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醫療保健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作 者 作 品

健康活下去:長壽.睡眠.飲食.醫療的身體革命
不懂睡眠就失眠:睡太多或睡太少,你都正在謀殺自己
七葷八素,你都吃錯了:揭開與健康、疾病相關的飲食祕辛

醫療保健

【類別最新出版】
親人罹癌,先別慌
早上斷食,九成的毛病都會消失!(增訂版)
肌膚算病【望診護膚篇】:三代中醫教你從皮膚解讀體質密碼,對症調理、控熱排毒,養出不老好膚質!
我不餓,但我就是想吃:21天計畫打破假性飢餓與自責愧疚的迴圈,鬆綁你的飲食焦慮
憂鬱不只是藍色:用德國心身醫學走出身心困境


太陽醫生:更免疫、更年輕、更聰明、更長壽、更苗條的陽光療法(CS00166)

類別: 醫療保健
叢書系列:身體文化
作者:林慶旺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1年06月11日
定價:320 元
售價:253 元(約79折)
開本:18開/平裝/232頁
ISBN:9789571389769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第一章 宇宙的主宰者太陽


「凡是有太陽光的地方,就存在太陽崇拜。」──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博內特·泰勒爵士(Sir Edward Burnett Tylor,1832年~1917年)


人類最早的治病靈丹太陽光


人類最早塑造的神是太陽神,最早的崇拜是太陽崇拜。中國、印度、埃及、希臘和南美的馬雅等眾多古文明,都有崇拜太陽的傳統,這種崇拜在上古時期相當普遍。被世人稱為人類學之父的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博內特·泰勒爵士(Sir Edward Burnett Tylor)曾說:「凡是有太陽照耀的地方,均有太陽崇拜存在。」


自古以?,人們一直用各種各樣的形式尊崇太陽。許多古文明把太陽尊為唯一的上帝,崇尚武力的亞述人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們認為陽光的照射使他們成為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民族。古埃及人在室?使用不同?色的玻璃,讓太陽光透過不同色澤的玻璃照射人們的身體,他們深信如此可以治療疾病。


古希臘人認為,曝曬陽光是保持健康的好方法,因而在高山上建造日光浴城,利用紫外線治療肺?核。同時古代人的農耕生產,特別是稻作生產,對陽光的需求尤其強烈,希望多得到太陽的光和熱,讓人們飽食終日永保健康,自然而然就對太陽產生了敬畏的心裡,觸發了崇拜太陽的衝動。


古人崇拜太陽,必然會仔?觀察太陽,研究太陽的運行。黎明時分,太陽升起,光芒四射,自然界一片生機、活力。黃昏時太陽落下,光芒被遮,黑夜降臨,自然界一片死寂。宇宙萬物就是在太陽的升與降之間變化?,自然而然地太陽就成為宇宙的主宰者。


不管是狩獵時代、農耕時代,當東方泛白,曙光乍現,古人就外出狩獵和耕作,整個白天都在太陽光的曝曬下勞動筋骨,傍晚太陽西下之後,隨即返回洞穴、草屋,點燃篝火休養生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完全配合太陽的運行,也就是晝夜節律來生活作息。可想而知,那個年代的人 ,應該沒有所謂的睡眠障礙,甚至是失眠問題。


5000年前,古埃及、印度和中國已經開始利用太陽光治療或輔助治療一些疾病。西元前約3000年,古埃及人第一個發現太陽光對人體有好處。西元前1500年的印度醫學文獻,描述了一種將草藥與自然陽光結合起來的療法,以治療無色素的皮膚區域。經過遠古時代不斷的積累,2500多年之前, 古希臘偉大的醫學家與哲學家帕門尼德斯(Parmenides)說: 「給我一個曝曬陽光,讓身體發熱的機會,我可以治癒一切的疾病。」


古希臘人認識到太陽能量對生命與健康相當重要,他們把「醫療之神」的桂冠戴在太陽神阿波羅(Apollo)的頭上。「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公元前460年~前370年)在《希波克拉底誓言》(Hippocratic Oath)的第一句就提到:「我以醫神阿波羅及諸神的名義起誓。」希波克拉底還說:「醫學生應該研究季節氣候對病人身心的影響。」


希波克拉底和羅馬帝國皇帝朱利安(Julian)的私人醫生奧里巴修斯(Oribasius),用太陽光治療疾病,包括治療水腫以及腹部和腎臟的疾病。希波克拉底在他的出生地希臘愛琴海的科斯島(Kos)創建了健康大寺院,正式把日光療法用於醫療,並加以說明:


「陽光的光和熱可以對所有的創傷、尤其是暴露的骨折、破傷風有療效。」


「若期待筋骨強壯的話,日光浴是絕對有必要的,且春夏秋冬曝曬陽光時,必需是陽光直曬,但身體虛弱的人,一定要注意夏季不可過度曝曬,曝曬時主要是曬背部。」


「脂肪性肥胖的人,盡量赤身裸體曝曬陽光。」


「人在40歲~60歲之間最容易發生中風,發生黃疸的時候,如果肝變硬,那麼預後是不良的。人死亡前,指甲發黑,手腳發冷,嘴唇發青,鼻子變尖,眼窩深陷,眼睛模糊,太陽穴下凹,耳朵發冷內縮以及耳垂扭曲變形,臉部皮膚乾硬緊繃,臉色蒼白或晦暗,太陽光對這些病症都有預防的效果。」其中對垂危病人面容的具體描述,被後人稱為「希波克拉底面容 」(Hippocrate face)。


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Herodotus,公元前484年~425年)被稱為「歷史之父」,是世界上第一位歷史學家,就曾指出日光浴療法( heliotherapy) 在幫助病人恢復健康方面所發揮的作用。此外,希羅多德調查了公元前525年參加過埃及和希臘戰爭的死者的遺骨,發現埃及人的頭骨很硬,即使用石頭敲擊也幾乎不會出現裂痕,禿頭的情況很少。然而,希臘人的頭骨只要用小石塊敲擊,就很容易出現裂痕甚至穿孔,而且禿頭的情況也很普遍。他解釋出現這種差異的病因是,埃及人喜歡戶外生活,平時不戴帽子,沐浴陽光的機會多,而希臘人喜歡呆在屋裡,即使外出也戴著帽子,沐浴陽光的機會較少。


2500年前的古希臘雅典,西方哲學的奠基者蘇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前399年)有一位弟子安提斯泰尼(Antisthenes),被公認為犬儒主義的創始人,犬儒(cynicism )一詞,簡單地說就是「像狗一樣的知識分子」,他們宛如是希臘版丐幫,袒胸露乳,披著麻袋,赤足而行,乞討為生,住在木桶中。但最著名的犬儒主義者是安提斯泰尼的弟子第歐根尼(Diogenes),第歐根尼將犬儒學派發揚光大且紅極一時。犬儒學派趣聞軼事很多,他們直接透過自身的行為方式,向世人傳播自己的哲學思想。


第歐根尼和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有這麼一段軼事流傳千古:有一天,亞歷山大在名流群臣的簇擁下,降尊臨卑來到了居住在木桶中的哲學怪人第歐根尼面前,當時第歐根尼正裸露上半身坐在破木桶裡曝曬太陽光。亞歷山大上前自我介紹:「嗨,你好,我是國王亞歷山大,請問我能為你做點什麼?我保證會兌現你的願望。」然而,第歐根尼卻對亞歷山大大帝的權勢不屑一顧,他回答說:「嗯,麻煩你走開點,別擋住我的陽光。」偉大的亞歷山大大帝頓時覺得自己相形見絀,亞歷山大大帝後來說:「我若不是亞歷山大,我寧願是第歐根尼。」事實上,在第歐根尼的眼裡看來,權力、財富不過是過眼雲煙,只有陽光才是永恆。


西元652年,被華人譽為「藥王」、「醫神」的中國唐朝孫思邈在《千金方》初生出腹論提到:「宜時見風日,若都不見風,則令肌膚脆?,便易中傷。皆當以故絮衣之,勿用新綿也。凡天和暖無風之時,令母將兒於日中嬉戲,數見風日,則血凝氣剛,肌肉牢密,堪耐風寒,不致疾病。」由此可知,在當時就已經發現陽光對於預防疾病的功效。


1816年,被稱為「護士之母」的英國佛羅倫斯·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把參加過克里米亞戰爭的受傷人員抬到屋外,利用太陽光療傷,發現療效不錯。1858 年,她回到英國之後,靠戰爭體驗帶給她的啟示,積極改善倫敦醫院病房的採光設施。1877 年,英國科學家唐斯·布朗(Dutch Downs Brown)利用陽光的紫外線照射,進行殺滅枯草桿菌 (Bacillus subtilis)、芽孢菌 (Bacillus)的實驗,證實陽光具有殺菌能力。


1883年,丹麥醫生尼爾斯·黎貝里·芬森 (Niels Ryberg Finsen)是世界上第一個設計了和太陽光線一樣,可以發射連續光譜的碳弧燈的人,他用碳弧燈來治療病人取得了預想的效果。1893 年,尼爾斯·黎貝里·芬森利用光線治療天花的實驗首次獲得成功,實驗的結果表明:光譜中不同性質的光線對人機體的作用各不相同。光譜中高折射的紫端光線(紫外線),使天花病人皮膚起水泡、發高燒,而光譜的另一端低折射的紅外線則促進天花痊癒。因此,利用紅外線照射治療天花病人的面部,就能夠保護他們的面容完整。從這一實驗中,他還發現有些光線具有較強殺菌功能。


1895年,他利用陽光治療尋常性狼瘡及皮膚病獲得成功,為尋常性狼瘡患者重新帶來了生命的希望,因而獲得1903年諾貝爾醫學獎,是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臨床醫生,被後人稱為「紫外線治療之父」。


芬森在丹麥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醫學院就學期間,就開始關注太陽光對生命和健康的影響,因為他罹患尼曼匹克症(Niemann-Pick disease)這是一種脂質代謝異常的遺傳疾病,過量的脂類累積於病人的肝臟、腎臟、脾臟、骨髓等,甚至腦部,而造成這些器官的病變,一直想知道陽光對他的病情是否有幫助。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發現一隻喜歡曬太陽的野狗好像在利用陽光治療身上的皮膚病,難道陽光中有什麼人類所不知道的東西存在嗎? 這種東西對人體也有益處嗎? 腦中浮現一連串的疑問?於是,他也開始曬太陽,神奇的是病情竟然開始好轉,芬森開始專心研究太陽光對人體的影響。他發現陽光中不同波長的光線,對身體的影響也各不相同。太陽光譜中的藍光、紫光以及紫外線等高折射率的光(又稱為化學性光線,波長很短),雖然有較強的殺菌作用,但穿透能力?,容易刺激、傷害身體的器官組織,尤其是皮膚,而太陽光譜中低折射率的紅光和紅外線屬於熱射線(波長較長),能夠產生比較明顯的熱效應。


因結核病(Tuberculosis,又稱TB)的研究獲得1905 年諾貝爾醫學獎的「細菌學之父」德國著名細菌學家羅伯特.柯霍(Robert Koch)發現,太陽光對引起肺結核的結核桿菌(tubercle bacillus)具有絕對的殺傷力。


1928年,德國化學家阿道夫·溫道斯(Adolf Windaus)因其在膽固醇領域的研究成果,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阿道夫·溫道斯發現,膽固醇可以經幾個步驟後轉化為維生素D3。膽固醇最早是從膽結石中提煉出來的,它是一種不飽和化合物,在整個人體中都存在,分子中包含27個碳原子、46個氫原子、1個氧原子。它在自然界中普遍被發現,它的單一醇類,在某種程度上,能夠酯化(esterify)為不同的脂肪酸。雖然它大量集中在腦部,但在人類血清中發現的含量展現出很大的不同。高含量的膽固醇會匯集在肝臟中並造成損害。溫道斯之後證明了類固醇與維生素D的關係,他用波長248奈米(nm)~313奈米( nm)的紫外線,照射麥角固醇(Ergosterol,又稱為麥角甾醇)得到了維生素D。麥角固醇是從真菌類 ( Fungi )酵母與麥角菌(Clavicepspurpurea )中發現的一種植物固醇 (phytosterol),在紫外線照射下可被轉化為維生素D2。它是酵母和真菌細胞膜的組成部分,功能與動物細胞膜中的膽固醇相同。對於素食者來說,麥角固醇是唯一的維生素D食物來源。1937年,溫道斯發現動物的皮膚裡有7-去氫膽固醇(7-dehydrocholesterol)。而陽光裡的紫外線照射到我們的皮膚時,就會把7-去氫膽固醇轉化成維他命D。


1937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匈牙利生化學家森特·吉爾吉(Szent Gyorgyi)指出,我們人體所有的能量都源自太陽的光線。當太陽光照射到人體器官細胞,會刺激人體器官細胞產生動能,促進細胞新陳代謝的生化反應,活化與代謝相關的酵素或是荷爾蒙,由此可見太陽光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

 
內文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