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譯者簡介

線 上 試 閱


富安蒂斯作品年表
書摘

譯 者 作 品

浮世男女
田園筆記
春膳
思想傳染
新男人:21世紀男人的定位與角色
讓我說出我愛你
流行陰謀:名牌時裝帝國遊記
模特兒:美麗女人險惡行業
強盜的女兒
歷史學家

大師名作坊

【類別最新出版】
雨落池中,為何還堅持游泳:精讀俄羅斯四大文豪短經典。一堂為閱讀、寫作與人生解惑的大師課
雨落池中,為何還堅持游泳:精讀俄羅斯四大文豪短經典。一堂為閱讀、寫作與人生解惑的大師課(作者親簽版)
宇宙連環圖
瘋狂(二十週年紀念新版)
看不見的城市(繁體中文版二十週年紀念新版)


奧拉/異鄉老人(AA0010)
Old Gringo & Aura (EL GRINGO VIEJO)

類別: 文學‧小說(翻譯)>大師名作坊
叢書系列:大師名作坊
作者:卡洛斯.富安蒂斯
       Carlos Fuentes
譯者:張定綺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1年10月25日
定價:200 元
售價:15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67頁
ISBN:9571303119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富安蒂斯作品年表書摘



  序

光怪陸離的墨西哥織錦

.張定綺

.富安蒂斯作品小論

60年代開始,南美洲文學奇才輩出,在世界文壇成為一支突起的異軍,受到廣泛的重視。墨西哥的卡洛斯.富安蒂斯以其旺盛的創作力和作品本身的魅力,也是這股文學潮流中一位領袖人物。

.重新組合現實與神話來架構歷史

富安蒂斯於1928年11月11日出生於墨西哥市。由於父親是外交官,所以小富安蒂斯自幼跟著家人輾轉於西方各國首都之間。他四歲時,父親奉派為墨西哥駐美大使館領事,使得他在西班牙語說得很流利之前,先學會了英文。

後來,富安蒂斯回憶說,他對這段美國式童年適應極為良好。「我甚至以為墨西哥是一個想像的國家,是我父親編出來逼我開心的。」

在父親鼓勵下,富安蒂斯從小立志向寫作方面發展,他十三歲就以西班牙文在一家智利的雜誌上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

大學時代,他主修法律,但同時也在校內的文學創作比賽中連連獲獎。從墨西哥國立大學的研究所畢業後,他繼續赴日內瓦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

在日內瓦期間,他加入了國際勞工組織,並陸續擔任聯合國法律委員會墨西哥代表團的祕書、墨西哥大使館文化專員等職。

富安蒂斯並未因繁忙的法律與外交工作而忘情文學。1955年,他與友人合辦了一分名叫《墨西哥文學評論》(Revista Mexicana de Literatura)的雙月刊,自任總編輯,後來他又編輯過《永恆》(Simpre)與《政論》(Politica)等雜誌。

1956年,富安蒂斯得到墨西哥作家協會的一筆獎助金,使他得以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了第一部長篇小說《天氣晴朗的地方》(La region mas transparente)。這部小說於1958年出版,英譯本不久也在1960年問世。批評家認為他的寫作技巧很明顯受到美國的杜斯.派索斯(Dos Passos)與福克納,英國的D.H.勞倫斯與赫胥黎等英語世界文學宗師的影響。

儘管如此,這時富安蒂斯已確立了他對墨西哥的認同。他此後的作品都以墨西哥的生活為主題。

富安蒂斯曾經指出,小說可以使人從新的角度來觀察歷史。幾乎在他所有的虛構作品中都有這方面的嘗試。他企圖透過重新組合現實與神話來架構歷史。他一方面強調早年統治墨西哥的阿茲提克印第安人與西班牙征服者對現今墨西哥社會遺留的影響,一方面可說是念念不忘的拿1910年的墨西哥革命與現代社會的腐敗墮落作對比。他在作品中一再責備墨西哥人喪失了革命時期的理想主義,一味跟現實妥協。

.愛情與死亡的主題

真正確立富安蒂斯在國際文壇地位的,是他的第三部長篇小說《阿特米歐.克魯茲之死》(La muerte de Artemio Cruz)。這本書的主題仍然是追溯墨西哥的革命理想在現代墨西哥隳壞的過程。主角是一位垂死的媒體業大亨,死前他畢生的經歷又重回到眼前。但可悲的是,這最後一次反省的機會,只不過促使他和周遭的人,再一次作出犧牲原則、違反道德的決定。

《阿特米歐.克魯茲之死》手稿大部分在古巴完成。當時卡斯楚剛掌權,悍然與美國對峙。很多拉丁美洲的知識分子對於擺脫美國帝國主義的箝制,都因而抱著樂觀的遠景。富安蒂斯、祕魯的巴加斯.略薩(Mario Vargas Llosa)、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奎斯及帕斯,都在此列。

富安蒂斯的西方教育背景,並不妨礙他成為墨西哥左派的主要代言人。更有趣的是,他的反美立場雖然使他在1960年被美國移民局列為「不受歡迎人物」,至少兩度被拒絕入境,但也不妨礙他的作品在美國大受歡迎。甚至有一次知識界還因他入境被拒,而發起示威抗議。

這期間完成的中篇小說《奧拉》(Aura)特別值得一提,不僅因為它是富安蒂斯最暢銷的作品(這本書是墨西哥中學生的指定課外讀物,它的英譯本也已印行四十餘版本,也因為它具體而微的反映了富安蒂斯的文學觀。

所有神話中,女神都具有雙重面目:一面是孕育萬物的大地母親,也就是生命的泉源:另一面則正好相反,她們誘惑男人、吞噬男人,是純粹的毀滅力量。但是在富安蒂斯的作品中,女人幾乎全都屬於後者,她們只擁有龐大的破壞力,她們帶來的愛情就等於死亡。

富安蒂斯的小說世界裏,愛情都是不正常的,它會傷害人類的純真。他的故事裏不時出現亂倫的結合,或至少是這方面的欲望。在這個基本主題上,破壞的力量往往出自女人這一方,她們奪走了男人的純真,世界就因此改觀。

年齡是另一個深深吸引富安蒂斯的主題。他筆下的女主角經常同時具備兩種不同的年齡,互為化身,營造出魔幻的氣氛。

《奧拉》是個悽豔的鬼故事。男主角是個名叫斐力蒲.蒙特格的年經學者,受雇於一個年老的寡婦,住在她家裏,編纂她亡夫的回憶錄。在陰森詭譎的老宅裏,蒙特洛遇見老寡婦美麗的甥女奧拉,不由自主愛上了她。他對奧拉的一往情深,終於促使他發掘出年輕的奧拉和她姨母的真正關係。

奧拉原來的意義是「晨光」。但到最末,讀者卻發現,人的意志力永遠無法與自然對抗。真正的晨光並沒有出現,奧拉只是日落大地,黑暗征服一切之前,最後一抹迴光返照而已。慘淡的月光下,絕望的戀人擁抱著彼此,也擁抱著無法挽回的命運。

.一切痛苦記憶的凝聚點

富安蒂斯的創造力源源不斷,他除了寫小說,也寫政論和文學評論。他做過記者;1974到77年曾任墨西哥駐法大使:他也斷斷續續在歐美大學教授文學,其中包括哥倫比亞、哈佛、賓州、普林斯頓及英國劍橋等名校。此外,他還從事舞台劇和電影劇本的寫作。只可惜舞台劇大都不成功,劇評家認為,問題在於他在劇本裏使用了太多只適合電影的技巧,以致根本無法在舞台的環境中搬演。

富安蒂斯對電影的興趣濃厚,可說其來有自。他小時候住在美國期間,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影迷。他至今津津樂道,當年天天看電影,結果參加一個電影趣味問答比賽,還贏得一百美元的獎金。在當時來說,這是很可觀的一筆錢。

富安蒂斯愛屋及烏,結交了很多電影界的朋友,他甚至擔任過威尼斯影展的評審。因此當一向在政治上持關懷第三世界立場的影星珍芳達,表示有興趣把他的一部小說改編成電影時,他非常樂意的提供了《異鄉老人》(The Old Gringo)一書。

《異鄉老人》整個故事架構發生在五天之內,但富安蒂斯以他慣用的回溯穿插手法,使這本書成為一則充分反映美國與墨西哥百餘年錯綜複雜關係與情緒的寓言。

異鄉老人是 19 世紀後半美國新聞界與文壇的一位真實人物--安布魯斯.畢爾思(Ambrose Bierce)。他以七十一歲高齡,於1913年前往參加墨西哥革命,不知所終。文學史上通常把他出發的翌年假設為他的死亡年,但他究竟遭遇了什麼事,至今沒有人知道。謎樣的傳奇性,使很多學者文人產生研究畢爾思的興趣,他今天在美國文學史上還能有一席地位,可說一大部分要歸功於他選擇的死亡方式。

畢爾思的下場,富安蒂斯當然也不可能知道。但正如前面提到過的,這本小說只是他用來觀察歷史的一個角度,現實與虛構之間,本來就沒有清楚的界線。

富安蒂斯的故事裏,畢爾思進入墨西哥境內沒多遠,就碰上了叛軍首領班曹.維亞手下愛將湯瑪士.艾羅亞率領的部隊,還有一名被擄的美國女教師海麗葉.溫斯洛。這三個人特殊的心理狀況和家庭背景,加上一場非他們能力所能控制的社會大變動,造成了一段愛恨交織約三角關係。作者運用畢爾恩和海麗葉這兩個角色,清晰的呈現出世人心目中的美國:四季分明、富裕安定、建立在民主和個人意志之上的秩序與理想、不斷追求進步、不斷抹滅過去。相對的,墨西哥是個屬於永恆的炎夏和回憶的地方,它只有永遠忘不了的被征服、被屠殺、被姦淫的恥辱,艾羅亞就是一切痛苦記憶的一個凝聚點。

這三個人的交集點於焉成為美國與墨西哥交會的象徵,甚至也可視為美國與世界任何被視為落後的地區交會的象徵,像兩個對立的極端的交會,爆發出強大的戲劇力量,從它產生了海麗葉與艾羅亞忘我而熾烈的性愛交歡,但它也推波助瀾,促成了無法挽回的命運悲劇。

.變遷中一切都不曾因而消失

1990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的墨西哥詩人奧克泰維歐.帕斯,論及好友富安蒂斯的作品時曾說:「富安蒂斯至少有兩個層面,一個是歐洲的富安蒂斯,一個人是墨西哥的富安蒂斯。」

井然分明的層次感,正是《異鄉老人》的一大特色。但創作《異鄉老人》時,富安蒂斯要表達的層次卻更為複雜。他呈現的墨西哥歷史與文化有如切開的洋蔥,層層相疊:印第安、西班牙、法國、革命黨、貴族、左派、中間派、流放者。他把這些錯綜的特質析離出來,重新排列在一起,把墨西哥交織成一疋光怪陸離的織錦。

紐約時報書評家尼爾.蕭利斯臼(Earl Shorris)指出:

「墨西哥特質的建立,最早始於 16 世紀的西班牙征服者。通權達變,因勢制宜的傳教士,為土著的信仰蒙上一層天主教的外衣,像在土牆上糊一層壁紙……1864年到1867年,屬馬克西米蘭大帝的統治。雖然是個短命王朝,卻也使皈依基督的印第安傳統,沾染了法國知識分子和社交生活的色彩。1910年被推翻的波費里歐.狄雅茲(Porfirio Diaz)總統,奉行的即為法國哲學家孔德(Auguste Comte)的實證哲學思想。1917年的社會主義憲法,又是個新層次。時代急速運轉之際,出現了不少趁火打劫,剝削社會的暴發戶,富安蒂斯另一本小說《阿特米歐.克魯茲之死》,描寫的就是這麼一個角色。

「墨西哥的獨特之處就在於:所有的變遷之中,一切都不曾因而消失只有新的因素像油漆一般一層一層塗敷上去。所有的墨西哥人都仍然對最古老的傳統信仰耳熟能詳;同時,他們也知道,北方的強鄰——美國——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們的生活,直到他們能解脫今世之苦為止。」

墨西哥人背負著沉重的記憶負擔,相對而言,美國就成了一個「沒有記憶的地方」。所以當女主角海麗葉在華盛頓的小公寓裏,獨坐著回憶牠的墨西哥經歷時,「記憶的塵沙」開始由墨西哥奔馳而來。

與歷史文化的層次互相呼應,《異鄉老人》的情節主題也蘊含著豐富的層次感。敘述者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雖然讀者不久就發現,全書是海麗葉回憶中的獨白,但她兩個具有多重身分的愛戀對象——不肯透露姓名的異鄉老人和野心勃勃的墨西哥將軍艾羅亞——都有發言的機會。甚至其他的墨西哥人,不分男女老少,軍人與平民,也分別在海麗葉的大獨白之下,擁有他們自己的聲音。

父親與子女間愛恨交集的關係與殺人被殺的因果交錯勾結,是本書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層次化主題。說得更明白點:艾羅亞仇父戀母與海麗葉對父親的矛盾感情,成為這兩個人相互吸引力的泉源;老人對他們兩人而言,都是父親形象的化身,從中不但產生了曖昧叢生的愛戀與競爭關係,也使艾羅亞與老人的衝突註定會進入最後的高潮;終身背負拭父情結的老人成為被拭的對象;海麗葉的復仇意識促使曾以她父親化身出現過的艾羅亞踏上死亡之路;最後艾羅亞年輕的生命卻是斷送在另一個父親形象——維亞——手中。層層疊疊,環節緊扣的情節,使《異鄉老人》裏的墨西哥恍若一首以「慾力」(libido)為主題的交響曲,慾力的主題以不同的變奏一再重現,色彩鮮明,與海麗葉所代表的講究秩序倫理的美國文明形成強烈的對比。

當然,最令讀者印象深刻的,應該是那座牆上嵌滿明鏡的跳舞廳了。鏡中影像重重疊疊,一人化身千萬。墨西哥人從鏡中第一次看見了自己的全貌,兩個來到異鄉的美國人,卻不能確定第一次走入廳中時,有沒有注意到鏡中的自己。

層次的主題,強調了異邦人之間的隔閡。即使他們能互相了解,也因為這了解的不完整,或主觀與原則上的困難,仍然做不到充分的互相接納。到頭來,了解反而變成了互相傷害的工具與藉口。

.永不衰竭的創造力

《異鄉老人》西班牙文本與英譯本均於1985年出版。這本取材特殊,表達有力的小說,幾乎贏得一致的好評,並即刻晉入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使富安蒂斯成為第一本打入美國暢銷書市場的墨西哥作家。

《異鄉老人》的電影於1988年殺青。珍芳達除自任女主角外,並邀請葛雷哥萊畢克飾演畢爾思,電視影集「洛城法網」男主角之一吉米.史密茲(Jimmy Smits)飾演艾羅亞。導演則為曾執導 「官方說法」(The Official Story)一片的阿根廷籍路易斯.普恩佐(Luis Puenzo)。

這部作品固然可說是富安蒂斯一生事業的一頂冠冕,但他的生涯當中還出現過很多其他值得誇耀的高峰。他曾贏得多項國際性文學大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88年由西班牙國王頒授的塞凡提斯獎,這個獎一向被視為西班牙世界的諾貝爾獎。同一年他還贏得尼加拉瓜政府為紀念愛國詩人達里歐(Ruben Dario)設的達里歐獎章。這個獎在拉丁美洲文壇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過去的得主包括已故的英籍作家葛雷姆.葛林(Graham Greene)與哥倫比亞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比列.賈西亞.馬奎斯。

富安蒂斯目前偕第二任妻子與一子一女,定居墨西哥市。他除了應源源不絕的邀請,到世界各地講學、演講、訪問、頒獎外,仍將大部分的精力投注在寫作上。他不但因喜愛運動而顯得比實際年齡年輕、健仕,他的創造力似乎也因不斷鍛鍊而永遠不虞衰竭。他的名字列在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名單上已有好幾年了。雖然因為他的同胞帕斯1990年才得過獎,按照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行事的慣例,墨西哥人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不會再得獎,但富安蒂斯一直是位被看好的候選者,而且他的聲望仍在繼續提升當中。

他的近作為《未誕生的克里斯多夫》(Christopher Unborn,西班牙文本出版於1987年,英譯本於1989年問世),以及短篇小說集《康斯丹霞及其他寫給少女的故事》(Constan Cia and Other Novels for Virgins)。