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自序
書摘

作 者 作 品

台灣紀事(上):台灣歷史上的今天
台灣紀事(下):台灣歷史上的今天
台灣金言玉語:台灣諺語淺釋(1)
台灣警世良言:台灣諺語淺釋(2)
台灣好言吉句:台灣諺語淺釋(3)
台灣俗語真言:台灣諺語淺釋(4)
台灣雅言巧語:台灣諺語淺釋(5)
台灣土話心語:台灣諺語淺釋(6)
台灣醒世智言:台灣諺語淺釋(7)
台灣勸世嘉言:台灣諺語淺釋(9)

中文

【類別最新出版】
尋找故事開始的地方:故事點石成金30法,人人都能創造自己的成名作
蔡淇華故事法+寫作法套組:《尋找故事開始的地方》+《寫作吧!》全系列
寫作的本事:無畏、熱情與想像力,英國寫作教母的創意指引與私房筆記
大學 中庸
歷代美文選


台灣妙言覺語(CE0018)──台灣諺語淺釋(8)

類別: 語言‧升學‧學習>中文
叢書系列:生活台灣
作者:莊永明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5年05月10日
定價:150 元
售價:118 元(約79折)
開本:32開/平裝/160頁
ISBN:9571316911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自序書摘



  自序

不失祖宗言

.莊永明

古人有訓:「寧賣祖宗田,不失祖宗言。」是一句「離鄉不離腔」的說法,然而不肖的這一代,似已犯上了「背祖」的惡名了。

唐代詩人賀知章寫過一首很有名的七絕:「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不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鄉音不改」,對於鄉土是一種執著、一種真誠、和一種感恩;除非他不做「歸人」。從「少小離家」到「鬢毛衰」始返鄉的「出外人」,能夠「不改鄉音」,自有欣慰之感,然而賀知章的回鄉敘感,在今日來說,可能不可同日而語了。

此話怎說?因為鄉音不改的你,遇上的可已是鄉音已非的家園,「兒童相聞不相懂」,自然無從「笑問客從何處來」了。

我聽過李鴻禧教授講過一則令人悲痛的「笑話」,他說:「咱的祖公,對天頂(從天上)轉(回)來食做忌(祖先逝世紀念日的拜拜),恐驚著帶翻譯官,因為子孫仔講的話,伊已經攏聽無(都聽不懂)了。」

這則「笑話」,不是「假設」,而是公認的「事實」。

一個人「出外」謀生,長期離鄉背井,不得已下可能將「祖宗田」給變賣了;但是,一個人若遺棄了母語,他的根更無存了。

母語逐漸退化,吉光片羽的俚諺,自然難保。從前,村夫俗子對於俚諺的應用,都能得心應手,而今,卻只有少數學者才能夠熟稔這些祖先的智慧!

文壇先輩楊逵曾對諺語下了兩句很精闢的解釋,他說:

「諺語是我們民族偉大的文化遺產之一,它用很通俗簡潔的幾個字,告訴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常常含有很深的哲理,給我們很明快的解釋。」

「諺語是民眾對某項事物看法的集約表現,個人偏差的看法,都不能成為諺語。」

余生也晚,對於這些原本流傳,卻遭幾近失傳命運「老先覺的話」,自然也所知有限,不能如少數學者一樣的心領神會,但是熱愛之心,可以相埒。

我將近年來淺釋的台灣諺語,分輯成冊,計有《金言玉語》、《警世良言》、《好言吉句》、《俗語真言》、《雅言巧語》、《土話心語》、《醒世智言》、《妙言覺語》,相信從中可以領悟:

 ──人的生活情趣
 ──人與人的相處之道
 ──人在社會中的生存原則
 ──人對自然的靜觀自得

個人淺見寡聞,采擷祖先智慧,不敢以「老先覺」代言人自居,這些口述的「文化遺產」,已隱藏深入淺出的玄機,我的筆耕,不過是翻動久旱的大地而已,願大家一起播種,也祈願一陣甘霖,從天而降!

1991年 5 月 30 日

 
自序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