,讓更多人來關心地球、關心環境,關心歷史與社會,這樣的移轉就可以面對未來的世紀了。

中冶十年的工作是一種以時間為對象的工作,不論規劃或設計如今回想起來可以分析出三種理念:第一是自然的(NATURE);第二是局部的(PARTIAL);第三是連續的(LINKAGE)。

自然的(NATURE)

是指如何讓自然力顯現出來。設計的主要力量,是利用地球上大大小小不同的自然力,再加上人為的造形,成為設計時的綜合力量加以活用,這些是從實際工作學來的,把人為、刻意的設計儘量壓到最低,這樣,自然而然產生的設計會很巧妙的組合起來,往往可以成就極為獨特的設計,換句話說是環境所創造出來的設計。以具體的作品為例,明池森林遊樂區的木棧道,是在整齊、棋盤狀的國父紀念林裡頭,以不砍伐、不移植任一棵樹之前提下,結合樹林內原有的蕨類,做一個觀察蕨類的棧道。在設計時,經過仔細觀察地形高程與裡頭植物的關係,這樣所做出的棧道因為順應自然地形,產生高低、三度空間的變化,而有明快、與自然相容的木棧道。同時,利用當中既有枯倒木的空間,設計一些小平台,創造一個不同的空間趣味。相同的體驗在新竹護城河就有不同的發展與結果,在開始設計以前,護城河的護岸是垂直式混凝土,但昔日舊時代的護城河原本像河川一樣,底部宛如谷底,兩側則像溪谷的斜坡面。因為瞭解這種背景,在修這護城河時我們以恢復自然河川的狀態為目標,所以在河道施工時儘可能朝此目標修復。再向下挖時遇到一個問題,向下挖碰到樹根,原本想移植一些樹木,但是當地居民反對,所以我們重新進行測量,調整原來的設計,將樹木的根部保留下來,如此創造出來的斜坡面自有一種特殊的變化,猛然一看像是刻意的樹穴,但其實是自然而然產生、即興的、臨場的設計。這是將原來負面的環境,轉換成自然而有趣的空間,也是原先設計沒有辦法想像的。順著自然的力量讓我們可以創造一種新的、富趣味的設計。這種非刻意的環境造形手法,所產生的意外效果在我們中冶作品中隨處可以看到。

局部的(PARTIAL)

特別是在植栽時可以顯現出所謂局部的觀念。施工完的時候,僅是新植苗木所顯出的部分造形,也可以說是一種不完全的設計。乍聽像是不認真、不徹底,但這是以自然、生態,有生命的東西為設計對象時,我們做的設計僅是為她創造骨架,讓自然隨著時間參與設計,與現代建築完工時最美、最好用,時間一久就日漸衰頹的情況相反。以自然為對象的環境景觀設計,在竣工時才是設計的開始。經年累月植物生長,使用之後光澤、形態更符合人體工學,變得更好,常常這才是當初設計所要求的目標。因此,從事環境景觀設計的人,就要有PARTIAL的想法,我們永遠是生態、時間演變的一部分,中冶所有設計者都應該銘記在心。事實上,從技術面而言,由於我們必須考慮植物未來的生長狀況,因此是相當困難且複雜的設計思考。相對之下,一次完成的建築設計比較簡單。我們做環境景觀設計,對象物是自然生態、歷史環境,卻常被要求一次做完,這對我們來說無非是痛苦的、困擾的。大自然,即便是人工的都市,每一刻都在變化,尤其是地球大自然的變化是動態的,其間有時碰到颱風、洪水、侵蝕、堆積等等重複發生,人類常稱此為天災,自己是被害者,但是對大自然這巨大的力量而言,人只是一微小部分。人沒有力氣去抵抗,想要去改變、對抗是不聰明的,智慧的方法是去融入,在融入的過程中自然而然會產生一種平衡力。因此,我們的設計是如何準確地判斷、預測這個平衡點在哪裡,如此作品才會最安全、最適合、也是最新的東西。生態工法,其實與PARTIAL的想法一樣,就是說您人不要全部做完的工法,人只有資格、有能力做一半,另一半讓自然去完成,這才是自然想要的形狀,才是安定的,人工物是不應該違反大自然運作的規則。

PARTIAL的設計例如台東利吉惡地觀景台就是一個代表。惡地一遇大雨就會崩塌,地形時常在變化,上面的人造物如道路常有損壞。所以設計時將平台提高到2米左右,預留土石會崩塌、堆積的空間,但是這充其量也許只能維持二十年左右,因為人要永遠對抗自然是不可能的。這種想法最早在冬山河親水公園進行河岸的高程設計時,因為颱風有五年、十年、二十年的變化影響河水與潮位的情況也是一樣的。像這種考慮的不是眼前變化,而是未來的變化,並且要柔軟地接受,前面所說的觀察平台設計比一般高,即是考慮短期內可以接收土石堆積的高度,卻不可能考慮到永久。惡地對面的卑南文化公園也相同,她是一個遺址公園,地質也是脆弱易崩塌,所以除了建築物設計之外,最重要的是基地的排水,計畫道路邊的都市排水都比公園基地高,因此整個公園的設計是從處理土石流、大雨排水開始,像滯洪池、排水路、雨水調節池與滲透井等等。現在在卑南文化公園內的像是人工溪流,都是配合自然地形所做的排水路。卑南文化公園周邊盡是田地,為了恢復史前景觀,植栽計畫以台東本地植物或台灣原生植物為主,讓公園內植被能與後面卑南山的植生融在一起,希望讓公園重新回到卑南山的天然環境裡。即使是遊客服務中心等建築物,也是順著地形的設計,希望做出來的建築物與自然地形結合,而不是很突兀的。所以整個公園設計的基本態度是讓自然回復自然循環,沒有遺址的部分儘量種植樹木,讓她回復卑南山的原來地貌。卑南文化公園從開始規劃、建設至今已逾十年,植物度過無數颱風、豪雨、焚風,通過自然的試煉,一一茁壯,這裡復育的人工林(主要為原生種)現在生長茂盛,樹林裡有許多獨角仙、蝴蝶等各種昆蟲,鳥類已超過四十餘種,漸漸與後面的卑南山成為一體,成為台東的一體,後方的樹木高度也超過建築物屋頂,遊客服務中心經過十年已然隱沒在叢林中。公園人工建築物並非獨自跳出於四周環境,而是與原先的設計目標一致,跟自然結合在一起,甚至我們幻想這裡回復史前時代,有許多奔鹿、猴群跳躍在樹梢間,真到此時,公園應該方算完成。

我想最近完成的屏東三地門原住民部落設計也算是PARTIAL的設計。三地門傳統工藝傳承園區是與當地居民共同合作的作品,他們原來擅長歌唱、舞蹈、繪畫、木雕、石雕、編織、琉璃等等,藝術家、工藝家相當多。從事這工作時,如何把當地人才、素材合併,才是我們的挑戰與目標。整個構思與基本設計完成後,數度與當地區居民討論,由當地居民施工,我們只看基本的安全問題,與人最接觸的細部都交由當地居民參與。我們不是住在當地的人,沒有辦法做出當地人所能感知、提煉出來的東西,他們可以認同的價值,因此我們監工的態度只是守護。整個設計過程不是將設計者的個性表現出來,我們看到旁邊有許多失敗的例子,平地人一味想要表現平地的建築觀,而忽略在地人與土地的關係,以致於抹殺了原住民的設計能力。

連續的(LINKAGE)

意指連續、循環的、有關係的設計。其實,台灣現在環境最需要的是連續,人造的空間、歷史的空間、社會的空間都需要連續。在我們的工作中,常必須考慮連續的題目,好比水網、綠網、歷史的網絡,還有其他環境的聯繫等等。中冶在各種計畫中,提過無數次的水網、綠網,例如北投溫泉親水公園,利用一條河(北投溪)把這個環境的一體感以及北投溫泉鄉已經很薄弱的夢找回來,北投溫泉公園是新北投溫泉鄉共同的庭園。新竹護城河則是把歷史感找回來,護城河以前是以分隔城內、城外的方式保護城市內部的人,我們在設計護城河時,卻是利用這條水域把新竹市各個環境點連結起來,成為地區的自然環境軸,把歷史與環境連在一塊,一齊保護市民的生活環境。卑南文化公園與後山卑南山一樣是以綠把他們連成一體,讓史前時代的廣角風景融入現代人的生活當中,創造出一個時光隧道使現代人與史前時代的人相遇。我們所作的環境設計、景觀設計與一般的建築設計不同,複合的、活的、持續的歷史文化空間,還有大自然等等,都是我們的主要素材。在這裡一定會遇到生長、盛衰、變遷,不只是考慮現在也要考慮未來,並且不管願不願意,隨時都要對應這些問題,在這些條件中格鬥。依循舊的價值觀,產生刻意的、被操作的空間是淺薄的設計,對環境將造成很多的後遺症。我們要設計經過時間磨練還是可以繼續使用的環境作品,隨著環境次地產生變化、隨著樹木的成長而成長,這樣的考慮就是所謂時間的設計,是我們面臨最頭痛的問題。也就是說,舊的,而又是新的,是所有設計思考必須面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