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趨勢

【類別最新出版】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15週年長銷紀念版)
改變未來的100件事:2024年全球百大趨勢(中英雙語版 Bilingual Edition)
半導體超進化論:控制世界技術的未來
誰會被抹平:10輛推土機新科技,70項黑天鵝趨勢,80個正被剷平的職業,正在改寫你我的未來
直覺陷阱2:認知非理性消費偏好,避免成為聰明的傻瓜


財稅新布局:掌握CFC&ESG讓稅負變稅富(VB00030)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趨勢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台灣財富管理交流協會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年07月29日
定價:380 元
售價:300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40頁
ISBN:9786263357037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自序

稅負 VS. 稅富:富老闆的CFC & ESG 財稅新腦袋
陳榮隆(台灣財富管理交流協會理事長)
 
「換了政策,就應換了腦袋?」在商品、服務及投資市場中,能夠說「信我者得永生」者,除了上帝以外就是政府,因為政府與上帝一樣是全能的(Almighty),擁有各種胡蘿蔔與棍子(Carrots and Sticks)的政策工具。所以華爾街有句名言:「永遠不要與Fed作對」,畢竟Fed (Federal Reserve System,美國聯邦準備系統 / 聯準會 )掌握貨幣政策,有權控制貨幣供給量,「萬般利空,不敵貨幣寬鬆;萬般利多,不如貨幣緊縮」,當貨幣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QE )時,所有經營、投資,都能順風、順水,所有資產都會水漲船高;反之,當貨幣量化緊縮(Quantitative Tightening,QT )時,所有經營、投資,都會逆風、逆水,所有資產都會瘦身、縮水。

「換了法令,就應換了腦袋?」如眾所周知的,每次法令的變動,均會造成財富的重分配,對「有識之士」會是獲利的契機,但「不此之圖」不知見風轉舵、順水推舟的人,就有淪為波臣的危機。

「換了科技,就應換了腦袋?」機械克服了人類體力、技術的極限,電腦超越了人類記憶、運算的極限,當大型機具及精密機械的問世,高速電腦(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HPC)、量子電腦(Quantum Computer)的出現,人類在承載、運送、儲存、蒐集、運算上,思與之對抗,猶如螳臂擋車、不自量力。尤其在數位時代,科技AI(AI,人工智能)、B(Big Data,大數據 )、C(Cloud Computing,雲端運算)也將影響每個人的ABC(Anybody’s Competitiveness,個人競爭力 ),科技能力的落差,將限制我們任何一位的競爭力甚至想像力。

「換了思潮,就應換了腦袋?」以往的法律思潮認為追求股東最大利益是公司的天職也是神聖使命,也就是說公司是以營利(創造利潤)為唯一目的,所以公司法第一條規定本法所稱公司,謂以營利為目的的社團法人;但晚近來國際法律思潮有所改變,認為公司除以營利為目的外,尚須增進公共利益,做好保護環境,並善盡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以及遵守法令、商業倫理,做好公司治理。所以於公司法第1條增設第2項規定:「公司經營業務,應遵守法令及商業倫理規範,得採行增進公共利益之行為,以善盡其社會責任。」要求公司做好ESG(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 )使企業能永續經營、環境能永續發展。

目前在國際金融及財稅,正處於集思潮、法令、政策與科技四大變化於一身的完美風暴中,一波一波地襲擊全球,而首當其衝的是反避稅及落實永續發展兩大領域。

國際資金的異動,首先受到反洗錢(Anti-Money Laundering,AML )、反資恐(Countering the Financing of Terrorism,CFT )的兩波洗禮,使國際資金的移動受到很多限制與關切,第三波則受到反避稅的衝擊。

反避稅發端於美國,2010年通過的聯邦法律「海外帳戶稅收遵從法」(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FATCA,肥咖法),發揚於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2010年發布的「共同申報及盡職審查準則」(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CRS)及2019年推動的「全球利潤分配稅制」與「全球企業最低稅負制」,預計於2023年施行。我國除積極與經貿往來密切的國家洽商租稅協定外,並致力修改或制定相關法令,落實租稅資訊的透明化及國際化。

「富腦袋,富口袋?」當全球為減緩地球暖化的速度,已有130多個國家宣示「淨零排放」目標,我國國發會也順應此一潮流,於2022年3月30日公布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提出了四大轉型策略(能源轉型、產能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 )及兩大治理基礎(科技發展、氣候控制 ),未來三十年間,攸關全國、全民、各企業的法令、政策、思維、科技都即將有重大改變,企業及個人的腦袋,當然也要跟著改變,朝向地球及企業永續發展的ESG,將會是化危機為轉機的良機,也會是獲利的最大契機。

「窮老闆vs.富老闆,稅負vs.稅富」稅收是國家從事公共建設、保障社會福利、提升國家競爭力、確保經濟發展及支付公務員薪給/退撫的最重要財源,所以憲法上規定人民有納稅的義務。

但稅收對政府而言是稅賦,對企業或個人而言則是稅負,如何取得均衡至為重要,尤其如能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達到多贏(win-win-win)的目的,則更是國家之幸、萬民之福。邇來各國為達成碳中和,除祭出「碳稅」的棍子,也送出「碳權」的胡蘿蔔,在獎罰分明下,窮腦袋的老闆將負擔碳稅的稅負,富腦袋的老闆將在享受碳權的稅富,相去不可以道里計。

=====
出版緣起
擁有健康的財務觀,才能累積真正的財富
台灣財富管理交流協會

相信你一定聽過,沒錢更要理財,但具體而微的理由究竟是什麼,是否有明確概念?曾有人如此註解:所謂「理財」是精算使用每一分錢,讓財務狀況處於最好狀態,在擁有一定的生活品質之外還能把握每一個投資機會。你是否也認同?如果是,那麼懂得如何理財之後必然能累積一定的財富,而財富是否也該有詳細規劃,才能逐日厚實或者至少能夠不受通膨影響而縮水?

台灣財富管理交流協會初衷便是立基於此,希望培養每個人有健全的財務觀,尤其台灣許多中小企業主,胼手胝足,一步一腳印,好不容易有所成,成為台灣經濟成長中流砥柱,卻對財務少了長遠縝密的規劃,因此一旦遭逢全球稅務政策的變化,稍一不慎,便被龐大的稅務纏身,導致財務嚴重失衡,阻礙公司成長,怎能不教人扼腕?

而一度遠渡重洋到世界各地開疆闢土的台商,除了必須積極面對全球驟變的經濟趨勢之外,也面臨企業接班、資產如何返鄉回台等等問題,這一切如果沒有相關專業財務規劃人員提供協助,勢必更加困難重重。

@財務長外包,健全財務全面透明化

「財務長外包」概念於焉成形,匯聚經營管理人才、財務規劃專業人員、專司律法的業界翹楚組成最強團隊,齊心一力,協助中小企業,讓財務全面透明化,健全企業財務體制,使其得以游刃有餘面對難以預期的世界金融稅務潮流。

此外,不定期舉辦各類講座,邀請各界財經專家、學者以其豐富的實務經驗,研討、分享國內外最新財稅政策,讓有心從事理財規劃的人能有機會更通澈瞭解國內外租稅環境,無論未來是否有意以此為業或者單純為自己的財富超前布署,都是一個健康的開始;唯有擁有健康的財務觀,才能有機會累積屬於自己的財富。
2022年協會更將此理念觸角伸得更廣,邀約國內著名稅務專家、會計師、律師、專業財務顧問等人為文,透過真實案例詳述國內外稅賦、法規、政策等等相關變化,進而集結出版《財稅新布局:掌握CFC&ESG讓稅負變稅富》一書,希望能讓更多人對財富與稅賦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可以好好理財規劃,累積更豐厚的財富。

一如「沒錢更要理財」,財務規劃也與財富多寡無關,小至個人、中小企業甚至集團都需要縝密周全規劃財務,唯有如此才不至於輕易匱乏,而財務透明化更是關鍵,彷彿打通任督二脈,無論未來計畫投資或者置產與銀行往來都能暢行無阻,能獲得更多資源更好的優惠!

你也有財務相關疑問或想瞭解更多相關理財知識,甚至擁有獨到的財務管理見解,歡迎至「台灣財富管理交流協會」網站(https://www.ac-wmat.org/),一起分享交流,讓我們一起讓財富更自由,人生更優游!

=====

中小企業貼心的守護──認識代辦主辦會計顧問
台灣財富管理交流協會

長期觀察許多台灣傳統家族企業的經營管理實況,很多患了所謂的「財會稅能力不足症候群」,這導致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在台灣很容易看到賺大錢、獲得成功的「第一代」老闆,但是很少看到能永續經營的企業家。其中最大的分別就是,一位永續經營的企業家,絕對非常善於應用財會稅的工具和技能。

台灣大學會計學系系主任劉順仁教授也提過,企業運作就是營運、投資、融資這這三隻腳,想要在這三個立足點上擁有高附加價值的管理作為,企業主就不得不思考如何建構正確的財報,並活用財報管理與分析,打造企業的競爭力密碼。


建構企業的「戰情儀表板」

如果你自詡自己的企業是一架高性能飛機,那麼財務報表就像是飛機的「儀表板」。

經常有人戲稱以前的中小企業主經營企業就像在騎鐵馬,因為他們總是習慣採用目視管理、手控管理。不過,當企業慢慢成長,員工從二、三個人成長到三、五十個人,甚至二、三百位員工,狀況就會有所轉變。許多現場作業、金流狀況是眼看不到手摸不著,甚至有北中南分公司、海外據點,那要怎麼管理?

過去中小企業是眼前看得到的抓過來處理,但現在不一樣,所以財務報表就成為戰情的儀表板,而且重點是要即時!現在我們看到許多企業接到的財務報表是落後很久的資訊,既不即時也不正確,這樣的儀表板,看似機油或是汽油即將耗盡,但企業主還一無所知,而且現代企業無論發展與速度真的就如同在天上飛,已經不是像過去在馬路上,想停的時候還可以靠邊停一停。

此外,老闆們在看財務報表也不是只看利潤大小,而還要重視財報的品質。會計並不是生硬的數字,財務報表可以看出很多故事,看得懂的,就曉得裡面的美感。我們常常建議企業二代學會看懂財務報表,培養經理人養成閱讀經典企業年報的習慣。如果能夠學會從會計、財報數字當中靈活運用公司資產、了解獲利的關鍵數字,那麼財務報表就會成為培養未來企業領導人的輔助工具,而不是一般人眼中,只是為了投資股票而研究。

懂得運用財報運籌帷幄的老闆透過報表看見問題,也心知肚明財務報表經常是落後指標,當然不會誤以為這些數字呈現出來就等同解決問題,恰恰相反地,應該是從財報上看見過去策略有何失誤,以及未來將做出什麼樣的決策較適合。「從現在看到過去,進一步思考未來」,財務報表是決策制定(decision making)的依據工具,而不是財務報表看完,在那邊掉眼淚,或是開心高興。就財報上的數字、量化管理,去思考現在做什麼對未來會有影響?所以,財報經常是一個問題的起點,而不是結束。

經營管理資訊(包含財務報表)的功能是:檢討過去、策勵將來、決策現在。財報要表現的是正確的事實,即盈餘的成長,而不是股價,所以應該要盡力避免衡量誤差、人為操縱或是用「詭道」,也就是俗稱的作帳來做假。一份粗鄙的財務報表終究無法取得投資人的信任,且往往是股東紛爭的肇因,所以老闆們想要企業可長可久永續經營,還是應該走正道,也就是透過經營的真相說服投資者,降低衡量誤差,依據會計準則,讓企業健康的發展。

財報是問題的起點,不是問題的答案

如果能夠善用會計數字,那財報絕對是企業經營的絕學利器。許多人都曉得台灣中小企業能夠營運十年的存活率不到一成,尤其從微型到小型,從中小型到中型,從中型再到大企業,會計等於是這一場鯉魚躍龍門的必修課。

很多老闆會反應,反正對財會稅毫無興趣或者完全不懂,那我們試問,這樣的企業要怎麼去魚躍龍門?根本躍不過去(別忘了剛剛提到十年存活率僅一成的事)。所以我們看很多企業發生的事,真的像劉順仁教授談的《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與《財報就像一本兵法書》所談的,懂得詳細比較財務報表,就不難發現某些公司能夠在諸多同樣類型、同規模的公司中勝出的奧秘在哪?

但現實所遇到的是,更多的中小企業老闆是不懂也不擅長、更不重視會計管理工具,而且都是老闆說了算。反正老闆都搞不懂了,所以管理階層也就不重視,這會造成企業非常大的麻煩,更麻煩的是,沒有人想補修這門基本課!

我們觀察到中小企業的現狀是,會計專業人員的專業素養經常表現不及格。曾經有人形容得很傳神,描述企業內部的會計人員一天到晚在看公司其他部門的預算,讓自己躲在陰暗的帳房,就這樣過了一生。這裡是在描繪,會計人員因為工作繁重,所以並不會在工作之餘替自己安排額外的進修課程,但是適時進修對現代工作者而言卻是非常必要的。

我們看到醫生即使平日看診再辛苦,也會要求自己週末盡可能去參加一些專業的研討會。會計師也是,每年新的財經法規的變革,都要他們要補修的學分,許多企業的獨立董事也是一樣,金管單位有規定每年要補充一定的專業學分。

但是在中小企業裡,鮮少有會計人員會有固定的進修計畫。在進修不足的現實工作環境中,加上企業老闆本來就不重視了,會計工作者本身就不敢提出應該進行什麼樣的課程,做哪些專業的進修提升,所以許多小公司的會計會原地踏步三十年,更慘的是,很多人是原地「踏錯步」三十年!但歸根究底,這會是誰的損失呢?當然是企業主!

在這樣的企業氛圍中,老闆在面臨專業會計人員時,很容易辜負他們的貢獻,也就不足為奇。普遍所見,老闆們對那些被聘僱為記外帳的專業工作者,用一點點錢打發,無論內部外部,會計從業者經常跟老闆沒話好講,執行業務與老闆從頭到尾互相不認識也就不足為奇。

經年累月,會計人員就是看著數字,對財務報表與會計管理這份工作完全沒感覺,對老闆所做的努力也不會有感動,這是很可惜的地方,他們不知道,人跟人的互動原來是會產生感動的。但也正是這樣的財會稅企業經營絕學利器,諸如營運管理資料、會計資訊、ERP(企業資源規劃)系統、AI(人工智能)系統……等等建立地不完備,企業經營的財務數據更加不足。

我們也看到現在大家都在談斜槓,所以很多的一人公司、微型公司他們在初期的時候因為沒有資金,也通通選擇目視管理、手控管理,但是當資源稍微充裕,公司組織慢慢建立後,卻忘了改善草創時期便宜行事的習慣,使得會計管理系統分析能力也不足,甚至到後來,經營企業像是抱著僥倖心理、投機賭博的心態,缺少專業投資評估,我們認為這並不是老闆們的初衷,只是繁重的企業經營壓力,讓他們選擇了失憶。

補足台灣本土傳統家族企業欠缺的基本功

我們真實想要協助台灣中小企業建立的,是專業的主辦會計管理制度,主辦會計不能像一般公司裡的會計一樣便宜行事,抓不住老闆,老闆說往東就往東往西就往西,而是扮演一位真正的顧問,以會計管理的高度盯著這家企業,化被動為主動協助帳務管理。

如果企業內部沒有這樣的人才,透過外部顧問協助是很好的做法。想想看,代辦的主辦會計不占你的辦公室位置,不用你的辦公桌,老闆不用請一個人來氣個半死,還弄得既沒辦法溝通又搞不定他,然後記對記錯還沒時間檢核,很難掌握,但前提是這位外部顧問也要夠專業!
 
專業的主辦會計不會用傳統記外帳的做法,就是憑證進去資金也不跑,流程也不對。如果沒有改變傳統作法,那會計對客戶而言毫無價值。所以,專業的作法是「ABAS」(assurance base advisory service),指的是以財報的審計與確認為基礎的諮詢式服務。一切都是以審計為基礎。也就是財簽、稅簽,要帳目能入帳,要指揮企業的財務,用那些資料來反推運營策略,也就是原本企業主辦會計的任務。

可是常見的實際狀況是怎麼樣呢?可以想像在企業裡大家都三推四推,甚至到四、五月才看到去年一整年的真實狀況。例如在5月31日才看到去年的一筆糊塗帳,像有些報表不知所云,有的因為老闆不懂e化,都用手工打,總經理還在用手寫,資訊因此很難連結與勾稽的,只要其中一項寫錯了,後面就對應不上來。這是很辛苦的一件事。

你信任我,我可以搞定

如果老闆不想犯跟去年一樣的錯誤,於是專業顧問就將陪著老闆從每年1月1日走到12月31日,只要你信任我,我可以搞定。

業務、帳務、財務、稅務,四個關係是連動的,對微小型企業而言,辦公室不夠大,會計也不夠成熟,但是企業主又不想犯跟去年一樣的錯誤,怎麼做?運用專業的代辦主辦會計是一個很好的作法。不想犯跟去年一樣的錯誤,專業顧問就將時光回到從前,陪著老闆走順365天。

對微小型企業而言,為什麼願意花二、三萬元借重外部顧問?因為企業主專心做生意,其他管理面,有關非業務面(銷售)與非技術面(商品)的事情,代辦主辦會計搞定,主辦會計的顧問真正要做的是每個月的經營管理會議的財務解析,而不是記帳。

企業一個月有效的預算,邀請專家,就不用去聘用一個沒辦法溝通,沒辦法控管,欠缺「企業宏觀、管理素養」的會計。企業主應該不是只站在會計的角度在想事情,而是概觀地站在顧問的角度看全局,見樹也見林。老闆只要撥出一定預算,代辦主辦會計可以協助企業「年年發財、稅稅平安」。

 
內文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