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延伸閱讀

線 上 試 閱

龔鵬程 推薦序
第一篇:世界大同的理想

作 者 作 品

一次看懂四書--孔子教你做人與處世

LEARN

【類別最新出版】
小蟲大哉問:自然生態的科學探察與人文思考
尋找故事開始的地方:故事點石成金30法,人人都能創造自己的成名作
蔡淇華故事法+寫作法套組:《尋找故事開始的地方》+《寫作吧!》全系列
怦然心動的文學課
牠們的情愛:動物的求偶心計與生殖攻防


一次看懂四書--孔子教你齊家安天下(VE0002)

類別: 親子‧童書‧青少年>LEARN
叢書系列:LEARN
作者:劉君祖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03月18日
定價:260 元
售價:205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40頁
ISBN:9789571353517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龔鵬程 推薦序第一篇:世界大同的理想



  第一篇:世界大同的理想

第一篇:世界大同的理想
超前二千五百年的革命思想
孔子反對特權,主張施行王道政治。
天子可貶逐,諸侯當退位,
在當時,這是非常進步的這就是遠超越當代的革命思想。

中華傳統文化以儒、釋、道三家思想為中心。佛家思想雖然博大精深,畢竟淵源於印度,東漢以前真正代表本土文化的,還是儒、道兩家,而儒家更是主流中的主流。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當然有為儒家思想造勢的功勞,根本原因還是孔子本身思想的崇高深厚,贏得中國人的相信接受並加以奉行。歷代尊為至聖先師,數千年來,祭祀的香火不斷,這在世界文化史上也都罕見。

然而,孔子思想的真相究竟為何?大家尊孔尊的可是真孔?民初以來「打倒孔家店」,而今,大陸當局在世界各處辦孔子學院,孔學的真正意涵是什麼?這些問題都值得深思。

過去習慣以四書,尤其是《論語》,做為研究孔子思想的門徑。不能說錯誤,但稍嫌簡略,也沒有探討到根本。

史稱孔子晚年整理六經:「刪詩書,訂禮樂,贊易,修春秋。」詩書禮樂都是既有的古典,孔子下了刪訂整理的工夫,借著取材的編纂修訂,傳達對古文化繼承的整體理念。

《易經》的傳承更悠久,孔子晚年喜歡易經,行住坐臥勤加研習,深有所得,更為《易經》作傳,以弘揚義理。現今所謂「十翼」的十篇易傳,豐富精采,對後世學易的人有莫大幫助,雖然不是全為孔子親作,也絕大部分是他的思想。

至於《春秋經》,則純是孔子發抒精妙的言論及恆久不變的常道,編寫體例上雖然像魯國歷史,事實上是就事談理,對人類文明未來的發展,有其寄望和規畫。由於思想超越當時的封建政制太遠,為了避當時君王的忌諱,採用比喻的象徵手法,這也是受了《易經》卦爻闡理的啟發和影響。透過易傳釋經,春秋大義與易理易象,幾乎融成一體,自古就將《春秋經》和《易經》視為經學雙璧,為中華文化思想最精奧的核心。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稱:「太史公曰:春秋推見至隱,易本隱之顯。」《春秋經》記述事,從可見的人道推到天道,《易經》明理,根據隱微的天道闡發人道,二經貫通天人,相為表裡。想要知道孔學真相,必須通大易春秋,要真正搞懂四書,根柢還在《詩經》、《尚書》、《易經》、《禮記》、《春秋經》五經。孔子作《春秋經》,思想遠超越當時的封建思想,因而採用比喻的象徵手法,並透過易傳解釋《春秋經》。

《孟子》中有幾章談春秋,都很精微到位,非常重要。〈離婁篇〉記孟子曰:「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孔子曰:其義則丘竊取之矣!」

周朝興盛時,為發掘民隱,知民養民,設有采詩之官,四處搜集各國民詩,使下情得以上達,作為施政參考。

東周之後,周政府衰敝,中央政令無法實施到各國諸侯,採集詩的官也被廢除,王道一天天衰敗,霸道爭相興起。《春秋經》繼《詩經》之後而作,記各國發生的事,其中寄寓王者褒貶的意思,做為人民喉舌。

晉國的史書名《乘》,乘車叫做「載」,史就是記載事實。楚國的史書名《檮杌》,本為惡獸,記載惡人的事,做為明顯的警愓。魯史稱春秋,為編年史,取四季之二以為名。

孔子根據魯史作《春秋經》,還是以春秋為名,仍是史書編年的體例,實質卻已完全不同,雖然記載的無非是齊桓公、晉文公稱霸的之事,但其涵義已注入孔子獨創的思想,不再是述實的歷史,而成了講大道理的經書了。

末了強調「孔子曰」,應有其傳承根據。「竊取之」,有偷樑換柱之意,既是謙辭,也說得巧妙。既然匠心獨裁,別人不明就裡,就很難代勞,所以孔子作春秋時,即使是孔門高徒、以文學見長的子夏,也幫不上老師半點忙。

《詩經》有宏大的政治教化功能,孔夫子在《論語》中多處引用。〈陽貨篇〉即說:「小子何莫學乎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孔子稱諸弟子為小子,有時稱二三子,感覺很親切,老師勸學生讀詩。讀詩可以興發志氣,可以觀覽各地風土民情,可以瞭解社會人群,還可以知曉民怨,從而規正施政得失。近可事父,遠可事君,齊家治國皆有?明。

另外,《詩經》中觸景生情、托物言志的詩篇甚多,描寫了大量的草木鳥獸的生態,讀了也可以增進自然知識,一舉多得。全民平等,打倒特權,天子只是公僕 《春秋經》繼《詩經》而作,包容、保障人民,自然反對窮兵黷武、殘害民命的戰爭。《孟子‧盡心篇》稱:「春秋無義戰……敵國不相征也。」發動戰事的人,往往以正義之師為號召,要求人民犧牲奉獻。孟子闡明《春秋經》的觀點,一語揭破當政者的虛偽,認定春秋時根本沒有正義之戰。殺人遍野,都是為了爭強稱霸,擴殖疆土,滿足統治者個人的私欲。

漢代儒者董仲舒精通春秋,他的其代表作《春秋繁露‧竹林第三》即提到:春秋詳細記載各種戰爭,以哀慟人民在戰爭中所遭受的深重苦難。

基於此,孟子見梁襄王,回答天下定於一,又說不嗜殺人者能一之,最後說天下莫不與也,正是王道和平思想的表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有人都會參與贊同。《易經》的同人、大有二卦,主張同樣是人,理應大家都有,即為此意。世界大同,全人類和平相處,誰不衷心期盼呢?

〈禮運大同篇〉所揭櫫的願景,就是孔子終極的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大同並非一蹴可幾,必須循序漸進完成,所以《春秋經》擬出據亂世、升平世、太平世的演進程式。 天下太平即世界大同,《易經》乾卦的終極境界,不是君臨天下的「飛龍在天」,而是天下共治、眾生平等的「群龍無首」,道理與此相同。五經經過孔子整理編訂後,微言大義已一貫相通,這是後世有志讀經的人,不可不知的「心法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