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作者序】
書摘1
書摘2
書摘3

作 者 作 品

非常關係

心理勵志

【類別最新出版】
不只是餓:解放心靈飢餓,擺脫飲食焦慮──《我不餓,但我就是想吃》+《餓怒症》套書
你可以喘口氣:給憂鬱症照顧者的備忘錄
女子人際學:受男性欣賞,女性喜愛,人際關係瞬間提升的100個教戰守則【輕鬆相處升級版】
你怎樣過一天,就怎樣過一生
我的冤家我的親


特價書(不再折扣)

還想遇到我嗎(032260)──鄧惠文陪你走過愛的深沉與寂寞

類別: 心理‧勵志‧占星>心理勵志
叢書系列:外版書
作者:鄧惠文
出版社:三采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05月14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平裝
ISBN:9789862292662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作者序】書摘1書摘2書摘3



  【作者序】

從失落到取捨  鄧惠文

每次出一本書,都像整理一段思考的歷程,作上標記,歸類歸位,之後空出一些腦袋和情感的空間,容納更多新的體驗。如果說上一本書—《寂寞收據》的主題是「失落」,在承受、忍受、接受失落後還能繼續去愛,那麼《還想遇到我嗎》的主題應該是「取捨」,為了保全最珍貴的理念而放棄其他部分的能力。

例如,在極端的時候為了保全最後一點自我而切斷與人的連結。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有時拋棄比被拋棄還要困難。

又如,為了保有自由逐夢的可能,毀壞已經構築的基礎,回到零的起點,重新出走。乍聽之下只是自我的抉擇,並未影響他人,但試想為了出走而毀壞的架構如果是與別人共有的,例如愛情、婚姻、共同的事業,而另一個人並不想歸零,怎麼辦呢?想要雲遊就辭掉工作的人,想要戀愛就出軌的人,如何允許自己冒險又不傷害共同體中的其他人呢?

不忍心傷害別人是一種善良,但有些時刻,在別人與自我之間,終究得傷害一個。當彼此的存在互相牴觸時,因為不願傷害別人、無法取捨,最後可能瀕臨自我的消失。這類經歷較少被觸及與討論,或許是因為不安吧?不管愛帶來甚麼痛苦,只要確認是對方造成的,就覺得自己很坦然。但相反的,要承認自己造成別人的痛苦,在自我與他人之間選擇維護自我,是很困難的。

看起來失落是被動的,取捨是主動的。愛情結局中的失落者面臨自己是否不值得被愛的疑慮,取捨者則承擔自私、殘忍、破壞的罪名。

真的是這樣嗎?

愛情、婚姻,任何親密的關係都是一個互動的系統,當系統出現問題,無法排除累積的內在壓力,需要發生變化時,看起來總像其中一個人無情,另一個癡情。一個人叛逃,另一個追捕。一個貪婪,一個正直。一個聰明,一個愚傻。但事實並非如此。相對的兩種角色之間,哪一個比較輕鬆,哪一個比較痛苦,不足為外人道。

照著習慣的標籤認知事物──背叛就是過錯、拋棄就是忘恩、守候就是付出,顯然比挖掘內心糾結或探索深層原因來得容易。但停留在這樣的階段就永遠無法瞭解自己,也無法瞭解別人。

人的內心不只有一個自我,或者說,除了最主要的那個「我」已外,還有許多被潛意識割裂的部分,那是自己不喜歡或害怕的部分。把不願正視的部份切落,向外投射到別人身上,讓別人扮演自己討厭的角色,然後可以輕蔑、指責、抗議別人,藉由這樣的過程,攻擊自己討厭的東西,確保自己已經跟它們無關,遙遠得很安全。這是克萊因學派客體關係理論的核心。其實沒有人不曾如此,但明白自己如此的卻很少。

從失落到取捨,從無奈地被人影響到檢視自己對別人的影響,我覺得這次的故事充滿扎手而容易被人丟棄或擱置的「自我概念」的碎片。期待我們都能與完整的自己重新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