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引言

科學

【類別最新出版】
小蟲大哉問:自然生態的科學探察與人文思考
未來自然史:生物法則所揭示的人類命運
有點噁的科學:尷尬又失控的生理現象
衝破慣性:善用分子心理行為法,治好你的3分鐘熱度
被蒙蔽的視野:科學全球發展史的真貌


未來自然史:生物法則所揭示的人類命運(WSA1006)
A Nature History Of The Future: What the Laws of Biology Tell Us About the Destiny of the Human Spec

類別: 自然‧科普‧數理>科學
叢書系列:福智文化
作者:羅伯‧唐恩
       Rob Dunn
出版社:福智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09月08日
定價:600 元
售價:474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36頁
ISBN:9786269720644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引言



  引言

  我成長過程中聽過許多河流的故事。故事中,人類會與河流對抗,而勝利的總是河流。

  我童年時,河流就是密西西比河與其支流。我在密西根州長大,但祖父的家族是來自密西西比州的格林維爾鎮(Greenville)。祖父小時候,格林維爾是位於土堤後方的古氾濫平原,當初建造土堤,是為了擋住密西西比河。這條河能吞沒船隻,也可以吞沒小男孩,而大約在我祖父九歲時,密西西比河吞沒整座小鎮。河流把房屋往下沖,還把牛群拉走,導致牛被頸上的牽繩勒死。溺斃的人數以百計,之後,格林維爾鎮和過去再也不同。

  1927年的大洪水似乎是需要解釋的災難。不同的人說起這檔事,詮釋就不同。有一種說法是責怪河流西岸的阿肯色州的「紳士」,這兩州彼此相鄰,中間以密西西比河分隔。若擋住河流的土堤是在密西西比州這邊潰堤,河水會淹沒密西西比州,阿肯色州則可逃過一劫——這次大洪水就是這情況。因此有人在沒有任何證據下,指稱一群阿肯色州的紳士搭船過河,以炸藥在土堤上炸了個洞,導致洪水淹沒格林維爾。其他的解釋則說,大洪水是因為憤怒的上帝降下懲罰。神要復仇時,就喜歡以洪水和瘟疫當作手段,這種說法最早的版本可追溯回蘇美人。在我最常聽到的故事版本中會提到河水水位太高,導致土堤冒泡,之後液化。有時在重述這場洪水時,會提到有個男孩看到土堤有地方開始液化,遂趕緊通知鎮上的居民,這男孩正是我的祖父。

  最接近格林維爾洪災真相的故事,則說這是人類想掌控河流的企圖所造成。河流在本質上就會在河岸後方蜿蜒,鑿出新河道,穿越大地。然而自古至今,曲折的河流始終對在河邊附近興建的房屋不利,遑論對城市有威脅。自古至今,河流沿岸都不適合興建大型港口。在大洪水之前幾年,居住在河流沿岸的居民砸下龐大金額興建土堤,避免河流拐彎。過去由時間、物理與機率掌控的河道,如今變成人工掌控。當時的人會說河流經過人類「馴化」、「掌控」,甚至「文明化」,因此城市可以發展,累積財富。馴化河流的過程是帶著驕傲感來執行,有時甚至帶著高傲之心。這種傲慢與人定勝天的信念有關,能讓大自然更接近人類的設計。

  數百萬年來,密西西比河年年氾濫,淹沒河邊地勢平坦的平原。河流一如以往,在各個方向移動時,會創造出新棲地,甚至新土地。正如艾米塔?葛旭(Amitav  Ghosh)在《大紊亂》(The  Great  Derangement)中寫到的恆河三角洲:「河水與淤泥的流動之快,原本於深時尺度展開的地質過程,在這裡可逐週與逐月追蹤。」舉例來說,路易斯安納州的地質就是密西西比河在古代移動所造成的,這條河流排乾大陸的水,而路易斯安納州就位於這條河的河口。

  樹木的演化仰賴河流的氾濫與移動,草也是。魚類會仰賴密西西比河流域的豐沛水勢,成為其自然生死循環的一部分。密西西比河沿岸的原住民會依照這循環來耕種、準備糧秣與安排節慶,並在地勢夠高的地方建立聚落,在必要時能躲避洪水。大自然與美洲原住民都會以合作的方式來回應這條河流,善用無可避免的季節與事件優勢。但是在工業化初期,人們得仰賴密西西比河,展開大規模商業運輸,這運輸無法等候大自然,也無法受季節性與緩慢移動的打斷。美國工業化初期需要船隻以固定時間表運行,因此城市(亦即航運貨物的終點站)會盡量接近這條河。工業化需要這條河保持一致性,不能只是可預測而已。

  人類想讓這條河保持一致性的嘗試,就是試圖擴大掌控領域,把這條河納入掌控範圍。人們談到河岸時,好像把它類比為水管,水會從中流過,因此可將水重新導向、放慢與加速,甚至停止。這種對河流的觀點帶來諸多後果,也淹沒了我祖父的家園。這條河流自古至今依然狂野,無論我們如何干預,仍像美國詩人阿奇?蘭道夫?阿門斯(A.  R.  Ammons,1926-2001)所稱,將會「隨著流動,保持故我」。
即使密西西比河如今受到更多限制,它仍將三不五時繼續吞食船隻、小男孩與農場。這條河會淹沒城鎮,一旦發生這情況時,我們或多或少會覺得驚訝。由於氣候變遷,洪水將日益嚴重。這條河的掠奪行為,提醒我們大自然會吞沒人類想逃脫、對抗或主宰自然的嘗試。從這觀點來看,密西西比河宛如生命之河,我們是其中的一部分。企圖掌控密西西比河,恰好暗喻著我們企圖掌控整體自然,尤其是掌控生命。

  在想像未來時,我們往往會想像自己位於科技生態系統,這生態系統充斥著機器人、電子裝置與虛擬實境。這樣的未來閃閃發光,科技進步。這樣的未來是數位的,由0與1構成,充滿電力與看不見的連結。這樣的未來——自動化與人工智慧——危機正如諸多新書指出,來自於我們自己的發明。我們會先思考下一個該會出現什麼,事後才思考大自然,彷彿自然只是基因轉殖的盆栽,放在未開啟的一扇窗後方。在描述這樣的未來時,幾乎連不屬於人類的生命都不提,除非是在遙遠的農場(由機器人照料)或在室內花園。

  在我們想像的未來,彷彿唯一活生生的主角就是我們人類。我們集體設法簡化這充滿生命的世界,讓它為我們服務,把這世界放在我們的約束中,由我們的力量完全掌握,也導致我們幾乎無視於這樣的世界。我們在人類文明與其他生命之間樹立起土堤,這土堤是錯誤之舉,因為它不可能把生物擋在外頭,也因為在嘗試達到這樣的情境時,我們也會付出代價。從我們在自然界的地位、所知的自然法則,及人類與自然界其他部分的關係等規則來看,這都是錯誤。
在求學階段,學校會教我們一些自然法則。舉幾個例子吧,我們會學到地球引力、慣性與熵。但大自然的法則不止於此。從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開始,生物學家發現細胞、身體、生態系統,甚至心智的運動定律,而這些法則正如強納森?溫納(Jonathan  Weiner,譯註:1953年出生的美國科普作家)所言:「就像物理學家提出的地球運動法則一樣單純、一樣普世共通。」如果要理解眼前的未來,就必須把這些生物法則放在內心的首要地位。本書要談論的就是這些法則,以及這些法則訴說了何種未來自然史的訊息。

  生物自然的法則中,有一部分是生態學法則,也就是我最常研究的範圍。最有用的生態學法則(以及生物地理學、宏觀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等相關領域)是普世共通的,和物理學定律一樣。這些大自然的生物法則和物理學定律一樣,能讓我們進行預測。然而物理學家已指出,這些法則比物理定律更有侷限性,只適用於小小一隅,亦即我們確知宇宙中有生命存在的部分。不過,任何牽涉到我們的故事,就是牽涉到生物,因此就我們所及,這些法則是普世共通的。

 
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