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自序
內文摘錄

異言堂

【類別最新出版】
我在荷蘭當都更說客:阿姆斯特丹以人為本的10年街區再生筆記
從急診室,致你:為你寫的60篇愛的故事
人民參與死刑審判事件簿:當法槌落下!借鏡日本判例,為國民法官作好準備
疫情世代:如何因應與復原,給所有人的科學與法律指南
人生好難:現代公民九個麻煩的哲學問題


我在荷蘭當都更說客:阿姆斯特丹以人為本的10年街區再生筆記(JA00046)

類別: 人文‧思潮‧趨勢>異言堂
叢書系列:異言堂
作者:采和建築師/鄭采和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4年02月02日
定價:460 元
售價:363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20頁
ISBN:9786263748149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強 力 推 薦

感動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任恩儀|荷蘭拉德堡德大學社會科學中心兼任講師、《船到荷蘭自然直》作者
李進文|詩人
林承毅|林事務所執行長、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兼任講師
凌宗魁|建築文資工作者
謎卡|旅居荷蘭,《以自由之名》作者
梁啟智|《香港公屋:方格子的吶喊》作者
彭揚凱|社會住宅推動聯盟 召集人
瑞典劉先生|《斯德哥爾摩宜居指引》作者
劉柏宏|OURs都市改革組織 理事長
謝佩霓|策展人、藝評家
龔書章|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

本書呈現在荷蘭,人、建築與政策,不同有機體與無機物如何協作共同譜出多元的居住形式。透過在阿姆斯特丹的城市行走,我們看見居住政策在生活裡的實際樣貌,隱藏在文字間的,則是采和建築師身為外來者的日常流動與心情。
——任恩儀|荷蘭拉德堡德大學社會科學中心兼任講師、《船到荷蘭自然直》作者

采和建築師慷慨地將當年旅居荷蘭的自身居住經驗,化為文字與臺灣關心居住議題的讀者們分享,透過這樣的他山之石,讓我們知道,其實政府能投入的、民間可協力共創的,都不僅是當下這樣的機制而已,當我們能真正立基在人本中心的思考之上,安居樂業的未來才有機會成為真正的進行式。
——林承毅|林事務所執行長、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兼任講師

我去過阿姆斯特丹十三次,對我來說,這個城市相當地新奇有趣,人們個性直率不諱,住在寸土不讓卻規劃有序的街區裡,在徹夜狂歡後的清晨騎單車回家。誠如采和建築師所指出,荷蘭人向來徘徊在自由與秩序之間,這種複雜的關聯性和細微的差異,本地人往往很難解釋清楚。作者運用自身的專業,結合長居當地的深刻觀察,帶讀者以人文的角度出發,探究阿姆斯特丹的百姓們是如何在自由與秩序當中,務實地形塑他們的居住文化;帶我們看到不同以往的阿姆斯特丹。
——瑞典劉先生|《斯德哥爾摩宜居指引》作者

臺灣許多城市(尤其是雙北)正面臨都更及街區再生議題討論,荷蘭除了治水的經驗外,城市規劃、住宅政策也是臺灣相關專業者一直想深入了解其中細節的。采和建築師用淺顯文字透過生活及就業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體驗,轉譯了城市規劃、建築及景觀專業,讓閱讀者理解阿姆斯特丹城市的轉變與不變。荷蘭跟臺灣距離雖遠,但透過這本書讓人嚮往到阿姆斯特丹走走、讀書或生活。
——劉柏宏|OURs都市改革組織 理事長

五成的土地低於海平面,六分之一的國土來自填海造陸,人口密度與臺灣相仿,以資本主義與自由主義立國,荷蘭卻在農產外銷、GDP、人類發展和快樂指數各方面,都傲視國際。這個從明末起便與臺灣歷史發展交織的國家,究竟如何永保國際競爭力?采和建築師以親身經歷現身說法,訴諸建築人特有的理性、知性與感性,為讀者鉅細靡遺娓娓道來。
——謝佩霓|策展人、藝評家

內 容 簡 介

一位臺灣青年建築師在荷蘭的十年觀察筆記——
透過阿姆斯特丹深層認識荷蘭,
跟著采和建築師直擊荷蘭人的居住正義與街區實驗,
「住房不是一種財產權的絕對保障,而是對人應有居住權的絕對保障。」
原來「都更」也不只是蓋新房子,
唯有自己認知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才知道住宅可以怎樣設計或是改造,
而不是只是被動地接受市場上提供的「房地產」。
本書以迷人的故事力、專業的視角讓我們大開眼界。

城市的偉大,來自於居住其間人民的偉大。阿姆斯特丹從十三世紀的小漁村,歷經八百年的歷史發展,成就現今的國際空港城市,其間,充滿了各種故事。而共同完成這部偉大故事,靠的是眾志成城,透過政府、建築師、社區規劃師,尤其是各類各階層人民的凝聚力,讓文化性跟衝突性對話,讓城市的宏偉與家的溫度並存,讓理性主義與人文感性交融,讓社會秩序與個體自由同在,讓異文化和本土文化相互包容,更讓多元族群共生及共榮。

采和建築師寫下她在阿姆斯特丹十多年的生活、工作經歷和人物觀察,透過自身租屋、社宅接觸……以及參與紅燈區、鬼城等都更案的過程,將當地的城市規劃、住宅機制、多元政策介紹給臺灣讀者,希望可以跟讀者一起思考「居住」、「自由」、「多元社會」的種種可能性及當代定義。

閱讀這本書不僅走一趟異文化之旅,亦能進一步了解生活價值與生命質感。這更是一本集結了人類學觀察、都市更新、居住正義、街區再生的跨文化直擊著作。

《我在荷蘭當都更說客》不僅補充了深度人文以認識荷蘭,采和建築師直擊細節的觀照,也充滿生動場景及故事力,更重要的是:對照與反思我們在臺灣這塊土地的生存空間、人本價值,同時思考了群眾運動、社會改革、資源分配、高房價、團體協商、公民參與治理等議題。在我們多元、自由和民主的島嶼上,儘管任何改造和創造都會面臨混亂,但一切都為了將來更好。在困境之中如何尋找務實的解決之道,阿姆斯特丹值得我們借鑑。
——李進文,詩人

感動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任恩儀|荷蘭拉德堡德大學社會科學中心兼任講師、《船到荷蘭自然直》作者
李進文|詩人
林承毅|林事務所執行長、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兼任講師
凌宗魁|建築文資工作者
謎卡|旅居荷蘭,《以自由之名》作者
梁啟智|《香港公屋:方格子的吶喊》作者
彭揚凱|社會住宅推動聯盟 召集人
瑞典劉先生|《斯德哥爾摩宜居指引》作者
劉柏宏|OURs都市改革組織 理事長
謝佩霓|策展人、藝評家
龔書章|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

作 者 簡 介

采和建築師/鄭采和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畢業、是曾移居荷蘭阿姆斯特丹留學及執業長達十多年的建築師及都市設計師。她在阿姆斯特丹的都市規劃專案「阿姆斯特丹市紅燈區改造工程規劃案」及「阿姆斯特爾三閒置辦公區複合性再利用規劃案」曾經獲得荷蘭國家建築獎金 (Nederlands Archfonds)。著有 Red Light City (The Architecture Observer, 2016) 城市規劃專書。現為鄭采和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及中原大學地景建築學系副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兼任)。

目 錄

自序

第一部 住的實驗
1-1租客的人權
翻轉床/天上掉下來的錢/二房東不好當/房東也無奈/資本主義的狗/舊水管區/白色自行車/
「人不能活在鬼扯之中」/租金協調部隊
1-2海恩
環狀運河/反對現代主義/占據空屋者/新市場之亂/TEAM X/一條街是一個社區
1-3阿姆斯特丹學派
運河小公寓/老南區/黎明公寓/國家住宅法/左右兼顧/住宅法人

第二部 自由社會

2-1住在陸上、住在水上
與水共生/運河/船屋/自由主義
2-2粗俗聖地與理性主義
櫥窗街道/一切都發生在教堂旁邊/性別思索/協和式民主
2-3誰的事實?
瑪麗斯卡.馬玉爾/櫥窗仲介/聯合專案一○一二計畫/妓權的抗爭
2-4規劃
性產業的社區衝突/小城鎮的紅燈區/荷蘭川普/規劃思維/都市更新的難題

第三部 社會性重建

3-1 已開發國家的鬼城
荷蘭的鬼城/拜默爾/阿姆斯特爾三的現實跟規劃思維的衝突
3-2 多元(再)開發手段
現代主義城市規劃思維:住商分離/回到城市/街道感/現代主義的反思:住商混合?/阿姆斯特丹式的都市混合策略/阿姆斯特爾三的多元開發
3-3 族群融合
都市的社會性重建/一個堅定現代主義者的改變/從機能的混合到族群的混合/一位真正的安那其分子/鬼城再生/二十一世紀的阿姆斯特丹

讀 者 書 評

  讀者評鑑等級:★★★★☆ ,共有 0 位網友寫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