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推薦序

作 者 作 品

為什麼越重要的事越不想做?51種克服拖延與分心,打造超級自控力的訓練計畫
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心理諮商師教你,改善拖延,先從照顧情緒開始

LEARN

【類別最新出版】
小蟲大哉問:自然生態的科學探察與人文思考
尋找故事開始的地方:故事點石成金30法,人人都能創造自己的成名作
蔡淇華故事法+寫作法套組:《尋找故事開始的地方》+《寫作吧!》全系列
怦然心動的文學課
牠們的情愛:動物的求偶心計與生殖攻防


終結拖延症套書(共兩冊):為什麼越重要的事越不想做+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1VY0257)

類別: 親子‧童書‧青少年>LEARN
叢書系列:LEARN
作者:舒婭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年07月15日
定價:630 元
售價:49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496頁
ISBN:4712966627837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推薦序



  內文摘錄

《為什麼越重要的事越不想做?》

星期一/Monday 打造遠離拖延的環境
訓練01: 保持辦公桌的乾淨整潔

「桌子好亂啊,很煩躁,都不想工作了。」

「唉,周圍全是雜物,頭腦裡也是一片混亂,不能靜下心來思考問題了。」

不知道你是否經常發出這樣的感慨:辦公桌上堆滿了各種雜物,水杯、筆筒、衛生紙,甚至還有沒來得及丟掉的便當盒。這些雜物占據了我們的空間,干擾著我們的工作。

事實證明,混亂的環境會瓦解人的意志,使人變得煩躁不安,做事效率低下。相反,乾淨整潔的辦公桌會讓人心情愉快,從而以更積極的精神風貌面對工作。網路上有一句話:年輕人打掃房間不僅僅是為了乾淨,這背後的邏輯還有「爽」。而我們每天近距離接觸的辦公桌,更是重中之重,乾淨整潔的辦公桌給人井井有條之感。

Y是一名自媒體公司的編輯,每天的工作除了審稿和寫文章之外,還要整理和分析後臺資料。Y平日裡沒有勤收拾辦公桌的習慣,同事給的聖誕蘋果,吃完後包裝、禮盒就丟在桌上,街邊掃碼送的小禮品、前幾天拆開的藥盒,還有許多紙質的文件,也胡亂堆放著。一個星期下來,桌面上堆滿了雜物,甚至挪動鍵盤都不方便。

Y看到這亂糟糟的辦公桌就心煩意亂,更別提集中精力工作了,業績也是一塌糊塗。窘境中的Y下決心改變現狀,他挑了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把桌上堆積的垃圾和無用檔全部清理掉,清清爽爽的桌面讓他的心情頓時明朗了起來。

極簡生活能讓人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上,收拾辦公環境能夠讓人集中精力,提升效率,不至於為了找東西而耽誤時間。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辦公桌的整潔乾淨呢?

‧各種檔案、書籍分類擺放。
‧用收納工具整理文具,諸如筆筒、書擋、資料夾等。
‧定時篩選、丟掉廢棄紙質文件和其他垃圾。
‧保留必需物品,其他的全部扔掉或者贈送給有需要的人。

其實這幾點建議都涉及一個概念:斷捨離。日本雜物諮詢家山下英子認為,所謂「斷捨離」就是通過收拾家裡或者工作場所的雜物,也整理心中的雜物,從而讓人生變得開心和放鬆的方法。顯然,開心和放鬆的狀態更有助於我們集中精力工作。

斷,指的就是斷絕那些不需要的東西。比如網購額外的贈品、化妝品包裝盒等等。這些與工作無關的東西不應該出現在辦公桌上。

捨,就是要捨棄多餘的廢物。比如過期的檔案、用不到的文件資料,放在桌上也是徒占地方,不如直接丟掉。

簡單來說,「斷」就是拒絕一些物品進入辦公場所,而「捨」就是大膽地把一些物品丟進垃圾桶。

離,指的是脫離對於物品的執念。這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我這樣說就很容易明白了:幾本工具書放在辦公桌上,總以為某一天查資料時會用到它們,所以一直捨不得帶回家。事實是,幾個月來一直沒打開過。

拋棄了對物品的執念才能獨立思考,理性地做出選擇,保持辦公桌上永遠只有必需品,可以最大限度減少對工作的干擾。打掃辦公場所、整理桌面,看上去只是清理物品,實則是與拖延之間的一種抗衡。雜亂的工作環境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有時候忍不住要先收拾一番再開始工作,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就保持著整潔乾淨,就會省去很多麻煩。

小陳是一名普通的都市女白領,她有個習慣,就是每隔一段時間就徹底清潔自己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這種「殘風卷落葉」式的大清潔讓她的幸福指數常常飆升。在整理雜物的過程中,無數個日日夜夜積累的壓力得到釋放,與其說清掃是為了乾淨,不如說是為了治癒自己每天被拖延症和強迫症輪番轟炸的心臟。當她一打開辦公室的門,看到辦公桌前整整齊齊的景象,心中一片舒爽。

要知道,我們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減少拖延服務的。人只有在由內而外都舒適的環境下才能夠充滿激情和愉悅,從而迅速投入到工作狀態。保持辦公桌的乾淨整潔,本質上是對「斷捨離」和「極簡主義」的踐行。


《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

終結拖延1:深層動機
01 / 不是所有的推遲行為都叫「拖延」

提起拖延,幾乎沒有人會覺得陌生,打開電腦或手機,搜索一下可以發現許多關於「如何克服拖延症」的話題。可即便如此,被拖延困擾的人依舊屢見不鮮,人們對於拖延的誤解和疑惑也從未減少半分。在開始探討為何會拖延的問題之前,我們很有必要剖析一下,拖延到底是什麼?

拖延症的英文是「Procrastination」,是由拉丁字根「Pro(向前)」和「crastinus(明天)」組合成的拉丁語「procrastinus(向前推到明天)」演變而來的。單純從字面上看,「拖延」就是把事情推遲到明天,但拖延的實際意義遠比字面意義要複雜。

──晚上七點,公司召開年會,你計算著時間,臨近開始才到達會場。
──飛機八點鐘起飛,你並沒有在起飛前兩小時抵達機場。
──家裡出了急事,你暫時拋開一切,把所有事務都推遲了。
──有個專案可能會被砍掉,負責這份計畫書的你,不慌不忙地寫著。

在上述的這些事務中,都夾雜著些許的推遲,但它們不能稱為拖延。換句話說,拖延包含著推遲的成分,但不是所有的推遲行為都叫拖延。拖延,是特指「非理性的推遲行為」,即明知道拖下去會讓情況變得糟糕,還是辦事拖拖拉拉。在拖延的過程中,我們的意識很清楚,知道自己正在距好的結果漸行漸遠。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同時發生,需要同時解決的。哪些事情現在就要做,哪些事情可以稍後再做,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這也映射出了一個事實,不是推遲行為本身造成了拖延,而是我們如何抉擇造成了拖延。

相信不會有人故意選擇拖延,因為那無異於受虐,自討苦吃。真正值得思考和探究的是:到底是什麼力量促使著我們,明知有些事情當下就該做,卻轉而去做另外的事?

請繼續往下看,你可能會瞥見腦海裡某一個若隱若現的念頭,或是觸動內心深處某一種似曾相識的感受,那裡面藏著拖延背後的原因和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