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試閱

烹飪食譜

【類別最新出版】
早餐之書:穿越歷史時空與文學品味的早餐解謎之旅+紅茶之書:穿越東西方文化與趣味冷知識的紅茶品味指南:【早餐配紅茶的品味生活套書】
早餐之書:穿越歷史時空與文學品味的早餐解謎之旅
世界酒莊巡禮:精選100支美好年代葡萄酒,獨家品酒筆記與推薦中華料理搭配
空姐媽咪的百變餐桌:便當菜、鍋物、元氣早餐、暖心宵夜、生日小點,家庭料理最需要的65道菜色一次學會!
被誤解的老台菜


陳釀時光(VUY0033)

類別: 飲食‧休閒‧娛樂>烹飪食譜
叢書系列:優生活
作者:洪金珠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12月09日
定價:350 元
售價:276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56頁
ISBN:9789571368467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試閱



  內文試閱

風之味
*附錄食譜:「煙燻香腸」──散發香料和樹木的成熟風味


  在各種味覺中,我對隨風而來的味覺特別有感覺,那是一種看不見的精神人格,也是由鼻腔直通心肺到達心靈的餘韻。某種角度而言,風的味覺不一定是食材,它可能僅是松針樹葉,也可能燒外灶炊煙飄來的氣味。風味,有時其實只是其人的幻覺,猶如在夢中與某種已故的靈魂溫存。因為已故,所以風之味是一種極為難得的記憶,是那種難以再續前緣的味覺。為了風之味,我們選擇了以北風聞名的那須,在寒風滾滾的原始森林裡聽風之音,也釀造各種遺失多年的風味。

  煙是讓食物增加風味的最大功臣,煙含有碳酮(carbonyl)等有機化合物,這些成份在煙燻過程中如何變化成食材的風味,至今仍然還是一個謎。煙燻處理過的魚肉,抑制了細菌對食物的腐食,因為煙中所含有的石炭酸(phenol)化合物有殺菌的效果。除了煙的殺菌效果,煙燻過程中同時對造成乾燥效果,而乾燥也是延長食物保存的一個原因。不過,凡做為燻腸或燻肉的人都知道,重點其實不僅僅是煙的效果,好吃的臘味一定要吹北風!

  因為搬到那須體驗了真正的寒風,才知道電影「巧克力」旁白中不斷重覆說的「智慧的北風」,北風的智慧除了勾起過往的記憶,潛藏在體內想流浪的本能之外,北風的智慧讓食物在簷下迎風吹襲成乾、變冰。連續讓北風吹襲的魚肉類,因此變得智慧又有精神,食物因此足以持續保持其味超過數年。近代貿易據說是從人發明煙燻,知道如何保存火腿的方法才得以開始,在煙燻之前魚肉只接受北風之孕育、熟成、風乾就能長期保存,所以聰明的北風才是國際貿易的精神所在呢。

  重視健康的人都知道,魚類含有預防成人病的不飽和脂肪酸,然而魚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容易酸化的缺點,過度食用容易酸化的不飽和脂肪酸,反而有促進人老化的危機。此時,若讓魚肉經過煙燻仰制過酸化脂肪增加,自然有預防成人病的功效。煙燻後的魚、肉,會出現琥珀色或褐黑色煙燻妝,那是因為炭酮化合物使然,這是食材的蛋白質與窒素化合物游離出來的氨基酸酸群,這些食物的「煙燻裝」即是抗酸化氶預防成人病的功臣。

  煙燻的歷史久遠,最早可以推到人類發現火,開始住進山洞生火取暖煮食的太古時代。二千五百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經知道利用鹽漬、風乾食物後,再採取煙燻法拉長食材的保存期限。埃及人曾把尼羅河畔的饅魚、鯉魚、鱸魚等利用煙燻保存起來。古代的羅馬帝國史中,也有凱爾特人做的燻火腿到運送羅馬販售的記載。

  自古以來,凡燻製的食品一定要調加香料,因為混漬於魚肉的香料擁有脫臭、賦香及增辣等效果。煙燻這種含有戶外打野食印象的料理中,雖然感覺是粗獷大辣辣的男人料理,但其實含有講究煙皮、選材細膩的一面。香料的使用當然最好是混合各種不同香料,這樣才能讓煙燻食材散發出深厚多彩的味覺,但什麼香料配什麼香料一定要選得準,否則燻製出來的東西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怪味」。事實上,香料也可以直接放入鍋底,當做煙燻放煙用的「煙皮」。可惜,一般超市陳列的香料,多是經過處理的瓶裝粉末狀香料,基本上只能做為食材所用的調味用,很難做為鍋底放煙用的香料。

  煙燻食物非常重視用鹽、香料及酒的醃泡醬漬的前置過程,醃漬的過程其實就是讓食材經過簡單的發酵,煙燻醃漬法又分成乾鹽法及濕鹽法,乾鹽法就是直接把鹽、調味料擦漬在食材上,由於鹽分的脫水功能,因此乾鹽法比濕鹽法更好保存。濕鹽法是把鹽及香料調入酒中醬漬一夜或數小時,由於酒精的沖淡效果讓鹽分減低、口感清淡,相較之下保存期間也因此縮短。煙燻所需的醬汁可以依個人喜好事先調製,調入自己喜歡的香料譬如像肉桂、荳蔻、丁香、月桂等香料浸泡。

  若為了去腥,也有人加入大蒜末、洋蔥泥,還有人調入檸檸汁、橘子汁讓煙燻散發出水果的香味。總之,煙燻的醬汁,除了鹽及糖之外,真的可以依個人口胃做自由的組合及變化。一般日本人燻魚時多選用楢木、山毛櫸做放煙用的煙皮,燻肉時則最喜歡用櫻樹做煙皮。最近幾年,搬來那須森林山莊後,因為聰明的北風特強效果,其實任何的魚肉類甚至起司,只要趁寒風之際把醃過的魚肉掛在簷下兩、三天,然後用烤箱或中華鍋烤一下也特別好吃。

*食譜
「煙燻香腸」──散發香料和樹木的成熟風味


材料
豬腿肉800公克/豬背肥豬肉200公克/鹽1大匙/砂糖2大匙/醬油2大匙/高梁酒3大匙/五香粉適量/豬腸100公分

做法
1.用刀把豬腿肉切成約0.5公分的小方塊,並把肥豬肉一同切細放入五香粉、高梁酒一起混拌,直到所有材料成黏糊狀為止。
2.把市售的豬腸泡淨、去鹽、擰乾後,再調以少許高梁酒浸泡一下。
3.拿個適合的鐵漏斗,把豬腸套入漏斗後用風箏繩綁緊,用手把煙腸用的豬肉一點一點放入漏斗內,並用指尖推擠進入豬腸內,如此反覆直到豬肉全部灌進腸子裡為止。
4.把豬肉掛在屋簷下風乾一週至十天,豬腸變乾扁後即可用中華鍋做煙燻。
5.中華鍋底層舖上花椒、八角、肉桂、粗砂糖,以中火(約60~70度)煙燻2小時即可。

香來魅
*附錄食譜:「田舍起司」──時間凝結而成的天然乳香


  「香」帶給人的口腹刺激,往往是壓仰不住的嘴饞,即令是剛吃飽的狀態,衝鼻的美味依然能讓人食指大動。餐飲業競爭的今天,為了吸引更多饕客上門,鰻魚蒲燒的店老闆即令沒有客人,也故意用炭火燒烤醬料引誘路過客人進門;列車月台上的平價蕎麥屋,隨著上下車的人潮湧入,刻意加大火力燒滾柴魚高湯,好讓下車等車的行人忍不住推門而入。此外,麵包店於下班下課時段,肆意放任關不住的奶油香外散;帶著誘惑的香草味由蛋糕店傳了出來,香味挑逗的招攬即令聖人君子都難以回絕。

  歐洲各大名廚的調香,基本上以荳蔻、肉桂、胡椒等為主要;中華料理則以花椒、八角、丁香、桂皮、沙姜等「五香」做為菜香。至於日本料理中的「香」,則講究禪門專有的第六味──從淡味出發的清香。日本禪家的「養生三寶」,指的是蘿蔔、白菜及豆腐這三種食材,它們的共同特色就是「淡」,佛門稱清淡飲食為「素」,所以一般人稱寺院齋飯為「素食」。相反的,日本人稱素食為「精進料理」,意即修行僧平日吃的精茶淡飯;即令茹素者講究清淡口味,但要把淡而無味的食材變得可口,「香」的包裝幾乎是不二法門。

  別說日本人嗜香,西洋人尋香而進的熱情,也可從馬可波蘿的《旅行記》、哥倫布在發現新大路等記錄中窺見一斑。歐洲人尋香前進的海洋冒險,從葡萄牙人獨佔「香路」的貿易競爭開始,隨後西班牙、英國及荷蘭人加入爭奪戰,最後演變成歷史性的殖民地爭奪戰。歐洲人嗜香尋香的爭戰,令亞洲人從此捲入數百年殖民戰爭的漩渦。歐美人嗜香的飲食記憶,由殖民地戰爭後轉變成粗俗的炸雞、熱狗等帶著油爆味的香;如今品味到日本料理食材中的清香,多半能感受猶如置身深山幽谷的感動。

  據說是住在奈何橋邊,專為人調製「忘情湯」的孟婆,忘了放的第六味「香」。因此,香味足以讓人起死回生,從魂游的世界返轉回來。那種「香」,可以是吉本芭娜娜的《廚房》的山菜香,也可能是林美芙子的作品《饅魚》的蒲燒香,也可能是石川啄木的詩論《食可詩》的醬菜香。日本人相信,魂游生死之境的人,讓他們「覺醒」並能由奈何橋回頭走的正是孟婆忘了放的「香」呢。火的氣味雖然不屬於味蕾,卻是文學及料理營造氣氛時不可或缺的魔術師。

  日本料理中最令西洋人驚豔的香氣,除了葉菜及黃緣根菜之外,日本特有的「山菜」也佔有重要地位。日本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山菜出產。春天有蕗、初夏的獨活(ウド)、錢卷(ぜんまい)、秋天的松茸、栗子、蘿蔔葉等等,都是大和民族最獨特的「藥味」。這種由山菜表現出來的「香」,正是京都料理的重點,京都人嗜食時鮮、重食材本身香味的偏好,讓山菜及「香物」等的佐品成為京都菜的特色。「香物」是發源於京都的「漬物」(泡菜),把時鮮蔬菜泡漬發酵保存起來,當做佐飯下酒的和式泡菜都稱為「香物」。

  有「和式香草」之稱的紫蘇,其實是日本料理中的靈魂人物,不僅生魚片需要它的調味增色,連拌壽司、炒素麵等主食料理,也需要紫蘇做為配料。一般在日本,青紫蘇比較普遍,但像醬梅干必備的紅紫蘇,其實才是紫蘇的元祖。據說,日本食用紫蘇的習慣來自中國,而最先是為了醬梅干由紅紫蘇開始引進。紫蘇含有葉紅素、鈣、鐵質等礦物質,是常食生冷料理的日本人,最喜歡食用的一種辛香「藥味」。在日本料理中,紫蘇通常是生食,為了吃生紫蘇,每個家庭的庭園及窗台都會種幾株紫蘇備用。

  紫蘇的藥效很多,它本身俱有抗炎、防腐的作用,紫蘇所含有的香油成分,有仰制桿菌繁殖的抗菌功能。除了跟金針花一樣擁有安神作用,還可以去痰、鎮咳、利尿、健胃整腸等。紫蘇還可以煎製成紫蘇茶、泡製紫蘇酒等等。紫蘇還有一種容昜保存的方法,那就是把它們都摘下來洗淨、晾乾,去除了粗莖之後,曝曬至乾,以微波爐加熱一分鐘。把已經變成乾酥的紫蘇從微波爐取出,待涼後,用手把它們揉成細碎粉狀。變成細碎乾燥狀的紫蘇裝入小瓶,吃義大利麵、喝味噌湯時,都可以拿出來增色加味。

  此外,日本人對乳酪製品的「香」有一種近乎宗教的感情。聖經中的出埃及記、申命記皆提到,摩西要把以色列人從埃及救出來,宣示要帶領他們到一片廣大的土地,是個猶如樂園「流著乳蜜的大地」。不僅聖經裡把畜牧民族的乳飲當做樂園美夢,其實佛教思想的源頭釋迦摩尼佛的澈悟,也跟乳飲有著密切的關係。釋迦在菩提樹下苦修禪坐六年,某日起身沐浴並喝了信眾供奉的乳粥後,瞬間精神煥發頭腦清明,數日後於黎明時分仰望滿天星空時,突然有一顆明星在他眼前劃空而過,釋迦頓時「睹明星而頓悟」在晨曦微明的夜空見真理。

*食譜
「田舍起司」──時間凝結而成的天然乳香


材料
冷除菌的新鮮牛奶1壺/醋3大匙/鹽少許
做法
1.把牛奶倒入鍋內加溫到滾開,像是快要冒泡時立刻熄火。
2.醋調入牛奶後靜置,過半小時讓牛奶開始分解出透明湯汁(乳清)。
3.在網狀漏斗內舖好紗布,並將已分離變成水與粉狀起司的牛奶全部倒入。
4.等水瀝乾後接起紗布輕輕擰一下,調入少許鹽巴,以保鮮膜保存入冰箱。
★鹽一定在第4步驟才放,否則無法凝結。同樣的原理,運用在羊奶上也能製成羊乳起司。

淡定禪
*附錄食譜:「手釀豆腐」──從打漿、熬煮到凝結,生活即禪修


  過去在台灣時,我也曾對禪宗發生興趣,但僅止於生活上的禪心禪境,頂多只能算是半知半解的「野孤禪」。直到來日本,隨無蝶過著長年勞改的流放生活,從身體勞動中發現了看清了中國的儒釋道三合一的生活思想,被日本人保留下來的事實,然後才從潛意識裡最深層的味覺找到自己。透過近乎酷苛的勞動,終於讓我摸到自己心,觀見了真如。

  從某個角度看,坐禪也是一種自虐修行,這恰與「人生不走容昜路」的無蝶不謀而合。無蝶認為,人必須要透過心靈的苦、肉體之痛,才能達到「身心合一」的人生最高境界。就筆者共生的發酵有機原理看來,達到「身心合一」的人,即使得了癌症也可以透過意志念力,以自然療法把癌細胞清除掉。塵俗之念還濃重的我,有時難免身心失合,心志分崩離析肉體無法使喚。

  透過「動手做」的體力勞動,能讓自己與自然共鳴、互動,從而得到精神機能的統一,達到禪宗所說「解脫」的境界。無蝶夫婦相信,當人的肉體充分與精神合一時,創作力及生命力即泉湧而生。無蝶過著猶如禪僧的生活,但他所要強調的並不是佛法或宗教,而是讓人恢復精神自由的生活樣式。

  活在充滿戰亂、糾爭及自然災害的當下,人幾乎一天廿四小時都曝露在不安的情緒下,人因為飽食、運動及勞動不足又加上長期的精神緊張,很容易發生心肌梗塞及血管的疾病。此外,用腦過度長期失去與自己對話的機會,這樣子的人不但隨時可能出現心臟及血管危機,其實也潛藏著憂鬱症、燥鬱症等身心症狀。最近日本的精神科醫學已經證實了,修禪配合規律的生活飲食,可以恢復人的「平常心」。

  現在只要感覺心中有一股氣要發,我立刻會開始「虐待」自己的肉體。於是雷雨冰雹齊下的午後,穿著雨衣騎腳踏車去超市買菜;在豔陽下跟在無蝶後面,做長達五公里的長距離慢跑;身著一身農婦的裝備,拿著劈刀鋸鏟在竹林伐竹兼挖筍,都是我的生活禪。春日在石縫中求生存的小草花;中秋月圓映映石板的月光光;深冬清晨龍鬚草上的白色降霜;只要用心注意過日子,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或瞬間,都能讓人得到禪悟。佛門常道「修禪是為了能了生死」,所有的日常飲食修行都是為了臨終前的那一刻。換句話說,每一種生活禪其實就是為了生死之際能保持「淡定」。

  生為精神科醫師世家的齊藤茂太曾說,他的父母是水火不容的兩個極端,而且雙方都有燥鬱症精神病史,從小在衝突不斷的家庭中成長,戰後又於陸軍醫院擔任精神科醫師,這些經驗讓他看盡了人生貪瞋痴。茂太認為,要讓自己從苦海解脫,唯有像豆腐般融通無礙,才能如金剛經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茂太生前指定說,當他臨終時,想吃他畢生最敬愛的豆腐,希望豆腐引領他成為「四角四面的佛頂面」。

  日本禪門講究「三白」,豆腐、蘿蔔及白菜即是最基楚的食材。以稻米為主食的日本人,在文學作品中談到米飯,特別是人臨終時對白米飯做成的飯糰。日本的稻米文化來自中國,其人於生死之間對白米的眷戀,顯然隨著佛教傳來變得更加顯著。無論米飯、豆腐、蘿蔔、白菜等,凡白色清淡者皆稱之為素,禪門修行以素食為主要食材,最主要是相信白色、素色的食材可以讓人淡定。

  日文裡有一個詞:「腐心」,用來形容陷入長考的情形,最近日本的報導上常出現「政府陷入腐心」,「首相官邸周邊腐心」。漢字這個「腐」實在太妙了,人的「豆腐心」指的是柔軟融通之心,其心不臭也不腐才能稱為豆腐心,是一種加入、調入類似發酵的時間。「腐」既然是指發酵的時間及過程,但豆腐其實並不腐也沒有發酵,為什麼叫做豆腐呢?這可能與豆腐從打豆漿、煮豆漿到用海水或滷水釀豆腐,整個勞動時間相當長有關。如果學會做豆漿,其實離做手工豆腐已不遠。

*食譜
「手釀豆腐」──從打漿、熬煮到凝結,生活即禪修

材料
市售豆漿1公升/滷水少許
做法
1.把市售高濃縮豆漿倒入鍋中,用慢火一面攪動一面煮到約七十至七十五度左右。
2.此時,拿出玻璃杯放入一大匙滷水加四大匙的水,攪勻。拿出盛飯用的平板木匙備用。趁豆漿還熱的狀態,把攪拌過的滷水,沿著飯匙的平面繞著鍋緣慢慢倒入鍋中。
3.隨後即用飯匙從鍋底安靜地翻動一下,慢慢輕輕地翻動正要凝結的豆漿,接著立刻把鍋蓋蓋好等十五分鐘。時間到了,打開鍋蓋,這時豆漿變成半凝固的狀態。準備一塊紗布放在網狀漏斗上,下面盛著同樣圓型的容器。
4.先用盛湯的鐵瓢一瓢瓢地把半凝固的豆漿放入紗布漏斗上,等所有的豆漿都放入後順手把紗布折入漏斗裡面的豆腐胚上。把豆腐胚涼置十五分鐘,讓多餘的水分都流出來後,倒掉那些含有滷水的水份,漏斗上的豆腐胚即慢慢凝結成豆腐。
5.如果,不喜歡圓形的豆腐,趁著豆腐胚還溫熱時,連紗布一起於入方形的盒子。順手放一些冷水在豆腐胚的盒子內,接著把豆腐胚連方盒子一起放入冰箱,連續換數次水後,倒出豆腐胚拿掉紗布,即變成一塊自家製手工豆腐。

★若是自己做的豆漿,記得一定要做得濃度高些,才易於豆漿的凝結。

 
內文試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