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
書摘 2

譯 者 作 品

重回生命咖啡館
感官之旅
大地怒吼
7種IQ
Deep Play心靈深戲
艾克曼的花園:栽培喜悅之旅
氣味、記憶與愛欲:艾克曼的大腦詩篇
狗不是愛情騙子
太空船與獨木舟:戴森父子傳奇
洗手戰疫

經濟貿易

【類別最新出版】
數碼港元:Web3.0構建香港新金融
資本主義的倫理力量:為什麼自由市場能創造更好的人文價值
經濟寒冬怎麼過:如何逆勢崛起
商業簡史:看透商業進化,比別人先看到未來
重新面對經濟學:經濟學沒有你想的那麼難,也比你所知道的更加重要


生活更富裕(DH0083)
Live Rich :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to be Your Own Boss, Whoever You Work For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經濟貿易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史德芬.波蘭、馬克.李文
       Stephen Pollan , Mark Levine
譯者:莊安祺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9年10月18日
定價:230 元
售價:182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32頁
ISBN:9571329991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書摘 2



  書摘 2

我成為律師,並不是因為我愛法律,而是因為我想取悅父母。我生長在家境小康的中產猶太家庭,父親販售牛奶、雞蛋,母親則是家庭主婦,養育我和兩名手足,父母親當然望子成龍,希望我們比他們更有成就,鼓勵我們「出人頭地」,當時有家報紙每天都有成功人物專欄,父親每天早晨都把它小心翼翼地剪下來,晚上放在我枕上,讓我在睡前能閱讀。我的功課不錯,大學讀到一半,有人提供我上法學院的獎學金,在父母(和當時的我)的眼光裡,讀法律是最有出息的選擇,因此我接受獎學金,最後成了律師(一直到四十年之後,我才重回大學,重讀中輟的學業,終於拿到原來的學士學位)。

法學院畢業之後,我並沒有進入任何一家公司,而是自行創業,一方面是因為我天生喜歡創業的個性,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我希望能在最短的時間賺最多的錢。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要向岳父母──尤其是泰山大人,證明我的能力。他是個很成功又富有的人,我總覺得他不太看得起我,也覺得他女兒柯姬嫁給我委曲了(如今我終於能平心面對他,並且明白他在許多方面都是我的典範)。

我們買第一棟房子的時候,不得不向他求助,或許也因此之故,他總把房子當成他的而非我們的。他經常到我們位於長島的家來,環顧四週,敲敲牆壁,檢視「他的」房子。因此我非得走出他的陰影,證明我養得起他女兒和他的孫子女。而我也做到了。

我創辦了一家法律事務所,也涉足房地產開發,生意興隆,我也擔任一家股票上市基金的總裁,並成為西敏銀行房地產專員,但如今回想起來,我並不是在為自己工作,唯有在我染上肺結核,有兩年被迫靠疾病保險金生活之後,我才真正的為自己工作。

一天我穿著浴袍坐在我們位於曼哈頓公寓裏,有人敲門,是我的朋友羅伊,他是個老師,也是個星運不順遂的演員。他氣急敗壞地告訴我,電話公司因為他沒付電話費要剪線,我教他不要擔心,並假裝是他打電話給電話公司交涉,提出一個羅伊能負擔的付款計劃,讓電話公司不致剪線。我掛電話之後,羅伊目瞪口味地說:「你得教人怎麼辦到的。」就從那時候起,我開創了個人諮商顧問公司,協助客戶處理他們的財務和工作問題,而唯有在那時候,我才是真正的為自己工作。

自行創業未必保證你是為自己工作,因此是否受雇於人,並非為自己工作的障礙。雖然你領老闆發的薪水,但你依然可以為自己工作。下面是我的經驗。

很久以前我曾擁有一份真正為自己所做的工作,那時我還在讀法學院,必須在一家女子旅館一樓的藥店打工。這種專供女房客使用的住家型旅館,在曼哈頓十分普遍,因為當時有點身分的女子是不適合住到男女混雜的公寓裡的。

這家藥店不止販售藥品、化妝品、日用品和雜物,而且有一個午餐櫃檯。我在這裡待了幾年,擔任冷飲櫃檯配製工作,這是我真正為自己所做的工作。雖然我領的是店東史考勒(NatScollar )的支票,但在櫃檯的工作卻能夠滿足我自己的需求。我,一個中產階級猶太裔的男孩,為了支付學雜生活費而努力工作,期待有朝一日能夠出人頭地。我的工作有極大的自主權,除了能夠賴以維生(連小費一起算),還能夠邂逅家境富裕的單身小姐,和她們聊聊,那時這些就是我的需求。

這就是為自己工作的真義,和誰付你薪水毫不相關,它意味著滿足你真正的需求,而非別人認為你應有的需要,也不是別人或別的事物的需要。

如果你工作是為了取悅父母或師長,就不是在為自己工作;如果你總是把老闆和同事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也不是為自己工作;如果你為了滿足配偶的欲望而工作,這不是為自己工作;如果你是為了滿足你「覺得」應該有的需要––不論是在郊區購屋置產,抑或是賑濟窮人,就不是為自己工作;如果你的目標是迎合公司的需要,那麼就不是為自己工作。唯有在滿足自己(而非他人)的需要,才是真正的為自己工作。

艾迪.佐爾曼真正的需要

我和安妮塔和艾迪佐爾曼談到我自己的經驗,闡述應該為自己工作的理念,起先艾迪有點懷疑──大部分的記者聽到新點子的時候,都有這樣的通病,反而是受藝術家和老師訓練的安妮塔比較能接受這個觀念。在她的支持下,我建議艾迪回家想想,下一次見面再談他們的房地產計劃。

一周後,艾迪再次出現在我辦公室,這次他顯得輕鬆得多,由於安妮塔身體不適,當天不克前來,但她請艾迪帶話給我,她說,此時此刻,她唯一的目標就是養育寶寶,這點早在意料之中,不過艾迪吐露心聲之時,我倒吃了一驚。他誠心誠意地說:「我終於明白要能為自己工作,必得先賺更多錢。」

艾迪告訴我,他會讀新聞主要是為了取悅父母。在他們的眼中,新聞不是回餽社會的方式,艾迪的家人從不以金錢為意,甚至還覺得金錢是萬惡之源。至今艾迪在政治理念上,依然和父母一致,然而面對自己對工作的不滿以及即將降臨的寶寶,他認清了金錢的確有其重要性。艾迪對新聞界已經有足夠深入的了解,知道這一行和他父母親所想像的有一些距離,他雖然對挖出好新聞、寫出好報導還懷抱熱忱,但卻覺得為寶寶奮鬥是他如今的第一要務。因此他告訴我,他覺得他的當務之急是要賺更多的錢,如果這表示要離開新聞界,他也在所不惜。聽到這點,我告訴他,我們應該先暫停找新公寓的計劃,而把焦點集中在如何獲得更多的金錢上。

我先請他打電話給新聞圈內外的人,他的說辭是,既然寶寶快要出世了,他希望能了解一下自己是否有其他的工作機會。經過許多的電話和會晤之後,他獲得了和雜誌出版金主面試的機會,此人正打算出版一份新的政治雜誌,想請艾迪擔任撰述委員,年薪是七萬美元,一簽兩年的約。

艾迪心中猶疑不定。他當然希望得到較高的薪水,但他對這位企業家所知不多,不太能信任他,而且他覺得這個工作有點冒險,很可能在六個月之內就會失業。我告訴他,在接受和拒絕這個工作之間,還有轉圜的餘地:溫和的強迫。我請艾迪安排和報社的總編輯開個緊急會議,表示需要主管的忠告,於是他和老總報告,說他碰到難題,突然有人要以比報社薪水高兩萬美元的價格挖角,而由於寶寶快出世了,錢的問題舉足輕重。他該怎麼辦?總編輯兩天之後告訴艾迪,給他七萬五千美元的年薪,簽三年的約,艾迪和我詳細看過合約之後,終於簽了名。

和艾迪加薪同樣重要的,是艾迪對工作及自己的態度。他明白把重點放在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標上,並且掌控整個局面,就能達到遠比預期更好的結果。

.富裕過生活的新準則

你可以經由靈魂的探索、自我分析、祈禱、沈思冥想……各種各樣的方法,了解自己真正的需要。

通往真理的道路無所謂好壞快慢,端視咳的需要而定。身為財務顧問的我雖然無法幫助各位找出你們真正的需要,但我可以談談幾位客戶如何找出自己的需要,而我又如何幫助他們滿足這些需要。

請記住:需要沒有好壞之分、高低之別,追尋財富的人可以捐款給慈善事業,而以低薪做「有意義」工作的人,卻可能陷家庭於貧窮之境。

不必擔心。接受這種新的工作態度並不會使你迷失在二十一世紀工作社會的驚濤駭浪之中,你可以用許多新的準則或格言,來取代已經過時的假說或期望。

前三條格言人人適用,也就是

.賺錢。
.不要成長,而要改變。
.負起責任。

接著,創業者和受雇於人的職員各有第四條金科玉律,分別為:

創造自己的公司(創業者)。或作為錢工作的傭兵(企業員工)。

我將在下面的章節中詳細討論這些準則,但我先在下面簡略的說明。

.賺錢

說來容易。我們全都想賺錢,但為什麼我們卻總覺得賺得不夠?原因或許在於,出於心理和文化的理由,我們潛意識裡總覺得賺錢是不對的。我們覺得金錢是齷齪骯髒的,其實大謬不然。錢沒有什麼不對,甚至是非常正確的。要在二十一世紀存活,你非得把賺錢擺在優先順位。

這並不表示錢是你一的目標──雖然這也沒什麼錯。在資本主義社會,金錢是獲得快樂、滿足相關需求的必要工具。

金錢本身無法達到任何目的。如果紙鈔沒有銀價作後盾,如果銅板的價格不值其重量,金錢就喪失了它原本的價值。但另一方面,若把金錢當作一種工具,它就是萬能的。它或許買不到快樂,但卻可以買到許許多多帶來快樂的事物,甚至包括健康。金錢匱乏當然會使你難過。

要追求心靈滿足的工作固然是崇高的理想,但卻也不切實際,尤其是在當今的環境下,縱非不可能,也極困難。而且追求這樣烏托邦式的理想還會為你帶來挫折。

若你有幸擁有心靈滿足的工作,實在是太好了,但這樣並不夠,心靈的滿足不能遮掩重要的事實:工作是你生活中唯一能讓你賺到錢的領域,而滿足卻可以來自許多方面:嗜好、教會、家庭、運動等,這些使你滿足的領域卻都不能給予你工作所得的酬勞。你工作的主要目標是賺錢,如果你的工作既能得到心靈的滿足,又能賺得足夠的金錢,那麼恭喜你,你是鳳毛鱗角;但若工作所得還不能讓你滿足,那麼也不要讓你對工作的熱愛遮蔽了另謀財路的需要。

唯有二次大戰後出生的嬰兒潮這一代能侈言工作的心靈滿足,而且似乎也能做得到。然而經濟情況的變化終於封閉了希望之窗,這並沒有什麼不好,既然自我實現成了渺茫的希望,我們就可以把焦點放在工作真正的目的──賺錢上,轉向其他領域追求心靈滿足,而且更能得遂所願。

請記住:工作是你生活中最有機會獲得金錢報酬的領域,自我實現則需向其他領域探求。你可以藉著作義工來幫助社會、你可以在嗜好中發揮創意、你可以透過照顧家人感受到人生的意義和歡喜,你也可以在宗教中尋得慰藉。工作的歸諸工作──賺錢的能力;上帝、家庭、社區的歸於上帝、家庭、社區──提供心靈、情感滿足的能力。

 
書摘 1書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