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醫療保健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前言 走一條簡單的健康之路
第一章 為什麼人可以當自己的醫生

作 者 作 品

自然律例──地瓜餐創始人的養生之道【十週年增訂版】

醫療保健

【類別最新出版】
早上斷食,九成的毛病都會消失!(增訂版)
肌膚算病【望診護膚篇】:三代中醫教你從皮膚解讀體質密碼,對症調理、控熱排毒,養出不老好膚質!
我不餓,但我就是想吃:21天計畫打破假性飢餓與自責愧疚的迴圈,鬆綁你的飲食焦慮
憂鬱不只是藍色:用德國心身醫學走出身心困境
一輩子的好視力:只有眼科醫生才知道,保持好視力的50個習慣


用自然律例,做自己的醫生(VHL0008)

類別: 醫療保健
叢書系列:CARE
作者:陳堅真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4年03月21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40頁
ISBN:9789571359168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前言 走一條簡單的健康之路 第一章 為什麼人可以當自己的醫生



  第一章 為什麼人可以當自己的醫生

1-1人類具有自我治療的本能
長期以來,人們都倚賴醫生來告訴我們身體狀況究竟如何,也靠醫生幫我們解決病症。有時,醫生還得用看起來很複雜的儀器做各種測試,以便得到資訊、做進一步的病症處理。事實上,人對身體的所有感覺自己最清楚。生病時,自己最知道哪裡不舒服,醫師則必須根據你的描述和各種檢查來判斷如何治療,而醫師的治療是否有效,也只有病人自己最了解。
所有的動物包括人,都有自我療癒的本能,當貓、狗等動物覺得不舒服,牠們會從大自然中尋找自我治療的植物,那是與生俱來的求生本能。例如,貓習慣用舌頭整理身上的毛,可是也因此不知不覺中吃下許多毛,長期在體內累積成毛團,導致腸道阻塞,影響消化功能,當貓感覺到自己的腸胃道阻塞,牠會找貓草(長得像薄荷,又稱貓薄荷)來吃,貓草可當作催吐劑,幫助貓清理腸胃、排出體內毛團。而養過狗的人一定也見過狗腸胃不舒服時,自己找草吃來「催吐」出腸胃裡的食物。
其實人本來也有自己尋找治病草藥的能力,小時候我住在高雄,因為常常咳嗽,家裡又沒有錢看病,那時的高雄還沒有這麼多高樓大廈,我的母親會帶我去採肺炎草,還告訴我這種草藥的功用與使用方法,現在我才了解,這就是醫療知識的傳承,幼年的我當時卻看不起媽媽傳給我的這些知識。
你可能會問,現代都市裡哪裡能找草藥呢?我有一位學員住在臺北市公館附近,她只要走進臺大校園,隨處可見鬼針草和酢漿草。鬼針草可清熱解毒,是治肝病的藥材之一;酢漿草則解熱利尿。記得以前夏天時,家裡常將桑葉和冬瓜糖一起煮來喝,用來祛熱。老一輩的人感冒了,大都會到青草藥店買鳳尾蕨煮來喝。現代人因為不知道或沒有傳承,所以不知道在都市中也能找到藥草,這些植物其實就在周遭,只要有基本認識,俯拾皆良藥。縱使沒有醫生,人還是有辦法從環境中找到草藥。
我先生的祖母住在偏僻的山村,結婚後一個人照顧整個家族,早年交通不便、經濟困苦,家裡有人生病時,找不到醫生看病,她只好自己往深山裡採草藥或就近找尋治病的資源。
古時候多數人沒有醫療知識,都靠上一代將治病的方法傳承下來,或常常靠求生存的本能尋求治療方法,上古時代神農氏嚐百草,就是透過不斷親身嘗試,找到植物「致病」或「治病」的特性。
既然人對自己的感覺最清楚,為何絕大多數人生了病,還是要去看醫生?那是因為我們從小被教導要相信專業,因此當有病痛時就去找醫生,認為醫生、醫院、藥才能治療我們的疾病。很多社會上的高知識份子,專業能力很好,一旦生病卻陷入恐慌,不知道如何治療自己的病,只能求助醫生。
其實,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醫院是家裡;最好的藥是當季盛產的食物!
人體本來就有自然的新陳代謝機制,運用這個機制,疾病自然就好得快。人體的皮膚細胞二十八天會代謝一次,肝臟細胞六十天,肺臟細胞九十天,血液細胞一二○天各會代謝一次。給予正確的養分與休息,各部位的細胞就會在上述時間內做新舊替換。
因此,按照這個機制,運用自然律例飲食與作息的方式,四個月就可以讓疾病好轉五成以上,因為四個月內皮膚已經代謝四次了,不需要做人為的去角質,就會自然變得細緻光滑。而肝系統疾病,例如肝腫瘤、乳癌、高血壓、神經官能症、眼疾等疾病,在六十天內會好轉,腫瘤也會縮小;肺系統疾病,例如肺癌、鼻咽癌、氣喘等則需要九十天;血液細胞疾病需要的時間較久,但新陳代謝一次也只要一二○天就能好轉。因此只要每天觀察自己,給自己四個月的時間(甚至不需四個月),康復不會是一條漫漫長路。
所謂「醫食同源」,食用當季盛產的食物是最好、也最經濟實惠的藥方,可以有效療癒身體病痛。如果我們了解自己的體質、認識食物的屬性、正確地運用,這些就是正確的藥劑,因此也可以說,所有的食物都是藥。

1-2為什麼人會生病
疾病是祝福,不是懲罰。許多人在罹患疾病時,會猜想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才會疾病纏身。其實換個角度想,人可以透過疾病了解自己,補足應知而未知的、修正應做而未做到的事,也就是改變飲食、作息及思惟。唯一能夠改變飲食、作息、思惟的是自己,不是醫生,所以我認為疾病是祝福,而最大的祝福是讓我們可以認識自己,當自己的醫生!
1.    飲食
不吃早餐:現代人往往睡得晚,平日早上趕著上班,往往吃個三明治或乾脆不吃;假日則睡到中午起來吃午餐。其實早餐對健康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七點以前吃早餐,可以吸收食物養分的九○%,此後依時間遞延,養分吸收也跟著遞減,到了中午十二點吃,只能吸收四○%的養分。
只要腸胃吸收達到九○%,疾病就可以改善,因此自然律例提倡靠養分的快速吸收來改善疾病。相反的,越晚吃早餐,吸收越慢,對疾病的改善也越慢。當然也不是越早吃越好,而是日出升起開始吃才有效,因為早上太陽升起,身體開始接受光合作用,這時候的吸收能力最強。

跟著大眾流行吃:人們往往是按照個人喜好、認知,或遵照營養師提供的方式選擇飲食,正確方式應為按照自己的體質選擇飲食。例如,許多人因為宗教或健康理由選擇吃素,但若屬於寒性體質,卻只一味選擇吃素,而不去辨識食物屬性,食用太多寒性食物,反而會導致體質更寒,長期下來容易發生肝功能方面問題。
另外,現代人流行吃糙米飯,認為比吃白米還健康,但若一個人長期拉肚子,表示他的腸絨毛已經損害嚴重,如果還吃糙米飯,只會讓問題雪上加霜。正確的觀念應該是寒性體質、大便不成形的人吃白米;熱性體質、便祕的人吃糙米飯。
坊間常將食物分成好或不好、健康或不健康,其實不根據自己的體質飲食,再好與健康的食物也只會造成反效果。除此之外,一般人認為不好的食物,在某些情況下反而有益,例如我們常講吃甜食不好,容易發胖,但若出於情緒上的需要,攝取甜食反而有好處,像憂鬱症患者吃甜食,有助於緩和情緒。事實上,飲食不僅要考慮身體的需要,也要考慮情緒的需要。

怕胖,少吃米飯:如果一個人一天需要一千八百卡熱量,那澱粉質應該占一半,約九百卡才能有足夠能量,幫助體內吸收食物中的養分,如果澱粉質攝取不足,吃下再多養分,身體也無法有效吸收。澱粉質也有調理脾胃的效果,在中醫理論中,脾胃具有運化水濕的功能。澱粉質足夠可以潤腸,幫助排泄。
另外,澱粉質也會因為食物來源的不同,產生不同效果。我有一個學員過去早餐都吃麵包,卻出現便祕症狀,當她早餐改吃白米飯後,便祕就有改善,原因在於麵包是經過烘焙,比較乾,消化進入大腸裡頭會吸收水分;相反的,白米經過人體消化後,會將身體多餘的水分自體外代謝出,減少水腫。

只吃自己想吃的,而不是吃身體需要的:一個人在身體健康時,只吃他想吃的食物,不會考慮這食物吃下去對身體好不好,長期累積就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我們也常常為了順從或討好病人,提供他想吃的食物。像我的母親當初被醫生診斷出只剩半年壽命,我跟她說每天都要吃地瓜飯,搭配兩種蔬菜、一種水果,但她認為自己只剩半年,不想再吃地瓜,要求家人要輪流帶她上館子吃飯,也不按照自己的體質選擇食物,放任的結果就讓病情加速惡化,最後不幸過世了。

一餐攝取多種蛋白質:人體對不同蛋白質的消化時間不一,如果「劈腿」,一餐同時吃了魚、肉、蛋等多種蛋白質,會造成腸胃負擔。尤其是肝腎功能不好的人,建議一餐攝取單種蛋白質,以保護肝腎功能。

吃過多劣質蛋白質:蛋白質烹調方式有優劣之分,優質蛋白質指未經長時間烹調或加工製成的產品,一般可在兩個小時內消化完,例如用水汆燙的肉等;劣質蛋白質則是經過高溫、長時間處理過(如油炸、滷),進入人體後,消化時間會超過兩個小時以上至三十六小時。
一般人以為豆漿、豆乾等是很好的植物蛋白質,事實上,豆類加工製品經過長時間烹調,屬於劣質蛋白質。人體能夠從劣質蛋白質食物中吸收的蛋白質只有一○%,以市售豆漿為例,每一百毫升的豆漿約只有四公克的蛋白質,而真正能被人體吸收的只有○‧四公克。根據研究,人體的蛋白質需要量,一公斤體重約需○‧七五公克,也就是體重六十公斤的人,每天需四十五公克蛋白質,換算下來等於一天要喝十一公升的豆漿!而豆乾的處理時間又比豆漿更長,這種蛋白質人體更不易吸收。

飯後喝湯、吃甜點:一般而言,只要是在適量範圍內,正常人可以在飯後喝湯與吃甜點,但如果有胃下垂的人,飯後喝湯會更不舒服;胃酸過多的人飯後吃甜點,胃酸分泌會更多,也會有胃酸逆流現象。所以有以上這些症狀的人,建議改成飯前喝湯,吃甜點。

吃錯油:很多人都以為植物油才有益健康,動物油是不好的,事實上,應根據個人體質攝取油脂。例如,有脂肪肝的人應多攝取植物性油脂,不宜再攝取動物性油脂。體脂過多,應少吃動物性油脂,較適用植物油;體脂不足的人,最好適量攝取植物油與動物油,比例則看個人體質而定,如果體質偏寒,則可多吃動物油。另外動物油可耐高溫,可用來煎炸;植物油多用來涼拌。

吃變質食物而不自知:雖然澱粉質與蛋白質可提供身體所需養分,但高溫會導致食物產生黃麴毒素。黃麴毒素是由黴菌所分泌的一種毒素,會損害肝功能。臺灣因氣候濕熱,是黃麴毒素的溫床,尢其夏天氣溫往往高於攝氏三十度,黃麴毒素也會更活躍。在氣候乾燥的北方,就比較不會有黃麴毒素的問題。
含澱粉質與蛋白質的食物,例如麥類、豆類、堅果類在攝氏三十~六十度內特別容易產生黃麴毒素。另外黃麴毒素也會存在於不新鮮、腐爛,過期的食物中。例如蘋果、葡萄等水果,剛採收下來時不會產生黃麴毒素,但擺放時間超過三天後就會慢慢變質,產生黃麴毒素。
以前的人會用鹽或糖醃製食物,不僅可以保存食物,也能抑制黃麴毒素,但如果用量不夠,加上氣溫過高,任何食物都會產生黃麴毒素,要避免吃到黃麴毒素,最好是趁食物還新鮮時趕緊食用,或是注意保存溫度,加以冷藏或冷凍。
雖然超市都有冷藏或冷凍處理,但很多蔬菜有噴灑農藥,採收前揮發不完全,再加上超市蔬菜大多有包裝,使得農藥不易揮發,所以我偏好到傳統市場買菜。一般而言,農藥在高溫下揮發較快、陽光中的紫外線也會破壞農藥,空氣中的氧也會與農藥產生氧化反應,有助分解農藥。因此我喜歡在上午十點以後、甚至是十一點到傳統市場買菜,不僅新鮮度沒有差太多,菜販也會因為快收市算便宜一點,真是「一兼二顧,摸蜆仔兼洗褲」。我自己種的菜要煮之前才會採收,其餘的讓它自然生長或凋零,可說是有個天然大冰箱。

喝冷酒:人們總是愛在炎熱夏天來一瓶透心涼的啤酒,但冷酒容易傷身,酒裡含有大量酒精,如果要喝酒應該先煮過,減少酒精攝取。中國人以前也有煮酒的習慣,日本人喝清酒也會加溫,歐洲人也會把葡萄酒搭配果乾加熱飲用。如果是體寒的人,只要將酒煮過,適量地喝對身體有益。根據每個人體質不同,一次攝取量約為一~一百CC。

2.    作息
錯誤的運動:一般人對運動的認知常是錯誤的,認為運動一定要累得氣喘如牛才有功效,其實不當的運動或激烈的有氧運動反而會造成身體代謝功能變差或缺氧,例如癌症患者其實不適合長時間慢跑,運動時間建議約為每次二十分鐘內的緩和運動,才可以真正帶氧。
透過簡單的帶氧運動可以提高身體含氧量,帶氧運動是指運動方式不拘,而能夠提高心律一○~二○%的運動,例如本身每分鐘心跳七十下,則進行簡單的健走或跑步後,心律達到七十七~八十四下,讓將氧氣循環到末梢,進而帶動全身血液流動,就達到帶氧效果。我之前得到乳癌時,因為體力不好,氣功對我而言也是高耗氧運動,所以就選擇簡易帶氧運動。將重點放在有效果的方向與動作上,就能事半功倍。

簡單帶氧運動:
如意手
雙手自然前伸,自然屈於胸前,緊握手指,緊併腳趾。然後用力撐開手指腳趾,如此數次。指頭能將氧氣帶到肢體末梢,活絡肢體並帶動血液循環。

祥龍展臂
起式:身體前傾下彎至額頭碰腳尖,停留數秒後,利用脊椎的力量帶動頭部和身體緩緩往身體外側漸漸而上,搭配雙眼往上看直到成抬頭姿勢。
復式:頭部往前傾至下巴靠近到腳尖,停留數秒後,利用脊椎的力量帶動頭部和身體緩緩往身體內側縮回,漸漸向上,直到頭部回到起式。整脊造血,將氧氣帶到脊椎,促進全身血液循環。

第二章
如何當自己的醫生【飲食、作息篇】
【飲食篇】
2-1了解自己的體質
很多人生病以後,照著醫生指示做,還是無法馬上痊癒,尤其癌症病人吃那麼多苦頭,還不一定可以成功。但是按著自然律例,疾病可以很快好。其實當自己的醫生並不難,先從了解自己的體質開始,改變飲食與作息習慣。
每個人的體質來自遺傳、並受後天飲食、作息和環境影響,有的人先天體質好,錯誤飲食或作息危害身體的時間較慢;如果體質不好,錯誤飲食作息影響身體的速度會加快。不只每個人體質有不同,還會因每餐或每天體質有不同變化,可參照「體質評量表」找出自己屬於哪一型體質,還不了解自己體質的人,一開始可以每天做體質量表,直到了解並掌握自己體質後,再依個人體質屬性選擇適合的食物。一般而言,體質可分為正常體質與不良體質:
1.    正常體質:此類型的人陰陽平衡且協調,體質沒有明顯偏寒或燥熱性。先天良好,後天也調養得當。氣血平盛流暢、抵抗力強、身體各項功能平衡且協調。
2.    不良體質:
偏寒性體質:畏寒怕冷、手腳冰冷、喜好熱食;容易疲勞、無力且精神差;不容易口渴,同時會有腹瀉情況;如果是女性則生理期常延遲。適合吃溫、熱性食物。
偏濕性體質:身體內濕氣較重、水分比較多、容易浮腫、腹瀉、筋骨痠痛、下痢、多痰、嘔氣。適合吃平性、可以祛除濕氣的食物,例如薏仁、綠豆。
偏熱性體質:容易口乾舌燥、上火或發炎、喜好冷食;容易長痘子、嘴破和口渴;尿量少但顏色偏黃;女性則生理期常提早。適合吃平、涼、寒性食物。
偏燥性體質:身體容易缺水、口渴、體型偏乾瘦;容易便祕、乾咳無痰;女性月經量少。適合吃平、涼、寒性食物。

當然不是每個人的體質只有一種,也有人是以上各種的混合,例如,濕寒、濕熱、寒熱夾雜等,此時應該透過自我判斷,搭配適合的屬性食物來滿足需求。透過每天做體質評量表,約三週後就可以確切掌握自己的體質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