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延伸閱讀

線 上 試 閱

龔鵬程 推薦序
內文摘錄

作 者 作 品

一次看懂四書--孔子教你齊家安天下

LEARN

【類別最新出版】
小蟲大哉問:自然生態的科學探察與人文思考
尋找故事開始的地方:故事點石成金30法,人人都能創造自己的成名作
蔡淇華故事法+寫作法套組:《尋找故事開始的地方》+《寫作吧!》全系列
怦然心動的文學課
牠們的情愛:動物的求偶心計與生殖攻防


一次看懂四書--孔子教你做人與處世(VE0001)

類別: 親子‧童書‧青少年>LEARN
叢書系列:LEARN
作者:劉君祖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03月18日
定價:240 元
售價:190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40頁
ISBN:9789571353524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龔鵬程 推薦序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怎麼開頭
論語─談學習
孟子─辨義利
大學─人的修行次第
中庸─天命就是人性


幾千年來,中國人對《論語》開篇首章〈學而〉篇都非常熟悉:「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說」同「悅」,心中喜悅,樂則發散於外,慍為心中含怒,不慍表示全不介意。人生的虛心學習,竟然如此愉快,孔老夫子勤學一生,將其經驗娓娓道來,從容、自信,不帶絲毫火氣。 學習確為人生大事,這兩字的涵意也很豐富,值得推敲。學字的甲骨文是小孩雙手捧玩易卦六爻(編按:爻,音ㄧㄠˊ,是指易經八卦的兩個符號:「-」(陽)和「--」(陰)。六十四卦中,每卦有六爻)的圖象。

而爻字交叉相疊,又是上古結繩記事的意思。人生疑難重重,一時解決不了,打個繩結以備遺忘,並懸掛於日常所經過的地方,每次看到再三思考。一旦豁然貫通,得到解答,就將繩結解開放下,遇到新的問題再掛上新的繩結。上古沒有文字時期的學習,就在這種不斷的問題與求解中進行。

爻字的兩乂代表一個接一個的問題,積爻成卦,即反映問題與問題之間的關聯,掛在高處,懸而未決,考驗人的智慧。乂字音「亦」,是治理的意思,有困難就得面對解決。

父親的父字和爻字對照,顯然上面的繩結已解開,表示為人父者必須解決自己遭遇的問題,但不必奢望連後代的問題一併解決,那只能留給下一代去面對。

時代不斷演變,既往的經驗可提供參考,不宜直接套用,這就是學而時習的道理。習字像小鳥練飛,屢仆屢起。羽下之白應是「自」或「日」的轉化延伸,小鳥要學會振羽飛翔,必須靠自己每天勤練。常言師傅領過門,修行在個人,全得靠自己,親如父母師長也愛莫能助。

學而的「而」,是「能夠」的意思,時習的「時」字點出了關鍵:學古人的智慧,是為了啟發我們自己的智慧,然後結合我們所處的時代環境去思考運用,能夠做到這一點,才是真正活學活用,才會衷心喜悅。

坊間一般《論語》的白話解釋,將時習說成是時時去溫習,可說是精義全失,我們回想自己幼年的學習經驗,為了準備考試,一再溫習課本的功課,哪有愉悅可言?

悅是歷練印證之後的深造自得,像佛家講的心心相印,法喜充滿。孟子在〈告子篇〉中論心同理同,也說:「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徹底領悟義理像品嘗美食,滋味無窮,痛快極了!分享,讓學習更快樂 求學有了心得,就會切磋琢磨,與人分享;旁人見你智慧圓融,也會不遠千里前來求教。孟子在〈盡心篇〉中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為人生至樂,這和孔子有朋之樂相當,從容談論道,教學相長,真是獨樂不如眾樂。

小孩玩爻為學,一旦啟蒙後打開智慧,有所發現,就是「覺」。先覺的人覺後覺,先知的人覺後知,人類文明藉此傳衍,教化也因而落實。佛教的菩薩是自覺覺人,覺行圓滿則成佛,道理相通。

教學弘法不是件簡單事,先知的獨到的創見和收獲,如何能讓後知的人立刻明白?所以碰到學生不懂時,何必著急生氣,慢慢俟機開導就是。人不知而不慍,才是溫恭君子的修為。 〈學而〉首章三節,講的其實就是學不厭、教不倦。孔子幾次自述,「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正是終身學習的典範。

坊間白話解釋「人不知而不慍」又錯了,講成是別人不知道我有學問,我也不在意。

〈學而〉末章記載孔子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人最需要擔心的不是別人不知你有才能,而是你不知道別人的才能人生求學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外界的虛名浮利。這是孔子莊敬自持的風格。

說服別人,從心平氣和開始 《易經》八卦之一的兌卦,其大象傳說:「君子以朋友講習。」兌是兩個「口」相對、交談討論的意思,講道習事,完全切合〈學而〉的宗旨。

-----------------------------------------------------------------------------

【易解】

兌字加言成「說」、加心成「悅」、加金成「銳」,兌卦教我們如何以言語取悅於人,無論弘法教學、外交談判或商業宣傳,避免鋒芒太露,卻都能動人心弦,達到溝通說服的目的。

兌卦的說服過程表現在六爻的爻辭中,言辭精要,發人深省:初爻是「和兌,吉。」講話心平氣和,一開始就給人好印象。二爻是「孚兌,吉。」然後展現誠意,介紹內容。三爻為「來兌,凶。」急於攤牌成交,反而嚇退對方,應以為戒。四爻「商兌」,凡事皆可商量,不必強人從己,看看能否建立共識。上爻「引兌」,只是從旁加以引導卻不發動,促使對方自我省思,含蓄中卻已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從以上兌卦所表示的說話藝術,我們來比較比較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書的開講方式,會發現不少有趣的地方。

------------------------------------------------------------------------------

《大學》開宗明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三綱領一次揭示,毫不含糊,指點大人之學的修行次第。《中庸》也是一氣貫通,直指真理:「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這些都是哲學經典式的表達,宣講結論,而後才展開論證。

《孟子》開篇說他見梁惠王,梁惠王問孟子,之所以不遠千里而來,該是有辦法為他的國家帶來利益,孟子回梁惠王說:「大王何必一開口就談利益?也可以談仁義啊!」

兩下針鋒相對,毫不保留的希冀與駁正,話都說到極處,再無轉圜餘地。這樣的會談肯定是失敗的,往下孟子再說什麼也沒用,梁惠王不可能聽進去。用兌卦的術語來說,就是來兌凶。

我們看《孟子》七篇,尤其是他與王公大人的對談,多半都是這種無效的遊說,急於說教的意味甚濃,身處戰國之世,高談仁義,終至一事無成。仁義當然重要,但也得有應世的機變,以及循循善誘的耐心。

況且仁義是否必然與利益衝突,還大有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