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作者序
內文摘錄

管理領導

【類別最新出版】
影響力領導:5大原則培養乘數思維,讓部屬甘心跟隨,締造乘數績效
離開舒適圈之後,抵達成熟之前:一場奇幻的海外職場大冒險
Google衝刺工作法(暢銷新裝版):Google打造成功產品的祕密,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一本讀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走向上市上櫃之路


用今天拯救明天:SDGs改變世界實踐指南,永續發展100+經典行動方案(DH00424)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管理領導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李盈、李小敏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年10月27日
定價:480 元
售價:379 元(約79折)
開本:18開/平裝/352頁
ISBN:9786263743021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作者序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第1章/SDG 1 終結貧窮(No Poverty):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

    當我們抱怨月領28K、一盒10個雞蛋漲到快200塊錢時,你能想像就在此時此刻,有人一天只有不到新台幣40元可以生活嗎?
    沒錯,就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現在,正有六、七億的人這樣過活。
    所以,聯合國提出的第一個永續發展的目標,就是「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

SDG1 終結貧窮‧細項目標&行為目標

SDG1 終結貧窮細項目標
1.1    在2030年前,消除世界各地所有人的極端貧窮(目前定義為每人每日生活費不足1.25美元)。
1.2    在2030年前,依據各國的界定標準,各年齡層的男女老少、兒童,貧窮人數,至少減半。
1.3    依各國國情,實施包括社會底層人民的全民社會保障制度和措施,到西元2030年,就能涵蓋大範圍的貧窮、弱勢族群。
1.4    到西元2030年,確保所有人、尤其是貧窮與弱勢族群,能享有平等獲得經濟資源的權利;涵蓋層面包含經濟資源、基本服務、土地和其他形式財產的所有權、控制權、繼承權、自然資源、新科技和金融服務(包括微型貸款)。
1.5    到西元2030年,提升貧窮與弱勢族群的韌性和災後復原能力,減少他們遭受極端氣候、經濟、社會和環境衝擊與災害。

SDG1 終結貧窮行為目標
1.a    確保各個地方的資源能夠大幅動員,包括加強發展合作,為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低度開發國家(LDCs)▲註1,提供妥善且可預測的方法,以實施計畫與政策來全面消除國內貧窮。
1.b    依據考量到貧窮與性別的發展策略,建立國家、區域、國際層級的健全政策框架,加速消除貧窮行動的投資。

SDG1終結貧窮‧全球近況與問題

   根據這份綱領,全球對「終結貧窮」做了什麼?
   由進度表中我們可以看到,全球離SDG1終結貧窮的達成,仍有一段距離。不論是在消除全球的極端貧困,或是實現大範圍的社會保障,我們還在過渡中,需要更大的努力。
   過去二十五年來,全球減少貧窮的推廣進度一直穩定發展,並於2015年至2018年間,終於將每日生活費不足1.90美元的人數,從7.4億降至6.56億(極端貧困率從10.1%降至8.6%)。
   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使極端貧困的人數首次不減反增,於2019年~2020年大幅上升,從8.3%拔升到9.2%。持續通膨的經濟壓力與俄烏戰爭的不可預測性,更延緩了國際上的減貧行動。
    全球陷入貧困的勞動人數,因為疫情影響於2020年增加到了800萬,這也是二十年來在極端貧困中的勞動者比例首次上升。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與大洋洲(不含括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是世界工作貧困率最高的兩個區域,在過去兩年中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長。
   在社會保障方面,截至2020年,全球仍有41億人無法享有任何社會保障。而至少享有一項社會福利的人口,全球僅有約46.9%。在高收入國家約有63%的弱勢人群收到了現金救濟,但在低收入國家卻只有約7.8%。
   更讓人寒心的是,全球勞動力人口中被涵括於失業救濟金的,僅有43.1%,其中確實收到救濟金僅18.6%。而其他沒有任何社會保險的弱勢人口如兒童與老年人,也只有28.9%獲得了現金救濟。
   如何增加社會保障的覆蓋率,依然是各國需要思考的一大課題。

▲註1:
最低度開發國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y,LDCs):也稱最不發達國家、未開發國家、低開發國家。根據聯合國2015年3月修訂的標準,人均所得在1035美元以下,以及人力資產標準、經濟脆弱性標準不合格的國家,皆屬 LDCs。目前世界主要最低度開發國家集中在非洲,共有 33 國;次為亞洲有 9 國,大洋洲 3 國,美洲僅海地一國入列。

SDG1終結貧窮 ‧國際案例分享

1.    尼日(Niger):地下森林.農民管理自然再生法(Farmer Managed Natural Regeneration,簡稱FMNR)
(涵蓋SDGs範圍:1,2,3,4,5,6,7,12,13,15,16,17)
   你相信在荒蕪的土地下,其實有一片繁盛的地下森林嗎?
   澳洲農學專家東尼.芮納多(Tony Rinaudo)表示,他以前是不相信的,直到他與尼日共和國的農民一起研究出了「農民管理自然再生法」。
   FMNR是一種古老、而且幾乎可說是零成本的農業技術,只有簡單的三個步驟:挑選最穩固的枝條、修剪主要枝條、追蹤枝條並持續管理。
   透過單純的修剪植物並讓土地休息,便能重新復甦森林與灌木,進而恢復土地與植被,來增加糧食與木材的產量,有效消除貧困和飢餓。
   芮納多於1981年舉家搬遷至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位在西非的尼日,一個長年受乾旱與蟲害所苦的地方。
   芮納多一肩扛起造林的計畫,在過度開墾而荒蕪的土地上,持續種了兩年的樹,但一棵都沒活下來,他慢慢感到自己陷入了絕望。
   直到有一天,他在路上遠遠發現似乎有一小株荒漠灌木叢,走近一看,原來不是小樹叢,而是從被砍伐的大樹幹上重新長出來的嫩枝。這個發現讓他振奮,他發現了潛藏於荒蕪之下的「地下森林」系統──不用重新耕種,只要修剪便能自行繼續生長。
   1983年,他找了來自十個不同小村子的十位農民志工,在他們自己的農地上試種,重新復育樹木。當地居民一開始認為他瘋了,居然浪費農地來種樹,紛紛排斥。直到他們成功開發出了FMNR,藉著就地取材,把地下森林「種」回地面,從最「根本」的角度解決了當地貧瘠的問題。
   在乾旱時期,土地休養恢復是需要時間的。為了讓當地抗拒的居民有意願嘗試,他大力推動「種樹換糧食計畫」,每個接受糧食援助的家庭,就得承諾在自己的土地上每公頃養護或種植40棵樹。該計畫獲得100多個尼日村莊響應,他們成功讓50多萬棵樹重生,並帶來了穀物大豐收。
   30年後的今天,尼日約有600萬公頃的土地因FMNR再生,多了約2.4億棵樹迎風招展,為居民帶來超過5萬噸的糧食與經濟收成。
   芮納多分享,早期農民多半認為樹木會搶奪農作物的養分,降低產值,事實卻相反。藉著FMNR的實行,樹木與灌木一旦被復育,它們會改變微型氣候,為鳥類、哺乳類、爬行動物與兩棲動物提供棲息地,成功恢復了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隨著地力與植被恢復,不管是農作物或是牲畜,整體的產量都倍數成長。
   隨著樹木增加,FMNR也緩解了尼日的薪柴危機。資源採集變得容易,FMNR減輕了婦女的工作負擔,她們有餘暇可以參加經濟活動增加收入,獲得更多決策的機會,進而提升社會地位。
   目前FMNR的成功已經在全球許多國家獲得驗證,協助推動這項計畫的世界展望會(World Vision International)表示,FMNR已被聯合國列為落實永續發展目標的最佳實踐方法之一,他們的目標,將在全球復育10億公頃的森林,以利永續地球。

2.    黎巴嫩(Lebanon):我的土地,你的土地(Ardi Ardak)
(涵蓋SDGs範圍:1,2,3,5,10,12,17)
   一開始,許多人都認為大部分黎巴嫩的農業是無法永續的。
   黎巴嫩的經濟制度不健全,農民工作量大工資卻低,農地濫用殺蟲劑,加上可耕地利用不足,導致黎巴嫩長年糧食嚴重不足。
   當地居民習慣購買Mouneth,這個詞來自阿拉伯語的Mana,意思是「儲存」,通常多是醃漬的食物罐頭或是果醬。
   而當黎巴嫩遇到社會與經濟的危機時,糧食不足的情況就變得更加嚴酷,有更多的人面臨失業,陷入貧困,讓不平等的差距更為拉大,社會底層的人民更沒有能力跟渠道能購買食物,有時就連Mouneth都無法負擔。
   鑒於這個日益嚴重的危機,環境與永續發展組織(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it, ESDU)與黎巴嫩商業婦女聯盟、食品遺產基金會和Zico House合作,共同發起了「我的土地,你的土地」計畫,目標是通過支持弱勢社區與農民,來振興糧食安全部門,並促進當地食品發展。
   「我的土地,你的土地」計畫除了用於振興社區,更是一個可連貫從種子到餐桌的渠道系統。
   它支持農業生技,改善濫用蟲藥的問題,通過農民與研究人員的知識交流提高產量,又藉由培訓、質量控制和市場聯繫,提高當地的適應力,最後通過支持當地農民、生產者與消費之間的合作關係,加強了國內的社會凝聚力。它為小規模生產者提供進入市場的機會,並通過社區廚房如貝魯特中央社區廚房在內的行銷網路,為城市消費者提供新鮮並健康的、能負擔得起的當地產品。
   其他的行銷網路還包括如移動商店、農業貿易市場、連結鄉村旅遊促進當地生產者的食品小徑、永續生產作物的銷售平台,以及他們藉由控管產品品質為小規模生產者而成立的「食物與根」品牌。
   「我的土地,你的土地」通過促進永續生產、推廣城市農業與社區花園,解決可耕地利用不足的問題,提供消費者轉化為生產者的機會,實現「自給自足」的理想,這對微觀經濟與家庭消費有很大的影響與幫助,也成功提高了當地社區與家庭的糧食安全,解決了經濟與糧食不足的問題。
   根據統計,2020年間,「我的土地,你的土地」計畫已訪問了許多黎巴嫩的村莊和城市如西貝卡、巴勒貝克、阿爾薩勒等。他們進行了超過一百多次的土地評估,向弱勢農民分發了超過14萬多株樹苗和1.4萬個種子袋,這些種子跟幼苗概括不同的品種如番茄、黃瓜、菠菜、歐芹等。準備了1,500多個醃漬食物罐與7,000多份熱飯,分發給當地最弱勢的家庭。
   ESDU與其他合作組織希望未來能透過「我的土地,你的土地」計畫,延伸出一個更大的經濟體系,藉由「食物與根」的品牌,他們能建立一個健康而穩固的傘狀結構,為所有小規模的生產者提供需要與支持,幫助當地可以更多元的發展。

3.    吉爾吉斯(Kyrgyz):現金+計畫(Cash Plus)
(涵蓋SDGs範圍:1,2,3,5,8)
   迪娜拉(Dinara Eshimbatova)是居住在吉爾吉斯南部的五個孩子的母親,2016年秋天,一場泥石流摧毀了她和丈夫辛苦栽培的整片向日葵田,這個家庭瞬間一無所有。
   「我們失去了所有預期的收入。」迪娜拉痛苦的回憶道:「我不知道該怎麼辦,該如何養活我的孩子。」將近絕望時,她選擇參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在吉爾吉斯推行的「現金+」計畫。
   「現金+」計畫,主要在提供綜合社會保護與農業干預措施,好改善農村弱勢家庭的糧食安全與營養狀況,提高他們的農業生產力,進而擺脫貧困。
   該項計畫幫助了賈拉拉巴德州蘇札克區的150個家庭(約840人,其中一半是兒童)受益,其中有22%家庭是由女性做為戶主,19%是單身母親。

   「現金+」計畫給參與者三個生產性方案做選擇,這三個生產性方案分別是:
   方案一:提供通過飲食多樣化和一些營養食品的自給自足,來改善家庭營養;
   方案二:幫助無法正常獲得灌溉用水或勞動資源的家庭,實現飲食多樣化,但不保證能實現自給自足;
   方案三:幫助弱勢家庭參與創造收入的活動,發揮他們的勞動潛力。
   其中,方案三是最受歡迎的。在所有參加的家庭中,就有123個家庭選擇了方案三。他們除了能獲得高價值的作物種子如花椰菜、黃瓜、扁豆、萵苣、菠菜和番茄,還能獲得一個中等大小的隧道溫室。這些溫室使他們能全年不間斷的生產不同作物,從而滿足了當地社區在農業淡季時對新鮮蔬菜的營養與經濟需求。
   根據統計,有74%的家庭成功提高了農業生產力與收入,有27%的家庭終於超過了最低保障收入,有超過70%的家庭改善了他們的糧食安全,更有超過90%的參與者回報說,因為飲食的來源變得多元,兒童跟婦女的營養獲得充足的改善。
   「他們為我們提供了黃瓜和番茄等作物的種子,這些作物在我們地區很暢銷,還有菠菜、扁豆、南瓜和其他好吃的作物。」迪娜拉笑著說:「起初我不打算賣任何東西,我只想養活我的家人。但當我有大量盈餘的時候,我問自己,為什麼不賣掉它們呢?」
   雖然迪娜拉的收入還不多,但她生產的農作物已足夠養活自己,並能於冬天銷售剩餘的食物。她用賺來的錢購買更多種類食物來補充她孩子的營養。現在她的大兒子在離家50公里外的職業學校學習;她以前絕對無法想像,她能負擔得起這些開銷。
   「現金+」計畫減少貧困與提高農業生技的成功,讓黎巴嫩政府決定把它作為《2020年~2023年國家勞動和社會保護發展計畫》的雛型,並將它目前的社會契約、實施方式、監測與評估的框架,作為其他相關法案的優先推展工具。

4.    孟加拉(Bangladesh):農業金融(Agro Banking)
(涵蓋SDGs範圍:1,8,17)
   孟加拉是農業大國,也是全球成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侷限於當地金融交易成本高,孟加拉國內仍有接近一半的成年人,特別是生存在農村的農民,約3,600萬人仍是金融棄兒。
   他們無法獲得金融資源,沒有銀行帳戶,更沒有能力獲得儲蓄與信貸保障未來。他們習慣把錢存在小罐子裡,不時有遺失或被竊的風險。他們的經濟來源都來自當地的農作物。有時收成好,農產品收穫遠超市場需求,可惜缺乏轉換作物的渠道,只能丟棄在路邊或是以極低的價格轉賣給中間商。而中間商通常能用四到五倍的批發價格轉賣給商店,由此更加重了貧富差距。
   孟加拉最大的銀行聯合商業銀行(United Commercial Bank, UCB)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於是與行銷公司Grey Dhaka聯手推出「農業金融」專案。
   該專案宣告,只要農民帶來新鮮蔬菜或水果,UCB便能直接為他們開戶,並存入當日透過銷售平台收購的金額,幫助他們建立信用紀錄,為往後的金融貸款鋪路。
   UCB與當地最大零售商Shwapno超市及相關網購系統合作,分銷購入的新鮮蔬果。UCB通過Shwapno在每個村莊設立的收購點作為行動據點,藉由Shwapno既有的通路,把收購的蔬果運輸到最近的零售商店。沒有據點的地方,UCB則會利用廂型車做為移動據點。在收購活動即將開始的幾週前,專案的執行人員會藉由村內的廣播與海報,公告即將舉辦購買活動的地點。
   農民可直接將收穫的蔬果交給UCB,而後者為他們完成開戶後,會依當日Shwapno批發價格進行購買,並將現金存入農民的銀行帳戶中。UCB也會傳簡訊給農民,讓他們知道自己帳戶中有多少餘額,確認收到的款項是否正確。
   「農業金融」一開始先於杰索爾西部地區的巴里納加村、分設五個據點進行試營運。
   在啟動日,吸引了200多個農民帶著他們的農作物來到市場廣場。
   為了讓弱勢的農民都能享有權益,避免這樣的農業銀行模式被濫用,Shwapno會先確認來者不屬於任何商業組織;為了把中間商隔絕在外,所以對農民出售的蔬果數量進行限制,以不得超過20公斤的作物為準。
   「農業金融」啟動數周,便成功幫750個農民開設帳戶,收購了58噸的蔬果。後續已有115個村莊與UCB聯繫,希望該項專案也能到他們村裡實施。這項專案成功的讓孟加拉農民加入正規金融體系,也順利減少了當地的不平等與貧窮。

5.    孟加拉:格萊?銀行(Grameen Bank)
(涵蓋SDGs範圍:1,4,5,8,10)
   在幾十年前,若你問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是否考慮開一家銀行,而且還是一家為窮人服務的銀行,他一定當你在開玩笑。他自己確實也沒想到的是,當他在美國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回到孟加拉的十幾年後,他確實做到了。
   1972年,尤努斯於孟加拉吉大港大學經濟系任教。隨後兩年,孟加拉大饑荒導致成千上萬的人死於飢餓。這件事讓尤努斯椎心刺痛,決定走訪最貧困的村莊,想找到一些解決方案。
   一天,當尤努斯在探視喬布拉村貧困的家庭時,看到一名年輕的婦女正在製作竹凳。他不禁走過去問她做這個能賺多少錢?婦女不以為意地回答道:「資金是高利貸給的,我加工一個竹凳一天只能賺0.5塔卡(約2美分)。」尤努斯又問:「如果是妳自己出資做,加工一個竹凳能賺多少錢?」婦女回答:「好一點一個可以賺到5塔卡(約22美分)。」
   價格整整十倍的差異,讓尤努斯感到不可置信。他組織學生在附近作調查,發現這種借貸模式居然十分普遍,同一個村裡,居然有42個人借貸,全部共借了865塔卡(約27美元)。
   尤努斯對於這個發現感到憤怒,他看著這些婦人因為27美元的借貸,每天抱著孩子受苦,似乎永遠脫離不了貧窮。於是他直接拿出27美元,讓學生借給那42個婦人,讓她們直接還掉高利貸,等產品做好賣出後再還錢,也講好不收利息。幾天過去了,農婦們高興的把錢全部還清。
   這件事讓尤努斯深有所感,他決定以自己的名義跟銀行借錢,並組織學生到孟加拉其他的五個貧窮農村,把這些錢轉借給窮人。窮人們十分珍惜這些資產,紛紛苦心經營,除了按時還款,還增加了額外收入。
   尤努斯看到實驗這麼成功,於是,一個專門服務窮人,並提供微型貸款方式的「格萊?銀行」構想成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