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技術研究所

心理勵志

【類別最新出版】
不只是餓:解放心靈飢餓,擺脫飲食焦慮──《我不餓,但我就是想吃》+《餓怒症》套書
你可以喘口氣:給憂鬱症照顧者的備忘錄
女子人際學:受男性欣賞,女性喜愛,人際關係瞬間提升的100個教戰守則【輕鬆相處升級版】
你怎樣過一天,就怎樣過一生
我的冤家我的親


下輩子還是要做化妝品:韓國第一化妝品牌愛茉莉太平洋創始人徐成煥的成功故事(PEG0402)

類別: 心理‧勵志‧占星>心理勵志
叢書系列:People
作者:韓美子
       韓美子
譯者:孔淵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07日
定價:450 元
售價:356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536頁
ISBN:9789571367491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技術研究所



  技術研究所

粧源把開城當成了自己的故鄉。開城是人參的故鄉,開城人參不僅效能好,而且還以"高麗人參"之名蜚聲海外。童年和少年的粧源曾在開城無數次地目睹了人參地和地裡的人參。開城長大的粧源如果沒有想過研製人參化妝品的話,那反倒會讓人覺得詫異。粧源早就想到了這一點。但這只是一個模糊茫然的設想,是一種潛在的未來之夢。法國旅行時所見的格拉斯風景喚醒了粧源的這種潛意識,促使他將想法付諸行動。法國旅行結束後,粧源的腦海中總是縈繞著欣賞格拉斯風景時冒出的念頭:"植物種植是一項同時兼顧經濟、文化和美的極富魅力的事業。"這種想法喚醒了一直深藏在心中的人參。利用故鄉的植物----飽含鄉愁的人參的效能製造化妝品的想法越來越堅定了。它終於成了粧源立志完成的課業和夢想。

1964年粧源透露了製造人參化妝品的想法。他向保社部申請了人參化妝品製造許可,並于同年6月獲得了Oscar人參霜的製造許可。研究員們全都十分意外。當時除了少量的人參藥性研究外,沒有其他任何有關人參的研究。誰也不知道該從哪兒著手,該研究什麼,怎麼研究。誰都沒有研究過人參,因此也沒有任何參考資料。研究員們從白紙狀態開始對人參的美容效果展開了研究。研究室對人參進行了從頭到腳的細緻觀察,提取了所有可能提取的成分展開了效能研究。其結果是太平洋在2年後的1966年成功地實現了人參的產品化,推出了人參霜。但這一成果並不令人滿意。由於研製時間過短,產品特有的人參氣味和對皮膚的刺激性都還沒有徹底清除。研究員們又重新展開了研究,可日復一日仍是重複著相同的結果。在一無所獲的時間日積月累後,研究終於有了進展。經過長期反復研究,人參的秘密終於被一一解開了。1972年研究開始的第9年,太平洋取得了更大的成果。研究人員成功地從人參葉和人參花中提取了含有有效成分"皂?"的提取液。雖然提取液的抽取獲得了成功,但這種物質還不能直接當作化妝品原料使用。和以前一樣,未經提煉的皂?直接塗在皮膚上時會產生強烈的刺激。人參特有的氣味也還未能除掉。和研究員們同甘共苦的粧源也一起目睹了他們的研究成果。雖然成果都不盡如人意,但一個個的小成果卻預示著人參化妝品的誕生。

第二年即1973年,為報答粧源漫長的等待,研究室開發出了性能穩定的化妝品劑型用皂?,世界首個以人參皂?為原料的化妝品"珍生參美"終於問世了。為進一步擴大銷路,"珍生參美"還出口到日本、英國、加拿大等地。1975年太平洋根據高麗青瓷,重新設計了包裝容器,推出了面向世界市場的"參美"。西方人對來自亞洲的植物性化妝品表現出了特別的關注。比起只把人參當作高級補品的韓國,參美在海外反倒更受矚目。海外市場的反應讓粧源堅信自己的堅持是正確的,植物和自然擁有無限的可能。

擁有了人參化妝品生產技術後,粧源的目光自然而然地擴大到了各種韓藥植物。他認為既然可以提取人參中的有效成分製造韓藥化妝品,那麼一定也可以提取各種韓藥植物的有效成分。將設想變為現實的道路並不平坦。在走了無數彎路,遭遇了無數次失敗後,1987年終於開發出了"雪花"系列。"雪花"意為"肌膚綻放的美麗雪花"。粧源的夙願終於成了現實。以人參化妝品生產技術為依託,提取各種韓藥的有效成分製造的"雪花"是名副其實的韓藥化妝品。

1997年,"雪花"誕生10年後,被譽為韓藥化妝品精華的"雪花秀"才最終得以問世。這和最初的人參化妝品研究足足相隔了40年。在40年的歲月裡,粧源和研究員靠勤勉與毅力在人參研究上傾注了極大熱情,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這熱情和成果日積月累形成了厚實的堆積層。

粧源對製藥業的關注不亞於化妝品業。化妝品業與製藥業同源,兩者有很多相似之處。粧源對製藥業產生關注是理所當然的。他於1957年取得了醫藥品製造許可,設立了和成藥品工業社。1959年3月和成藥品工業社轉型為法人形式的株式會社。同年9月太平洋化學工業社也轉型為法人形式的株式會社,和成藥品株式會社併入太平洋的製藥部。20世紀60年代後,製藥部仍未取得顯著成果。是時候做出改變了。粧源試圖將開發微生物酵素的舊想法變為現實。首先得尋找合適的專家。只要一有時間,粧源就會翻閱各種相關資料,但微生物領域的專業人士並沒有想的那麼多。有志者事竟成,這是世間不變的真理。一天粧源在翻閱微生物學會的學會雜誌時,被一篇研究論文吸引住了。這是一篇研究澱粉?製造過程的大學畢業論文。澱粉?是發酵菌的一種。論文的作者是春川農大農業化學專業出身的徐恒源。粧源立刻約見了他。徐恒源在採訪中回顧了那時的情景。

1965年我接到公司相關人員的聯繫後,見到了社長。剛開始我覺得很詫異。我從未想過要和化妝品打交道。見面時,社長提出了一個完全不同於我猜想的建議。當時瞭解微生物的人不多,他讓我試著用酵素研製製藥原料。社長答應為我提供充分的後援。他的方向和意志都十分堅定。因被社長的熱情所吸引,我決定加入太平洋。

粧源在研究室內另設了發酵室,交由徐恒源管理。
1966年為推動技術研發,實現經濟發展,政府出資設立了核心研究機構----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此後政府還在大田建立了研究園區,入駐企業可獲得各種優惠政策。這對粧源來說也是一個絕好的機會。對將研究所遷往大田一事,粧源並不認可。有才幹的人才究竟有幾個會願意離開首都圈,去大田工作呢?粧源覺得從距離上看,研究所搬往大田實在太遠。當大多數企業研究所為獲得政府巨額財政支援而搬往大田時,粧源卻做出了將研究所設在首爾近郊,保障研究員日常幸福的決定。
1959年以研究員身份進入太平洋的吳元植直到1995年離職前一直和粧源共事了35年。他對當時的情況做了這樣的回顧。

當時研究園區正處於吸引研究所入駐的階段,搬往大德研究園區,可獲得政府的各種優惠待遇。會長曾為此徵詢過研究所的內部意見。他得出的結論是"大德雖然費用低廉、入駐容易,可我捨不得將這些有才幹的研究員送到那裡。"當時在大多數人的意識裡,研究只是個燒錢的勾當。可會長卻常叮囑我們"要製造世界上最好的商品","製造其他國家所沒有的商品"。現在的太平洋研究所在首都圈的研究所中是首屈一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